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310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的类型

类型

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

泥沙堆积而成

[特别提醒] 

(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耕地破碎地区:

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

乡村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

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自主诊断]

1.河谷的不断延长是向下游侵蚀作用的结果。

(  )

2.河流侵蚀地貌只在河流上游发生,下游只有堆积地貌。

3.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人类居住密集区。

4.所有大河在入海口都能形成三角洲。

5.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为了利用水运便利条件。

6.山区的聚落都分布在河谷中河流阶地上。

【提示】 1.×

 河谷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延长。

2.×

 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河流的全河段都有发生,只是不同河段表现程度不同。

3.×

 人类居住地不仅要考虑水源、地形,还要考虑气候等要素,如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势低平,用水便利,但气温太高,不适合人类居住。

4.×

 三角洲的形成需要河流在入海口流速降低,并有大量泥沙沉积,如入海口落差较大或河水含沙量少,就不能形成三角洲。

5.×

 聚落靠近河流分布主要是利用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其中供水是占首位的。

6.×

 山区的聚落多选择在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有的在河谷中分布,有的则靠近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分布。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虎跳峡距离丽江市市区80千米,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7千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千米,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香格里拉市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9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

峡内礁石林立,有险滩18处,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

【思考交流】

1.你知道虎跳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提示】 虎跳峡在河流上游,是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

2.虎跳峡是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

【提示】 虎跳峡属于典型的侵蚀地貌。

[归纳总结] 

1.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示意图

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方法技巧] 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1.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

(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1)A 

(2)C [第

(1)题,图中河流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题,图乙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堆积岸;

图甲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

]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多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

下图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 聚落为充分利用河流,多沿河分布。

2.山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河流出山口靠近取水点,地势开阔,土壤接受堆积相对肥沃。

[归纳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

密度

较小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方法技巧] 图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2.读图,回答

(1)~

(2)题。

(1)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2)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1)A 

(2)B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

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

(2)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

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图表解读·

悟技巧]

[图表探讨]

河流地貌示意图

探讨1.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图2中哪一幅?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提示】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探讨2.图1中河岸D、E哪个最有可能形成浅滩,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浅滩是堆积作用的结果。

[读图方法]

阅读上图要注意:

首先区分河流的上、中、下游,然后根据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判断出河谷形状。

判断河流两岸属于侵蚀还是堆积时,要根据河流流向、弯曲方向判别出凸岸、凹岸,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得出两岸的地貌类型。

[读图训练]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1)C 

(2)A [第

(1)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2)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固双基]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D.流水沉积

1.C 2.D [第1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

第2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沉积作用增强。

读图某河流弯曲处的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图的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4.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3.D 4.A [河流方向既向右偏又向左偏,题中的信息也无法判定南北半球,这时我们要考虑凹岸和凸岸对河道的影响,凹岸如E处在水流直接冲刷处,水较深,比较适合修建港口,而凸岸水流慢,易沉积,水较浅。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B.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C.丙   D.丁

5.B 6.B [第5题,由等高线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冲积扇。

第6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址。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被侵蚀的河岸

C.③④D.①③

8.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7.D 8.B [第7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

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第8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

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79~80活动

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积扇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

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

3.不能。

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教材P81活动

(1)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

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地聚落位于两河流的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同时,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比较理想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