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522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7文档格式.docx

C.御史大夫 

D.刺史

7.“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8.下图是中国古代某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最早可能生活在(  ) 

A.秦朝 

B.东汉 

C.唐朝 

D.宋朝

9.元大都周围地区由于地位重要,不属于任何行省,由中书省直辖,被称为“腹里”。

下列地区属于“腹里”的是(  )

A.西藏 

B.内蒙古南部 

C.四川 

D.青海部分地区

10.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局面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扩大统治区域 

B.缓和蒙汉矛盾 

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

11.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 奸臣传》记载了时人对其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地方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12.“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

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

三人魂丧不敢动。

”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

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

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

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13.《清文献通考》记载:

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验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

A.军机处 

B.理藩院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

14.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

15.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

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

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 

D.寡头政治

16.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A.妇女 

B.外邦人 

C.全体公民 

D.奴隶

1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制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8.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民主制度,被警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雅典 

D.古代罗马

19.西塞罗指出:

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

这里的“法律”指的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20.早期的罗马法规定:

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

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

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 

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

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2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它是(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罗马各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关系的法律

2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这体现出罗马法(  )

A.维护平民利益 

B.限制贵族特权 

C.保护私有财产 

D.消除阶级对立

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

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

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

A.最惠国待遇 

B.司法豁免权 

C.领事裁判权 

D.关税自主权

25.对于《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看重的是把条款中“割让”换成“赏借”二字。

这说明清统治者(  )

A.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C.认为丢失香港意义不大 

D.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26.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

27.1899—1900年,美国先后两次发出照会: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要求其他列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清帝国从事贸易”等。

这体现了美国(  )

A.抵制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B.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C.在国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 

D.重视发展美中关系

2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

这放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  )

A.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战争

C.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 

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

30.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

“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籍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八国联军

31.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

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32.清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疆地区属理藩院直辖范围 

B.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

C.阿古柏曾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D.左宗棠入疆旨在镇压地方武装叛乱

33.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

“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

”“日军的暴行”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34.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十四年抗战”始于(  )

B.一·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5.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通过开展广泛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制定上述抗战路线是在(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36.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

这反映出(  )

A.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D.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37.下表是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六抗战歌曲”的网络投票结果(节选)由此可知,入选歌曲(  )

曲目

创作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黄河大合唱》

1939 

《大刀进行曲》

1937年

《游击队歌》

《毕业歌》

1943 

A.都创作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B.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

C.增强了打倒军阀的信心 

D.鼓舞了所有中国居民的抗日热情

38.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大会,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39.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慕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

据此可知,郡守(  )

A.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 

B.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

C.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 

D.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40.目前中国出版了大量的回忆录以及作者对当事人的采访记录,是当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一般我们认为,回忆录和口述史料(  )

A.真实可靠,完全可以替代档案文献 

B.需要与相关文献史料进行比较鉴别

C.容易受立场的干扰,不具备史料价值D.比较呆板,无法与档案文献相提并论

二、材料阅读(4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

“近场帝始豆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8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分)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权与相权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6分)

中央与地方

材料二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

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诸侯王表》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分)

43.(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

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代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

(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44.(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

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

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

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1)材料一中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是什么(3分)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

试做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世界意义。

(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A项是王(皇)位世袭的制度,与材料中“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不符,故A项错误;

B项是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不符,故B项错误;

C项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体现出来的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所以是宗法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故D项正确。

2.【答案】B【解析】“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反映了这种继承方式(父子、兄弟相传)始终遵循的原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不是以年龄为准则,故A项错误;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体现了的继承方式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不是以等级为核心,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继承方式是以血缘为纽带而不是以德才为标准,故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商王利用“神”来强化王权,商王既是政治元首,又是群巫之长,故A项错误;

据题干信息可知,商王崇拜神,决策征求神的旨意,使王权带有神秘色彩,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宗教对商王、商朝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商王决策问题,非文化教育,故D项错误。

4.【答案】B【解析】“诸侯”的大宗不可能是天子,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故B项正确;

“诸侯”的大宗不可能是士,故C项错误;

“诸侯”的小宗是“卿”,故D项错误。

5.【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一些中央官职主要功能都是为皇家服务,所以这体现了天下为家的政治理念,故A项正确;

题干没有反映教化的思想,故B项错误;

天下为公明显错误,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制衡的思想,故D项错误。

6.【答案】C【解析】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刺史是汉武帝时期才出现,选择C项符合题意。

7.【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A.C.D三项。

8.【答案】B【解析】由材料“刺史”可知是汉朝的监察官,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故A项错误;

由材料“冀州刺史”可知为东汉刺史,其职权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故B项正确;

唐朝御史台为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

宋朝通判负有监督地方官吏的职权,故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元朝西藏属于宣政院管理,而非“由中书省直辖”,故A项错误;

河北、内蒙古南部等地由中书省直辖,被称为“腹里”,故B项正确;

四川属于宣政院管理,而非“由中书省直辖”,故C项错误;

青海部分地区属于宣政院管理,而非“由中书省直辖”,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在元代疆域范围内分割自然区域,并不能起到扩大统治区域的作用,故A项错误;

蒙汉矛盾并不能地域分割得以缓解,故B项错误;

按自然区域划分在地理上有利于割据势力的形成,“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局面”可以利用地形来限制割据势力,从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变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宣政院是元代设立的一个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吐蕃地区军政事的中央机关,故C项正确;

宣达政令权力属于行政机关,故A项错误;

选拔官吏权力属于行政机关,故B项错误;

征发兵马属于军事机关,故D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材料“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说明特务机构掌握在宦官魏忠贤的手中,故A项错误;

特务并非在监督而是监视官吏,故B项错误;

“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表明特务机构沦为官官专权、排除异己的工具,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宦官专权,故D项错误。

13.【答案】B【解析】A项为行政机构;

C项为元代设立的管理西藏军政事务的机构;

D项为近代外交机构。

14.【答案】D【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改土归流”的含义,即中央派官员进行统治。

15.【答案】C

16.【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古希腊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根据所学知识,这一部分人就是享有古希腊民主的人,即希腊公民,妇女不属于古希腊公民,故A项错误;

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故B项错误;

全体公民享有公民权,故C项正确;

奴隶不享有公民权,故D项错误。

17.【答案】A【解析】希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强调个人导向的文化,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故A项正确;

“只能导致个人主义”太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只能导致民主制度”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左右”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内容而非审判的程序,故A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提及习惯法,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内容而非其本质,故C项错误;

由材料“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

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