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464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Ca-40Fe-56Cu-64Zn-65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的固体B.我在自然界硬度最大

C.我会生锈D.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颜色,硬度,状态均是物理性质。

C.我会生锈,是化学性质。

故C正确。

考点∶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光合作用D.水果腐烂

【答案】A

【解析】A、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B、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水果腐烂,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点睛: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B.氧C.铝D.铁

【答案】C

【解析】元素在 地壳中含量前三位:

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C。

4.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故答案选择B

考点:

空气的成分

5.生活中下列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B.空气C.粗盐D.干冰

【答案】D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A、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粗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其它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A.氧化镁mgOB.氯化铁  FeCl2C.五氧化二磷P2O5D.一氧化碳Co

【答案】C

【解析】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选项中镁元素的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错误;B、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FeCl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称为氯化亚铁,错误;C、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P2O5,正确;D、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选项中的化学式是钴的化学式,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

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注意化学式中字母的书写(大小写)。

7.将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等几种仪器组装后,可进行的净化水的操作是

A.过滤B.沉淀C.吸附D.蒸馏

【答案】A

【解析】过滤实验是净水操作,所用的仪器是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选A

8.实验室中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B.量筒C.烧杯D.蒸发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能直接加入的一切有:

试管、蒸发皿和燃烧匙;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加热。

故选A。

考点:

仪器使用规则

9.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光D.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

【答案】D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是淡蓝色的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固定仪器;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⑤③C.②①③⑤④D.①②④③⑤

【答案】A

【解析】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

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②④⑤③。

故选A。

点睛:

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移、熄。

11.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项目

A

B

C

D

方案

 

现象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水中的铁钉生锈,植物油中的铁钉没生锈

结论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气体中一定有碳、氢元素、氧元素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发生反应

铁生锈只需要与氧气接触

 

A.AB.BC.CD.D

【答案】A

考点:

常见实验及其实验

12.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它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它仪器和药品略去)。

图中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不相对应的是   

A.加热液体B.洗净后的试管的放置方法

C.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答案】B

【解析】A、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故A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

B、洗干净的试管应该倒置于试管架上,不是平放在桌面上,故B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不相对应;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要用向上排空气法,试管口向上,故C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时会产生冷凝水,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而应该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

故选B.

1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

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

C.

【点评】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

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

14.仅依据水的化学式H2O,某同学做出的推断正确的

A.可以灭火B.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

1

C.是常用的溶剂D.其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A、从化学式中得不到物质的性质,故A错误;

B、从化学式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积的比,1:

2是原子个数的比,故B错误;

C、水确实是常用的溶剂,但从化学式中体现不出来,故C错误;

D、从化学式中可以看出,氢元素和氧元素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D正确;

15.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B

酒精敞口放置浓度变稀

分子是运动的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B.BC.CD.D

【答案】A

.....................

点睛:

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中可以再分。

16.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在火场附近的周围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草类,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使树木草类变为不可燃物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其中一个不满足燃烧便会停止,铲除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正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

燃烧与灭火

点评:

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燃烧与灭火,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17.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旭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的是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还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的,所以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的,而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的,所以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达到白磷的着火的通入空气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故选C。

考点: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18.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答案】A

【解析】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正确;B、油水是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错误;C、泥水是泥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19.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蒸发、蒸馏、降温结晶均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故选A.

考点:

溶液的知识

20.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降温60℃的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故选B。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