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4541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黄冈市大河岸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殷曾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7.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8.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战国D.东汉

9.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

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

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改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10.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

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

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儒家学说:

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

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11.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

这种战局商鞅变法起着极大的作用。

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A.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D.“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

1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1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分封制的实行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4.“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

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

这位统治者是(  )

A.商纣王B.秦始皇C.汉武帝D.唐太宗

15.毛泽东有诗云:

“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不包括

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皇帝制D.分封制

16.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有()

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7.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

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8.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

A.实行盐铁官营B.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

C.推行郡县制D.实施推恩令

19.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这两个建议的目的在于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D.强化大一统

二、综合题

20.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扬?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21.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

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

“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

“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

“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

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

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

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

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

(写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作为装饰品。

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这个是不符合此时间的,因为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繁荣时期,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

3.C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

B项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初步推广;

D项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所以ABD项都不符合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时期的特征。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种植农业、饲养家畜,开会制造陶器。

4.A

【解析】

根据题干“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

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答案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的含义,这句话涉及的人物是蚩尤,皇帝,地点是冀州之野,由此可知是涿鹿之战。

5.A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发明了乐谱。

因此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因此后人把商朝又称为殷朝,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故选D。

8.C

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奴隶社会先有夏朝,后有商朝。

西周灭商,后又被东周取代。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先春秋后战国。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9.A

【分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作为诸侯,用了本属于天子才可以用的九鼎,说明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破坏,即分封制遭到破坏,是王室衰微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发生政治改革使诸侯国势力增强,这是出现题干局面的原因,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与诸侯用鼎多少没有直接关系;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分析题干现象的出现原因,首先诸侯用天子的礼制,说明天子地位下降;

在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社会发展与改革导致的,与鼎是青铜所铸造,青铜工艺进步无关,即可排除。

10.A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瓦解和私田的产生与发展。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

因此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C

结合所学可知,上述表格中的数字反映出秦国军队的战绩辉煌,胜多负少,其主要原因是秦国实行商鞅变法,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这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C。

12.B

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所以答案选B。

13.D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

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春秋战国时政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的一种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的局面,D符合题意;

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不是“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A不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夏桀暴政出现在夏朝,B不符合题意;

“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实行是在西周时期,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B

试题分析:

题干里的“我国古代”、“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嬴政自称秦始皇。

故选B。

考点: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5.D

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时期实行的法政制度。

秦始皇时期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

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大肆推行。

秦朝废止。

故本题答案选D。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16.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

选项④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而采取的措施,阻碍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7.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BCD项都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发生的。

18.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实行盐铁官营,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选项B.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是汉高祖时期的措施;

选项C.推行郡县制,是秦朝开始的措施;

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在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使诸侯国越分越小,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如题干所述,西汉实施的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强化大一统.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0.

(1)A指大禹,B指李冰;

李冰。

(2)都江堰。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3)依靠人民群众;

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办法。

(4)克己奉公的精神;

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A是大禹。

材料二“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知是指都江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B是李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水利专家李冰的赞扬。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都江堰。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李冰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在于依靠人民群众;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克己奉公的精神;

勇于创新的精神;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大禹与李冰。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治水成功的原因,在于依靠人民群众;

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学习大禹与李冰他们克己奉公的精神;

21.

(1)东:

齐国(2分)南:

楚国(2分)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

(任答两点即可)(4分)

(3)秦国(2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

(符合题意即可)(2分)

(1)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七雄位置口诀是: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

(2)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齐魏桂陵之战;

齐魏马陵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各国纷纷变法。

(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

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4)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秦王扫六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22.

(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

反映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

影响: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A→儒家;

B→墨家;

C→法家。

儒家思想影响最深远。

(4)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仲“相桓公”,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鞅”指商鞅;

文中反映了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

这次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主张‘仁政’代表儒家学派的观点;

B主张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代表墨家学派的观点;

C主张以法治国,代表法家学派的观点。

其中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强国之路;

23.

(1)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4)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因此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内容。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