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72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教案Word格式.docx

  教学目标:

  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

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

  教学策略:

  ①从已知中学。

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

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

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了解起点,创设情景。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

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

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走,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4、我校是个半寄宿制学校,有住校生289人,走读生251人,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学校大概共有学生多少人?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汇报各种计算方法,教师课件显示这些方法。

  5、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图片播放走读生午餐的餐厅和学生公寓)251人分6排就餐,289人分住20个寝室,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比较,归纳方法。

  1、探索解决每排大约坐几人?

(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2、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52&

asymp;

300③252&

2506&

5

  300&

divide;

6=50250&

5=50

  每排大约坐50人。

每排大约坐50人。

  ②252&

240④252&

250

  240&

6=40250&

6=41...4

  每排大约坐40人。

  [备选]如果学生提出260&

6等方法,要组织讨论,以明确其与250&

6思想方法相同而不必板书。

  3、比较:

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学生提出喜欢第一种,第二种都予以肯定

  [备选]若学生以最接近实际结果为由提出第四种方法最好,可以通过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样?

组织讨论。

  4、总结:

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三、联系实际,合理估算。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

每个寝室大约住几人?

  2、学生汇报(预计有两种方法):

  ①289&

300②289&

280

20=15280&

20=14

  每个寝室大约住15人。

每个寝室大约住14人。

  3、引发思考:

两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小结:

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

  4、

(1)改题:

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2)组织讨论:

用280&

20=14估算为什么不可取?

  (3)小结:

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

  三、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1、比一比,谁算得更快?

  ①2004年12月31日全校师生去距离学校2750米的瑞安广场冬游,同学们每分钟步行90米,从学校出发后,约()分钟到达。

  ②教师口述:

在冬游现场,每个同学发到了这样一张倡议书(课件显示倡议书)他告诉大家我们的结对学校湖岭镇三小孩子们窘困的生活情况,估一估这张倡议书共有()个字。

  在学生提出首先得知道每行多少字、有几行以后,出示每行32字,23行学生估算。

  ③在倡议书的倡议下,2005年2月26日我校12个班共捐资11362元,平均每班大约捐资()元。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2005年2月28日,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佰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佰元币。

  信息②2月29日,王老师把剩下的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佰元币。

  信息③2月30日,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

至少要租()辆面包车?

(课件中面包车上写有限载20人字样。

  [备选]如果出现每辆车多坐5人租3辆的答案,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学生代表看了同龄人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后,回来向全校同学号召:

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课件出示)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即找准了建构本课知识所需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建立了一个根基。

  加法估算起到引入情景与复习的双重作用。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减少重复,沟通各算法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方法背后的方法,达到闻一知百的效果。

  既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从而学会倾听、比较、完善创造。

  既巩固方法,又引出新问题。

这样从同一学习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不同的需用估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广泛应用,还有利于他们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说法的理解。

  呈现学生经历过的手拉手活动图片,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这些需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地体验了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而且现实背景中的具体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情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习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使课堂绽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