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123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xcel数据分析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点击“工具→选项”菜单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中的“自定义序列”选项卡。

选中左边“自定义序列”下的“新序列”选项,此时光标就会在右边的“输入序列”框内闪动,你可以输入“广东省”、“云南省”等自定义序列,输入的每个序列之间要用英文逗号分隔,或者每输入一个序列就敲一次回车。

完成后点击“添加”按钮,将自定义序列添加到“自定义序列”框内备用。

自定义序列排序的方法与笔划排序很相似,你只要打开“排序选项”对话框中的“自定义排序次序”下拉列表,选中前面定义好的序列,其他选项保持不变。

回到“排序”对话框后根据需要选择“升序”或“降序”,“确定”后即可完成数据清单的排序。

注意:

假如数据按自定义序列的顺序排列,就应选中“排序”对话框中的“升序”排列,否则应该选择“降序”排列。

2.数据检索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看,图1所示“数据清单”就是一个小型数据库,其中的每一条记录占用一个表格行。

对此,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检索数据:

点击“数据→记录单”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点击“条件”按钮。

对话框中的字段就会变成空白等待输入,而且“条件”按钮转变为“表单”按钮。

你可以在对话框的相应字段中输入条件,例如在“姓名”字段框内输入“李小丫”回车,则姓名是“李小丫”的数据就会显示在对话框中。

当然,你输入的检索条件可以使用>

、<

、>

=、<

>

等逻辑符号。

例如点击“条件”按钮后在“总分”框内输入“>

500”,表示检索“总分”大于500分的所有记录,回车后“新建”按钮上方就会显示“1/6”字样,说明6条记录中的第一条符合条件。

点击“上一条”或“下一条”按钮,可以查看检索出来的其他记录,并显示“4/6”、“5/6”字样。

3.自动筛选

上面介绍的方法可以逐条查看检索出来的记录。

如果你要批量查看符合条件的所有记录,仅靠“记录单”进行检索就不能满足你的需要。

此时可以使用Excel的自动筛选功能,具体操作方法是:

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菜单命令,数据清单的列标记(字段)右侧会显示一个下拉按钮。

如果你需要将总分大于500分的记录全部筛选出来,可以点击“总分”下拉按钮,选择“自定义”选项打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

点击“总分”下面第一行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大于”选项,然后在其右边的框内输入“500”,选中两行中间的“与”后确定,工作表就会显示所有符合筛选条件的记录。

当然,筛选出来的记录还可以再次筛选。

假如你要将总分大于500分中“性别”为“女”的记录筛选出来。

可以按相同方法打开“性别”下拉列表选择“女”,则“张晓菲”的记录就会显示在工作表中。

自动筛选出来的数据可供进一步分析,也可以打印或复制到其他工作表。

如果你要清除筛选结果,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菜单命令即可。

另外,执行数据自动筛选时,如果“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的两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则应选中“与”选项,否则应当选中“或”选项。

4.高级筛选

虽然“自动筛选”操作简单,但是可供使用的筛选条件有限。

为此,Excel提供了“高级筛选”功能。

它能够使用各种条件对数据清单进行筛选,其功能强大和使用灵活远非“自动筛选”可比。

(1)条件区域:

使用高级筛选必须在工作表中构造区域,它由条件标记和条件值构成。

条件标记和数据清单的列标记相同,可以从数据清单中直接复制过来;

条件值则须根据筛选需要在条件标记下方构造,是执行高级筛选的关键部分。

构造高级筛选的条件区域需要注意:

如果条件区域放在数据清单的下方,那么两者之间应至少有一个空白行。

如果条件区域放在数据清单的上方,则数据清单和条件区域之间也应剩余一个或几个空白行(一般不要这样设计,这样影响其他功能使用数据清单)。

(2)单列多条件:

如果某一个条件标记下面输入了两个或多个筛选条件,我们将其称为单列多条件,你只要在条件标记下自上而下依次输入筛选条件即可。

例如你需要列出图1中年龄大于17和年龄小于17的学生名单,只需在图1条件标记“年龄”的下方D10和D11单元格输入“>

17”和“<

17”即可。

(3)多列单条件:

多列单条件是指筛选条件由多个条件标记构成,但每个条件标记下面只有一个条件。

如果你要列出图1中“性别”为“女”,且“语文”成绩大于等于85的学生,可以在图1条件区域的C10单元格内输入“女”,在G10单元格内输入“>

=85”即可。

(4)多行单条件:

构造高级筛选条件有这样的要求:

如果多个筛选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它们必须分布于条件区域的同一行,这就是所谓的“与”条件,否则筛选条件必须分布于条件区域的不同行,也就是“或”条件。

假如你要在图1中找出“性别”是“男”,或“语文”成绩“>

=80”,或“化学”成绩“>

=90”的所有记录。

可以在图1条件区域的C10单元格内输入“男”,然后在G11单元格内输入“>

=80”,最后在J12单元格内输入“>

=90”即可。

(5)两列两组条件:

如果你需要在图1中寻找物理成绩大于等于90的男生或者物理成绩大于等于80的女生,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构造条件区域。

C10、C11单元格内分别输入“男”和“女”,接着在H10、H11单元格内分别输入“>

=90”和“>

=80”即可。

(6)执行筛选操作:

数据清单和条件区域建立完毕,你就可以执行数据筛选任务了,具体操作方法是:

点击“数据→筛选→高级筛选”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首先选择筛选结果的显示方式,若选择“在原有区域显示筛选结果”,则像自动筛选那样在数据清单中显示结果;

否则就要在“复制到”框内指定筛选结果的显示位置。

接着点击“数据区域”框,选中数据清单所在的区域,使该区域的绝对引用进入框内;

再用相同方法完成对“条件区域”的绝对引用。

点击“确定”按钮,就会在你选择的位置显示筛选结果。

如果你选择“在原有区域显示筛选结果”,则筛选完成后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原来的数据清单。

此时点击“数据→筛选→全部显示”菜单命令,即可恢复原来的数据清单。

二、数据的分析与求解

Excel提供了多种数据分析手段,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等,一直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下面介绍以函数和加载宏为主的若干分析工具。

1.成绩分布频率分析

学生成绩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统计各分数段中的人数,为研究成绩分布提供基础数据。

下面以图1为例,说明如何计算550~500、500~450、450~400、400~350,以及小于350分数段内的人数。

首先在图1中的M2:

M6区域依次输入550、500、450、400、350,表示统计上述分数段内的成绩个数。

当然,你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具体要求,选择其他方式划分数据分段方法。

接着在M2:

M6区域右侧预留相同大小的单元格区域(N2:

N6),作为存放数据统计结果的位置。

上述工作完成后,选中存放统计结果的区域(N2:

N6),在编辑栏内输入公式“=FREQUENCY(L2:

L7,M2:

M6),最后让光标停留在公式的末尾。

按下Shift+Ctrl键敲回车,编辑栏内将显示“{=FREQUENCY(L2:

L6,M2:

M6)}”(大括号表示这是一个数组公式),N2:

N6区域就会显示各分数段中的成绩个数。

数组公式“{=FREQUENCY(B2:

B6,C2:

C6)}”可以对一组或多组数值进行多重计算,并得出一个或多个计算结果。

数组公式中的大括号“{}”不能用手工输入,只能按组合键Shift+Ctrl+Enter自动生成。

2.对象相关性分析

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数学的学习是否对物理成绩有影响。

而商品销售领域,也需要分析两组数据(单位可以不同)之间是否相关。

例如空调和冷饮的销售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或者商场的客流人数与销售额是否相关等等。

这里仍然以图1所示的“学籍管理表”为例,我们的任务是分析这些学生的物理成绩是否与数学成绩相关。

分析的操作方法是:

选中数据清单中的一个空白单元格,在编辑栏内输入公式“=CORREL(F2:

F7,I2:

I7)”,回车即可得到数学和物理成绩的相关系数。

这个计算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如果物理成绩中的高

(低)分与数学成绩中的高(低)分对应,说明这两个数据集合是正相关。

计算结果应该是一个小于1的实数,它越接近于1,说明两者相关性越强;

如果物理成绩中的低(高)分与数学成绩中的高(低)分对应,说明这两个数据集合是负相关。

计算结果应该是接近-1的实数,它越接近于-1,说明两者负相关越强;

如果上述计算结果接近零,说明这两个集合中的数据互不相关。

另外,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用于分析的两个数据集合中的数据个数不能太少,一般应在30个以上。

如果你将图1中的数学成绩换成一段时间内的商场客流量,同时将物理成绩换成同一时间内的商场销售额。

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知客流量与销售额是否相关,从而为制定营业策略提供依据。

3.方差分析

在质量检验等领域,经常需要检验两个对象的平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例如两个班级的数学课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通过期中考试成绩检验两种方法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以便对教学改革的成果做出判断。

再如,一种手机经过改进,我们要了解两种手机的通话距离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

就可以随机抽取数目相同的两种手机,在不同条件下测试它们的通话距离,从而了解手机的改进是否有效。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只有一个。

我们将其称为单因素实验,对应的方差分析就是单因素方差分析。

下面我们以不同教法的两个班级的数学课为例,说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操作方法:

假设这两个班级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分别存放在A2:

A46和B2:

B46区域,请你将光标放在该区域以外的任意一个单元格。

点击“工具→数据分析”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之后打开同名对话框(如无此选项,请检查你的OfficeXP安装方式)。

其中“输入区域”让你输入数据区域的单元格引用,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按“列”或“行”排列的相邻数据区域组成,我们这个实例应当输入“S|AS|2:

S|BS|46”(可以用鼠标选中区域的方法输入);

“分组方式”用来确定输入区域中的数据如何排列。

由于两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存放在A、B列,所以应当选中“分组方式”中的“列”选项;

又由于A1、B1单元格带有班级代码,故应将“标志位于第一行”选中;

它下面的“0.05”称为显著性水平,一般取默认值0.05即可;

“输出区域”必须输入一个空白单元格引用,用来确定计算结果存放区域左上角的位置;

如果你选中了“新工作表组”,就需要在右侧的框中输入该工作表的名称;

若选中了“新工作簿”,则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簿,并在其中粘贴计算结果。

以上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在选定区域内输出分析结果。

其中的“组间”就是影响成绩的因素(不同教学方法),“组内”就是误差,“总计”就是总和,“差异源”则是方差来源,“SS”就是平方和,“df”称为自由度(上例为1),“MS”就是均方,“F”称为F比,“P-value”则是原假设(结论)成立的概率(这个数值越接近0,说明原假设(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学成绩没有显著差异)成立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越大),“Fcrit”为拒绝域的临界值。

假如上面两个班级的计算结果是“P-value”等于0.1,因此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条件下原假设不成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教学方法对成绩有显著影响。

4.实现利润分析

上面介绍的内容属于统计分析的范畴,目的是大量数据中寻找统计规律。

而在企业管理等领域,管理人员则要了解不同因素或方案对经营目标的影响。

例如确定四季度的销售利润总额以后,如何确定其他开支的数额,才能保证完成销售利润目标等。

下面介绍一个分析实例:

假设某企业四季度的销售利润指标定为1650万元,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销售收入需要增加多少。

由于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销售收入增加2万元,销售利润同比增加1.5万元),而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例如增加销售收入就要加大销售成本和费用,还要缴纳更多的营业税。

使用手工解决这类问题非常麻烦,需要根据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关系逐步计算。

如果利用Excel的单变量求解命令,就可以快速计算出结果,甚至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反复计算。

下面介绍这个问题的求解方法:

设Excel工作表A2、B2、C2、D2和E2单元格分别存放“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和“销售利润”的数值。

根据经验,“销售成本”约占“销售收入”的8%,“销售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25%,“营业税”约占“销售收入”的10%。

据此可以建立“销售收入”与其他因素的数学关系,这是执行单变量求解的关键。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选中E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A2-(A2*0.08+A2*0.25+A2*0.1)”。

点击“工具→单变量求解”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可见E2自动进入“目标单元格”。

接着在对话框的“目标值”内输入“1650”,在“可变单元格”框内输入“S|AS|2”(也可以将光标放入框中,然后点击A2单元格)。

上述操作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就会弹出“单变量求解状态”对话框,说明已经求得一个解,而且目标值和“当前解”相同。

与此同时,你可以在A2单元格中看到求出的“销售收入”,上面这个例子的计算结果是2894.737万元,即要想完成1650万元的销售利润指标,销售收入必须达到2894.737万元。

5.成绩评价分析

上面的实例讲解的是目标设定以后,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满足的条件。

但是实际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实现目标的某个或多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它会对结果产生哪些影响。

下面以图1所示的“学籍管理表为例”,说明某个学生单科成绩发生的变化,会对全体学生的总平均分有什么影响。

假如我们要分析学生“赵明君”的“数学”成绩提高到了70、80或90分,全班学生的总平均分的变化情况如何。

由于这种分析只涉及一种数据(“赵明君”的“数学”成绩),所以称之为单变量数据表。

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在F10、F11、F12单元格中,依次输入70、80和90。

然后在第一个数据(70)的上一行,而且位于该数据列右边的单元格(即G9)中输入公式“=SUM(F5:

K5)”,敲回车计算出结果。

然后在这个公式右边的单元格(即H9)中输入总平均分计算公式“=AVERAGE(L2:

L7)”,再次敲回车计算出结果。

接着选中含有待分析数据(70、80、90)和个人总分及总平均分计算公式在内的单元格区域(F9:

H12),点击“数据→模拟运算表”菜单命令打开相应对话框。

因为我们要引用的数据放在列方向,所以必须将光标放入“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点击“赵明君”的“数学”成绩所在的单元格(即F5),让它的绝对引用“S|FS|5”进入“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确定即可看到如图2所示的计算结果。

如果模拟分析数据(70、80、90)是沿着行存放(例如F9、G9和H9),就应该在第一个数据所在单元格(F9)左边一列,而且位于数据行下方的单元格(E10)中输入公式“=SUM(F5:

K5)”,然后在其下方输入总平均分计算公式“=AVERAGE(L2:

L7)”。

最后选中E9:

H11区域,按上面介绍的方法打开“模拟运算表”对话框,点击“赵明君”的“数学”成绩所在的单元格(即F5),让它的绝对引用“S|FS|5”进入“输入引用行的单元格”,回车即可计算出如图3所示的计算结果。

6.贷款成本分析

上面介绍的单变量模拟运算表只能分析其他因素不变时,一个参数的变化对目标值的影响。

如果要分析两个参数的变化对目标值的影响,例如贷款利率和偿还期限同时变化时,每月偿还金额发生的变化,就必须使用双变量模拟运算表。

假设某企业准备贷款6000万元,贷款期限预计为10年,已知该笔贷款的现行月利率为5%。

企业领导考虑到这笔贷款的期限较长,必须分析利率变动和还款时间变化的影响。

为此,双变量模拟运算表分析以上两个因素对偿还金额的影响。

下面介绍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打开一个空白工作表,在有关单元格中输入说明数据意义的文字图4,然后在B3、B4和B5单元格中依次输入“现行年利率”、“贷款年限”和“贷款金额(万元)”的值。

接着选中B2单元格,在其中输入公式“=PMT(B3/12,B4*12,-B5)”。

公式中的第一个参数是利率,因为还贷额是按月计算的,所以要将年利率除以12变为月利率;

第二个参数是还款年限,由于按月还贷的缘故,必须将B4中的还贷年限乘以12;

第三个参数为贷款金额,如果不在B5前面加负号,计算出来的月还款金额就是负数。

为了照顾人们的阅读习惯,事先在贷款金额前加上负号,即可使计算出来的还贷金额便为正数。

此时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63.64”,即年利率为5%、期限10年的条件下,每月偿还贷款的金额是63.64万元。

另外,PMT函数还有Fv和Type两个参数。

Fv是贷款全部归还完毕后剩余的金额,省略时该值为零,即一笔贷款归还完毕后其账面金额为零。

Type的值是0或1,用来指定贷款的还款时间是在月初还是月末,0或省略表示还款时间是月初。

为了给模拟运算表提供分析依据,要紧接着公式“=PMT(B3/12,B4*12,-B5)”的右侧,即D2、E2、F2和G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可能发生的还款年限”(8、9、11、12)。

最后在公式下方的C3、C4和C5中依次输入“可能贷款利率”(4%、6%、7%)。

完成后将公式所在的单元格、“可能发生的还款年限”和“可能贷款利率”两种数据所在的区域(C2:

G5)选中。

点击“数据→模拟运算表”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在“输入引用行的单元格”框中,输入由行数值(就是“可能发生的还款年限”)替换的输入单元格(B4)的绝对引用(S|BS|4)。

然后在“输入引用列的单元格”框中,输入由列数值(就是“可能贷款利率”)替换的输入单元格(B3)的绝对引用(S|BS|3)。

上述内容输入结束以后,点击“确定”按钮,D3:

G5区域就会显示分析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还款年限和利率所对应的月还款金额,从而为贷款成本评估提供依据。

7.最小还贷分析

模拟运算表可以分析某个或某两个因素改变时,由它们决定的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但在企业管理、金融证券等领域,还存在着另外一类问题。

就是在财力、物力和劳动力等资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使经营利润最大或生产成本最小。

这就是所谓的规划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规划求解”。

下面介绍它的加载及使用方面的有关问题:

(1)加载“规划求解”:

与上面介绍的其他分析工具不同,“规划求解”是以“加载宏”形式提供的工具。

在默认情况下,它并不随着Excel的启动而运行,所以在“工具”菜单中看不到“规划求解”命令。

如果你要加载“规划求解”,可以点击“工具→加载宏”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加载宏”命令,确定之后即可在“工具”菜单下看到“规划求解”命令。

(2)规划求解方法:

假设某公司需要从不同银行贷三笔款项,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6000万元和3000万元。

假设贷款年利率的计算办法是贷款年限加一,然后乘以6‰,原定三笔贷款的还款期限分别是8年、9年和10年,现在需要计算各笔贷款的还款期限分别是几年,才能确保到期时的还贷总金额最少。

首先建立有关的数据清单,在A2、A3和A4单元格分别输入三笔贷款的金额,接着在C2、C3和C4单元格输入原定的贷款年限。

然后在B2单元格建立利率计算公式“=(C2+1)*0.006”,并将它复制到B3和B4单元格,分别计算出三笔贷款的利率。

继续在D2单元格建立公式“=PMT(B2,C2,-A2)”(相关参数的意义见上文),并将它复制到D3和D4单元格,分别计算出三笔贷款的年还款金额。

最后在D5单元格内输入公式“=SUM(D2:

D4)”,计算出到贷款期时的还款总金额。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寻找D5单元格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还贷总金额最少,所以是一个求解“最小值”的问题,并且应该将D5将其作为目标单元格。

点击“工具→规划求解”菜单命令,打开“规划求解参数”对话框(如图5所示)。

此时D5单元格的绝对引用S|DS|5会自动出现在“目标单元格”框中,接下来就应该将“最小值”选中。

由于贷款期限是决定还款总金额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贷款期限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要用鼠标点击“可变单元格”框,将光标拖过C2:

C4区域,其绝对引用S|CS|2:

S|CS|4自动进入其中。

由于贷款年限都是整数,因此要对“可变单元格”进行“约束”。

请点击“添加”按钮打开“添加约束”对话框,在“单元格引用位置”中指定C2:

C4区域的地址S|CS|2:

S|CS|4;

再打开对话框中间的下拉列表,选择“INT”关系符,使“约束值”框内显示“整数”。

点击“求解”按钮,Excel开始进行计算,最后出现“规划求解结果”对话框。

在规划求解找到结果的情况下,一般应出现在“报告”下的“运算结果报告”。

确定之后,即可在原来的工作表旁边建立一个“运算结果报告”。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最佳的还款是14年。

原来的计划需要归还贷款2087.57万元,而现在的计划只需1798.06万元,后一方案可以节约289.50万元。

当然,不是每一个规划求解问题都可以获得答案。

如果问题的数学关系建立错误,约束条件选取不当等等。

均可能导致目标单元格数值不收敛,或者在目标或约束条件单元格中发现错误。

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分析问题的数学关系,重新建立模型和设置约束条件。

三、分析图表

Excel提供的信息不容易理解。

如果你要更直观地观察数据反映的信息,必须借助图表这种数据分析和表现手段。

1.直接制作图表

如果你要利用图1的数据制作一个各科成绩随序号变化的簇状柱形图,只要选中相关的数据区域(图1的F2:

K7),然后按F11键即可在当前工作簿插入一个图表。

2.图表向导

点击“插入→图表”菜单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