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086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吉城际铁路动态验收方案》Word格式.docx

③轮轴横向力;

④横向稳定性(构架横向加速度)。

采用转向架构架横向加速度评价转向架的运行稳定性。

(2)运行平稳性

①车体振动加速度(垂直、横向加速度);

②平稳性指标,采用GB5599标准中规定方法计算。

1.2.3 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测试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要求,结合长吉城际铁路轨下基础的结构型式及特点,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测试选定以下测点:

表2-1-1 轨道结构测点

序号

里程

测点名称

特点描述

1

K32+161

龙嘉机场隧道长春端

有砟无砟过渡段(辅助轨)

2

K32+111

龙嘉机场隧道

车站内I型板式无砟轨道

3

K26+547

腰占特大桥吉林端

路桥过渡段

具体测试内容如下:

(1)轨道结构静态测试

实车试验前获得轨道静态几何状态(轨距、方向、水平、高低)以及轨检车检测结果。

(2)轨道结构动态测试

①安全性指标测试

轮轨垂直力P和横向水平力Q,据此计算机车车辆内外轮脱轨系数Q/P、轮重减载率ΔP/P及轮轴横向力(Q1-Q2),判定试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②轨道结构部件受力测试

通过测试轮轨垂直力、轮轨水平力等参数,分析动车组动力作用下对轨道结构部件的受力性能的影响。

③轨道结构的稳定性指标测试

通过测试钢轨横向位移、钢轨动态轨距变化量等参数,分析评价扣件系统轨距保持能力及轨道结构稳定性。

④轨道刚度指标测试

通过测试钢轨垂向位移、轨道板相对底座垂向位移、轮轨垂直力等参数,结合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平稳性指标,评价扣件系统的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轨道刚度的合理性和均匀性。

⑤轨道结构部件与基础振动加速度测试

通过测试钢轨、轨道板、底座、路基面垂向振动加速度,分析列车动载作用下钢轨、道床板、底座和梁面的振动传递关系和特性。

1.2.4 道岔动力性能测试

根据长吉城际铁路道岔布置特点,选定龙嘉站18号道岔一组进行测试。

(1)道岔安全性

通过地面测试列车通过道岔时的轮轨垂直力和水平力,计算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轮轴横向力等指标。

(2)道岔平顺性

通过测试列车直侧向通过道岔时的平稳性指标,评判道岔的平顺性。

(3)道岔区轨道结构横向稳定性

测试翼轨、护轨的轨头横移,尖轨尖端前基本轨轨头横向位移,导曲线区段钢轨轨头横向位移,逆向进岔时尖轨尖端开口量。

(4)道岔区钢轨垂向位移

测试道岔区转辙器、导曲线、辙叉等区段钢轨垂向位移。

(5)轮轨垂直力过渡

测试轮轨垂直力在尖轨和基本轨上的过渡范围和量值。

(6)转换设备性能

静态测试:

尖轨、心轨转换阻力测试,转换夹异物测试。

动态测试:

测试尖轨、心轨牵引杆件动态应力,尖轨、心轨部分密贴检查器位置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动态位移,密贴检查器振动加速度,转辙机振动加速度。

2.接触网系统联调联试

2.1 联调联试目的

根据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网平顺性、弓网受流性能、接触网性能、自动过分相测试数据,指导接触网系统调试与精调,使接触网系统达到设计目标及满足运营要求。

2.2 测试内容

2.2.1 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

主要检测拉出值、接触线高度等。

2.2.2 接触线平顺性检测

主要检测硬点(垂直加速度)、一跨内接触线高差(2A)等。

2.2.3 弓网受流性能测试

(1)测试弓网动态接触力指标,包括最大接触力、最小接触力、平均接触力、标准差;

(2)测试弓网燃弧指标,包括最大燃弧时间、燃弧次数、燃弧率。

2.2.4 接触网性能测试

(1)接触网静态弹性;

(2)接触线动态抬升量。

2.2.5 动车组自动过分相性能测试

(1)动车组正常自动过分相的主断路器动作状态及网压变化;

(2)动车组过分相时的速度损失。

3.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

3.1 联调联试目的

主要考核在动车组按设计要求的各种运行条件下,供变电系统性能;

评价供变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测试结果,指导供变电系统调整和优化,使供变电系统达到设计目标、满足运行要求。

3.2 测试内容

选择长吉城际铁路公司新建220kV进线电源双吉牵引变电所、桥家屯AT所和拉拉屯分区所,测试双吉牵引变电所两侧供电臂的牵引供电运行参数,测试分区所穿越电流、两侧供电臂末端电压。

表2.3.1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位置

双吉牵引变电所

K95+066

桥家屯AT所

K82+420

鸭通河分区所

K70+500

3.2.1 供变电系统性能测试

(1)牵引变电所

①变电所进线侧母线电压、电流;

②牵引网侧母线电压、电流;

③馈线电压、电流;

④负序、谐波、功率因数等各有关参数。

(2)AT所、分区所

①分区所两侧接触网末端电压;

②供电臂上、下行末端穿越电流;

③AT所两侧AT电流。

3.2.2 接触网短路测试

测试接触网人工短路状态下的变电所、AT分区所、AT所接触网短路电压、电流参数,计算各AT吸上电流比,分析短路点接触网阻抗。

3.2.3 牵电SCADA系统功能测试

测试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包括遥控、遥信、遥测、保护动作后故障报告功能以及定值整定功能的测试。

4.通信系统联调联试

4.1 联调联试目的

通过对长吉铁路通信系统的联调联试,重点是对GSM-R、FAS调度通信、传输、数据网等系统的性能指标、功能、接口等进行测试、调整和验证,使通信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验证通信系统为调度、信号、客运服务等系统提供通信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4.2 联调联试内容

长吉铁路通信系统的联调联试包括基本功能测试、应用业务测试、接口关系调试和通信系统可靠性测试等内容。

4.2.1 通信系统基本功能测试

(1)GSM-R电磁环境测试

通过测试动车组车顶天线接收的电磁信号电平和信令,了解长吉铁路沿线GSM-R工作频段内的电磁环境,GSM-R工作频点是否被占用或受到外部干扰,特别是公网GSM系统对GSM-R工作频段的干扰,保证GSM-R网络服务质量、场强覆盖等测试结果的正确和可靠,为铁路GSM-R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2)GSM-R场强覆盖测试

GSM-R场强覆盖测试应在设计速度等级条件下测试和统计95%时间地点概率条件下的接收电平,重点查找以下区段:

①接收电平低于设计指标的弱场区段;

②越区覆盖基站和区段;

③两个基站之间覆盖范围严重不均衡的区段等。

(3)GSM-R网络服务质量测试

长吉铁路GSM-R系统不提供列控数据传输业务,GSM-R网络服务质量测试内容包括语音通信服务质量测试和GPRS分组数据域服务质量测试。

语音通信服务质量测试包括呼叫建立时间、呼叫成功率、切换成功率、切换执行时间、组呼建立时间及成功率、紧急呼叫建立时间及成功率等指标。

GPRS分组数据域服务质量测试包括PING延时、吞吐量等指标。

4.2.2 通信系统应用业务测试

(1)调度通信系统功能测试

在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调度通信系统的个别呼叫、功能寻址、位置寻址、组呼、紧急呼叫等功能测试。

(2)GSM-R数据应用业务测试

GSM-R数据应用业务测试主要包括调度命令信息无线传送、车次号校核信息无线传送等业务。

调度命令信息传送业务测试内容包括:

①通过CTC系统功能试验,验证调度命令信息无线传送业务的各种功能;

②测试调度命令信息发送成功率。

车次号校核信息传送业务测试内容包括:

①通过CTC系统的功能试验,验证车次号校核信息无线传送业务的各种功能;

②测试车次号校核信息的发送成功率。

(3)应急通信系统功能测试

进行现场至应急中心之间动态图像、静止图像和多路语音通信实时传送和显示等功能测试。

4.2.3 接口关系调试

(1)与GROS和GRIS的调试

验证CIR在长吉铁路上电后与北京、武汉GROS进行通信获取车次号校核信息传输目的IP地址的功能。

验证沈阳局GRIS与CIR间数据传输的功能,包括调度命令信息和车次号校核信息等。

(2)与CTC系统的调试

验证CTC与GRIS间数据传输的功能,包括调度命令信息和车次号校核信息。

验证CIR接收CTC通过GSM-R系统发送的调度命令信息的功能。

验证CIR接收CTC通过GSM-R系统自动发送的进路预告的功能。

验证CIR向CTC发送的车次号校核信息的功能。

验证CIR向CTC发送的列车启动和列车停稳信息的功能。

(3)与数据网应用系统的联调

对提供给不同业务的数据网络进行吞吐量、丢包率、PING延时等指标的测试,验证数据网的性能。

验证数据网的VPN、安全性等性能和功能。

4.2.4 通信系统可靠性测试

(1)传输通道中断时通道的迂回保护测试

验证传输通道迂回保护切换功能等。

(2)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间传输通道保护功能测试

测试GSM-R系统基站间传输通道迂回保护切换功能等。

(3)测试传输通道迂回保护对GSM-R、调度通信等系统的影响

在业务应用过程中人为进行传输通道的切换,评价传输通道保护功能对GSM-R、调度通信等系统的影响。

5.信号系统联调联试

5.1 联调联试目的

验证长吉城际铁路信号系统的功能、安全性、可用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系统调试,指导软件升级,为系统结构完善与优化、系统验收与开通、制定运营组织方案和规章制度、指导系统维护管理提供依据。

5.2 测试内容

5.2.1 信号设备状态检测

(1)轨道电路检测

轨道电路载频、低频信息分配、码序、轨道电路传输电压及轨道电路干扰。

(2)补偿电容检测

补偿电容安装位置、步长、工作状态。

(3)应答器检测

应答器位置、报文及链接关系。

5.2.2 列控系统功能测试

根据长吉城际铁路信号系统的特点,CTCS-2级列控系统动态联调联试在各集成商完成设备的安装、自调自测、系统仿真测试及各接口测试并提交静态测试报告后开始。

通过车地联动试验,验证地面CTCS-2级信号系统能够向动车组提供正确的控车信息。

内容包括:

(1)完全监控模式FS

通过列控车载设备的控车功能验证地面应答器数据、码序、临时限速状况。

(2)部分监控模式PS

通过列控车载设备的控车功能验证侧线股道应答器丢失情况下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3)引导接发车

测试列控车载设备引导接车与引导发车功能,验证地面信号办理引导接车进路与发车进路功能。

(4)调车模式与调车危险

调车模式提供在调车运行下的监控(在设计的调车区域内);

通过列控车载设备的控车功能验证在列车以调车模式越过进站信号机(超出调车区域)及进站口应答器报文。

(5)反向运行

通过列控车载设备进入反向运行验证轨道电路码序、应答器报文和改方功能。

(6)正线停车试验

通过动车组列车停车位置验证报文数据长度。

(7)正线通过试验。

验证地面控制信息的正确性。

(8)侧线停车试验

(9)侧线通过试验

(10)临时限速功能试验

验证客专列控系统按照客运专线临时限速等级和区域要求通过列控中心设置临时限速的功能,限速区域包括站内侧线股道、咽喉区、离去区段和区间,验证正线临时限速的预告功能。

(11)级间转换

验证客专级间转换点(C2/C0、C0/C2)报文和在级间转换点(C2/C0、C0/C2)动车组能正确转换(ATP/LKJ转换)功能。

5.2.3 车站联锁系统相关功能测试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

计算机联锁系统与地面列控中心(TCC)、闭塞设备的的接口和信息交换功能的测试,计算机联锁系统与CTC车站终端设备的接口测试。

5.2.4 CTC系统测试

在调度所对长吉城际铁路分散自律CTC系统的进行测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

(1)基本功能试验

①列车进路控制试验;

②调车进路控制试验;

③调度命令发送至各处所、签收及回执试验。

(2)接口关系试验

主要测试与受控系统通信时,CTC系统控制功能、模式切换试验,受控系统包括联锁系统、列控中心设备、无线通信系统。

6.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

6.1 联调联试目的

通过对客运服务系统的功能、性能、流程和接口关系进行联调联试,确认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客运服务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6.2 测试内容

6.2.1 客运服务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性能

(1)窗口售票

测试购买本地及异地动车组和既有线系统(TRS)的单程票、往返票等多种类型的车票;

测试中转签证和始发改签功能;

对旅客乘车前的席位号确认功能;

离线售票,在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自动处理相关信息功能;

通过磁记录读写设备读入车票信息进行退票、人工退票、离线退票功能。

车票作废后,相关席位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功能。

(2)自动售票

测试按车次、发到站等多种售票方式自助购票功能,现金、钱箱、票卷管理功能,自动售票终端模块特性,购票速度。

(3)自动检票

测试磁票检票功能,闸机和服务器间数据管理功能,应急检票功能,闸机通行功能检测,单张票进/出站检票时间,单台闸机每分钟检票的最大客流量。

(4)到站补票

测试携带品超重、超大、儿童超高、越站乘车、无票乘车、不符合优惠条件乘车等情况下的补票功能。

补票存根的存储、统计功能,对于特定的情况加收票款,手续费和票款额度灵活设置功能。

(5)收入管理

测试统计车站每日售、退票结账数据,生成收入统计分析报表。

(6)统计管理

测试分类统计车站每日售票情况。

6.2.2 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功能

根据CTC系统接收或手工输入的列车到发信息,测试到发计划、广播计划、引导计划自动生成功能,以及广播、引导、信息查询、设备管理与监控等业务功能。

(1)广播业务

用TTS合成广播语音,人工广播,应急广播,广播区和信源的噪音检测及音量自动调整功能。

(2)引导业务

引导业务模板编制,通告信息发布,紧急信息发布功能。

(3)设备管理与监控

设备履历管理,设备状态监控功能。

(4)查询业务

车次查询,列车实际到发时间查询,余票信息查询功能。

6.2.3 售检票业务流程

(1)窗口售票后自动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窗口购买车票,过进站检票机检票。

(2)窗口售票后改签再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窗口购买车票,将该批车票按日期、席别改签后过检票机检原票和改签票。

(3)窗口售票后退票再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窗口购买车票,将该批车票在窗口退票后过检票机检票。

(4)窗口售票后废票再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窗口购买车票,将该批车票在窗口作废后过检票机检票。

(5)检票后窗口退票

分票种、席别的车票过进、出站检票机检票后在窗口退票。

(6)检票后窗口改签

分票种、席别的车票过进、出站检票机检票后在窗口改签票。

(7)自动售票机售票后自动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车票,过进站检票机检票。

(8)自动售票机售票后窗口改签再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车票,将该批车票在窗口改签后过进站检票机检票。

(9)自动售票机售票窗口换票再检票

分票种、席别、日期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车票,将该批车票在窗口换票后过进站检票机检票。

(10)自动售站台票机售票后检票

在自动售站台票机上购买站台票,过进、出站检票机检票。

(11)自动售票窗口结帐

分窗口在票务结帐窗口对测试过程中所购车票进行客运统计和财务统计。

6.2.4 旅客服务业务流程

(1)列车正常到达时在站台、出站通道和出站口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分车种生成列车到达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计划时间点检测站台、出站通道和出站口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2)列车正常出发时在售票厅、进站口、候车室、进站通道、站台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分车种生成列车出发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计划时间点检测售票厅、进站口、候车室、进站通道、站台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3)途径列车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分车种生成途径列车的到发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计划时间点检测售票厅、进站口、候车室、进站通道、站台、出站通道和出站口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4)到达列车晚点情况下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修改到达列车的到达时间,调整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调整后的时间点检测站台、出站通道和出站口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5)出发列车晚点情况下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修改出发列车的发车时间,调整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调整后的时间点检测售票厅、进站口、候车室、进站通道、站台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6)到达列车晚点情况下变更股道、出站口后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修改到达列车的到达时间,变更列车停靠股道和旅客出站口,调整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调整后的时间点检测站台、出站通道和出站口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7)出发列车晚点情况下变更候车室、检票口、股道后的广播、引导业务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修改出发列车的发车时间,变更旅客候车室位置,列车检票口和停靠股道,调整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列车引导计划,在调整后的时间点检测售票厅、进站口、候车室、进站通道、站台的广播和引导显示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8)集中管控模式下到达、出发、途经列车的广播、引导、监控业务

在大站的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上分别到达、出发、途径列车,编辑所管小站的列车客运计划、广播计划和引导计划,在计划时间点检测小站的相关业务的执行情况、广播语音的清晰度和引导显示的效果。

在大站集成平台上修改列车到达小站的时间点,调整广播、引导计划,在小站检测调整后的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大站集成平台上修改列车在小站出发的时间点,调整广播、引导计划,在小站检测调整后的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大站集成平台上调用小站的视频摄像头,监控小站的主要站点的情况,检查大站监控小站的相关视频监控功能。

6.2.5 客运服务系统内部接口关系

(1)票务系统与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接口关系

在票务系统端生成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所需的数据,利用接口通信工具将接口数据按接口规则发送到集成平台,测试票务系统向旅客服务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发送余票信息、列车时刻表信息功能。

(2)票务系统与自动售票系统接口关系

在自动售票系统应用服务器端,配置票务系统接口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启动接口工具,测试自动售票系统实时获取票务系统的车次、票价、席位、票号等功能,以及售票存根实时记录到票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在票务端按自动售票机统计售票的功能。

(3)票务系统与自动检票系统接口关系

在票务系统端生成检票系统所需的接口数据,利用接口通信工具将接口数据按接口规则发送到检票系统,测试自动检票系统从票务系统获取列车开行信息、基础编码信息,并进行预处理生成检票计划,下发到检票机进行检票。

(4)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与自动检票系统接口关系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生成检票系统所需的接口数据,利用接口通信工具将接口数据按接口规则发送到集成平台,测试自动检票系统动态从旅客服务系统获取与车次相关的检票时间、检票口等变动信息,生成动态检票计划。

(5)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与查询子系统接口关系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向查询子系统发送列车时刻表、列车动态到发时间、客运公告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查询子系统向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返回查询机的工作状态,在平台上控制查询机的开关。

(6)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与求助子系统接口关系

在集成管理平台上监视求助按钮与求助分机通话回路建立情况,在平台上将求助按钮在求助分机上进行灵活分配,并监视求助按钮发出的求助信号。

(7)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与寄存子系统接口关系

在集成管理平台上监视寄存柜的工作状态。

6.2.6 客运服务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接口关系

(1)客运服务系统与CTC/TDMS系统接口关系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上与CTC/TDMS系统建立接口关系,按接口规则从CTC/TDMS向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发送接口数据,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上检查获取车次信息、列车动态到发时间信息、股道信息等数据的完整性和时间特性。

(2)客运服务系统与通信时钟系统接口关系

在客运服务系统端与通信时钟系统建立接口关系,客运服务系统接收通信时钟系统的一级母钟的时间信号,形成二级母钟时间信号,二级母钟同步NTP服务器时间信息、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服务器时间信息、检票系统服务器时间信息和子钟时间信息。

(3)客运服务系统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接口关系

在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上与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接口关系,在集成管理平台上向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发出调用请求,根据监控要求(如旅客求助)切换到旅客现场,自动录制现场情况,测试监控画面的清晰度、灰度和响应时间。

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监控与客服相关的视频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

(4)客运服务系统与FAS火灾报警系统接口关系

火灾报警系统建立与闸机和广播系统的接口关系,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检测闸机紧急释放控制和消防自动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