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0318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江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Word下载.docx

对骨料(砂、石等)的总的要求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

骨料分普通骨料及轻质骨料。

1、砂、石使用前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试验。

内容包括颗粒级配、密度(比重)、表观密度(容重)、含泥量等。

2、用于配制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还需做相应的项目试验。

3、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

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0mm。

4、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2/5。

5、砂子应为粗砂或中砂,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子的量应不少于15%.

6、细骨料(砂)的质量标准。

7、粗骨料(碎石、卵石)连续级配。

1.3混凝土外加剂

1、必须有生产厂家出示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证明书。

内容包括:

厂名、品种、质量、重量、包装、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

使用前应进行性能试验。

需要时应检验氯化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经验证确认对混凝土无有害影响方可使用。

2、督促和检查承包单位对不同品种外加剂分别存储,做好标记,防止混杂、错用。

1.4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1.4.1泵送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为300kg/m3;

混凝土水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1.4.2结构用混凝土在施工前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施工中如材料有变化时,应重新申请试配。

配合比通知单附配套的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30d后及时补送)。

1.4.3监理工程师应对混凝土生产设备或商品混凝土厂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是:

1、技术管理工作系统、机构设置状态;

2、有无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技术合同审核、材料管理、质量检验、混凝土开盘鉴定、运输、泵送、技术档案资料、操作规程和技术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3、现场搅拌设备,特别是计量设备的年检和可靠程度。

1.5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5.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

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力组织、施工设备、

2、检查机具准备,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活塞泵、输送管线,振捣器等要准备充足,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已有所准备,必要时应进行试运转;

3、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已办妥;

4、对天气预报已做了解和必要的冬施、雨施准备;

6、水、电、照明等现场条件已做好,且应有保证。

1.5.2常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开盘鉴定表原则上每天都应根据料源情况进行调整;

2、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理,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注水,不合格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3、检查振捣情况,不能漏振、过振,注视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有跑模和钢筋位移情况时应及时处理,特别注意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沉降缝、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浇筑处理;

4、对结点部位不同等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混凝土的等级要严格检查,防止低等级混凝土注入高等级混凝土部位;

5、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和部位,留置监理工程师亲自监制的试块,并在标养后亲自送到监理试验室在监理人员监督之下做试验,以验证承包单位的试验结果。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是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1.5.3夏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高温环境下影响混凝土的因素进行预测分析,督促承包单位写好施工措施,并抓好落实。

2、监理工程师从以下方面做好检查和督促;

1)原材料中,水泥是否选用合理,骨料是否有防止升温措施,外加剂(缓凝剂)是否选用已被认证的合格产品;

2)配合比是否考虑了夏季施工坍落度损失大的措施;

3)浇筑方案是否合理,浇筑速度是否适当;

4)养护条件是否有保证;

5)温度控制是否有效(宜在气温30℃以下施工)等等。

1.5.4混凝土的质量评定

1、应以现场取样试验结果作为鉴定混凝土强度的依据;

结构工程冬期施工尚应留2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

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2、混凝土强度检验应以GBJ107-87为准。

3、当对结构强度或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可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从结构、构件中钻取芯样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做为是否应进行处理的依据。

1.5.5混凝土工程缺陷修补

1、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必须按有关标准判定缺陷严重程度。

并经有关方面研究,由承包单位提出书面修补方案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修补;

2、需修补部位必须认真剔凿,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

3、修补用水泥品种应与原混凝土的一致,强度等级一般高于原混凝土等级,并适量掺加微膨胀剂;

4、修补部位,应略高于原混凝土表面,待达到构件设计强度后,再将外面凿平。

1.5.6裂缝(见表3.4.10)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特征

(表3.4.10)

裂缝的原因

裂缝的特征

1、水泥凝结(时间)不正常

面积较大混凝土凝结初期出现不规则裂缝

2、水泥不正常膨胀

放射型网状裂纹

3、混凝土凝结时浮浆及下沉

混凝土浇筑一、二小时后在钢筋上面及墙和楼板交接处断续发生

4、骨料中含泥

混凝土表面出不规则网状干裂

5、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1-2周出现等距离规则的直线裂缝,有表面的也有贯通的

6、混凝土的硬化、干缩

浇筑后两三个月后逐渐出现及发展,在窗口及梁柱端角出现斜裂纹,在细长梁、楼板、墙等处则出现等距离垂直裂纹

7、接茬处理不好

从混凝土内部爆裂,潮湿地方比较多

1、搅拌时间过长

全面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

2、泵送时增加水及泥量

易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

3、配筋踩乱,钢筋保护层减薄

沿混凝土肋周围发生,及沿配筋和配管表面发生

4、浇筑速度过快

浇筑1-2h后,在钢筋上面、在墙与板、梁与柱交接处部分出现裂缝

5、浇筑不均匀,不密实

易成为各种裂纹的起点

6、模板鼓起

平行于模板移动的方向,部分出现裂缝

接茬处出现冷茬裂缝

8、硬化前受振或加荷

硬化后出现受力状态的裂缝

9、初期养护不好

过早干燥

浇筑不久表面出现不规则短裂

初期受冻

微细裂纹。

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返白,空鼓等

10、模板支柱下沉

在梁及楼板端部上面与中间部分下面出现裂纹

使用及环境条件

1、温度、湿度变化

类似干缩裂纹,已出现的裂纹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2、混凝土构件两面的温湿度差

在低温或低湿的侧面,拐角处易发生

3、多次冻融

表面空鼓

4、水灾表面受热

整个表面出现龟背状裂纹

5、钢筋锈蚀膨胀沿钢筋出现大裂缝、甚至剥落、流出锈水等

沿钢筋出现大裂缝,甚至剥落,流出锈水等

6、受酸及盐类浸浊

或混凝土表面受腐蚀,或产生膨胀性物质而全面溃裂

1、超载

早载荷

在梁与楼板受拉侧出现垂直裂纹

2、地震、堆积荷载

柱、梁、墙等处发生450斜裂纹

3、断面钢筋量不足

构件受拉力出现垂直裂纹

4、结构物地基不均匀下沉

发生450大裂缝

3.5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程度,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序,按下表确定:

(见表3.5)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二)砌体工程监理控制要点、方法及措施

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砌体工程子分部工程划分为:

砖砌体工程、砼小型空心砌体工程、石砌体工程、配筋砌体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各分项工程。

一、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要点

1.1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1.2现场质保体系的检查

1、施工单位资质条件,操作人员上岗证;

2、进场材料的验收和堆放、保管;

3、砂浆配合比、砂浆搅拌的计量;

4、试块的标养,见证取样、送样;

5、检测仪器的鉴定情况。

1.3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

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基本规定

1、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

当长度L(或宽度B)≤30m时,允许偏差±

5mm;

当30m<

L(或B)≤60m时,允许偏差±

10mm;

当60m<

L(或B)≤90m时,允许偏差±

15mm;

当L(或B)>

90m时,允许偏差±

20mm。

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分A、B、C三级,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以下简称“规范”)中表3.0.10的规定。

3、分项工程的验收应在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检验批验收时,其主控项目应全部符合规范的规定;

一般项目应有80%及以上的抽检处符合规范的规定,或偏差值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

2.2材料:

1、石材:

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具有料石检查产品质量证明书,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同一产地的石材至少应抽检1组。

2、水泥: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检验批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

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杂物。

砂的含泥量,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得超过5%;

对强度等级<

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得超过10%。

4、水:

拌制砂浆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3砌筑砂浆:

1、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2、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

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作用完毕。

2.4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验收标准:

1、砌体工程施工工艺:

基层抄平测量放线立皮数杆铺灰砌砖勾缝。

(1)基层抄平:

要求对水平标高与水准点进行复核。

(2)测量放线:

墙体轴线、门窗洞口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立皮数杆:

根据皮数杆,在墙上标示砖和灰缝的厚度以及门窗、楼板、过梁等的位置,之后挂线砌墙。

(4)铺灰砌砖:

按“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操作方法砌筑。

(5)勾缝:

外墙面采用1:

1.5水泥砂浆勾缝,内墙面可采用原浆勾缝,随砌随勾。

2、石砌体工程:

(1)石材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

(3)石砌体的组砌形式应符合:

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布置,毛石墙拉结石每0.7m2墙面不应少于1块。

(4)石砌体的灰缝厚度:

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

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

(5)砌筑毛石挡土墙应符合以下规定:

每砌3-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个分层高度间分层处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

(6)料石挡土墙,当中间部分用毛石砌时,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7)挡土墙的泄水孔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在每米高度上间隔2m左右均匀设置一个泄水孔;

泄水孔与土体间铺设长宽各为300mm,厚200mm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层。

(8)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分层粘土厚度应为300mm。

(9)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表7.3.1的规定,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表7.3.1的规定。

2.5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质量通病:

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防治措施:

采用“三一”砌筑法施工。

2、质量通病:

干砖上墙

砖在砌筑之前1-2d浇水湿润,普通砖的含水率宜在10%-15%。

3、质量通病:

组砌方法不当

实心砖砌体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组砌形式,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4、质量通病:

纵横墙接槎不牢固

纵横墙交接处如须留槎应砌成斜槎,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也可留直槎,但必

是阳槎,并沿墙高每隔不大于500mm内设拉结筋,其埋入长度每边均不得小于500mm。

5、质量通病:

砖砌体不交圈

在砌体施工时,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砖石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6、质量通病:

留置构造柱的位置及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严格按设计图纸中构造柱的位置放线。

构造柱砌砖中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

7、质量通病:

防腐木砖未设置。

防腐木砖设置:

门洞高1.2m以内,每边放2块;

门洞高1.2-2m,每边放3块;

门洞高2-3m,每边放4块。

木砖在门洞口上或下4皮砖处各放1块,中间匀开放。

(三)基础工程监理控制要点、方法及措施

<

一>

、基础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1.1准备工作

1.1.1检查原材料

1、水泥:

要求出厂合格证齐全,进场取样检验合格。

2、石子(碎石):

2-4cm粒径,进场取样检验合格。

3、砂:

中砂,含泥量<

5%,进场取样检验合格。

1.1.2检查基槽

1、检查基槽设计档高,检查桩位偏差情况,与施工单位共同测量桩位,督促及审查施工单位绘制桩位竣工图。

2、检查桩头质量及桩主钢筋锚入承台的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1.3检查施工单位的桩基础施工阶段各种资料,其中包括:

各项隐蔽验收记录,桩基检测试验报告,桩混凝土试块评定结果报告。

要求办完桩基施工验收手续后,方可进入基础施工。

1.1.4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内容。

二>

、主要常见质量通病和控制及处理方法

1、原因分析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

2)浇筑时,捣实不够。

2、控制及处理方法: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对夹层的处理应慎重,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浇筑高一级强度等级的豆石混凝土或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三>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3.1旁站监理

在施工单位施工期间,用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进行跟踪监理。

发现问题便可及时指令施工单位予以纠正,以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2测量

利用测量手段,在工程开工前核查工程的定位放线;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的轴线和高程;

在工程完工验收时测量各部位的几何尺寸、高度等。

3.3试验

对项目或材料的质量评价,必须通过试验取得数据后进行。

不允许采用经验、目测或感觉评价质量。

3.4严格执行监理程序。

(四)工程测量施工监理控制要点、方法及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测量成果质量,达到规范GB50026-93的要求,提高工程测量专业的监理水平。

特制定本工程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平面控制测量

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既从当前工程上的要求出发又适当考虑发展。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三角测量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导线测量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各等级的采用,根据工程的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1.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0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0带式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式测区均高程面;

3、小测区可采用简易方法定向建立独立坐标系统;

4、在已有平面网的地区,可留用原有坐标系统;

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1.3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1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3.1

等级

平均

边长

(km)

测角中误差

("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DJ1

DJ2

DJ3

二等

9

1

≤1/250000

1/120000

12

-

3.5

三等

首级

4.5

1.8

≤1/150000

≤1/70000

6

7

加密

≤1/120000

四等

2

2.5

≤1/100000

≤1/140000

4

一级小三角

5

≤1/40000

≤1/20000

15

二级小三角

0.5

10

≤1/10000

30

注:

本规范表格、公式及条文叙述中的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均为正负值;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1.4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宣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型的网(锁)。

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0;

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0。

2、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形网式插点等形式,当受条件限制时,单插点对于三等点应有不少于6个外交会方向。

其中,外交会方向至少应有两个交角为600~1200;

四等点应有不少于5个内交会方向;

二级小三角插点的内外交方向不应少于4个或外交会方向数不应少于3个。

3、一、二级小三角的布设,可采用线形锁。

线形锁的布设宜近于直线。

狭长地区设一条线形锁时,按传距角计算的图形强度的总和值,应以对数六位取值,并不得小于60。

1.5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1.5.1

导线

长度

平均

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

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14

3

20

3.6√n-

≤1/55000

1.5

18

≤1/80000

5√n-

≤1/35000

一级

≤1/30000

10√n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6√n

三级

1.2

0.1

≤1/7000

24√n

≤1/5000

表中n为测站数;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1、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1.1.2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

当导线长度少于表1.5.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2、导线宜布设成直线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当符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型。

结点和结点、结点和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1.5.1中规定长度的0.7倍。

当导线网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

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二>

、高程控制测量

2.1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2.2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

等级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的采用,可根据工程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2.3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2.4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2.4.1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符合或环线

平地

(mm)

山地(mm)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4√L-

≤50

12√L-

4√n-

DS3

双面

≤16

往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