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890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3Word下载.docx

重伤事故:

有重伤而无人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

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

(八)事故等级

根据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

为了方便生产事故的统计及量化安全考评,集团将一般事故分为:

一般A类事故、一般B类事故、一般C类事故、一般D类事故。

一般A类事故,是指造成2人死亡,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B类事故,是指造成1人死亡,或者2人以上5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C类事故,是指造成1人重伤,或者5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D类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5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标准

(一)法律法规

1、综合法规:

《安全生产法》、《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刑法》等。

2、专业法规:

《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二)国家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以及《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三)政策规定

2004年国务院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

2010年国务院2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11年国务院40号文件《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1、2004年国务院2号文件

(1)明确事故查处的“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3)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

1)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2)依法向受到事故伤害的员工或家属支付赔偿金。

3)进一步提高赔偿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自觉保障安全投入,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

2、2010年国务院23号文件

(1)加大政府负责人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1)发生特别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地市级分管或主要领导的责任。

2)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责任。

(2)加大企业负责人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1)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责任人责任;

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责任人或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

2)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实行行业禁入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

(4)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3、2011年国务院40号文件

1)明确“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2)强调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

3)强化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三、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案例]事故瞒报、谎报

2008年9月8日上午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云合村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尾矿库坝体下方向外拱动,随之连续发出震耳欲聋的“砰、砰”声,大量黑色泥浆奔泻而下,数十秒内坝体绝大部分垮塌,约有19万立方米的尾矿浆体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宿舍区、办公楼和集贸市场。

最大波及长度2.5千米,宽度350米,淹没面积35公顷,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

事故报告:

一是领导指使工作人员编造暴雨引起山体滑坡,导致尾矿库溃坝的原因;

二是县委书记在当天已明知死亡超过30人,却决定按死亡26人上报。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根据事故等级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事故单位工会依据总工办发【2014】6号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的通知,应当于1小时内向地方总工会报告;

未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发生事故,由所在地总工会报上级工会。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工会。

5、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的补报

事故伤亡人数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对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补报时限为“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

四、事故现场处置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组织开展先期应急工作,控制事态发展,根据事故类别,并按照有关规定向安监部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交管部门、消防部门及应急救援中心等部门报告及请求支援。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现场处置

1、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当在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的同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

2、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3、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二)工伤事故的现场处置。

发生车辆伤害、高处坠落伤,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剐蹭、碾轧、挤压事故等,一般骨折的可能性很大,不论伤者是死亡还是重伤都应进行急救。

1、首先向急救中心(120)、地方公安部门、消防部门(119)等救援机构请求支援。

2、查看一下伤者的情况,如伤肢出现反常的活动,肿痛明显,则骨折的可能性很大,如骨折端已外露,肯定已有骨折。

3、对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

4、伤员搬运注意事项:

1)单纯的颜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

2)膝关节以下的下肢骨折,可背运伤员离开现场。

3)颈椎骨折:

一人双手托住枕部、下颌部,维持颈部伤后位置,另两人分别托起腰背部、臀部及下肢。

4)胸腰椎骨折:

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两人分别于同侧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维持脊柱伤后位置。

5)髋部及大腿骨折:

一人双手托住腰及臀部,伤员用双臂抱住救护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

7、在送医院时,头部应与车辆行进的方向相反,以免晕厥,加重病情。

车辆伤害事故案例

1、2007年8月13日上午10:

30分,某单位叉车驾驶员驾驶叉车在仓库外装箱作业时,准备将木拍铲回库房途中,由于观察不周,叉车左前轮撞到女客户右小腿上,造成伤者脚腕处及脚面皮肉撕裂,形成脱套伤。

2、2008年1月9日上午9时53分,某单位叉车司机在作业区卸耐火砖,在送货人未安全拆解车梆及货物加固绳索的情况下进行卸货。

由于货物被加固绳索牵挂,导致2托货物倒落,叉车司机紧急调整作业动作但仍未阻止货物塌落,此时正逢送货人靠近卸货车辆,被塌落的货物压倒,造成送货人右腿脚趾骨折。

3、2006年6月7日上午9时,某叉车司机在驾驶抱铲工作中,由于此车在维修过程中将进油管和出油管装反,造成平抱不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致使货物掉落、倾倒,砸破了装卸工人的腿部。

此类事故处理的要点:

报告:

1、工伤重伤事故,立即向地方安监部门报告;

2、征得安监部门同意由事故单位处理;

3、处理结果向安监部门报告;

处理:

1、首先对伤员进行全力救治;

2、根据与供应商的安全协议协商处理;

3、与送货人、监装人员及验货人员及货主单位协商处理;

4、制定处理协议书。

(三)火灾事故现场的处置

 

1、火灾事故现场救助伤员的原则

1)烧伤后急救的原则是迅速移除致伤源,终止烧伤,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处理。

2)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的减轻损伤程度,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烧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是烧伤治疗的起始和基础,对以后的治疗和病人的生命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发生热力烧伤的现场急救

热力烧伤一般包括热水、热液、蒸气、火焰和热固体,以及辐射所造成的烧伤,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最多。

1)有效措施为立即去除致伤因素,并给予降温。

2)热液烫伤时,应立即脱去被浸渍的衣物,使热力不再继续作用,并尽快用凉水冲洗或浸泡,使伤部冷却,减轻疼痛和损伤程度。

3)火焰烧伤时,切忌奔跑、呼喊,以手扑火,以免助火燃烧而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和手部烧伤,应就地滚动,或用棉被、毯子等覆盖着火部位,适宜水冲的,以水灭火,不适以水冲的,用灭火器等。

4)去除致伤因素后,创面应用冷水冲洗。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防止热力的继续损伤,可减少渗出和水肿,减轻疼痛。

5)冷疗需在伤后半小时内进行,否则无效。

具体方法是,烧伤后创面立即浸入自来水或冷水中,水温要求不严格,15°

C~20°

C左右即可,亦可用纱布垫或毛巾浸冷水后敷于局部半至一小时,或更长,直到停止冷疗后创面不再感觉疼痛。

冷水冲洗的水流与时间应结合季节、室温、烧伤面积、伤员体质,气温低,烧伤面积大,年老体弱,则不能耐受较大体表范围的冷水冲洗。

6)冲洗后的创面,不要随意涂沫,以免影响清创和对烧伤深度的诊断。

创面可用无菌敷料,没有条件的可用清洁布单或被服覆盖,尽量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尽快送医院诊治。

3、发生吸入性损伤的现场急救

吸入性损伤是指热空气、蒸气、烟雾、有害气体、挥发性化学物质等致伤因素和其中某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被人体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中毒。

吸入性损伤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热损伤,吸入的干热或湿热空气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肺实质的损伤;

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剂引起窒息是火灾中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尤其是密闭环境中,大量的氧气被急剧消耗,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伤员窒息。

另一方面,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氰化氢,两者均为强力窒息剂,吸入人体后可引起氧代谢障碍,导致窒息;

三是化学损伤,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和各种化学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损伤和广泛的全身中毒反应。

1)迅速使伤员脱离火灾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

2)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给予导管吸氧。

3)判断是否有窒息剂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中毒的可能性。

4)及时送医疗中心进一步处理,途中要严密观察,防止因窒息而死亡。

4、发生电烧伤的现场急救

1)电烧伤时,首先要用木棒等绝缘物或橡皮手套切断电源,立即进行急救,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

2)在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轻易放弃。

5、烧伤伴合并伤的现场急救

火灾现场造成的损伤,往往还伴有其他损伤,如煤气、油料爆炸,可伴有爆震伤;

房屋倒塌,车祸时可伴有挤压伤;

另外,还可造成颅脑损伤、骨折、内脏损伤、大出血等。

火灾现场救护要点:

脱离热源、冷水清洗或侵泡、覆盖伤区、伤员转运。

脱离热源:

脱离燃烧的衣服或致热源、迅速降温及灭火、用剪刀去除衣物。

冷水清洗或侵泡:

冷水清洗是早期处理最有效的手段。

迅速降温、清洁创面、减轻疼痛、伤区侵泡冷水15---20分钟,伤区过大、年纪过小者避免在冷水中侵泡时间过长。

覆盖伤区:

保留水泡皮及表皮、伤区外裹薄层敷料、干净保鲜膜及被单

伤员转运:

伤情重要尽快送有条件的医院抢救、救护车到现场的情况下按院内处理。

[案例]火险事故

2005年4月13日下午16时30分,某单位变配电室值班人员张某发现该室外出现着火迹象,随即张某关闭了该单位院内的供电线路,将变配电室外的高压开关拉掉并通知安全保卫部门及消防队,在此时安全巡逻人员及工程部人员也发现了火情,同时展开了灭火工作,在16时45分火被救灭,18时5分正常供电。

(本单位发现火情,组织员工扑救初期火险、分析火险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案例]火灾事故

XX年X月X日早晨6:

22分,某单位1仓库北侧露天储存的芝麻货垛表层苫盖物发生明火。

逐渐引燃周边塑料薄膜,最终蔓延至粮食货垛。

巡逻人员发现后,立即组织值班人员进行扑救,同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向消防部门(119)报案。

6:

30经过公安消防人员的扑救将火灾扑灭,该该起火灾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05万元。

(事故单位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进行火灾事故调查)

1、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逐级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教育制度、检查制度、消防设备、设施检查保养制度、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等)

2、露天货物的操作流程,该货的进货时间、露天堆存的时间、检查情况等;

3、现场第一发现人的报警情况及扑救情况;

4、配合公安消防队进行灭火情况(引路、提供水源等);

5、现场保护情况(前天进的芝麻正在进行熏蒸,熏蒸使用的药罐及被烧焦的药罐等)

6、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协议等。

(四)触电事故的现场处置

1.触电急救的原则:

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一经确定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同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

2.脱离电源

(1)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的作用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2)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所接触的带电设备的开关或其它电气设备断开;

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在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抢救人员既要抢救他人也要保护好自己,防止触电。

(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或金属导电物体触及伤员,以防触电。

(4)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摔伤措施。

(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

如:

拉开电源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材料解脱触电者。

也可以抓住触电者干燥的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

切记救护人员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裸露的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的衣服包起绝缘后,再解脱触电者。

(6)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时,应立即通知供电单位或有关部门停电,或由抢救人员迅速切断电源,在有适合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如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抢救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7)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时,如尚未明确线路是否有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鞋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周围8-10米的范围内,以防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被迅速带至8-10米范围外,并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只有在确实证明线路已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8)救护触电伤员切断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到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

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断电源和进行抢救。

(9)在电容器或电缆线上解救触电人时,切断电源充分放电后方可进行。

3.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触电伤员如神智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醒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平躺,保持脊柱在平直状态,不得弯曲。

如需搬运,应用硬木板保持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4)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

如发现触电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

同时应尽快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治疗,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才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案例】

XX年X月X日,某电厂多经公司检修班电工刁某带领张某检修380V直流焊机。

电焊机修好后进行通电试验,情况良好,然后他们将电焊机开关断开。

刁某安排工作组成员张某拆除电焊机二次线,自己拆除电焊机一次线。

17:

15,刁某蹲着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此过程中触电,张某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用手直接拉拽刁某,结果在救刁某的过程中触电,经抢救无效两人死亡。

(五)硫化氢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置

当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呼叫或报告,不能个人贸然去处理。

有人中毒昏迷时,抢救人员必须做到:

1、进入塔、封闭容器、地窖、下水道等事故现场救援,应戴好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毒衣,有两个以上的人监护,还需携带好安全带。

有问题应按联络信号立即撤离现场。

2、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后,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

有条件的还应给予氧气吸入。

已窒息者应立即施人工呼吸,维持有效循环,不可轻易放弃抢救;

3、呼吸、心搏均已停止者应及时正确地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

应尽快争取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护(勿用口对口呼吸)。

4、对休克者应让其取平卧位,头稍低;

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在到达医院开始抢救前,心肺复苏不能中断。

【案例】某公司污水处理站硫化氢中毒事故

[案情]某公司污水处理站在对清水池进行清理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3人死亡,事故的发生经过为:

该公司9月28日发出国庆节节日期间检修工作通知,其中一项任务是要求污水处理站站长宋某和另一名职工周某以及一名临时杂工徐某于10月1~3日进行清水池清理,并明确宋某全面负责监护。

10月1日上午,宋某等三人完成清理汽浮池后,下午1时左右(此时气温高达31℃)开始清理清水池(该池结构不大合理,池体较大,为封闭型,上方只有一个0.6m×

0.6m的小孔洞,内部气体很难散发出去)。

公司制定了清洗清水池作业计划和操作规程,其中要求必须先对清水池进行多次冲水排污,作业人员在确认没有毒气的情况下,才可以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下池清洗。

但宋某在没有对清水池进行多次排污的情况下,就让徐某戴一滤毒罐(经查防毒效果不佳)下池清理,周某监护,宋某离去。

过了半个多小时,周某见徐某还没有上来,预感情况不好,当即喊叫救命。

这是,两名租用该公司厂房的个体业主施某和邵某闻声赶到。

周某即下池营救,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应,与此同时,宋某也赶到,见周某没上来随即也下去营救,并嘱咐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

宋某下洞后,邵某跟随下洞,站在下洞的梯子上,上身在洞外,下身在洞内,当宋某夹起周某叫邵某接应时,因洞口较小而邵某较胖,一时接不上来,这时宋某也倒下,邵某闻到一股臭鸡蛋的气味,意识到可能有毒气,赶紧起来爬出洞口报警。

救护人员赶到,救出三名中毒人员,经抢救无效全部死亡。

(六)交通事故现场处置

1、抢救原则:

“先抢后救”。

2、步骤:

1)尽快将伤员从车内救出;

2)现场急救;

3)医疗运输。

3、当事人现场应做好如下工作:

1)信息报告:

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或110)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民警报案;

向保险公司报案;

同时向单位安全部门或单位负责人报告。

2)报案要点:

报案要做到迅速、及时、言简意赅。

一要简要说清突发事故的案情、时间、地点;

二要概要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破坏、交通堵塞情况;

三要通报报警姓名和联系电话。

3)现场措施:

停车;

关闭引擎,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应急灯;

夜间需开启示宽灯、尾灯;

在高速公路上需在肇事点两点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

做好防火、防盗措施。

4)现场抢救:

若发生伤亡事件,立即呼救急救中心(医疗急救中心电话:

120或110),求助过往车辆帮忙;

若现场发生火灾呼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火警电话:

119或110)

5)现场保护:

做好现场原始状态、车辆、人员、牲畜、遗留物痕迹、散落物等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为现场抢救伤员必须移动位置的,应做好原始标记不得故意破坏,在交警部门未达到之前,可用绳索等设置警戒线;

以保护现场。

6)配合处理:

当事人必须如实向公安交警部门陈述事发经过,不得隐瞒、歪曲交通事故的真实性,积极配合协助交警部门做好事故处理及善后工作。

4、单位安全部门或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

[案例]交通事故

XX年正月十五那天晚19点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