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87591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们今天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讲普通话,其目的也在于推行全民共通的交际工具,而不是消灭方言。

  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属于双语现象,在上个学期语言学概论课程中我们接触了双语现象这一概念,那是指两种不同语言的并存并用,方言和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只是这种双语现象的最后结局不像两种语言的融合那样,以共同语取代方言,而是共存,各有所用。

  而随着普通话的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在一个地区因为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对方言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方言就将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因为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推广的通用语言,具有规范化特点,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又具有统一的书面语,作为标准语,普通话来自方言又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规定方言的发展方向,必然对方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方言则要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二、方言今后的发展会不会向普通话进一步集中靠拢?

  这是方言一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形成性考核作业中的一个问答题。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不在于你作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关键是要大家结合所学的方言基本理论和对社会现实现象的观察来谈个人的认识体会,从而达到培养理解能力的目的。

  那么方言今后的发展到底会不会向普通话进一步集中靠拢?

我们认为这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一种探讨、预测,至于结果,恐怕目前谁也下不了肯定的结论。

因此,我们不妨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肯定方言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探讨论证呢?

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普通话作为共同语,作为经过规范的标准语,对方言起着示范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

  第二,普通话有统一的书面语,方言没有统一的书面语,只能采用共同语的书面语,必然要受到普通话的影响;

  第三,普通话作为共同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我国当前广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等,都是使用普通话;

  第四,当前经济大潮中我国各方言间的流动人口很多,为了相互沟通,他们都使用普通话。

这样,使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使用人口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方言的使用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范围将日渐缩小。

  由此可见,今后方言的发展向普通话靠拢是必然趋势。

  如果你认为方言今后不会进一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这也没有什么不对。

方言产生了这么多年,存在了这么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并没有萎缩,这本身就说明方言还是有市场的。

同时,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本身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是地域文化产生发展的泉源,具有非常独特的人文价值。

  方言与俗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俗文学产生的基础,民歌、传说、民间故事、地方戏曲、曲艺等是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很多非常具有地域色彩的戏曲、曲艺等,无一不是依靠方言的滋养才得以发展的,像如今依然充满了蓬勃生机的、深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快板、快书、鼓书、评弹等,无一不是在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很难想象,没有吴方言,会有优美柔婉的越剧产生,没有粤方言,会有粤剧产生,没有河南话,会出现豫剧,没有陕西话,怎么去“吼秦腔”?

方言本身属于地域文化,而方言又是厚重的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地域文化生存的根基,与地域文化具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五花八门的方言存在,也就没有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地方文化,而这些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融合了当地语言使用者的情感的传统文化,可以反作用于方言,无形中又进一步扩大了方言的影响,进一步巩固了方言的地位。

  一种语言,包括方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方言)的消失,那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多元文化的消失,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可见,方言还会保持其独立性,不会受到普通话影响,不会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至少,这种集中。

靠拢的时间是无法预见的,可能很久很久。

  从这个意义上看,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或许会同共同语永远共存下去,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方言在今后的作用和使用范围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不会被消灭,因为一种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种损失是巨大的,难以衡量其价值。

  当然,就作业而言,上述正反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认识就可以了,而不应该是正反两方面都谈,那样你到底是什么观点就无法判断了。

我们这里,只是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理解认识的思路而已,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结合自己所处方言文化的特色,谈得更深刻,更有理论。

欢迎同学们把类似这样一些问题的观点贴到我们课程论坛中,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认识。

  三、如何进行方言的分区和划界?

  方言是语言发展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是与生俱来的,方言的分区和划界也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就汉语方言的分区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专家、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观点了考察研究,就会得出不同的分区结论来。

从20世纪初叶现代汉语方言学建立前夕至今,汉语方言分区从划分为5个到11个区不等,至今没有统一的意见,虽然目前汉语方言分为7大方言区的意见得到普遍承认,但还是有不同的分区意见存在,而且随着方言的进一步发展和方言研究的深入,可能还会有不同的分区意见发表出来。

  同样,方言的划界也是具有相对性的,我们在方言地图上可以看到七大方言明确的边界线,犹如行政区划的省界、区界那样明确,而在现实中我们很难依据这样的方言地图找到方言之间的界线,因为这个方言与那个方言接壤,互相影响,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扑朔迷离,呈现出犬牙交错状态,难分彼此,因此现实中的方言界线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是一个大致的界线。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语言变体,必定要表现在一定的地域内,因此对不同方言的命名,往往考虑了方言所处的地域的名称。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中,除了客家方言是按其来历命名的外,其它方言的名称都考虑了通行地域特点或主要通行区域的行政区划名称。

但要注意方言与行政区划名称涉及到的地域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粤方言并不等于就是广东话,因为广西也主要通行粤方言,同时广东省境内还有客家方言;

闽方言也不等于是福建话,因为我国台湾省、海南省也通行闽方言。

所以,同一个地域可以包括好几种不同的方言,同一种方言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域。

  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主要是依据语音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

第二,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

第三,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

第四,有几套塞檫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和见组细音声母的演变规律。

  四、现代汉语方言的基本情况如何?

  现代汉语方言根据其特点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对于各个方言区的大致范围、主要特点和代表城市等基本情况应该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认识。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

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

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

  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

没有舌尖后音声母;

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

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主要的语音特点是:

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

声母h、f不分;

声母n和l混用;

入声调没有塞音尾。

  4.赣方言

  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

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

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

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

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

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

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

没有撮口呼韵母;

声调有六个。

  6.粤方言

  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有主张以广州话和香港话为代表的,使用人口约四千万。

海外很多华侨和华裔也使用粤方言。

同时,粤方言地区是我国经济开放改革的前沿,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成就最大的地区,每年吸引内地各省份数百万民工前往淘金,因此近年来粤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粤语中的方言词,近年也呈现出向北渗透的趋势,这里反映出语言扩张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韵母多达五十三个辅音韵尾非常丰富,除鼻音韵尾m、n、ng外,还有与之对应的入声塞韵尾b、d、g,声调一般有八九个,是汉语诸方言中调类最多的方言。

  7.闽方言

  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使用人口约五千五百万。

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方言的分区历来在闽方言的处理上就有分歧,有的把闽方言分为闽南方言、闽北方言,有的还划分出闽东方言。

现在一般把闽方言再划分为五个方言片: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

其中闽南方言的影响最大,福建省范围以外地区使用的闽方言,主要就是闽南方言。

闽方言的语音中保留声汉语上古音的一些特点,例如没有唇齿檫音f,普通话中凡是念f声母的字,闽方言则念b或p声母;

普通话中念zh和ch声母的部分字,闽方言念d或t。

  五、什么是晋语、徽语、平话?

  现代汉语方言目前公认的分区是前面介绍的七大方言,但是由于观点不同,方言分区划界的研究讨论至今没有停息。

比如历史上多次方言分区都没有确立赣方言的独立地位,是不是应该独立至今也有不一致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从北方方言中分离出晋语、徽语和平话三种独立的方言,而不是次方言,将现代汉语的方言划分为10个方言区,这一方面反映出方言研究的新成果,一方面反映出方言分区划界的不同标准。

这里介绍一下这三种方言的基本情况。

  晋语指通行于我国山西省及毗邻地区的汉语方言,范围主要是山西和河北、河南、内蒙古与山西接壤的部分地区,其中山西78个县市,河北35个县市,内蒙古28个县市,河南18个县市,使用人口约5千万,突出特点是保留着入声韵尾和入声调。

  徽语主要通行于安徽省南部地区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包括安徽和浙江、江西与安徽省南部毗邻地区,共约16个县市,使用人口约350万。

徽语的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在今天不论平仄大都读送气清音,古平上去入四声在大多数方言中分读阴阳两类,但具体的情况参差不齐,古入声韵今天大都读喉塞尾[],咸山两摄在大多数方言中读成舒声韵。

  平话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西南部地区,使用人口约250万。

平话可分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种,虽然两种平话都有相同的来源,但是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的不同,体现出一些差异。

桂北平话与官话和湘方言比较接近,古知组的一些字今读同端组,入声韵一般收[]尾,在倾听方言中读[-n]尾的字桂北平话往往读开尾韵,声调一般是6个,古平去两声分阴阳,古代汉语的上入两声仍然保留。

桂南平话与粤方言比较接近,古心母今念边檫音声母,韵尾有6个辅音,三个鼻韵尾nm,三个塞音韵尾是ptk;

有8个声调类型,古平上去入今天都分阴阳两类,个别地方则有10的调类,即阴入和阳入还各分为两个调类上阴入、下阴入。

  这种分区是不是合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六、为什么普通话要以北方方言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

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

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因其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各个方言中最具有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北方方言在众多方言中的优势地位:

  第一,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

北方话区域,是汉民族兴起、发展之地,我国南方诸方言区域,则是中原汉人在不同时期南迁开发的区域,北方中原一带,历来就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

尤其是自1153年金朝迁都北京以来的八百多年,北京又一直是我国各朝的首都,这就使得北方话影响逐渐扩大,地位更显重要。

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力量,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作为各级官府的交际通用语言而传播到全国各地(北方话又被称为官话就是这个道理),北方话逐渐取得了沟通各个方言的交际工具的地位。

  第二,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

北方话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非常突出,我国现在使用的书面语――白话,就是唐宋时期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这种白话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与北方口语非常接近,通俗易懂,不像传统的书面语文言那样晦涩难懂,脱离语言现实,因此白话产生以来,发展很快,影响越来越大,自明代以来,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用这种白话写成的,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一些话本小说。

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流传全国,扩大了北方话在全国的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北方话在全国的传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北方话文学对全国的影响,表面上是几本书,实际上是这些名著后面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的综合体现。

如果没有这样的综合实力,这样的文学巨著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推向全国。

  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

北方不少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同汉族杂居,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语言与汉语发生了融合,也说北方话,比如满族、回族等,这样说北方话的人就更多了。

  第四,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

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几乎遍及全国。

北方话通行的区域为:

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

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这样大范围的区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

同其它方言比较,北方话更具有交际上的共通性。

  第五,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

北方话虽然覆盖20多个省市区,分为若干个次方言,词汇方面也有不少差别,但从总体看,北方话的词汇系统却有相当的一致性,比如双音节词占据优势地位,古语词保留比其它方言少等,在北方话中都比较突出,这说明北方话词汇完全是随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的。

  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看,北方方言的优势地位的确是非常突出的,是其他方言无法望其项背的。

选择北方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可以说是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

  七、什么是方言岛?

  方言岛:

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我们教材所指的方言岛是比较狭义的,即一定是一种方言完全在另一种方言的包围之中,这种狭小的方言岛,如同一块飞地,兀突地生长在另一种方言环境中。

例如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这一片地区,但是客家方言在其他地方有很多方言岛,例如台湾省属于闽方言区,其中有客家方言,四川省属于北方方言区,其中零星分布着客家方言。

方言岛现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人口迁徙与方言产生的密切关系,虽然方言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人口迁移的结果。

比如,四川省境内的客家方言,就是历史上从湖南、两广迁移来的居民带来的。

在四川民间一直流行着张献中血洗四川的说法,四川因此人口锐减,于是当时的政府便从外省迁移了很多居民进入四川开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

于是在四川话中,便出现了很多客家方言的飞地――客家方言岛,如广安、达县、巴中地区都有客家方言存在,四面处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

  方言岛是一个比喻说法,一种方言真正处于一个海岛上,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方言岛,例如我国台湾岛、海南岛上都通行闽方言,整个是属于闽方言区,不能说海南岛是方言岛。

一种方言处于两种以上方言包围中形成的区域不算方言岛,同时,方言岛与岛外的方言应该不是一个方言系统的,差别应该比较大,在同一个方言中的次方言,处于另一个次方言的包围之中,因为二者同属于一个大方言区,这种情况也不能叫做方言岛。

方言岛虽然是孤零零的,但其分布也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属于孤岛情况,周围没有其他任何与之相同的方言。

有的可能有好几个相同的方言岛聚集在一起,但是各个方言岛并没有连成片,仍然被其他方言分隔开了,比如四川话中的客家方言岛,在广安县就是孤立的方言岛,而在川西则聚集成群,比如几个相邻的县――什邡、广汉、彭县、新都、金堂等,形成一片,在川南河江、泸县、富顺、隆昌,又形成一片,这些方言片中,各自仍然处于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从方言地图上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方言岛的聚集,可以说是方言群岛。

  方言岛对于研究、对比语言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的考察、对于人口的迁移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八、如何考察方言的特点?

  方言的特点,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分别认识。

各个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学,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而我们的课程属于专题性质,只要求了解方言特点的大致情况,所以各个方言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认识。

  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从音节、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方面去考察比较。

  普通话词和方言词的差异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词源不同,如“眼睛-目”,普通话发生了词语替换,“衬衫-恤衫”,“的士-出租车”;

第二,词素不同:

“脚-脚杆”、“手-手杆”、“脑袋-脑壳”、“切面-水面”、“挂面-干面”;

第三,构造不同:

“热闹-闹热”,第四,词义不同;

第五,独创词语;

第六,特殊词语。

各方言中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独创词语,如“棒子”指玉米,“三只手”指小偷。

有些词的构造不同,比如普通话的“公鸡、热闹”,在一些方言中是“鸡公、闹热”。

  方言的语法特点的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看相同的语法手段在不同的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否相同,二是看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方言里是否用相同的语法手段表示。

教材主要从第二个角度入手,就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等方面对语法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认识。

  学习方言的特点,在了解并掌握上述内容要点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自己的方言的语音、词汇、方面的特点熟悉一些例子,便于举例说明。

  方言特点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语音,涉及到很多方音,没有很高的语音学造诣是难以在教学中完全流利发出来的,对此我们着重于在理论上弄清楚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语音的特点、语法的特点、词汇的特点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结合自己所处的方言实际来认识方言的特点,至于别的方言的特点,只能尽可能地了解,因为大家毕竟没有直接接触各种方言的条件,对各种方言要有很深刻很理性的认识是难以做到的,这也不是我们教学所要求的。

  十五、怎样进行方言调查?

  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因此,调查方言,考察方言的系统性特点,可以从方言语音、方言词汇、方言语法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方言语音调查:

  语音的调查涉及到复杂的音系和国际音标的使用,以及辨音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