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7566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文言文分析综合含详解新课标Word格式.docx

”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

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

⑥是朝廷的命令。

答案:

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

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

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

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

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

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

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且他并未“平息了贼寇之乱”。

B

【参考译文】

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

乡试中举进入国学。

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

(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他说:

“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

”守丧期满,改任刑科。

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

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

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

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

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

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

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

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

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

“杨公来了。

”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

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

贼人看见木锲说:

“这是杨公给的。

”不敢伤害。

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

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以恩信告知。

黄萧养说:

“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

”约定日期请求相见。

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

贼党望见,欢呼说:

“果然是杨公!

”争相下拜,有哭泣流泪的。

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

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

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

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

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

“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

”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

百姓仰天号哭说:

“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

”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

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

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

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

其一虞,在中国;

其一吴,在夷蛮。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

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

去鲁,遂使齐。

说晏平仲曰:

“子速纳邑与政。

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①。

去齐,使于郑。

见子产,如旧交。

谓子产曰:

“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子为政,慎以礼。

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

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

“晋国其萃于三家乎!

”将去,谓叔向曰:

“吾子勉之!

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

“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太史公曰: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节选自《史记·

吴太伯世家》,有删改)

注:

①栾高之难:

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的一组是(  )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②季札弃其室而耕 ③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④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⑤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⑥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③④⑤D.④⑤⑥

①②均为表现季札推位让国之德;

⑥是写季札不愿违背初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樊服丧期满后想把君位让给季札;

季札认为诸樊作为继承人符合礼义,在推让不得的情况下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B.诸樊离世时,为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留下遗命将王位传给余祭,意思是想要按次序以兄传弟,这样就能渐渐传给季札;

但兄弟们都想当国君,季札只得到延陵这块封地。

C.季札使齐,认为齐国政权将易主,劝说晏子纳邑与政;

使郑,认为郑执政者骄纵,劝子产要小心以礼治国;

使晋,认为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劝叔向考虑如何免于祸患。

D.季札曾造访徐君,知道徐君内心喜欢他的宝剑,出使归来途经徐国时打算赠剑,但是徐君已经过世,季札就将宝剑解下,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才离开。

“兄弟们都想当国君”不当。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

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

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

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二十五年,王寿梦死。

寿梦有四个儿子:

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眜,四子叫季札。

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

季札推辞说:

“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

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

您本是合理的(合乎道义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

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

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就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十三年,王诸樊死去。

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馀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

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

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

劝说晏平仲说:

“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

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

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的祸乱不会平息。

”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祸。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

见到子产,如见故人。

对子产说:

“郑国掌握政权的人骄纵,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

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

否则,郑国将要衰败!

”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

从卫国到了晋国,对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

“晋国政权将要落到你们三家了。

”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

“你要勉力而行啊!

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

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

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前的树上才离开。

随从人员说:

“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

”季子说:

“不对。

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太史公说:

延陵季子的仁爱之心,仰慕正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

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

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

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

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①。

秀曰:

“吾岂爱财而不爱士。

”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既而遭风,斋舫遂破。

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

“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②。

”即日辟为西曹。

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

秀教曰:

“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

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立学校,招隐逸。

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

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

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

“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

”即遣兵赴之。

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荆州尝苦旱,秀乃责躬,亲祈楚望。

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

及去任,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

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

秀务存约己,百姓安堵,境内晏然。

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

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

每冬月,常作襦袴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

武帝闻之,甚痛悼焉。

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

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

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

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

“吾岂以鸟伤人。

”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

列传·

梁宗室下》)

①求坚船以为斋舫:

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于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

②胤:

后代。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萧秀“敬重士人”的一组是(  )

①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②秀曰:

”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③叹曰:

“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

”即日辟为西曹 ④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

”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②③⑥D.②④⑥

①④⑤体现萧秀的爱民惠民,而不是“敬重士人”。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重点表现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安抚民众,有时甚至以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B.文章介绍了当时百姓累被兵革,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僚佐,下等的船运载斋物,是他预测到会遭遇风暴,下等船要破沉。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注目。

他性情仁慈宽容,对待下属的过错不计较;

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编撰《类苑》。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他预测到会遭遇风暴,下等船要破沉”有误。

安成康王萧秀字彦达,是梁文帝的第七个儿子。

天监元年,被封为安成郡王。

京口自崔慧景之乱后,屡次遭受兵祸,民众大多流离失所,萧秀招纳并安抚民众,仁惠爱民之政广泛推行。

一再遇到饥年,他把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所救济的人很多。

天监六年,萧秀担任江州刺史。

将要出发时,主事者找来一艘坚牢的船运送斋物。

萧秀说:

“我怎么可以爱惜财物而不爱护士人?

”便让主事者将坚牢的船拨给僚属,下等的船运载斋物。

不久遭逢风暴,斋舫破沉了。

到达江州后,萧秀听说前任刺史让陶潜的曾孙担任里司,便叹息说:

“陶潜的德行,难道会不泽及其后代吗?

”当天就征辟他为西曹。

其时夏季水上涨,津渡桥梁都断绝了,外司请求依照旧例租船渡人,按价收钱。

萧秀教导他说:

“我这刺史并无恩德,水积为灾祸,怎么可以因此而获利呢?

不久萧秀任荆州刺史,加授都督。

他在那里建立学校,招揽隐居之士。

征召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人。

这一年,魏县瓠城人造反,杀害了豫州刺史司马悦,引起司州刺史马仙琕的紧张,仙琕发签到荆州以求应允赴援。

众人都说应当等待台官的批复,萧秀说:

“他那里等待我援助,援助他应迅速,等待敕令不能应急。

”便立即派兵赴救。

后来沮水暴涨,淹毁了很多百姓的田地,萧秀用二万斛谷供给百姓。

派长史萧琛选择州署中贫苦衰老和单丁的役吏,一天就遣散了一百多人,百姓非常高兴。

荆州常常遭受干旱,萧秀就自陈己过,亲自祈告楚人的愿望。

不一会儿甘霖就降落下来了,于是获得了丰收。

到他离任时,风波骤起,船沉橹没,萧秀所询问的是唯恐人员伤亡。

天监十三年,萧秀担任郢州刺史,加授都督。

郢州地处要地,赋税繁重,人力不堪负担。

萧秀抚恤百姓,约束自己,百姓安居,境内安定。

夏口经常成为交战之地,很多地方骸骨暴露野外,萧秀在黄鹤楼下祭奠亡者并将骸骨掩埋。

一夜梦见有数百人跪拜谢恩而后离去。

每年冬天,他常常制作衣服给受冻的人。

萧秀迁为雍州刺史,在路途中去世。

梁武帝听到噩耗后,非常沉痛哀悼。

起初,萧秀往西行时,郢州人士送他出境,听说他病了,百姓商人都为他请命(要他归来)。

到他去世时,四州人士都撕裂衣裳做白帽哀痛哭泣,迎接他并送往京城。

萧秀容貌仪表俊美,每每在朝廷上,百官注目。

他性情仁慈宽容,喜怒不形于色。

近臣曾经抛掷石头杀害了他养的天鹅,斋帅请求治其罪。

“我怎能因为鸟而伤害了人?

”在都城某日早晨办理公事时,厨师送上食物,不慎将餐具弄翻了,萧秀登车而去,至上朝结束了也没有吃饭,也不指责那厨师。

萧秀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载记,招揽学士平原刘孝标,让他编撰《类苑》,书还没有编完,就已流传于世。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太史上言:

“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

劭曰:

“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

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

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迁散骑常侍。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

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

古者要荒未服,脩德而不征,重劳民也。

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

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帝从之。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

劭上疏曰:

“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

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

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

会明帝崩,不施行。

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撰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

卒,追赠光禄勋。

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

魏书·

刘劭传》,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曾任太子舍人等职。

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

明帝时,曾任陈留太守、骑都尉、散骑常侍。

正始年间,被赐爵关内侯。

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

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宽大为怀,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C.魏国对外大兴征伐,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洛都赋》,文中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订考查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

“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错,原文是“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

会明帝崩,不施行”。

D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

建安时做了计吏,来到许都。

太史向皇帝报告说:

“农历正月初一那天将有日蚀。

”刘劭当时在尚书令荀彧的住所,当时在座的有几十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的说应停止朝会。

刘劭说:

“梓慎、裨灶都是古代优秀的太史,精通历法,善观天象,但他们在占卜时,也犯过不能准确推测天时的错误。

《礼记》中说:

诸侯一同进见天子,到了宫门却无法举行完朝见的仪式有四个原因,日蚀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传下来的制度,不因为怪异现象而预先废止朝礼的原因,或者是灾祸消除异象隐藏,或者是推测有误。

”荀彧觉得此言有理。

朝廷下令朝会照常举行,正月初一当天也没有发生日蚀。

御史大夫郗虑征召刘劭,恰逢郗虑被免官,刘劭任太子舍人,后又任秘书郎。

黄初年间,他担任尚书郎和散骑侍郎。

他受命收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编纂成《皇览》。

明帝即位后,他出任陈留太守,因崇尚政教风化而为百姓所称颂。

后被朝廷征召授予骑都尉一职,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制定法令条规,编写《新律》十八篇,撰写了《律略论》。

被提升为散骑常侍。

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留下公孙渊的计吏,派兵去讨伐他。

刘劭则认为:

“当初袁尚袁熙弟兄俩归降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公孙康将其斩首,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朝廷,这事表明了公孙渊祖上对朝廷的忠心。

再说现在听说的这件事是否是真的,还有待调查。

古时圣贤求取处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怕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因此对公孙渊理应宽大为怀,让他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臣张弥等,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朝廷。

刘劭曾经写过《赵都赋》,颇受明帝赏识,明帝又令他写了《许都》、《洛都赋》。

当时魏国对外大兴征伐,对内大兴土木,刘劭写的这两篇赋,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青龙年间,吴国的兵马围攻合肥,当时魏军将士都在分批休假,征东将军满宠上表请求中军调拨援军,并急召休假将士,必须集中兵力抗击敌军。

刘劭在议论军情时认为:

“敌人刚刚攻到合肥,用心专一,士气旺盛。

满宠带着少数兵将在阵地上御敌,倘若此时出击,不一定能打胜仗。

满宠只要边坚守边等待援军,就不会有什么损失。

我认为可以先派五千步兵、三千精骑,军队出发后,在路上大张旗鼓,显耀声势。

等队伍到了合肥,便拉大行军队伍的距离,增添旗帜和战鼓,在城下炫耀我军兵力,等把敌人引出,就揣度其归路,断绝其粮道。

敌军听说魏国大军已到,骑兵切断了自己的后路,定会惊慌而逃,这样,便可以不战而打败敌军。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等到魏军到达合肥,吴军果然退兵了。

明帝景初年间,刘劭受命制订考查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

刘劭上书说:

“考核百官,是国家政治的大事,但是历朝历代都未能实施,大都是因为典章制度缺而未补,因此无法正确、明晰地辨别官员的好坏和才能的高低。

现在陛下有着圣贤的宏伟谋略,担忧国家纲常的松弛颓废,内省于心,诏令于外。

臣下承蒙皇恩浩荡,得以进行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制订了《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写了一篇《说略》。

臣下才疏学浅,实不足以弘扬您的旨意,编写制定好典章制度!

”刘劭还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于是写了《乐论》十四篇,写完了没有上呈。

恰逢明帝驾崩,这事便没有施行。

正始年间,刘劭手持经书讲学,朝廷赐爵关内侯。

共撰写《法论》、《人物志》等著作百余篇。

他的儿子刘琳继承了爵位。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五郎传

沈括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

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

“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

“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

“十五年前,亦曾至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

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问其所以为生,曰:

“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