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636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己161717180进风巷穿己1617煤层Word下载.docx

会审单位

参加人员

职务职称

开拓科

开拓副总

通风科

通风副总

机电科

机电副总

地测科

地测副总

防突科

防突副总

安检科

安全副总

会审意见

一、概述:

己16-17-17180进风巷设计总工程量877.467m(平距),方位305°

,位于我矿二水平己七采区西翼中部,上部为己15-17180采空区,工作面标高:

-501.3m~-516.7m;

己16与己17煤合层厚度1.3m~2.0m,平均煤厚1.6m,己16-17煤层之间存在一层厚0.2m~1.5m的夹矸,煤层倾角16°

~40°

,在构造带附近煤厚有明显变化。

己16-17-17180进风巷外段沿L1灰岩掘进,里段沿己16-17煤层掘进;

根据地测部门2014年第12-7号地质预报,截止12月12日八点班,己16-17-17180进风巷已施工至导线点进“1”前63m,再向前施工50m(平距)将过己15-17180采面实际停采线,进入采空区下方;

施工中根据地测部门地质预报和总办室设计及时调整施工坡度,待穿己16-17煤后沿己16-17煤层顶板掘进(具体施工层位见后附剖面图)。

为确保巷道按照设计过己15-17180停采线并穿己16-17煤层,防止瓦斯超规定事故发生,特编制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待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二、施工方案:

1、严格按照总办室设计及地测部门给定的巷道中心、坡度施工(地测队要及时标定、顺延中心点,并下发地质预报通知书)。

2、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己16-17-17180进风巷揭己16-17煤层防突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3、巷道采用29U型钢支护,巷道规格:

净宽×

净高=4.4m×

3.2m,顶板破碎时,必须坚持小循环进尺,一次一架,坚持打超前锚杆或穿楔循环护顶,超前支护采用φ20mm长2m的等强锚杆或穿楔(φ38-45mm圆钢,长2m),数量和密度以控制住顶板为宜,使用时比巷道施工坡度高2°

~3°

4、自进“1”前84m位置开始,巷道按照16°

上山施工,直至穿己16-17煤层后沿己16-17煤层施工,施工期间为准确掌握施工巷道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要求每天八点班垂直向巷道顶板施工一个探孔,并将探孔情况向地测科、开拓科等相关业务科室汇报,由地测部门根据探孔情况给定施工单位指导施工坡度,确保巷道按照设计位置穿己16-17煤层。

5、施工采用EBZ-260型悬臂式掘进机施工,当探明施工巷道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小于2m时,采用炮掘施工,待完全穿己16-17煤层后再采用机掘施工;

采用炮掘施工时,使用风动钻机打眼,煤矿许用三级乳化炸药,毫秒延期电雷管起爆,每次爆破前,必须将掘进机后退不少于5m,并采用旧皮带、钢网、大板等对掘进机的照明、油管及缆线等进行有效保护,以防爆破崩坏,采用掘进机配合桥式转载设备联合胶带输送机出渣。

6、加强对风筒的保护,风筒末端距离工作面迎头不大于15m,确保新鲜风流能吹向迎头,并随施工进度及时向前延接风筒。

7、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顶板管理,队跟班干部和现场瓦检员必须加强迎头及巷道内瓦斯浓度的巡回检查,发现工作面有瓦斯异常(瓦斯浓度达到0.6%以上)时,及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道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源、撤出人员,并及时向调度室及相关业务科室汇报,并根据通风部门意见对瓦斯异常点前后进行喷浆堵漏,待瓦斯降至0.4%以下后方可继续向前施工。

8、穿己16-17煤层施工期间瓦检员随身携带一氧化碳鉴定仪或一氧化碳便携仪,经常检测巷道及工作面内的一氧化碳浓度情况;

跟班干部在迎头风筒异侧吊挂一氧化碳便携仪,在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落实原因并汇报有关单位。

9、若施工中出现高掉顶区(超过1m以上)或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向通风部门汇报,并根据通风部门意见进行喷浆堵漏;

喷浆采用PC5I(B)型喷浆机喷射,水泥为4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粒砂、直径5~10mm青石子,配合比为水泥:

砂:

米石=1:

2:

2(重量比),水灰比为0.45,掺合速凝剂3%(按水泥重量比),喷浆厚度以达到堵漏效果为准。

三、工程质量标准:

1、净宽:

4400mm,中心至任一帮2200mm,误差:

0~+100mm;

2、净高:

3200mm,误差:

-30~100mm;

3、棚距:

750mm,误差:

≤50mm,当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小于2m时,棚距不超过700mm;

4、水平巷道迎山角0~±

,倾斜巷道迎山角每6~8°

向上山方向迎1°

,严禁退山;

5、巷道中心误差:

≯50mm;

6、梁水平度:

≤40mm;

7、扭距:

≤50mm;

8、柱窝深度≮200mm,做到实底;

9、梁搭接:

450mm,误差:

-40~40mm;

10、卡缆螺帽拧紧扭矩:

350N·

m;

卡缆间距:

设计搭接处安设卡缆三道,要求两边卡缆安装时,卡缆边与搭接处腿子口(梁口)边沿保持一致,中间卡缆与两边卡缆间距一致,保持均匀分布,每架棚子上三道拉板,耳间隙不大于15mm;

11、帮顶背刹:

帮顶18道,刹实背牢,三道拉板;

12、小大板刹实背牢,帮顶铺网,两块网搭接不小于50mm,用不小于14#的扎丝间隔不超过200mm联网一道;

13、施工中若出现超挖现象,拱基线以上超过300mm必须在架棚后用小板、小大板按“井”字型绞刹接顶接帮,用楔子打紧背实,拱基线以下超过300mm可用不燃性材料充填;

四、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施工过程中,必须派专人观山,正确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采用29U钢可缩棚支护巷道:

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或2~4根单体液压支柱(或戴帽点柱)+大板(采用长不小于1.5m,宽不小于200mm,厚不小于50mm大板不少于两块,每块大板下两根单体液压支柱)。

(1)临时支护选用前探梁时,前探梁使用符合以下规定:

1)前探梁必须使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数量不少于两根,长度不小于3.6m。

2)每根前探梁必须使用3个卡子,卡子用钢性材料加工而成。

3)前探梁必须置于巷道的顶部,沿巷道中心线对称布置,间距为1.5m,误差:

-200mm~+200mm。

4)倾斜巷道使用前探梁时卡子必须上紧,每次移动到位后必须用链子、油丝绳配合绳卡或双股8#铁丝穿过前探梁孔内进行固定。

5)对于前探梁不能有效支护的地点,必须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或戴帽点柱做辅助临时支护。

3、炮掘施工期间控顶距计算方法:

(1)巷道施工过程中最大控顶距:

周边眼深度×

炮眼利用率+施工时的棚距=1.6×

85%+0.7=2.06m;

(2)巷道施工过程中最小控顶距:

不大于1m。

5、施工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及时用长柄钩钎找掉工作面顶板、两帮及自由面的活矸危岩,活矸危岩清理干净后,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其它作业。

6、认真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用长柄工具找掉危岩活矸,特别是接班后、掘进机切割前后(爆破前后)和支护过程中,找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找顶工作应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

找顶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观顶人员要站在找顶人员的斜后方,不得影响找顶人员的退路,找顶前要看好退路,保证安全施工。

(2)找顶要从支护完整处由外向里先顶后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找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用长柄工具,注意防止矸石顺杆而下伤人。

(3)顶板遇有大块矸石或较大面积离层时,应首先找掉危岩活矸,无法找掉时应设置临时支护,确保安全。

7、施工及割岩过程中,要及时找净工作面的活矸危岩,以免矸石掉落伤人或砸坏掘进机及相关设备。

8、顶板破碎及托顶煤施工期间,坚持小循环进尺,正确使用临时支护,在临时支护掩护下对顶板进行架棚支护,以防冒顶事故发生。

9、前脸护网管理及使用:

(1)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脸护网,护网加工采用直径6mm圆钢点焊钢筋网,网孔规格:

100mm,底边采用16mm圆钢加工而成,护网上端焊一个L形扁铁便于单体柱支撑护网。

(2)护网规格:

宽度不少于巷道断面的2/3,高度不低于1.3m。

护网加工成两块,用链环焊在对接处用以连接。

(3)前脸护网用单体柱或圆木进行支撑固定,单体柱与护网下端用大板和楔子打紧。

(4)前脸护网配备两根单体液压支柱或两根圆木为支柱。

(5)护网上端与巷道或棚子内侧间隔距离不大于300mm。

(6)如顶板破碎或空顶单体柱无法接顶时也可用锚注方式固定但必须保证护网使用时的安全有效。

(7)掘进工作面下山、平巷及上山坡度在5°

以下施工,顶板完好及工作面围岩稳定情况下时,可不使用前脸护网。

(8)前脸护网操作:

1)切割后(爆破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然后要及时将前探梁或单体支柱前移,有效支护顶板情况下有三人协同操作,两人抬网一人用单体柱支撑。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保证后路畅通,并有专人观山,发现问题及时发信号撤人。

2)在永久支护施工完,准备进行下一循环时,有三人协同操作,两人抬网一人降下单体柱支撑。

拆下的护网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靠帮并固定牢固,单体柱必须放在专用架子上,严禁直接靠在帮上。

10、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处理:

(1)顶板压力大,临时支护未跟上。

(2)巷道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水叫、淋水增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发生涌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

(3)巷道内有瓦斯涌出,有煤炮,瓦斯超限时。

11、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巷道顶帮及支护受力情况,发现棚子变形严重时,必须及时进行加固。

大面积修复巷道时,工作面应停止作业,预防冒顶堵人。

12、巷道施工中,若出现冒顶事故,要求做到:

(1)冒顶高度小于1m时,用圆木、小板等材料背牢刹;

(2)冒顶高度大于1m时:

1)待顶板充分稳定后,由专人观山,用长杆工具找掉危岩活矸。

2)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冒顶区上部的瓦斯浓度,只有在瓦斯浓度小于1%时,方可进行刹顶工作。

3)处理掉顶时,队跟班干部及工长、班组长必须现场指挥。

4)刹顶时,使用圆木、小大板、小板,按”井”字型绞刹接顶。

5)用风带引入新鲜风流及时稀释冒顶区内瓦斯浓度。

6)巷道施工期间出现高冒区时,及时向通风科、调度室、开拓科等相关部门汇报,待冒顶区过去之后20m(或根据通风部门的意见)及时对冒顶区段及前后5m及时喷浆封闭处理。

13、维修巷道、处理冒顶时,施工地点以里不准有人。

14、在料场内,按规定备足防冒顶支护材料。

(1)圆木:

Φ140mm~160mm;

L:

2m~3m;

数量:

20根;

(2)穿楔:

φ120mm~φ140mm,L:

1.2m~1.5m;

(3)楔子:

不少于100块;

(4)小大板、小板各不少于100块;

(5)29U钢:

10架。

(二)一通三防:

1、局部通风安全措施:

(1)、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切换的交叉风筒接头采用双风机自动切换的Ø

1000mm铁质交叉风筒,安设接头要严密,吊挂应平、直、稳,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2)、局部通风机安装对接时,对接口必须使用正规的防漏风垫,且不得缺少连接螺栓,以防漏风;

分风器挡板要开闭灵活,不得有回风现象,风筒连接必须使用加有内圈的风筒,且要用铁丝加固,以防风筒脱节漏风;

风机必须吊挂在巷道顶板上或放在风机托架上,距底板不小于300mm。

(3)、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看风机工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必须持证上岗;

在局部通风机运行后,看风机工要保持通风机常开不停,任何人不得擅自停机,若需要停机时,必须经调度室和通风调度同意后方可停机。

(4)、局部通风工接班后严格按照《局部通风机检漏、倒台试验操作程序及管理规定》进行操作。

并将倒台情况和闭锁断电情况向通风调度汇报,通风调度做好记录。

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和倒台记录。

(5)、风筒吊环平直,做到逢环必挂、缺环必补,风筒不准漏风,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15m,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且不至于粉尘飞扬,风筒按标准规定吊挂整齐,施工人员要爱护风筒。

(6)、加强现场风筒使用管理,队跟班干部负责检查通风设施使用情况,严禁挤压、划破、扒开风筒等,以保证局部通风机在正常负荷下安全运行及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

(7)、风筒维护人员每天巡回检查风筒完好情况,发现破裂和脱节,立即处理。

(8)、局部通风机及其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小于10m。

安装地点要求围岩稳定,支护完好,无杂物,无淋水,局部通风机吸入风量小于全风压供给的风量,以免发生循环风。

2、瓦斯综合防治及就地瓦斯排放措施:

(1)、瓦斯综合防治措施:

1)、在回风侧距工作面不大于5m的风筒异帮设一个甲烷传感器(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帮不小于200mm),报警值为0.4%,断电值为0.6%,复电值为<0.6%,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

2)、在距回风口10m-15m处安设一个甲烷传感器,报警值为0.4%,断电值为0.6%,复电值为<0.6%,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

3)、巷道内瓦斯浓度达到0.4%时,必须停止工作,加强通风,待瓦斯浓度降至0.4%以下时,方可恢复生产,瓦斯浓度达到0.6% 

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并向矿调度室汇报情况。

4)、队干部、工长、组长、防爆电工必须佩戴便携仪,以便检查巷道内瓦斯浓度。

5)、人人携带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并会熟练使用。

6)、掘进机司机上岗时,必须把携带的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吊挂在掘进机上方风筒异侧,随时观察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变化,瓦斯浓度小于0.4%时,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工作。

发现异常或接近超限时,必须停止切割,加强通风,待正常稳定后再继续作业。

7)、若巷道内瓦斯浓度在3%以下时按就地排放措施进行排放;

如果瓦斯浓度达3%以上(含3%)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组织人员排放。

8)、防片帮、冒顶造成瓦斯聚积措施:

a、加强顶板管理,杜绝发生冒顶。

b、加强通风管理,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距离符合规定,保证能把各种有害气体及时稀释。

c、过地质构造带或围岩稳定性差地段,要及时改变支护形式,且帮、顶必须刹实背牢。

d、班组长、瓦检员班班对施工过的巷道支护情况进行巡回检查,若顶板压力增大,巷道变形,有可能发生冒顶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从外向里逐架(排)进行二次支护。

9)、过断层期间,对于掉顶区上部赋存的瓦斯,当风筒风流不能有效稀释时,可采用风带、风管,将新鲜风流引入进行稀释,待掉顶区上部赋存的瓦斯浓度降低到0.4%下时方可组织生产。

10)、防己16-17煤层片帮造成瓦斯超限措施:

a、切割时,应先从煤层处开始进刀,自上而下进行切割。

b、掘进机切割时若瓦斯浓度异常则必须控制进刀深度及切割速度,杜绝因落煤量过大造成瓦斯超限。

c、掘进机在扫底时,不允许切割前脸底部的岩体,防止工作面的煤岩发生垮落。

11)、施工探孔时,避免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吊挂在探孔附近,防止因探孔内瓦斯涌出造成甲烷传感器高值,探孔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使用黄泥对其进行封堵,以防瓦斯泄漏。

(2)就地瓦斯排放措施:

1)、临时停风时间短,瓦斯浓度小于3%(不含3%)时,可执行就地排放,其程序如下:

a、发生瓦斯超限后,瓦斯检查员必须及时通知受危害巷道人员撤到新鲜风流中,并通知班组长设置警戒,警戒位置为:

①己14-17200回风巷石门两道风门外的新鲜风流中;

②己七二期3#片盘的新鲜风流中。

同时把瓦斯超限的时间、地点、范围、原因和最大浓度向通风调度室、生产调度室汇报,由生产调度向当天值班矿长或矿技术负责人汇报,由调度室通知变电所切断受危害巷道的电源。

b、矿值班领导或矿技术负责人接到汇报后,认为符合就地排放条件时,由矿领导指定专人坐阵调度室指挥,当班瓦斯检查员监督,队跟班干部为就地排放现场负责人,进行排放瓦斯工作。

c、进行排放前,再次核准现场瓦斯浓度,若浓度大于或等于3%时,严禁就地排放;

按专项排放措施对瓦斯进行集体排放。

d、排放瓦斯结束后,由瓦斯检查员对现场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查,由专职防爆电工(或兼职防爆电工)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只有电气设备无失爆,瓦斯浓度不超过0.6%,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撤除警戒,恢复供电,供电时,开关附近20m内瓦斯浓度小于0.4%时,由外向里逐台开关依次送电。

2)、排放前,在瓦斯检查员监督下由班组长负责在巷道开口处断开风筒,并检查风机及其开关附近20m内瓦斯浓度小于0.4%时,方可启动风机。

3)、排放瓦斯严禁“一风吹”,必须严格控制风量和排放风流的瓦斯浓度,在排放风流和全风压混合处挂便携仪,便携仪显示不得超过1.5%。

4)、排放瓦斯采用错口法。

5)、警戒未撤除前,任何人不得进入警戒区,因排放工作确需进入时,必须打开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戴好后方可进入,且进入时必须带一台备用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

6)、瓦斯浓度超限后,必须从采区变电所和工作面配电点两处切断受危害巷道电源。

3、综合防尘措施:

(1)、巷道内建立完善的防尘管路,并且每隔50m安设一道三通阀门。

、巷道内安设两道移动降尘水幕,喷雾覆盖全断面,切割、掘进时正常使用,水阀门安设在行人侧,且开关灵活,发现破损必须及时修复。

(5)、工作面20m范围内设一道全断面喷雾,严禁私自切断水源。

(6)、正确使用掘进机内、外喷雾。

(7)、打眼必须坚持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

(8)、严禁岩(煤)尘堆积厚度超标(即厚度达到2mm,长度达到5m),每班派专人对巷道进行全面冲尘。

(9)、施工人员佩戴防尘口罩。

(10)、每次爆破作业工作面必须配备爆破自动喷雾装置,爆破作业时坚持正确使用。

4、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外因火灾防治:

1)、任何人不准携带烟草、火源入井,不准穿化纤衣服,不准在井下私自打开矿灯等,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我矿相关安全规定。

2)、皮带机头配置2台灭火器,配置沙箱两个,总沙量不低于0.2m³

皮带司机班班必须进行认真检查。

3)、根据安全技术装备系列化要求,必须使用抗静电阻燃风筒、

阻燃电缆。

4)、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严禁带电检修及搬迁电气设备及

电缆,同时加强电气设备检查、维修,杜绝电气失爆。

5)、一旦发生火灾,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组织灭火,火势严重时,立即撤人并及时报告调度室。

6)、工作面必须及时完善供水管路,每隔50m加一个水阀门。

各部皮带机头处必须安设消防水带,长度不少于25m。

7)、每班安派专人对巷道进行洒水降尘至少一次。

8)、油桶集中存放,杜绝底板残油积存,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带油污的破布要装入铁箱中集中升井。

9)、巷道内使用过的棉纱、油布等物品严禁乱放,作业人员必须当班回收升井处理。

10)、皮带等机械设备必须按规定注油,防止因磨擦生热引起火灾。

11)、加强机电设备检修,严禁用木板、钎子等抗皮带跑偏,皮带跑偏必须使用抗偏托辊处理,严防摩擦起火。

12)、施工人员必须熟知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知本职工作区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2)内因火灾防治:

1)、加强通风管理,新鲜风流必须吹到工作面,风筒风流不能吹到的工作地点,必须用风带或风管将新鲜风流引入及时稀释,防止CH4积聚。

2)、留顶煤施工安全措施:

a、采用超前穿楔进行超前支护,超前穿楔采用φ38-45mmmm,长度2m的圆钢加工,使用时比巷道施工坡度高2°

,数量和密度以控制住顶板为宜。

b、严禁使用皮带边管、水管、空心锚杆以及其它可以向煤体内部供风、供氧气的材料作为穿楔。

c、顶板破碎时,必须坚持小循环进尺,一次一架。

3)、加强施工过程中工作面周围及巷道不同区域地点CH4、CO(报警值为12ppm)、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

分析异常时必须及时向调度室、通风科等相关部门汇报。

4)、井下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自燃发火征兆,当发现有自燃征兆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

内因火灾预兆:

a、巷道中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出现雾气,巷壁及支架上出现水珠。

b、当人员接近火源附近时,有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的感觉。

c、巷道中出现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煤气味。

5)、掘进工作面存在高温点时,首先考虑要采取保持通风系统稳定的安全措施,不得随意开停风机,主要通风机倒台、局部通风机停风检修必须有专门措施。

6)、由通风队负责在巷道口外安装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掌握一氧化碳变化情况,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12ppm时必须及时向开拓科、通风科、调度室等相关部门汇报。

7)、对出现明火的地点,凡是火源明确首先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如:

注水、挖除火源、使用灭火器等。

8)、出现煤体自燃隐患且控制难度大、有危及人员安全的状况时,矿要立即成立火灾处理指挥部,一切作业程序严格按照指挥部安排执行。

(三)爆破安全措施:

1、电雷管必须由爆破工亲自运送,炸药应在爆破工的监护下运送。

2、爆炸材料必须装在耐压和抗撞击、防震、防静电的非金属容器内,电雷管和炸药严禁装在同一容器内。

3、放炮员必须把炸药、电雷管分开存放在专用的爆炸材料箱内,并加锁,严禁乱扔、乱放,爆炸材料箱必须放在帮顶支护完好、避开机械、电气设备的地点,爆破时必须把爆炸材料箱放到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

4、装配起爆药卷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爆破工作地点进行,严禁坐在爆破材料箱上装配起爆药卷。

(2)装配起爆药卷必须防止折断脚线和损坏脚线绝缘层。

(3)电雷管必须由药卷的顶部装入,严禁用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

(4)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将电雷管扭结成短路,并用脚线将药卷缠住。

5、所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不同厂家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

6、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的炸药。

7、严格按爆破参数装药,并且严格控制装药量,施工中可依据井下现场实际适当调整参数,以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

8、爆破作业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

和"

三人连锁"

放炮制。

9、装药前和爆破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严禁装药、爆破:

(1)工作面的控顶距离不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2)爆破地点附近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4%。

(3)在爆破地点20m内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

(4)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等。

(5)工作面风量不足。

10、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

11、每次爆破前必须将甲烷传感器及监测线路等移至距爆破点不小于60m以外安全地点,用旧皮带等物料加以保护以防爆破崩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