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6092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自19世纪末期以来,德国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使工艺和美术结合起来。

1919年,德国魏玛造型艺术学院和魏玛使用艺术学校合并,成立了“国立包豪斯”,由格罗皮乌斯任校长。

“Bauhaus”是德文“DASSTAATLICHESBAUHAUS”的译称,在词源学上它来源于bauhutte,是格罗皮乌斯发明的一个新字,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建筑之家”。

  用“包豪斯”来命名学校有什么深层含义呢?

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

第二,广义的讲,“建筑之家”作为“大厦”(DerGrossebau)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上的质的飞跃。

如果说其他同类学校仅仅通过调整课程、加强工场的实习来适应新的需要,那么,包豪斯对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这不仅指新型的职业——艺术设计的确立,而且指新型的职业个性的培养。

  1.2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

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艺生产。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手工艺人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打乱了手工时代的设计流程,导致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

设计因而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然而机器化大生产的弊端是:

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缺乏人情味。

  究其原因在于:

  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

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其中以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和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君主政体崩溃,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意识形态遭到唾弃,战争留下的创伤、社会精神生活的紊乱以及在战争废墟上建设新生活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追求新思想的青年需要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包豪斯正适应了他们的需要。

  1.3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校长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格罗皮乌斯任校长的(1919-1928年)魏玛时期;

迈耶任校长的(1928-1930年)迪索时期;

米斯•凡德洛任校长的(1930-1933年)柏林时期。

  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把他的学校视为设计文化学校,他认为,工场里基本的手工艺教育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的必要基础。

他不倦的强调,教育活动的最高价值在于它的完整性,学校如果没有工场的话,就不可能形成这种完整性,包豪斯教育的基础是新型教师的概念,即教师应该是艺术家和工艺技师的和谐统一体。

但是,这样的教师很难找到,直到包豪斯首届毕业生留校工作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1923年是包豪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

这个概念对工业生产中的艺术设计和相应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格罗皮乌斯忠实的执行者,第二任预科主持莫霍依•纳吉又在这项公式的左边,补充了一个概念——“科学”。

  迪索时期:

  瑞士建筑师迈耶(HannesMeyer)是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

1928年他担任校长后,立即改变了包豪斯的方向,和格罗皮乌斯决裂,指责格罗皮乌斯、纳吉和布鲁耶等包豪斯教师的“艺术唯意志论”和“过分的唯美主义”。

他认为,格罗皮乌斯关于艺术设计和艺术相联系的概念是一种审美幻想,主张在艺术设计方法中更多的依靠科学,而不是艺术。

迈耶的功能主义有时候被称作纯粹功能主义。

  迈耶的贡献是重视艺术设计的社会方向,艺术设计成为建筑现代物质环境的组织力量。

但是,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继任。

  柏林时期:

  德国建筑师和艺术设计师米斯•凡德洛接替迈耶,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米斯担任校长后,致力于学校的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形态化,他把教学集中在职业的艺术问题上。

米斯不赞同迈耶的纯粹功能主义,也不赞同格罗皮乌斯培养通才的观点。

  但是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2包豪斯办学模式以及思想及其影响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

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联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

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

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

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

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

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

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

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2.1包豪斯预科

  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包括三个层次:

半年制预科、3年制本科和众多的实习工场。

实习工场有金工场、木工场、粘土工场、纺织工场等。

每个工场由一名艺术家和一名手工艺师担任老师,以实现美术和手工艺的结合。

进包豪斯就读向来很难,14年中从包豪斯毕业的学生不超过520余人。

半年的预科结束后,很多学生被劝退。

预科是包豪斯教育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2.1.1预科的奠基人

  包豪斯第一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曾在不同的艺术学校接受过传统的艺术教育。

为了使他们适合共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法,约翰内斯•伊藤(JohannesItten)建议为他们组织预科班,格罗皮乌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聘任他为预科第一任主持人。

  伊藤是瑞士画家、艺术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虔诚的拜火教徒,有一种教士的气质。

  包豪斯第一届预科1919年秋季开学。

当时既无专门教材,又无新的教学法,包豪斯初创阶段教材和教学法的制定,完全归功于伊藤。

伊顿受的是福勒贝尔教学法(FroebelMethod)的训练,后在斯图加特美术学院师从抽象主义画家阿道夫.赫尔策尔(AdolfHoelzel)。

  他为预科规定了三项基本任务:

  

(1)释放创造力,并以此激起学生的艺术才能。

而这种才能只可以依靠自己的感觉和知识。

  

(2)简化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过程。

在这方面,同各种材料打交道很有益,学生在短期内应该确定,什么材料最适合他充分的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3)使学生熟悉视觉现象的原理,理解形式和色彩构成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相互关系。

  伊藤预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是18至19世纪之交德国浪漫主义者关于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理论。

研究形式节奏、色彩、比例和空间关系的对比是伊藤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

研究对比时,伊藤要求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客观理解,进而到综合体现。

在所有的对比中,伊藤指出三种基本对比:

黑白、大小和冷暖。

  伊顿要求学生做的两个练习特别重要:

    第一个练习要求学生把玩各类质感、图形、颜色与色调,既做平面练习也做立体练习。

    第二个练习要求用韵律线来分析艺术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把握原作品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内容。

    伊藤醉心于早期基督教哲学和中国哲学。

他认为促使人向外发展的科技进步,必须由人内在精神品质的发展加以补偿。

他把这些思想成功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概括预科的基本思想为“体验-发现-知识”三段式。

  他要求手下的学生们去观察与诠释真实的世界。

他要求他们去描绘自然界的物体──石头、草木之类的东西──这些写生的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磨练学生们的视觉感受能力,去挖掘与诠释自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罗皮乌斯和伊藤之间产生了矛盾。

格罗皮乌斯不满意伊藤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伊藤把预科办成只有他本人能够主持,其他人无法替代;

二是伊藤预科只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而包豪斯的目标是培养作为现代科技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艺术家。

在和格罗皮乌斯发生了几次尖锐的冲突后,伊藤于1923年离开了包豪斯。

  2.1.2包豪斯第二任预科主持

  包豪斯预科第二任主持人莫霍依•纳吉(MoholyNagy),是匈牙利构成主义画家、摄影家、印刷专家和舞台美术家,1923年就职于包豪斯。

他戴着圆形边框眼镜,穿着现代工厂里工人穿的工装裤。

他的衣着显示他作为一名构成主义者的艺术倾向。

  纳吉作为格罗皮乌斯理念的忠实执行者,他为预科学生安排了三组课程:

  

(1)工艺类,包括手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材料——木、粘土、塑料、金属、纸、玻璃的物理性质,形式、表面和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

  

(2)艺术类,包括素描、色彩、摄影、制图、字体、制模、诗歌等

  (3)科学类,包括数学和社会科学。

  学习工艺类的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手动工具和生产设备,了解结构材料的属性,掌握形式、表面、结构、容积、空间和运动等概念的内容。

  学习艺术类的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造型表现的原理。

  学习科学类课程则使学生的形象知觉和理性思维结合起来。

  任用纳吉也表明了格罗皮乌斯观点的转变,他来到包豪斯所引起的冲击,“就像是一支长枪投进了布满金鱼的鱼塘”。

  2.1.3包豪斯第三任预科主持

  包豪斯预科第三任主持人约瑟夫•阿尔贝尔斯(JosefAlbers)是德国艺术设计师、画家和教育家。

他于1922年毕业留校后创办了玻璃工场,在1928年纳吉离开包豪斯后,他主持整个预科,直到包豪斯关闭。

  阿尔贝尔斯预科的技术倾向不同于伊藤预科的纯审美倾向,而与纳吉预科相比,更具实践性,它使学生在制作工业产品时完全贴近实际任务。

阿尔贝尔斯为预科增添了一些课程:

  

(1)造型、色彩结构和线条(由保罗•克莱和瓦西里•康定斯基讲授)

  

(2)自然科学讲座

  (3)画法几何

  (4)心理学

  (5)材料学

  (6)标准化等

  阿尔贝尔斯为预科制定的目的是:

  发展学生独立发现的能力、发明新东西的能力,同时注意结构的简洁;

增强责任感、纪律性和自我批评精神,增强思维的准确性和明晰性。

  材料学是阿尔贝尔斯预科的基本课程之一,与前任们相比,他更感兴趣的材料结构属性客观的、系统的知识。

  2.1.4包豪斯的课程

  实用指导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导

  观察课:

自然与材料的研究

  绘画课:

几何研究、结构练习、制图、模型制作

  构成课:

体积、色彩的研究与设计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

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编织工厂:

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

  陶瓷工厂:

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

  木工工厂:

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

  金工工厂:

1925年迁往迪索后成立

  纺织工厂:

  其他基本课程:

色彩基础、绘画、雕塑、图案、摄影等

  工艺基础课程:

木工、家具、陶瓷、钣金工、着色玻璃、编织、壁纸、印刷等。

  其它专门设计课程:

展览、舞台、建筑、印刷设计等。

  建筑研究班特别选修工程课及各类专题研究

  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了现代设计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技能基础等三方面知识。

此课程体系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包豪斯的预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它的成功主要有三点:

  

(1)此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的基础,并把它们纳入到与设计活动有关的同一领域中。

  

(2)把当时欧洲积累的艺术创作的丰富经验,系统的吸收到预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

  (3)科学技术课程为学生提高这一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在预科之后的本科教学中,继续设置一系列科学技术课程,如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学和工艺学。

在包豪斯本科阶段,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根据自己对某种材料的特长,固定的在一个工场学习和实习。

他们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他们按照现代工业的要求,学习劳动管理,学习节约原材料和生产手段的方法。

他们在学习材料加工工艺的同时,还学习一些应用课程,如设计项目的估价、财会、商务谈判等。

  2.2包豪斯的思想

  “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我么你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技术成就,变成一种成熟的、高级的艺术,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人类的文明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PeterBehrens

  2.21格罗皮乌斯

  1922年2月3日,格罗庇乌斯(WalterGropius)在形式大师中散发一份备忘录,其部分:

  “我们既能称道装配良好的飞机、汽车或者机器,又能称道创造性的双手做成的艺术作品,这样好不好呢?

我们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人,很明显,我们同时在思考着两种创造过程,它们相互之间完全是隔绝的,但是又在同步进行着。

并不一定其中的一个过时了,另一个就准是现代的;

它们都在继续发展着,而且看来还会渐渐地相互靠拢。

  1924,格罗庇乌斯写了一篇文章《国立包豪斯的观念与发展》(ConceptandDevelopmentoftheStateBauhaus),他感谢拉金斯,莫里斯,范德•维尔德,贝伦斯等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他们全都“苦心探求,并且最先找到了一些方法,重新把劳作的世界与艺术家们的创造结合起来”。

  格罗皮乌斯把他的学校视为设计文化学校。

学校兼有两种原型:

中世纪师徒授受的建筑行会和大学模式。

学校早期手工艺传统和20世纪先锋派艺术相结合,学生同时向工艺技师和先锋派艺术家学习,向前者学习金属、木材、陶瓷、纺织品等的加工原理,向后者学习现代素描、绘画和雕塑原理。

格罗皮乌斯认为,工场里基本的手工艺教育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的必要基础。

  在格罗庇乌斯对包豪斯的构想中,有一个概念很重要:

  从本质上将,美术与工艺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而是同一种事情的两种不同分类。

画家比旧式工匠更关注艺术理论,容易欢迎新的想法,他们可以向学生们强调与解释一切艺术活动的共通要素。

她们可以指点设计效果与色彩运用,指点形式与构图,让学生了解到美学基础。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为画家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出新的设计语法,而单靠历史旧例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她们自己的绘画,就好像是源泉不断的创造性的蓄水库。

  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

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

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

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

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

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

  格罗皮乌斯万年经常反思一个问题:

包豪斯最宝贵的教育经验是什么?

  他认为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创新意识。

  他在1924年出版的《包豪斯的观念和结构》一书中阐述预科的教育思想时,要求学生自觉的的摒弃对任何一种固定的风格和流派的模仿。

预科的目的在于揭示学生个人的潜能,并按照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它们。

问题不是在于某个人天赋的高低,而在于各个人在节奏、明暗、色彩、材料性质等方面有不同的擅长。

  因此,必须优先发展学生最有特色的能力,同时均衡的发展他的其他能力。

预科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而且也是教师展示他的其他能力的场所,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不断发展的个性。

  尽管包豪斯教师们的艺术风格很不一样,然而他们都认为:

  最重要的不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创作方法,而是让学生探索个人的道路;

不是把某个风格强加于人,而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包豪斯教师的康定斯基(V.Kandinskiy)说的最为明了:

“学校里不应该教的东西,那就是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

学校的任务在于指明道路,提供手段,而目的和最终决定的寻求是艺术个性的任务。

  因此,格罗庇乌斯一直毫不退让地否认所谓包豪斯风格存在,并且强调,包豪斯并不想发展出一种千人一面的形象特征,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对创造力的态度,它的目的是要造就多样性。

  2.2.2包豪斯宣言

  要研究包豪斯的思想,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我们都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找到答案。

  “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这里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的指建筑物,在文章的开头我已经提到过,狭义的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做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

广义的讲,这更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因此,包豪斯的影响远不止于建筑领域,建筑上的革命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

对于工业设计、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的发展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所指出的:

“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2.2.3包豪斯的教育思想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

  

(1)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术重新统一的桥梁。

  

(2)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价值创造之间的鸿沟。

  它所培养的新型艺术设计师应该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艺术家独立创作的才能,又有工艺技术娴熟的技艺。

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原则,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新型建筑理论不可分割的艺术设计理论。

  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模式:

把艺术设计看做个性全面发展、恢复个性的完整性,并通过个性的创作重建物质世界的完整性的一种方式。

  2.3包豪斯对世界的影响

  虽然那个另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尽管离我们远去,但是作为世界上最早期最著名的艺术设计高等学校,包豪斯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

尽管包豪斯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4年,但却成为许多艺术设计工作者心目中的偶像。

包豪斯不只是一所学校,它是一个公社,一项精神运动,一种对所有艺术之激进理解,一个可与伊壁鸠鲁花园相比的哲学中心,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

从你坐的椅子,到你手边看的书。

  2.3.1包豪斯的历史贡献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