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5614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概念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转移、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10、净出口:

进出口的差额。

X-出口;

M-进口

11、收入法国民总收入:

工资(酬金、津贴、福利、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利息(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无公债利息、消费信贷利息)、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股东红利、公司未分配利润)、租金(出租土地、房屋、专利、版权)、间接税(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2: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GNP;

GNP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国民收入。

NI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收入。

PI中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

13、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14、储蓄投资恒等式:

根据储蓄和投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这样就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投资一定相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

这一恒等式不意味着人们计划储蓄总等于企业事前计划投资,在经济均衡中所讲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才能形成均衡状态。

第十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定律:

假设无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便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是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之为均衡产出或收入,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的企业想有的支出。

或者说是均衡国民收入。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或意愿的投资一定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3、国民收入核算中:

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中:

实际产出=计划支出=计划产出,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为0.

4、消费倾向(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存在的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倾向或消费函数,C=C(y)

5、边际消费倾向(MPC):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以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成为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就是储蓄函数,S=S(y)

7、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曲线上人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意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率。

8、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

棘轮效应:

杜森贝利理论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增加提高收入,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

示范效应:

杜森贝利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中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

9、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朗科.莫迪利安尼,人们在更长的时间内计划他们发生活消费开支,已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0、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永久收入决定的。

永久收入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11、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鼓励他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利率提高使他的将来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比较富有,以至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反而会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12、货币幻觉:

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

即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映,而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价格水平、收入水平。

14、乘数原理:

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个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的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的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投资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之变动的比率。

15、影响乘数发挥作用因素:

(1)社会中存在闲散资源;

(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

(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决定投资的因素:

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

2、实际利率:

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3、投资函数:

在投资的预期利率既定时,企业是否进行投资,首先取决于实际利率的高低。

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减少;

利率下降时,投资需求量就会增加,总之,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反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i=i(r)=e-dr.

4、投资需求曲线:

又称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MEI)是从资本的边际效率这一概念引申来的。

(图)

5、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这一贴现率(例如10%)就是资本边际效率,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率增长才能达到预期收益,因此它也代表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

公式:

R代表资本的供给价格,R1.R2…代表不同年份或时期的预期收益,J代表该资本品在n年年末时的报废价值,r代表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如果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则投资就值得,否则就不值得,市场利率越低,投资需求量越大。

一个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是梯形的,但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如果加总在一起,分阶梯形的折线就会逐渐变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凯恩斯所讲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即MEC曲线。

这条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

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6、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MEC曲线不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

因为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要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即R资本供给价格要增加,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R1、R2…),r必然缩小,否则公式两边不能相等,这样由于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因此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MEI)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更为陡峭。

西方学者认为,更精确的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是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MEI)。

7、加速原理:

产出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后续)

8、投资税抵免政策:

即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他们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9、托宾的“q”说:

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了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此比率称之为“q”。

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企业的重置成本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的成本,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q<

1时则买旧的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投资;

q>

1时,则新建造企业便宜,因此就会有投资。

q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实际上是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另有一些经济学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

10、产品市场的均衡:

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即总需求c+i=总供给c+s

11、IS曲线:

以纵轴代表利率,以横轴代表收入,则可得到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想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

与任意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由于利率下降意味着一个较高的投资水平,从而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因此,IS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12、IS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重要后补充)

13、流动性偏好:

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随时可做交易用,随时可应付不时之需,随时可做投机用,这一概念首先由凯恩斯提出。

14、三种不同动机

交易动机:

指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按凯恩斯的说法,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量越大,交易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谨慎动机:

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故而需要预先持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L1=ky(以上两种动机)。

投机动机: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债券价格一般随利率变化而变化,利率越高,则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已经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

相反,利率越低,则有价证券价格越高,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涨到正常水平以上,预计就要回跌,于是他们就会抓住时机卖出有价证券,这样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

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L2=-hr。

15、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是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之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6、货币总需求:

是人们对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L=L1+L2=ky-hr,L、L1、L2都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或者需要的实际货币量;

k:

货币需求关于收入的变动系数;

h:

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

图:

货币的需求曲线

17、名义货币(M):

是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

实际货币(m)=名义货币(M)/P,P为价格指数。

18、狭义的货币供给:

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M1表示)。

广义的货币供给:

在狭义上加上定期存款(M2表示)。

更广泛的货币供给:

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M3)。

19、货币供给:

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20、利率决定:

是由货币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决定的,而货币的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控制,假定是一个外生变量。

在供给量既定情况下货币市场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

21、LM曲线:

当m给定时,m=ky-hr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图形就被称为LM曲线。

r=ky/h-m/h,此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均衡。

22、LM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23、凯恩斯区域:

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LM曲线上相应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此时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

相反,扩张行动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古典区域:

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时,货币投机需求量为0,人们手持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这样LM曲线成为一段垂直线,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因而LM曲线成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中间区域:

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古典区域。

r=ky/h-m/h

h=0则k/h无穷大,古典区域;

h=无穷大则k/h=0,凯恩斯区域;

h介于中间时,由于k一般为正值,因此k/h为正。

24、IS-LM曲线:

其交点上同时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补充)

IS、LM曲线上方:

供给>

需求,c+s>

c+i,s>

I;

M>

L

IS、LM曲线下方:

供给<

需求,c+s<

c+i,s<

M<

25、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c=a+by;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国民收入的主要波动来自投资的变动。

投资的增加和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决定。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指改变税率或税收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分为扩张性(扩大商品、劳务购买、多搞公共建设,增加支出,减税、增加转移支付、加速折旧,增加总需求)和紧缩性(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分为扩张性(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和紧缩性(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的货币政策。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是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3、财政政策效果影响:

4、货币政策效果影响:

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6、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则就出现了所谓的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7、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m2-L2)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

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增加政府支出就会完全的挤占私人的投资好消费支出。

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同样也有挤出效应,但不会完全的挤出。

8、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1/1-b),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率的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正比;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m=ky-hr,正比;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m=ky-hr,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变动的小,反比;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正比;

支出乘数中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也被认为比较稳定;

因此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h和d。

9、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无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

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若此前提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在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总之,货币政策即使开始时不需要花很长时间,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与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的变化。

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10、政策的应用:

经济萧条时:

扩张的财政政策(轻时加入紧货币,重时加入扩货币)。

经济膨胀时:

紧缩的财政政策(轻时加入扩货币,重时加入紧货币)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

1、经济政策: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涉。

2、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充分就业: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他在广泛的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但通常是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以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4、失业率:

指失业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由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劳动的人。

5、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可称为劳动力参与率。

6、摩擦失业:

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7、自愿失业:

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8、非自愿失业:

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9、结构性失业:

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的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形式。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的原因的原因有:

技术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劳动力的不流通性。

10、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1、奥肯定律: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长2%,失业率大约下降1%。

12、自然失业率:

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就业。

13、价格稳定:

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14、价格指数:

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GDP平减指数三种。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15、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指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16、财政政策

(二):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政策。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构成,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两部分。

17、政府购买:

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18、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的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第一,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动。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的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少下降一点。

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到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反之,当经济繁荣时,人们的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就会自动少增加一些,从而纳税人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当经济繁荣时……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