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4193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0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004Word文档格式.docx

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分布较多;

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

其他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承转我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国土面积也很大,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国土辽阔呢?

讨论议题:

从数字看我国辽阔的国土,结合做5页活动1。

展示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课件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并要求说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

讨论5页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归纳解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季,东、西经度跨距大,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每相差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晨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展示4页图1.3的课件请同学上台指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讨论6页活动2组织全班发言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领土大的好处:

人们活动的空间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自然条件多样,物产丰富;

国防的腹地宽广;

风土人情地域差异大,文化丰富多彩。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一)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领土:

约960万平方千米

2.管辖海域面积:

300万平方千米

3.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西相距5000千米

(三)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 行政区划

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当南国已春花烂漫时,北国风光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当乌苏里江阳光普照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纵横一万里的祖国大地地区差异十分显著。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为了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我国设置了各级行政区划。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的第三个内容:

中国的行政区划。

出示板书课件中国的行政区划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6~8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

比如你们如果要到学校找一个同学,一般要知道他所在的班级,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

而学校之所以这样分班级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将国土划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填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大屏幕展示:

(讲述)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包括23个省,如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

五个自治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四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两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

每个省级行政单位还各有自己的简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我国对各级行政区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如1967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河北省辖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97年6月,将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设立为中央直辖市。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活动)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和相对位置。

1.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我国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及其首府、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

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及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并说出以上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2.找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位置,行政中心以及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3.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4.找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第二长河——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5.按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有陆上疆界的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说出它们的简称并注意其相邻国家的名称。

6.从北向南依次找出我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说出它们的简称并注意它们相邻的海域。

7.找出我国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

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

面积最大和最小的自治区。

8.按地理方位,找省级行政区(见教材第7页)。

待学生依次完成以上问题,熟悉了中国行政区图后,教师讲解记忆省级行政区的方法:

(1)记口诀;

(2)按方位;

(3)记形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重点掌握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大家一定会充分调动自己想象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记住本节课的内容。

    23个5个  4个

现行行政区划

第二节 人 口(1课时)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

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师:

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字形容它呢?

学生回答预设:

多。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11~14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11页中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1950年以前,我国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承转过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带领学生复习人口密度公式,知道人口密度是表示某地区人口疏密程度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

温故知新,复习计算人口密度公式。

为学生呈现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密度数据,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教材阅读13页图1.13中国人口密度数据并回答问题。

带领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逐一分析问题,在图中找寻北京、郑州、乌鲁木齐、拉萨等人口疏密程度不同的城市,说出它们的人口密度,描述分布特征,通过问题设置,了解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采用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

请同学们找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座城市,从位置上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沿海或临海。

这些城市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请同学们再找到郑州、武汉、成都三座城市,看看他们的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同样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这三座城市的地形特点。

多为东部平原、盆地地区。

请同学们再找到乌鲁木齐和拉萨两座城市,从海陆位置方面描述它们的分布特点。

属于西部内陆地区。

人口密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人口稀疏。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造成这两座城市所在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

读人口密度分布图,在西藏地区,为何拉萨及其附近区域的人口密度会略高于周边地区呢?

与城市的形成、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

教师总结:

可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通过学生绘图(在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最佳位置),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的特点。

阅读材料,了解这条界线的产生及意义。

在教材13页1.13“中国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并说明找寻理由。

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材料,知道我国人口分布比例特点,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知。

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完成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导学案中课堂探究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让学生熟读

人口

第三节 民 族(1课时)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1.我国民族构成、民族分布。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15~20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钱了吗?

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

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3.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展示】网络课件

由于本课是一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展示说明本课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示范】在课件右边的民族概况中找到中国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

【板书】56个民族,汉族占92%,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

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500万?

【学生活动】利用网络课件寻找答案,熟悉课件的使用(要求学生单人操作电脑,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归纳】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600万人,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500万人。

【承转】中国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但是各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尽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9页1.19“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中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活动】根据课堂任务,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提取、归纳和总结。

【学生发言】通过查找资料,回答上述问题。

【归纳】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板书】中国民族分布

总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

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

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结合教材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展示地图】中国政区图。

【读图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总结】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每级都有民族自治地方,省级行政区中共有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这体现了我国在对待民族问题上是什么态度,我国目前的多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乡土问题】广东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

请在课件中找出(在课件右边的“其他素材”中找到广东省政区图)。

【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

“你们回族怎么还这么落后,学学我们汉族吧。

”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

【网上游戏】用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将具体事例和中国民族政策相连,从而体会中国的民族政策。

【提问】中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特点?

【归纳】中国的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承转】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

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

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巡视,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

【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地进行作品评价)。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归纳】中国的民族文化:

绚丽多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民族

第一单 复习课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

3.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一、复习课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二、知识回顾

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重点复习

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

结合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明确我国领土四端点和14个陆上领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主要领海。

我们看多媒体:

多媒体展示我国的行政区划,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形状,与我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长江,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陆上有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通过看多媒体,同学们复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分布。

复习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特别注意拥有两个简称的省区。

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会和简称呢?

建议活动:

竞赛游戏:

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一轮:

教师在黑板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

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黑板上取下来。

第三轮:

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

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师生复习。

课件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风俗习惯以及分布范围和特点,师生复习。

四、本章总结

从世界看中国

五、提高升华

复习至此,请完成第一章测试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2课时)

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3.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课件播放音乐《青藏高原》

同学们知道青藏高原吗?

其实我国不仅有青藏高原还有许多连绵起伏的丘陵,一望无际的平原,美丽富饶的盆地。

想认识它们吗?

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出示板书课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2~26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教师讲授: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利用课件在中国地形图上展示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

然后开展活动:

在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区并说出它们的具体名称。

我国的地形区都镶嵌在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那我国的主要山脉有哪些?

走向又是如何?

活动:

阅读教材25页读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在图中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及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大致成三横三纵式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从北往南依次是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部的昆仑山脉—秦岭、南部的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从西往东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等。

(4)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等。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雄伟的山脉)。

填教材P26我国重要地形区表格

过渡: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类型是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

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讨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小结:

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

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讲述:

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

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

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5,位居第三;

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

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0,位居第五。

提问:

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怎样开发和保护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问题。

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教材24页)。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

2.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影响。

同学们:

我国河流为什么多自西向东流?

请同学回答(地势西高东低。

回答得很好,今天学习地势。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6~2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地势就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启发学生:

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