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523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docx

校长培训班作业校长交流发言稿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质把握不准,过分追求新课程理念,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使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课可见,在常态课中普遍存在这样几个弊端: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

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

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

对照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内化数学观念,体验数学价值的以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活动的效益。

”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要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是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业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心理,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理论基础

吸收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和有效教学等经典教学理论,指导课题组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

①建构主义理论。

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informal)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②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

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

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③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

多元智力包括这样七种智力:

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

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

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

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④有效教学理论。

作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课题研究主要概念及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的课堂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课堂活动泛指教师在结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所做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评价活动,还包括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认知、建构等探索性活动。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教学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把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分析影响数学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地位有效发挥上、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据实施方案中内容设计,结合实际教学和研究进展情况,恰当地进行了内容方面的调整,主要对以下几个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内容进行9个子课题的实验研究。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因素的研究(情境、问题、合作、探究、实践)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4、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研究

5、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6、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研究

7、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8、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9、优化课堂结构----“三自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六、研究过程概述

本课题于2006年9月28日通过专家论证后,便进入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在此过程中主要以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围绕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加强学习,丰富教学理论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开题后,首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查阅了(美)加里·D·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皮连生著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方国才著的《新课程怎样教得精》等理论专著和教育教学杂志上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相关文章。

通过资料的学习我们对有效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也知道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减轻学生过程的学业负担。

(二)调查研究,了解教学状况

在课题实施方案获得专家论证通过后,我们立即设计问卷对学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做好基础性准备。

教师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无记名问卷,请按实际教学状况选择。

1、学生对数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A、必须经常预习B、有时要求预习C、不要求预习D、其他

2、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怎样的?

A、观察、倾听并参与B、观察不参与C、无事可干D、其他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A、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B、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C、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

D、其他

4、你在教学中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A、只作为一个平台经常注入其他内容

B、根据教材编写思路和实际整和教材

C、完全按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教学

D、其他

5、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A、提供教学配套材料

B、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

C、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

D、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6、您喜欢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

A、听课、评课B、听讲座C、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D、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

 

学生学习方式调查问卷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平时学习数学的实际心理和情况如实选择。

1、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浓厚的兴趣()有兴趣()一般()

2、在学习过程中你对于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你产生过怀疑吗?

经常有()有时有()从来没有()

3、你对学习内容的态度

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喜欢老师规定的内容()

4、喜欢的学习方式哪些?

听老师讲解()与同伴讨论交流()

5、你家庭作业的布置有什么看法?

愿意老师统一布置作业()希望老师分层布置()

自己布置()

6、平时你的课堂表现怎样?

喜欢自己选或在伙伴中进行讨论()

敢于大胆的质疑问难,遇到不懂就问()

有时敢,有时不敢()

(三)课例研讨,提高教学技术

从2006年12月起,课题组开始进行研究课和案例研究,并结合案例进行理论反思和经验提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原则上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课,至今为止课题组共上40节数学研究课,其中省级课2节,市级课1节,县级课12节,这些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努力探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探索提高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教学组织策略、学生参与策略、知识建构策略、师生互动的策略。

(四)案例分析,提炼教学策略

结合课例开展专题沙龙、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提出案例,通过分析和反思提出促进教学活动有效性提高的教学策略。

七、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立足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我们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调动学习积极的热情”。

对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有方面的认识和收获。

(一)、课前学习活动的开展策略----有效的预习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成果进入课堂学习中,预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入:

1、知识基础的激活;2、生活经验的唤醒;3、课本知识的预习;4、教具学具的制作;5、课前信息的搜集。

指导学生预习要做到:

(1)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2)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成果的交流。

以防止预习流于形式;也可帮助教师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已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既是一个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独立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预习中存在问题的过程。

(3)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要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预习中获得的零星分散的认识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在交流认识感受、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强化理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课堂学习活动的启动策略----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情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教学活动的平台,有利于激起兴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经验、形成思路策略,引发自主活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以迁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所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或知识顺应情境,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小学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有关知识往往是一个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分散编排起来,最后展现知识的全貌。

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前者是后者的有机铺垫,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到全面认识。

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引导他们在一个个问题串的提出、分析、研究和解决过程中获得认识。

(三)、课堂学习活动的推进策略----有效的合作交流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1、深度探索策略,

课堂上学生有效的探索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操作观察

②猜想验证

③分析概括

④比较归纳

⑤回顾反思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学生的探索活动一可分个体独立性探索、同伴互助式探索、小组合作式探索。

2、广泛交流策略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地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表现在课堂上,师生双方要互动交流,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

从信息源和接受端口看课堂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主要互动方法有:

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师生互动,生师生互动。

探索交流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

①根据学习材料,独立思考;②合作探索,组内交流,统一思考成果;③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迪;④开展讨论和辨析,加深理解;⑤总结回顾,构建认知结构。

每个活动环节中教师都积极地做学生的合作者,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给他们以点拨和引导。

3、问题中心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方法”是学生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长知增智,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问题设置和课堂提问上下功夫,让我们的课堂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研究问题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关键。

让学生在排除旧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新旧问题如此地循环下去,学生经常带着问题进、出课堂,在解决问题求发展,产生新问题求提高,这样学生的知识及智慧与日俱增。

有效课堂提问的几点做法。

1.抓住“矛盾”设问,引发学生思维。

在引入新知时要能够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和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障碍,使学生认识到旧知不够用,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2.抓住“关键”设问,促使学生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知识的关键,把问题提在学生的每一个疑点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自觉扩展认知结构,使学生做到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3.抓住“时机”让学生提问,鼓励创新。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强调指出: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教师提问,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启迪思维,而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问的情境。

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审视;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不同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学会提问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方法,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的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激发。

(四)、课堂学习活动升华策略----有效的练习策略

课堂练习目的在于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同时练习应当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和模仿,有效的练习应该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性练习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深化理解,提高能力。

课堂上我们常把练习分成这样几种。

1、增强理解的表述

2、促进思考的练习

3、提高技能的练习

4、发展思维的练习

5、增强实践的练习

(五)、课堂学习活动的保障策略---有效的评价策略

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用都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学生对学习所需要的持久而稳定的积极学习动力则更多地需要教师的评价来实现。

有效评价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上学生是伴随着教师的评价成长,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真挚的、诚恳的,有针对性,要有充分的依据,找准评价的切入点,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

如果评价得过于虚假不真实或夸大赞赏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过分贬低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就没有价值。

因此教学中要多用激励性教学评价,深化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们主要通过下面几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适度表扬,营造热烈的课堂

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

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

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含蓄批评,构建真实的课堂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已经成为迁就的代名词,甚至已经异化为对学生的放任。

因为要尊重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些老师往往会不敢进行批评,其实适度的批评很有必要,这是因为学生许多错误的行为、思想、观点、对新知认识的偏差等需要批评和纠正。

有效的批评主要有幽默式批评和自省式批评。

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

用教师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学生的心灵,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这样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自省式批评。

“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

”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课堂评价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八、存在问题和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