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39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上岗证题库.docx

动物上岗证题库

(请用修改格式或把修改处用色彩显示出来)

(上岗题库)第二部分,单选题,A,B,C,D四个答案中选一。

1.实验动物行业从业人员均应参加由地方实验动物管理部门组织的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专门考试,(A)后方

可获得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资格,也才具有申请实验动物专

业技术等级考试的报名资格。

0

A合格B培训C从业D考试

2.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A)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1.1.1

A动物实验B动物福利C3RD生物医药

3.()是活的“精密仪器”。

A1.1.1

A.实验动物B.实验用动物C.动物试验D.小鼠

4.实验动物(B)和动物实验的规范化研究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特点。

1.1.1

A疾病B标准化C大鼠小鼠D健康

5.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专门研究(D)。

1.1.1

A实验动物标准化和法制化B实验动物法制化和实验方法规范化

C所有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D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6.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的

基础支撑条件,因此,什么研究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特

点。

(B)1.1.1

A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B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C动

物实验新方法D实验动物质量控

7.下列不属于实验动物学科研究领域的是(D)。

1.1.1

A实验动物饲养繁殖管理B动物实验方法的规范C实验动物质量监

测D实验动物作为其他用途的驯化

8.实验动物学科的实验动物领域,围绕着实验动物种质培育、保存、

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饲养繁殖与管理、质量监

测、疾病防治、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等领域开展有关研究,最终达

到的要求是(C)。

1.1.1

A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动物供应

B保障动物种群维持和不断增加实验动物品种

C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D为科研提供经济实惠的实验动物

9.实验动物科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的

(B)。

1.1.1

A组成部分

B基础支撑条件

C研究内容

D基础研究方法

10.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专门研究。

(C)。

1.1.1

A实验动物B动物实验

C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D所有用于实验的动物

11.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属于实验动物学科的那一方面领域

(A)。

1.1.1

A实验动物B动物实验

C实验动物新种培育

D动物实验规范化

12.实验动物学科两个领域中的实验动物方面的各项研究是为了保证

现代生物医学的实验研究可以获得质量可靠、来源充

足、经济、安全、方便使用、符合各种实验要求的(C)。

1.1.1

A动物模型

B标准化动物模型C标准化实验动物

D各类可用动物

13.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的

(B)。

1.1.1

A理论学科B应用学科

C基础学科

D生命学研究学科

14.实验动物学科的动物实验方面实验动物作为研究的(A)。

1.1.1

A材料或模型

B内容

C目的

D方法

15.国内通常所说的“实验用动物”特指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

地方标准但又用于各类实验的动物,以示与实验动物

的区别。

因此,实验用动物(A)包括实验动物。

1.1.2

A不B也已经C部分D可以

16.相对于“实验动物”,“实验用动物”这一概念只表明该类动物的

(D)。

1.1.2

A质量属性

B使用规范性

C来源

D用途属性,

17.广义实验用动物与狭义实验用动物的关系不正确的是(D)。

1.1.2

A广义实验用动物包括狭义实验用动物

B二者都包括用于实验的野生动物C二者都包括用于实验的经济动物

D二者都包括实验动物

18.国内通常所说的实验用动物特指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

标准但又用于各类实验的动物,一下那类不属于此范

畴(D)。

1.1.2

A普通级小鼠B实验用家畜

C实验用野狗D清洁级小鼠

19.广义的实验用动物包括(B)。

1.1.2

A所有动物

B用于各类实验的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其它动物。

C各类家畜

D所有人工饲养的动物

20.相对于“实验动物”,“实验用动物”这一概念只表明该类动物被

用于实验这一用途属性,不表明该类动物的(D)。

1.1.2

A质量属性B动物来源

C使用的规范性

D质量属性及其使用的规范性

21.目前国内通常所说的实验用动物特指(A)。

1.1.2

A狭义实验动物

B广义实验动物

C实验动物

D所有用于的动物

22.关于实验用动物和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D)。

1.1.2

A二者均为按标准人工培育的B二者的遗传背景都是明确的

C二者均有适用的法规和质量技术标准

D广义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

23.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检定或安全评价结果和所生产的制品

(B)。

1.1.3

A结果部分有效,制品不得使用

B结果无效,制品不得使用

C结果部分有效,制品可酌情使用

D结果无效,制品可以使用

24.我国对不合格的实验动物以及不属于实验动物的各类实验用动物

的使用规定是(D)

A可以使用。

1.1.3

B预实验可以使用

C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

D明确禁止使用

25.我国对不合格的实验动物以及本不属于实验动物的各类实验用动

物的使用,是通过哪一项法规予以明确禁止的。

1.1.3

A《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B《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C《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D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26.下列哪类动物能称为实验动物(C)。

1.1.3

A从实验动物生产者获得的有合格证的动物

B为科学实验而购入的动物

C为教学演示而购入的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的动物

D从野外捕获经过人工干预驱除了其携带的相应微生物和寄生虫,并

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27.实验动物广泛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B)。

1.1.3

A其他相关领域B其他科学实验

C其他所有领域D其他相关学科

28.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在遗传背景上的区别是(D)。

1.1.3

A实验动物遗传背景明确实验用动物遗传背景不明确

B实验动物是遗传限定动物实验用动物均没有遗传限定

C实验动物遗传基因高度均一,实验用动物不要求

D实验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实验用动物没有这方面要

29.我国对实验动物定义在法规层面的规定出自(D)。

1.1.3

A《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B《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C《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D《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30.关于实验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1.1.3

A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是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可用于科学实验

B各个相关领域均可使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可以用于各个相关领域

C各个相关领域均可使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可以用于各个相关领域

的科学研究

D实验动物是人工饲育、遗传背景明确的,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

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是实验动物

31.下列对于实验动物定义的表述正确的是(B)。

1.1.3

A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

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动物

B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

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C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

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D经人工饲育,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

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检定或安

全评价结果(D),所生产的制品不得使用。

1.1.3A不确定有效B视同

有效C有效D无效

33.《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由以下哪个机构发布:

B1.1.3

A.国务院

B.国家科委

C.全国人大

D.行业主管部门

34.实验动物是按照遗传学原理,经过人工培育,对其基因进行限制,

具有的特点是(A)

A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

1.1.4

B遗传基因高度均一

C动物对实验反应一致

D动物各项生理状态一致

35.对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可以理解为(D)。

1.1.4

A清除动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B清除动物携带的可致人畜共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C保证实验动物健康

D根据实验动物的等级排除该级别实验动物不应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

36.实验动物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是指(C)。

1.1.4

A遗传基因高度均一

B实验动物产地清楚,母代可查

C按照遗传学原理,经过人工培育,对其基因杂合性进行限定

D必须要有谱系记录

37.下列那些表述不能作为实验动物的特征(D)。

1.1.4

A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

B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控制

C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饲育

D应用范围广泛

38.对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控制正确的理解是(C)。

1.1.4

A可以用任何方法驱除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B消灭实验动物携带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

C通过环境控制避免实验动物接触该等级实验动物禁止携带的微生物

和寄生虫

D人工免疫的方法是控制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常用方法

39.实验动物人工饲育强调的是(C)。

1.1.4

A纯手工饲养

B对实验动物饲育过程中的人工干预

C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的控制

D保障实验动物繁育正常

40.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存在着明显区别是由

于(C)。

1.1.4

A其来源不同

B其饲养方式不同

C其用途不同

D其管理模式不同

41.实验动物是广义的实验用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为满足科学

研究需要而人工定向培育的(A)。

1.1.4A标准化动物B模式化动物

C实用性动物

D专用动物

42.下列对实验动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1.1.4

A实验动物是广义实验用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B实验动物的遗传背

景明确,遗传基因高度均一

C实验动物的应用范围明确

D实验动物必须是人工条件下饲育的

43.根据对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程度,我国将实验动物划分为四个

等级:

清洁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无菌级动

物和(B)。

A悉生动物1.1.4

B普通级动物C近交系动物

D封闭群动物

44.自然环境中不存在(C)。

1.1.4

A可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

B实验用动物

C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D健康动物

45.不同遗传背景的实验动物对同一实验处理的反应性可能是不同的。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结果的相对均一性和可比性,必

须限定动物的(B)。

1.1.4

A基因纯合性B基因杂合性

C基因稳定性D基因均一性

46.实验动物工作的主管部门是(C)。

1.1.4

A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畜牧养殖业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