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699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三篇 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

D.胞浆内出现微细结构破坏

E.细胞体积变小,染色变浅

C

5.HE染色切片中,发现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淡染呈空泡状。

为确定空泡的性质,最常用脂肪变性

A.苏丹Ⅲ染色

B.普鲁士蓝染色

C.嗜银染色

D.免疫组化

E.电镜检查

A

6.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肌纤维母细胞

C.炎性细胞

D.纤维母细胞

E.胶原纤维

7.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

A.化生

B.萎缩适应性反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C.再生属于修复损伤:

水肿,脂肪变,玻样变,坏死,细胞凋亡

D.肥大修复:

再生,肉芽组织

E.增生

8.细胞水肿时,主要发生病变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内质网

B.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内质网

D.内质网和中心体

E.核糖体和中心体

9.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

A.血管内皮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炎症细胞

E.肌纤维母细胞

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核变

A.核分裂

B.细胞核异型

C.线粒体肿胀

D.细胞核碎裂

E.细胞质脂质增多

11.水肿细胞电镜下观察,主要细胞器的病变是

A.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B.发育不良的桥粒

C.肿胀的溶酶体

D.肿胀的核糖体

E.扩张的高尔基器

12.可以发生坏疽的器官是

A.阑尾干性:

四肢

B.心湿性:

与体表相同的:

子宫,肠道,肺

C.肝气性:

开放性深部创伤,产气荚膜杆菌

D.脾

E.肾

13.引起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是

A.脑水肿

B.脑外伤

C.脑动脉粥样硬化

D.脑脓肿

E.脑结核

14.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

A.心肌组织

B.骨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E.平滑肌组织

D脉管炎如AS

15.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母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

A.液化性坏死

B.固缩坏死

C.干性坏疽

D.湿性坏疽

E.干酪样坏死

(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细胞水肿

B.玻璃样变

C.粘液变性

D.淀粉样变

E.脂肪沉积(脂肪变性)

16.虎斑心心脏脂肪变

E

17.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气球样变:

水肿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2.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3.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条件。

4.血栓的类型。

5.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6.梗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1.淤血是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2.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粘集、凝固成为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3.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体沿血流运行阻塞相应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

4.梗死的概念、类型及出血性梗死的条件。

梗死:

缺血、坏死

类型:

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

心、肾、脾

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

肺、肠

出血性梗死条件:

动脉阻塞

严重的肺淤血

结构组织疏松

1.贫血性梗死主要发生于

A.心、肝、肾

B.心、肾、脾

C.心、肺、脾

D.大脑、肺、肾

E.小肠、肝、心

2.异常物体沿血流运行阻塞相应血管的过程叫

A.梗塞

B.梗死

C.栓塞

D.栓子

E.血栓形成

答案:

3.纤维素性血栓主要发生在透明血栓—微血栓—纤维素性血栓

A.下肢深静脉

B.左心耳

C.微循环

D.心室壁瘤内

E.门静脉

4.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的血栓栓子最常引起栓塞的器官是

A.脑

B.肺

C.肝

D.心

5.减压病引起的栓塞为

A.气体栓塞气体栓塞(空气栓塞、减压病)

B.血栓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E.异物栓塞

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1.血栓栓塞血栓引起的栓塞最为常见

⑴.肺动脉栓塞

栓子的来源:

右心、静脉系统90%下肢深静脉,少数盆腔静脉。

后果:

①栓子小+肺循环正常——无影响

②栓子小+肺严重淤血——肺出血性梗死

③栓子大→栓塞肺A大分枝——猝死

⑵.体循环的动脉栓塞

栓子的来源:

左心:

①.风心病——左心房球形附壁血栓

②.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上赘生物

③.心肌梗死——左室附壁血栓

动脉:

①.动脉瘤——附壁血栓

②.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内血栓

部位:

下肢、脑动脉;

肠、肾、脾动脉

2.气体栓塞

概念:

空气进入血循环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游离形成气泡阻塞血管

⑴.空气栓塞(airembolism)

原因:

静脉破裂空气进入。

如头颈、胸壁和肺创伤或手术

后果:

①量少——

②超过100ml——右心聚集泡沫血液阻塞右心和肺动脉出口循环中断猝死

⑵减压病(decompressionsickness)

原因:

深潜水或沉箱作业或航空者血液和组织液氮气泡(又称氮气栓塞)

①血管内氮气栓塞——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②局部组织间隙氮气泡——引起肌肉和关节的疼痛、皮下气泡

3.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

羊水进入肺循环

分娩羊水破裂静脉窦内入肺循环

LM:

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角化上皮、胎毛、胎脂和胎粪

多数死亡

死亡机理:

①胎儿代谢产物过敏性休克②血管活性物质肺血管痉挛③肺循环机械性阻塞④DIC

4.脂肪栓塞

脂肪滴阻塞小血管

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或脂肪肝挤压伤时,游离脂滴进入小静脉

后果:

①直径<20um:

→肺动脉→左心→全身多器官(常见脑,引起脑出血、脑水肿、梗死)

②直径>

20um

量少→肺小动脉→影响不大;

量多→肺循环→急性右心衰

5、其他

⑴肿瘤细胞性栓塞

⑵寄生虫及其虫卵性栓塞

⑶细菌、真菌团和其他异物性栓塞

6.有关血栓的论述,错误的是

A.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

B.下肢血栓多于上肢

C.动脉瘤内血栓多为混合血栓

D.静脉内血栓尾部多为红色血栓

E.毛细血管内血栓多为白色血栓微循环为透明血栓或称纤维素性血栓

7.淤血不会引起

A.水肿

B.血栓形成

C.变性、坏死

D.纤维组织增生

E.实质细胞增生

淤血的后果

①.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

②.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器官淤血性硬化

④.促进静脉血栓形成

8.血栓头部一般属于

A.白色血栓

B.红色血栓——尾部

C.透明血栓

D.混合血栓——体部

E.延续性血栓

9.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

A.肺静脉及其分支

B.左心房

C.左心室

D.主动脉分支

E.肺动脉及其分支

第三章炎症

1.炎症的定义和原因。

2.变质的概念。

3.渗出的概念、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4.增生的意义。

5.渗出性炎症的类型、病变和结局。

6.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1.炎症介质的概念及其作用。

2.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脓肿的概念。

3.慢性炎性肉芽肿是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假(伪)膜性炎的渗出物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

B.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和坏死组织

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E.粘液、中性白细胞和浆细胞

2.急性炎症时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A.组织间隙水肿

B.炎症灶内炎细胞浸润

C.炎症灶内血栓形成

D.肉芽组织增生

E.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3.炎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

A.白细胞趋化

B.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

C.引起疼痛

D.导致发热

E.造成组织损伤

4.关于蜂窝织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变组织呈马蜂窝状

B.皮肤、肌肉和阑尾是好发部位

C.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D.病变弥漫与细菌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有关

E.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组织

5.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是

A.结核

B.伤寒

C.肠阿米巴病

D.慢性支气管炎

E.慢性阑尾炎

6.蜂窝织炎是指

A.发生于皮下组织及阑尾的炎症

B.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C.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D.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E.没有明显坏死的渗出性炎症

7.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8.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应除外

A.心包

B.皮肤

C.胸膜

D.气管

E.结肠

9.关于炎症,正确的是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10.寄生虫感染时,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

11.结核性肉芽肿的特征性细胞成分为

A.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

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C.郎罕巨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12~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质性炎症

B.浆液性炎症

C.纤维素性炎症

D.蜂窝织炎症

E.化脓性炎症

12.细菌性痢疾属于

13.阿米巴肝脓肿属于

1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属于

15.乙型脑炎属于

16.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属于

第四章肿瘤

1.肿瘤的概念和组织结构。

2.肿瘤的异型性、扩散和转移。

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4.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5.肿瘤的命名原则。

6.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7.癌与肉瘤的区别。

8.乳头状瘤、腺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9.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0.平滑肌瘤、脂肪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1.脂肪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恶性淋巴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2.畸胎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1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14.常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

15.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1.肿瘤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

2.肿瘤的概念及肿瘤的异型性。

3.肿瘤的扩散是肿瘤导致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直接蔓延、淋巴管转移、血管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癌与肉瘤的区别及癌前疾病与病变。

6.癌前病变是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增生性良性病变。

7.癌前病变对预防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8.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9.病毒可改变人类DNA结构,从而引起肿瘤,HPV、EB、HBV病毒与哪几种肿瘤有关。

1.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是指

A.肿瘤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B.不容易引起器官的阻塞和破坏

C.高度恶性的肿瘤

D.有较大的异型性

E.与起源组织相似

2.女,60岁,右颈淋巴结肿大3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小的病变是

A.转移癌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恶性淋巴瘤

D.淋巴结结核

E.转移性肉瘤

3.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生长方式

B.生长速度

C.肿瘤的异型性

D.对机体影响

E.出血与坏死

4.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

C.通过血道转移

D.组织来源

E.肿瘤体积巨大

5.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的是

A.食管癌

B.胃癌

C.大肠癌

D.胆囊癌

E.肝癌

6.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髓样癌

B.印戒细胞癌

C.恶性黑色素瘤

D.横纹肌肉瘤

E.绒毛膜癌

7.癌与肉瘤的主要区别是

A.发生的部位不同

B.肿瘤的颜色不同

C.肿瘤的质地不同

D.发生的年龄不同

E.组织来源不同

8.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神经母细胞瘤

B.软骨母细胞瘤

C.无性细胞瘤

D.鲍文病

E.骨髓瘤

9.属于抑癌基因的是

A.Rb

B.ras

C.myc

D.c-erbB-2

E.sis

(10~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癌前病变

B.交界性肿瘤

C.癌肉瘤

D.原位癌

E.非肿瘤性病变

10.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伴非典型增生是

11.胃窦部粘膜重度不典型性增生

12.肉芽肿是

13.结肠多发性腺瘤型息肉是

(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

B.早期癌

C.良性肿瘤

D.恶性肿瘤

E.交界性肿瘤

14.直、结肠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属于

15.仅浸润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胃肠道癌称

16.未成熟型畸胎瘤属于

D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动脉粥样硬化:

(1)血管的病理变化;

(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2.原发性高血压:

3.风湿性心脏病:

(1)基本病理变化;

(2)心脏的病理变化。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继发性改变。

2.最常见的心肌梗死都位是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3.高血压病各期的病变特点。

4.风湿小体是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少量炎细胞构成。

1.高血压病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A.小脑齿状核

B.小脑皮质

C.桥脑

D.基底节

E.延脑

2.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

A.颗粒性固缩肾

B.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

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

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

E.肾脏淤血

3.下列有关风湿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C.心脏病变的后果最为严重

D.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E.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4.高血压病脑出血死亡患者,心脏重550克,左心室壁厚1.6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应诊断为

A.肥厚性心肌病

B.心脏肥大(代偿期)

C.心脏肥大(失代偿期)

D.心脏脂肪变性

E.心肌脂肪组织浸润

5.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颗粒性固缩肾

C.脑软化

D.脑出血

E.视网膜出血

6.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

A.左心房肥厚

B.左心房扩张

C.右心室肥厚

D.左心室肥厚

E.心脏呈梨形

7.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

A.室间隔后1/3

B.左心室后壁

C.右心室前壁

D.左心室前壁

E.左心室侧壁

8.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基底动脉

C.豆纹动脉

D.内囊动脉

E.大脑前动脉

9.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

A.动脉壁纤维化

B.动脉壁水肿

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E.动脉壁脂质沉着

10.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豆状核和丘脑

B.内囊和基底节

C.蛛网膜下腔

D.侧脑室

E.大脑髓质

11.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脂肪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12.风湿性心肌炎病变主要累及

A.心肌细胞

B.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C.心肌间质的小血管

D.心肌间质神经组织

E.心肌间质的嗜银纤维

B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3)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2.大叶性肺炎:

(2)并发症。

3.小叶性肺炎:

4.肺硅沉着病:

(2)病理变化;

(3)并发症。

5.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1.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症状;

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

2.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

3.大叶性肺炎的四期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

1.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变中没有

A.粘膜上皮鳞化

B.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

C.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细胞

D.支气管壁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E.支气管软骨变性、萎缩

2.引起肺气肿的原因除阻塞性通气障碍及细支气管支撑组织破坏外,还有

A.粘液腺肥大、增生

B.肺组织纤维素性炎

C.中、小型支气管软骨变性、萎缩

D.a1-抗胰蛋白酶缺乏

E.肺组织微循环障碍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肺源性心脏病

B.肺肉质变

C.肺脓肿

D.纤维素性肺炎

E.肺萎陷

4.肺部疾病痊愈时,容易完全恢复组织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大叶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慢性肺气肿

5.最能反映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的是

A.病变累及肺小叶范围

B.病灶多位于背侧和下叶

C.病灶相互融合或累及全叶

D.支气管化脓性炎

E.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化脓性炎

6.男,50岁,30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此种病理变化属于

A.支气管黏膜化生

B.支气管黏膜肥大

C.支气管黏膜萎缩

D.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E.支气管腺癌

A

7.肺组织切片检查,光镜下见细支气管上皮脱落,腔内有脓性渗出物,周围的肺泡腔内亦有多少不等的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

A.慢性肺淤血

B.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

D.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

E.肺结核变质渗出期

8.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变基础是

A.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B.支气管平滑肌萎缩

C.支气管软骨萎缩、纤维化

D.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E.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性溃疡:

2.病毒性肝炎: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5.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1.溃疡病的四层结构及胃溃疡并发症。

2.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3.各型肝炎的病变特点。

4.肝硬化是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运行的结果。

1.肝硬化特征性病理表现是

A.肝细胞坏死

B.假小叶形成

C.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浊肿变性

E.肝细胞脂肪变性

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

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

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3.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

A.溃疡组织释出多量组织凝血酶原

B.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

C.溃疡处动脉血流缓慢

D.溃疡处纤维化使动脉内血流不规则

E.胃液促进凝血过程

4.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

A.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

B.重度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门脉性肝硬化

5.一肝炎患者作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点状坏死,汇管区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上述病变符合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轻度慢性肝炎

C.中度慢性肝炎

D.重度慢性肝炎

E.早期肝硬化

6.胃癌最好发的部位是

A.幽门管

B.胃窦大弯侧

C.胃体大弯侧

D.胃窦小弯侧

E.贲门小弯侧

7.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