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348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贮备能源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2.水、无机盐、维生素_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很重要。

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多吃:

牛奶);缺铁—贫血;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吃:

海带)。

维生素:

缺VA—夜盲症(多吃动物肝脏、玉米等);缺VB1—脚气病(多吃粗粮);缺VC—坏血病(牙龈出血,多吃蔬菜、水果);缺V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3.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包括: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其消化液分别是:

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其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肠液、胰液含多种消化酶。

•4.淀粉消化开始于口腔,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消化开始于小肠,在小肠通过胆汁的乳化,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有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2)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微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6.消化管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胃:

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

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生活中只有做到均衡膳食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8.馒头、米饭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后变甜,是由于淀粉变为麦芽糖的结果。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对照组的材料为“淀粉液+清水”,加入碘液后,对照组变成了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淀粉;实验组不变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淀粉,实验组中的淀粉已被唾液分解。

结论: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深红色的是红细胞,两层之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2、红细胞: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

贫血。

白细胞: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

炎症。

血小板: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

流血不止。

•3、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4、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动脉血:

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

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血浆:

加抗凝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出血的护理:

(1)毛细血管出血:

自然止血。

(2)动脉出血:

受伤处压近心端止血。

•(3)静脉出血:

受伤处压远心端止血。

•6、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提倡无偿献血:

一次献血200---300ml。

•7、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是:

输同型血。

•8、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它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两肺之间。

(1)心脏的四个腔连接不同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2)血流有一定的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血液不会倒流是因为: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8、血液循环包括: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1)两个循环同时进行,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心脏内血液:

左侧动脉血,右侧静脉血(左动右静);血管内血液:

(体同肺反)。

•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1.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

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其中呼吸道又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呼吸道的作用是: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肺的作用是:

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面积大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③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5.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1)肺的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2)肺的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气体扩散实现,静脉血变动脉血。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4)组织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气体扩散实现,动脉血变静脉血。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

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排泄的途径:

(1)汗液(皮肤):

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气体(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尿液(泌尿系统):

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形成尿液。

分为:

皮质、髓质和肾盂。

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又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4、尿的形成:

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5、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血浆:

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原尿:

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但有葡萄糖;尿液:

没有葡萄糖。

•6、尿液排出的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7、尿液异常:

尿液中有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病变;尿液中有葡萄糖→肾小管病变。

•8、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人体的自我调节分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4、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代谢中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5、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来实现其调节功能,所以:

反射是神经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6、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大脑皮层是大脑表层的灰质部分,也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条件发射)。

(如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等)。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特征。

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视觉器官是眼,视网膜是光感受器。

光线进入眼球,经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引起视觉。

•10、近视的形成: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真性近视),或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假性近视),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11、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

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12、听觉器官是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廓收集声波,经过外耳道传递,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

•15、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做激素。

特点:

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非常显著。

•16、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是进行人体生长和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阶段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17、胰岛素:

胰岛作用:

降低血糖浓度分泌过少——糖尿病。

•18、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19、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呆小症。

•20、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措施:

•1)食盐加碘。

•2)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第13章健康的生活

•1.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2.毒品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还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4.艾滋病的全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病毒)引起。

它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源传播、母婴传播。

针对艾滋病,我们只能以预防为主。

•5.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6.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7.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8.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9.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0.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

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2、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3、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

•14、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中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15、免疫的功能:

•1)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