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74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信用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3)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困难.............13

五、行业市场规模..........14

1、互联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14

(1)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14

(2)网站数量...........15

(3)网络信任...........15

2、信用卡发卡仍存在较大空间,互联网成发卡主要渠道.............16

(1)我国信用卡整体发展状况.16

(2)2014年我国信用卡发卡状况..............18

①发卡量...........18

②活卡量...........19

③活卡率...........20

④人均持卡量...20

(3)未来发展趋势:

.................21

①发卡量保持稳定增长.....21

②互联网发卡成为信用卡发卡主力军.................22

六、行业风险特征..........23

1、数据安全风险.........23

2、技术风险.................24

3、竞争激烈风险.........25

七、行业竞争格局..........26

1、竞争格局概况.........26

2、行业主要企业简况.26

(1)我爱卡...............26

(2)融360................28

(3)银率网...............29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的管理采用法律约束、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的互联网监管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通信管理局。

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这个新兴行业尚未有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监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制订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标准、产业规划,对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总体把握互联网信息服务内容;

各地通信管理局负责对当地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实施政府监督管理职能。

(2)自律性组织

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及各地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互联网协会主要负责组织制定行业规定,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实现行业自律。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预示着广州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一个新纪元。

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的自律性正在逐步形成。

2、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201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这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接下来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其发展形势是非常乐观的。

随着2015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逐步明确,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将健康发展。

全国性的监管政策仍未出台,但是各个地方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已经纷纷出台。

除了上述地方政策法规,目前与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包含了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网络保险、网络征信、金融产品搜索等不同业务模式,具体分类如下图: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业务模式

金融产品垂直搜索是互联网金融六大典型业态中一种重要的业态。

与互联网金融的其他业态不同,卡宝宝的金融产品垂直搜索是以银行信用卡市场作为切入口,在业务模式获得银行信用卡中心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再将其成功的运营经验逐步过渡到贷款和理财领域,是切合当下市场需求的创新性模式。

金融垂直搜索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随着互联网金融同质竞争的白热化,其在积累用户资源和降低运营成本上的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中的佼佼者。

在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渠道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各类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渠道逐渐成

为聚集金融核心人群与金融服务产品的金融服务平台。

金融垂直搜索平台根据用户的金融需求,通过网站发布匹配适合用户的金融产品(目前覆盖信用卡、贷款、理财产品等),成功吸引了广大金融产品需求者的目光,通过不同金融产品的搜索以及对比,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用户的交易成本。

垂直类金融互联网平台与其他互联网金融竞争者相比有如下优势:

1、垂直流量更具有针对性,目标客户明确、流量转化率高

金融产品由于其专业属性较强,类似于淘宝等互联网平台由于之前没有涉足金融理财,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对其上面的金融产品并不熟悉,导致综合性平台对互联网金融目标客户群不明确。

2、垂直互联网金融平台单客户价值更高

经过对比余额宝的单用户持有金额和东方财富的单笔基金销售额,垂直类互联网单用户价值更高。

余额宝单用户持有金额为5,030元,东方财富2012年、2013年、2014年前三季度单笔基金销售额分别是11,336元、16,696元、21,403元,且正处在上升期。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需求的客户对现金类金融管理工具和投资理财类金融工具的需求不同,支付宝更多满足的是普通现金管理类用户需求,而垂直类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多满足了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3、垂直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大量目标用户,前几大平台占比优势突出

通过分析专业的财经类网站的用户流量我们可以发现,东方财富具有绝对优势,占据所有浏览时间的50%以上。

在证券类APP中,同花顺、大智慧具有先发优势的平台还是牢牢占据第一第二的位置,即便是腾讯具有大平台优势、技术优势,也很难赶超。

三、行业壁垒

1、用户壁垒

用户是互联网服务的核心。

用户规模与粘性是互联网企业品牌价值与媒体价值风向标。

互联网服务与内容皆是以用户为核心进行组织和创造的。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的规模与用户的粘性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品牌价值与媒介价值。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运营商需要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的信息和设计美观的界面吸引用户浏览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运营商需要积累大量的用户资源,才能提升服务平台的媒介价值,进而提升整个平台的内涵广告价值和营销价值以获得广告主的青睐。

而就目前我国互联网服务平台而言,市场新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凝聚有效的用户群体。

2、技术壁垒

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

受技术所限,或出于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往往需要依赖外部的技术支持来解决内部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难题。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更新换代的今天,寻求外部技术支持或者是技术外包是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用户对于不同金融产品的不同,金融服务平台商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技术进行持续的优化创新,根据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增加技术储备及应用研发,这将进一步增加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技术及研发能力的要求,对新入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技术、研发、运营、营销等各个环节均需要优质的人才保障。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人才需要同时精通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对于精通这两个领域的人才的获取是各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时取胜的关键。

现今取得较好成绩的公司都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以及包括竞业禁止协议、独家服务条款等在内的多种人才保护手段。

因此,如何在人才紧缺的市场环境下有效的吸纳和引入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制约潜在进入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4、企业的品牌和信誉壁垒

良好的品牌和信誉是信任和诚信的体现,对能否建立业务合作关

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用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和使用,尤其是信用卡、贷款、理财等金融产品与金融机构自身品牌信誉关联紧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选择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时,往往把网络平台的品牌和信誉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产品种类丰富、用户规模庞大、地域分散等特征,行业新进入者难以短时间内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群体中树立品牌形象、建立用户信心。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支持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尤其是在2013年快速成型与规模化。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18处提及“金融”。

其中,至少有两方面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直接相关:

第一是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

第二是发展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民间金融(借贷),普惠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精神之一。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化趋势的加强,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北京(如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上海、杭州(如江干区)和深圳(如前海)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积聚的一线城市,均密集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互联网金融知识培训及招商活动,推动互联网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2)本行业以及下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下游产业主要为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卡行业,经过前述分析,这两个行业目前都处于高速发展的情况,将带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信用卡业务的飞速发展。

(3)高端技术支持

大数据、APP、平台服务技术等各种技术日新月异,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匹配的精准度,降低了无效的信息沟通成本。

2、不利因素

(1)互联网金融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尚需要提升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为金融产品提供服务,而风险控制是金融最核心的基因,风险控制能力是影响互联网企业向金融业渗透的主要问题,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拥有的数据信息和平台,但与传统机构相比,其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还有待验证。

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应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时都有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能够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

面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近年来迅速发展,但相应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尚在完善之中。

(2)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信用情况等信息,有助于解决传统金融领域客户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多样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本身需要庞大数据库的支撑,随着数据的集中,可能面临数据库遭到非法窃取、泄露和篡改的风险,势必会对客户的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以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同时,云计算的出现也积累了大量用户,在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隐藏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3)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困难

我国的信用环境建设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仍存在很多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信用环境不仅包括线下信用环境,还包括线上信用环境。

线下信用环境的规范发展可以为线上信用环境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线上信用环境的顺利建设也会为线下信用环境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线上、线下信用环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国央行征信系统还局限于传统金融机构,目前征信系统的利用度不是很高。

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应在成立的初期开始建设自有征信系统,为自身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信用信息交换困难还有可能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获取用户信息的成本,使得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差,时滞较长,很可能引

发恶意骗贷等风险问题。

借款人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借款违约,这样可以造成多个网络平台的利益受到侵害。

而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极低,无法形成有效的事后惩戒机制,也会加重违约情况的发生。

长此以往,互联网金融行业会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难以形成有利的发展环境。

五、行业市场规模

1、互联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1)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2014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

(2)网站数量

截至2014年12月,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

注:

数据中不包含.EDU.CN等教育类网站

(3)网络信任

网络信任不仅成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深层网络应用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

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整体上升的网络信任比例体现出整体网民对网络空间的包容程度在提升。

如今,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网民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银行业争夺的主要客户群体。

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80后、90后更喜欢通过互联网搜索、比较和申请金融产品,更需要了解产品更多的信息、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发现更合适的、更优惠的产品。

随着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网络信任比例的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也将随之扩大。

2、信用卡发卡仍存在较大空间,互联网成发卡主要渠道

(1)我国信用卡整体发展状况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3.9亿张,比上年增长18.0%,按全国总人口计算人均持卡量为0.29张;

交易笔数达46.4亿笔,比上年增长28.5%;

交易总额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累计激活卡量为

2.3亿张,当年新增4008万张,比上年增长21.5%;

年底活卡率为57.8%

从地域分布上看,大型城市的发卡量和交易量占比均呈现逐

年下降趋势,中小城市占比则稳步提高,信用卡市场正由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渐渗透,中小城市信用卡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大型城市发卡量占比由2011年的26.3%下降到2013年的24.8%,消费交易金额占比由2011年的21.0%下降到2013年的19.5%。

与大型城市发卡量和交易量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相比,中小城市占比则稳步提高。

2013年,我国信用卡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在消费经济条件、互联网技术条件、政策制度条件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信用卡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4.55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6.45%,增速放缓1.58个百分点,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张,较上年末增长17.24%。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信用卡的普及率还是非常低的。

美国当前人均信用卡持有量达到了5.4张,韩国从2008年至2011年,人均信用卡持有量分别为4张、4.4张、4.7张和4.9张,增长趋势稳中有进。

早在2002年,美国信用卡发卡量就己经达到5.23亿张,持卡人共计1.24亿,拥有至少1张信用卡的家庭共8400万户,总人口按

2.6亿计算人均持卡2张,到2007年累计发卡已达8.48亿张。

日本在2002年发卡量达到2.45亿张,总人口按1.27亿计算,人均持卡量2张。

韩国到2002年发卡量达1亿张,总人口按4700万计算,人均持卡2张。

我国在2014年底,进入信用卡发展的白热化时代,人均持有信用卡仅0.34张,可见我国信用卡的普及率是非常低的,其发展

空间仍是很大的。

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为5.6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0%;

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6.75%。

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1.23万元,授信使用率41.69%,较上年末增加

1.40%。

自人民银行2013年初发布信用卡授信使用率以来,短短两年授信使用率已从36.04%攀升到41.69%。

人均信用卡数的增加以及授信使用率的增加说明我国民众信用消费习惯已日趋成熟,信用卡行业以及与信用卡行业相关的增值服务行业将蓬勃发展。

(2)2014年我国信用卡发卡状况

①发卡量

截至2014年年底,信用卡累计发卡量4.55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6400万张,比年初增长16.37%。

②活卡量

截至2013年年底,信用卡累计激活卡量2.3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4400万张,比年初增长23.66%。

2014年的数据尚未公布。

③活卡率

截至2013年年底,信用卡活卡率为57.80%。

④人均持卡量

2014年底,按全国人口计算,信用卡人均持卡量持续增长,年底人均持有卡量为0.34张。

①发卡量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信用卡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商、广发、中信、民生、平安、光大、浦发等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4.9亿张,整体增长18.20%。

从发卡量看,目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仍是“大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占比达61.44%。

其中,工行以1.01亿张的累计发卡量遥遥领先,建行则以6500万张发卡量位居第二,且表现出持续猛追的势头,新增发卡量1299万张,发卡量增长率24.98%,均超过工行。

与2013年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排名无变化,招行以5981万张排名第一;

广发银行累计发卡量首次超过3000万,

排名

第二;

中信、光大、民生紧随其后,其中,民生银行累计发卡量更突破2000万大关,迈入一个新台阶。

但是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增速普遍放缓,仅交行、招行和浦发银行发卡量增长率明显高于上年。

其中,浦发银行发卡量增长率高达35.17%,表现尤为突出。

银行信用卡业务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经过多年市场拓荒和业务推广,一线城市信用卡市场正趋向饱和。

央行发布的《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目前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0.34张,北京、上海人均持卡量达1.70张和1.33张。

与我国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一线城市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中小城市。

②互联网发卡成为信用卡发卡主力军

信用卡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客服人员为客户服务,需要大量的营销人员逐个开拓客户。

利用各种互联网时代的宣传手段吸引客源,通过手机、PC、PAD等互联网终端提供快速便捷的卡片申请服务,成功实现线下向线上的转变。

数据显示,仅广发银行,每日通过网络申请信用卡的用户约1万人,其2014年网络发卡数量突破了100万张,是4年前的10倍之多。

毋庸置疑,未来互联网将成为最重要的信用卡营销渠道之一。

六、行业风险特征

1、数据安全风险

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集中存储,能够方便数据的分析、处理,但安全管理不当,易造成信息的泄露、丢失、损坏。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对信息的窃取已不再需要物理地、强制性地侵入系统,因此对数据的安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及时掌握,一旦数据泄露,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业仍为一个新兴产业,数据安全需要不断的研发投入,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关系到行业内企业的生存发展。

2、技术风险

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安全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活跃的信息交流网络中,行业中个别互联网金融企业受到攻击的事件将会对整个行业的信心产生影响,加上媒体的渲染,导致使用人群意识中认为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因此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3、竞争激烈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各环节内部,存在着激烈的同行业内部竞争。

银行业的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传统金融业务领域,也体现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

网上银行、银行电商,其服务基本大同小异,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

电商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丝毫不比银行差。

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一经推出,往往出现白热化的同质化竞争。

其次,在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激烈的竞争。

二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着对金融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对金融模式的重新塑造、对金融渠道的重新构建等方面展开。

七、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概况

近年来,在“产业+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尤其是专注于金融产品这一搜索领域和搜索需求的垂直搜索服务平台,以查询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低获得市场的迅速反响,发展形势十分乐观。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鱼龙混杂,局面较为混乱。

互联网金融尚缺乏相应的监管,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良莠不齐,一些风险控制和运营能力不足的平台出现风险事件,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预期随着监管办法的出台,投资者将获得更大保障和更多收益,

行业内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会逐步整合,从而出现以规范运作、运营能力强、综合全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龙头企业的行业格局。

随着监管明确,市场优胜劣汰,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的企业,其以金融产品为搜索领域和搜索需求的垂直搜索平台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的龙头。

2、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我爱卡

我爱卡网网络平台于2005年11月成立,我爱卡网在第三方个人金融信贷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经与国内外20余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通用汽车金融等。

(2)融360

融360为金融领域的智能搜索平台。

平台上的金融产品来自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

(3)银率网

Bankrate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代码RATE),公司致力于采集汇总个人金融产品及相关费率,在线向消费者提供全面、客观、及时的信息服务。

Bankrate拥有30年的历史,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北棕榈滩。

作为国际知名的在线提供个人金融资讯的领航者,Bankrate所提供的费率数据、资讯及深入的金融分析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Bankrate通过银率网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各类个人金融产品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