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1963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新教材高一暑假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C.

D.

4.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简易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由碳棒经导线流向锌片

C.每有1molZn溶解,即有2NA的电子流经电解液

D.碳棒上有气泡产生

5.锌、稀硫酸和铜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1g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6.已知四种金属A、B、C、D,根据下列事实:

①A+B2+=A2++B;

②D+2H2O=D(OH)2+H2↑;

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A.D2+>

A2+>

B2+>

E2+B.A2+>

D2+>

E2+C.D2+>

E2+>

B2+D.E2+>

D2+

7.将过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同时向加入锌粉a的稀硫酸中再加入少量CuSO4溶液,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8.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若x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可以表示()

①c(Ag+)②c(NO

)③a棒的质量④b棒的质量⑤溶液的质量

A.①③B.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⑥

9.一种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

2CH3OH+3O2+4OH−=2CO

+6H2O,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C.标准状况下,通入5.6L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mol电子转移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

+6H2O

10.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下列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相关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铁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

D.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11.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

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B.Pb是电池的负极

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12.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从a流出,经外电路流向b

B.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

的反应是HS−+4H2O-8e−=SO

+9H+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

13.某锂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为4Li+2SOCl2=4LiCl+S+S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锂电极作电池负极,放电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

B.1molSOCl2发生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

C.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D.电池的正极反应为2SOCl2+2e−=4Cl−+S+SO2↑

14.航天飞机常采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

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甲烷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2OH−=CO

+3H2O。

(1)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2)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3)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LO2时,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4)开始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有甲、乙两位学生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都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

L−1硫酸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3)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5)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正确()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可靠或不可靠)。

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

16.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Cd+2NiO(OH)+2H2O

2Ni(OH)2+

Cd(OH)2,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水但能溶于酸。

则负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

放电时负极附近的溶液的碱性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所示: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应从电极________(填A或B)流向用电器。

内电路中,CO

向电极___________(填A或B)移动,电极A上CO参与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3)将两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为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醇(CH3OH)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醇的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通入氧气的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消耗甲醇160g,假设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用NA表示)。

【答案】

1.D

【解析】

1.电池Ⅳ为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一端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a为负极,b为正极,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则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答案选D。

1.A

2.A

3.B

4.D

5.A

6.D

7.B

8.A

9.D

10.B

11.B

12.C

13.C

14.

(1)CH4+10OH−-8e−=CO

+7H2O

(2)2H2O+O2+4e−=4OH−

(3)1

(4)增大

15.

(1)2H++2e−=H2↑

(2)2Al+8OH−-6e−=2AlO

+4H2O

(3)2Al+2OH−+2H2O=2AlO

+3H2↑

(4)MgAl

(5)AD

(6)不可靠将两种金属作电极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正负极

16.

(1)Cd-2e−+2OH−=Cd(OH)2变小

(2)BACO-2e−+CO

=2CO2

(3)负极正极O2+4e−+2H2O=4OH−30NA

1.锂离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选A。

2.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C。

3.A.该装置中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且两个电极都为铜电极,故A项错误;

B.该装置中铁电极能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另一极石墨构成正极,并且形成的一个闭合的回路,故B项正确;

C.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因此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项错误;

D.该装置中没有能够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且酒精为非电解质,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4.由图可知,Zn为负极,负极上Zn失去电子,碳棒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工作时,Zn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碳棒,溶液导电是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进行,溶液中没有电子定向流动,碳棒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选D。

5.由电池总反应Zn+2H+=Zn2++H2↑、正极反应2H++2e-=H2↑、负极反应Zn-2e−=Zn2+可知,每当1mol电子通过铜片时,会有0.5mol(即32.5g)锌溶解,铜片上析出0.5mol(即1g)H2。

6.由①知,A比B活泼;

由②知,D的活泼性较强,能置换出H2O中的氢,故D的活泼性大于A;

由③知,B作负极,活泼性大于E,则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D>

A>

B>

E,而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故D正确。

7.在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可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先出现“拐点”,由于锌过量,硫酸完全反应完,生成氢气的量由硫酸决定,因为硫酸的量相等,故生成的氢气应相等,只有B符合。

8.根据图中装置可知,Fe、Ag、AgNO3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Fe为负极,Ag为正极,Fe和硝酸银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负极上金属铁本身失电子,即a棒质量减轻,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析出金属Ag,所以正极质量增加,银离子浓度减小,硝酸根浓度不变,溶液的质量是增加了Fe,但是析出了Ag,在转移电子相等情况下,析出金属多,所以溶液质量减轻但不会为0。

①③符合,答案选A。

9.由电池反应可知,CH3OH为原电池的负极,A选项错误;

从正极反应可以看出,正极附近溶液中OH−的浓度增大,pH升高,B选项错误;

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标准状况下,5.6LO2为0.25mol,转移电子为1mol,C选项错误。

10.a和b不连接时,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没有构成原电池,发生化学反应,铁把铜置换出来,A项正确;

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项错误;

根据选项A、B分析可知,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C项正确;

构成原电池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铜作正极,D项正确。

11.根据电池反应知放电过程中铅失去电子,因此它是原电池的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Pb+SO

-2e−=PbSO4,B正确;

PbO2在放电过程中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它是原电池的正极,A、C错误;

由于原电池放电的过程中消耗硫酸,所以溶液的酸性减弱,D错误。

12.A.b电极通入氧气,是正极,a电极是负极,电子从a流出,经外电路流向b,故A正确;

B.a电极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即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

,电极反应是HS−+4H2O-8e−=SO

+9H+,故B正确;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会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因此能量的利用率会变化,C错误;

D.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有0.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与0.1mol氧气结合转化为水,故D正确;

答案选C。

13.A.电池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故放电过程中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错误;

B.1molSOCl2发生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错误;

C.锂为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剧烈反应,故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正确;

D.电池的正极反应为2SOCl2+4e−=4Cl−+S+SO2↑,错误;

14.

(1)甲烷在负极失电子,则负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H4+10OH−-8e−=CO

+7H2O;

(2)氧气在正极得电子,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3)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L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

(4)开始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则正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15.甲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Mg+H2SO4=MgSO4+H2↑,乙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2Al+2NaOH+2

H2O=2NaAlO2+3H2↑。

由于铝与碱的反应是一个特例,不可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甲中镁与硫酸优先反应,甲池中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2)乙池中负极上铝失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AlO

,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

+4H2O;

(3)乙池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

+3H2↑;

(4)甲中镁作负极、乙中铝作负极,根据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强判断,甲中镁活动性强、乙中铝活动性强,故答案为:

Mg;

Al;

(5)A.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A正确;

B.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B错误;

C.该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性质影响电极的正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没有使用价值,故C错误;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D正确;

故选AD;

(6)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不可靠。

可行实验方案如:

将两种金属作电极连上电流计后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测定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正负极。

16.

(1)放电过程为原电池反应,根据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d+2NiO(OH)+2H2O

2Ni(OH)2+Cd(OH)2可知:

Cd作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在碱性溶液中生成Cd(OH)2,负极电极反应为:

Cd-2e−+2OH−=Cd(OH)2,由于放电时负极不断消耗OH−,因此附近溶液在c(OH−)逐渐降低,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小;

(2)分析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通入O2的一端为原电池正极,通入CO和H2的一端为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应从电极B流向用电器,内电路中,CO

向负极A电极移动,电极A上CO参与的电极反应,C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该电极反应为:

CO-2e−+CO

=2CO2;

(3)CH3OH、O2和KOH溶液构成燃料电池,CH3OH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CH3OH的电极为负极,CH3OH失去电子被氧化,与溶液中的OH−结合形成H2O,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

+6H2O;

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O2得到电子,与溶液中的H2O结合形成OH−,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为O2+4e−+2H2O=4OH−。

160g甲醇的物质的量是n(CH3OH)=

=5mol,根据负极反应式可知:

每1mol甲醇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则反应的甲醇物质的量是5mol,则转移电子数目为N(e−)=5mol×

6NA/mol=30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