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79468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环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A34020043

田铠源

A34020045

审核人

1、总论

1.1项目由来

青城镇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北部,黄河上游谷地,距兰州100km,白银30km,省道白--榆公路穿境而过。

总面积138.04km2,辖14个村,总人口2.26万人。

青城镇境内有着独特、险峻的地貌特征和层次分明、风格迥异的自然风光,黄河在青城镇境内流经10km,这里有得天独厚的黄河风情线、秀丽的小三峡、葱郁的梨园、纵横的阡陌、芬芳的荷塘等丰富的自然景观。

榆中县青城镇是甘肃省文化遗产保存较丰富的乡镇之一,依山傍水,环境秀美,保存有大量各类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成片保留下来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院落以及大量的石雕碑铭等文物,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和民国时期古民居4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化遗产既是该镇历史风采的见证,也是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的宝贵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古民居院落遭到各种不同程度的自然毁坏和人为破坏,保护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近年来,青城古建民居的保护引起了政府和民间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004年10月,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旅游局等部门将青城镇定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之一,并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对古镇各类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开发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榆中县青城镇人民政府于2006年1月委托我单位进行《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青城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们积极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并收集分析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现状等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法律文件及技术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项目建设的意义

青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类型比较齐全。

其中不可移动文物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几乎占到总文物古迹的70%,其中以青城古民居品位最高,它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有重要文物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四合院古建筑群;

隍庙献殿、鞑自湾古战场等文物古迹是研究青城历史上作为抵御外侵的重要军事重镇不可缺少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物的实物、文献、图书资料等,这些可移动文物有着更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

青城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如古民居建筑群、高家祠堂、青城书院、古渡口、商业会馆,二龙山戏楼、历史人物李自成、鞑子湾战场、龙头堡、明长城教场街、箭牌街等无不展现着青城的军事重镇、商会重镇、文化之乡的特色,是体验和研究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的良好场所,这在甘肃乃至西北是独有的。

由于历史原因,青城镇的古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原来的古城墙、门楼、商业会馆、教场等建筑遭到很大破坏,有33处古代庙宇建筑被拆除。

青城镇部分居民缺乏对文物法规的了解、文物意识淡薄,对古院落随意拆建、改建比较严重。

新建建筑物的风格、形式、用材等方面严重损害了传统街区的景观。

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看,项目的建设具有前瞻性、延续性和拓展性,很大程度上增强加了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保护了当地稀缺而独特的文化、艺术与建筑资源。

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突出的前瞻性和示范作用。

从保护利用青城镇旅游资源的角度看,该项目建设具有较高的产业效应及经济价值。

该项目建设是理想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方案,满足了游客渴望在有限时间内了解青城镇更多信息的愿望,这对于扩大青城镇旅游产业规模效应、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产业效应及增值作用;

而随着旅游参观者增多,将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特别是交通运输业、旅馆餐饮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收入的明显增加,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项目建设既对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的保护,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5日;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

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13日;

⑾《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5月1日;

⑿《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2005年12月1日;

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

⒁《关于执行甘肃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的通知》(甘环开发[2001]98号);

⒂《关于印发甘肃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类别划分规定的通知》(甘政办发[1994]75号);

⒃《关于(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的批复》兰州市人民政府兰政函字(1996)210号;

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等1993年6月21日。

1.3.2项目依据

⑴“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青城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榆中县青城镇人民政府,2006年1月;

⑵《世界银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青城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冶金设计研究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西北师大资源环境学院,2006年5月;

⑶《榆中县青城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年);

⑷《榆中县青城镇文物保护规划》(草案);

⑸《榆中县青城镇建设规划》(初稿);

⑹《榆中县青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5年)。

1.3.3技术依据

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⑵《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⑶《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5);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L/T16455-96)。

1.4评价方法

⑴结合现场踏勘,调查评价区文化自然遗产与自然环境现状,收集有关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土壤、文物、旅游、水土保持、农业生产、人民生活质量及各类规划等基础资料;

⑵筛选出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并对其敏感因子进行分析;

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评价论据、环境标准,对选定的环境因子进行现状评述;

⑷依据《非污染生态影响技术导则》和景观及生态指标,对有关环境因子进行评价或评述;

针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保护措施。

1.5环境功能区划

1.5.1地表水功能区划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为Ⅲ类水域。

1.5.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方法,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

1.5.3噪声功能区划

按照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方法,工程所在区域为噪声功能2类区。

1.6评价工作等级

经过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及项目区的环境特点及拟建项目周围环境状况的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要求,经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一般性分析;

噪声、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结合世行贷款项目环评要求,确定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A类。

1.7评价范围及因子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群分布状况,本次评价范围及因子详见表1-1和表1-2。

表1-1工程评价内容及范围表

环境要素

评价因子

评价范围及内容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工程区内及弃土(渣)场

植被

建设占用的植被情况

声环境

施工噪声

施工场外缘及料场周围100m范围内

营运期噪声

工程区域200m范围内集中居民区

环境空气

施工期废气

敏感点及周边环境空气

营运期废气

水环境

施工废水

工程区域

营运期生活污水

社会环境

社会发展

居民生活质量

重点针对拆迁影响居民

交通设施

通讯、水利、电力及文教等

文物古迹

土地利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

表1-2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

影响因素

土壤侵蚀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建设期机械噪声

等效声级LAeq(dB)

营运期交通噪声

敏感点噪声

pH、CODcr、SS

环境

空气

敏感点环境空气

TSP、NOx、SO2

建设期及营运期废气

社会

区域发展

区域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

居民生活质量及房屋拆迁

居民收入、公共卫生、文化设施、房屋拆迁

基础设施

交通、通讯及电力设施

资源利用

土地、旅游和文化、文物古迹资源

1.8评价重点

根据对建设地环境现状调查和项目工程分析以及环境因子筛选结果,确定本次环评的重点评价为项目工程分析;

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景观环境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与公众参与调查。

1.9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

依据现场调查及收集有关资料,确认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主要为:

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机关单位团体、居民、商业网点和农田、生态植被等,详见表1-3。

表1-3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

序号

环境影响因素

敏感点及保护目标

备注

1

大气环境

城河村、青城村、新民村

居民居住区

2

青城中学、东滩中学等

学校

3

青城镇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等

单位

4

高家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古民居等

文物保护单位

5

农田、梨园、蔬菜等

农作物、生态植被

6

黄河、夹河

地表水

7

城河村、青城村、新民村水井、泉

地下水

8

9

10

11

12

土壤环境

13

湿地、湖泊

生态

14

黄河、偃月泉

地表水、地下水

15

生活垃圾处理场

1.10评价标准

1.10.1环境质量标准

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

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

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详见表1-4。

表1-4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标准名称及

级(类)别

项目

标准值

数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GB3095-1996修改单)二级标准

SO2

mg/m3

1小时平均

0.50

日平均

0.15

TSP

0.30

PM10

NO2

0.24

0.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

水温

周平均温升≤1;

周平均温降≤2

pH

6~9

CODcr

mg/L

≤20

BOD5

≤4

NH3-N

≤1.0

石油类

≤0.05

硫化物

≤0.2

粪大肠菌群

个/L

≤1000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6.5~8.5

总硬度

≤450

硫酸盐

≤250

氯化物

≤0.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

等效声级

dB(A)

昼间

60

夜间

50

1.10.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见表1-5。

表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号

项目

标准限值(单位:

mg/LpH除外)

6~9

SS

70

100

20

⑵建设期厂界噪声标准

建设期厂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各种施工设备及设施的噪声标准限值见表1-6。

表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A))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二级标准,见表1-7。

表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mg/m3)

1.0

⑷《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⑸《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2、项目概况

2.1项目区概况

2.1.1项目区地理位置

青城镇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北部,黄河上游谷地,属典型的黄河川塬地形,地理位置北纬36012´

50"

~北纬36021´

30"

,东经10408´

l0"

~104021´

15"

之间。

距兰州市区100km,距白银市30km,距榆中县城90km,省道白榆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

2.1.2项目区现状

青城镇原名为一条城,据史书记载,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剌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故名青城。

现为榆中县一个小镇,位于县城最北端的黄河南岸,人口2.26万。

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交通发达,客商云集,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青城镇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朝时曾为雄踞黄河天险的重要军事要塞,明清时期已是黄河上游非常重要的古渡口和商品集散地,有“黄河第一古镇”之称。

现保存有甘肃省内最集中、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

其中,属于省级文保单位的高家祠堂,以及属于市县级文保单位的青城书院、城隍庙献殿、东滩戏楼,都以其独特的古建筑风格、精美的木刻砖雕艺术记载青城的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

此外,这里还有明、清、民国初期的民居院落建筑约49座,其中,明代民居1处,清代民居33处,民国民居15处。

这些各有特色的古民居,大都是四合院,而且比较集中,形成了由东向西的古民居一条街,像这样保存比较完整,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在兰州市乃至省内都属少见。

独特的明清四合院群、青城会馆、大川古渡与宗庙祠堂等建筑和精美的木刻砖雕艺术记载首青城的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

这些文化遗产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能有效弥补甘肃古镇旅游的空白,旅游开发价值较高。

2.1.3遗产价值分析

青城因黄河之险筑堡修城、因黄河之川屯兵养战、因黄河之泽种烟养农、因黄河水道经商易贸、因民康物埠而重视教、因安居乐业而生民俗,因悠久而厚重,因稀有而珍贵。

因此青城作为历史军事重镇、商会之镇、雅士之乡、艺术之馆与特色民居建筑皆使然于黄河的依托与哺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⑴文化遗产的特点

其中不可移动文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几乎占到总文物古迹的70%。

以青城古民居品位最高,它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有重要文物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四合院古建筑群;

隍庙献殿、鞑自湾古战场、明长城、龙头堡等文物古迹是研究青城历史上作为抵御外侵的重要军事重镇不可缺少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物的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这些可移动文物有着更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如青城的“李氏家谱”对历史人物之谜的李自成有着及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物古迹分布集中,青城一半以上的文物古迹分布在古镇区,省内规模最大的有重要文物价值的49院四合院古建筑群、省级文物高家祠堂、县级文物青城书院、隍庙献殿、碑刻以及《青城记》与《李氏家谱》等珍贵文献手稿资料等,文物古迹分布较为集中。

⑵文化遗产的价值

景观价值:

青城的文化遗产本身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

在空间上,青城南依崇兰山,面迎黄河,山、水、城构成了美丽的画卷;

在布局上,棋盘格局的街巷整齐有序,主次分明;

古建筑造型玲珑多姿,屋顶类型多楼,以及各式各样的大门和影壁,汇萃了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

丰富的文物古迹与自然遗产相互依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着重要的景观价值。

建筑价值:

青城镇建筑数量大、类型广,保存有甘肃境内规模较大的院落式古民居群,还有祠堂、书院、宗庙、戏楼等大量古建筑。

这些古建筑造型玲珑多姿,屋顶类型多样,有悬山、硬山、阁楼、卷棚等,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兴盛,是古代北方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作为民间建筑工艺的物质载体,成为重要的乡土建筑遗产。

艺术价值:

青城民居建筑工艺属于兰州体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大量的继承了传统建筑工艺,至今仍在传承,主要体现在精美砖雕、木雕、照壁,以及悬挂的各种匾额、楹联、字画方面,还有用石字码成的图案各异的小路及屋内的护壁,体现出了一种精制细腻的美感,灵活生动,风格各异,情趣横生。

砖木雕刻艺术非常精湛,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脚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间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

建筑特别善于利用本地的石头资源,把块石、石板和黄河滩头的卵石,打造成石墙、石阶、石门墩。

利用各种卵石巧妙组合,在门庭、院落铺成图案和字形,以表情达意。

文化价值:

青城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西厢调、英雄武鼓、道台狮子、柴山、剪纸剌绣、崇沿书画与耕读育人的传统思想,构成了青城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的精髓。

其中青城小调—《西厢调》曲谱22调,是甘肃特有民间文化艺术,这些民俗文化丰富着民众的生活,增加着生产乐趣,引领着生活的方向,有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与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青城古镇文化保护及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地点在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包括城河村、青城村、新民村、东滩村四个行政村,项目规划用地0.9hm2,主要项目实施地区北到黄河北岸(包括百年梨园区、镇区古建筑分布区),南到青城中学,东到红岘大桥,西到苇次湾。

另外,在东滩村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修建项目。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政府、青城镇文物保护管理所。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程(包括苇青路、东滩水乡旅游公路、红岘沟大桥建设、传统街区改造、供水设施建设);

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包括古建筑保护修缮、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城门修建);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环境保护和整治工程(沿街商铺、民宅改造、环境绿化与街区部分场地硬化、环保设施建设)四大类,项目工程总平面分布见图2-2。

各类内容如下:

2.2.1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工程

根据《青城镇总体规划》(2006年榆中县人民政府批准),青城镇区将全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其中申请世行贷款的项目有:

⑴道路桥梁建设工程。

包括:

苇青公路:

西起苇茨湾黄河大桥,东至小河子桥头,全长约3km,宽8m(含麋鹿沟桥,长40m);

改造东滩水乡旅游公路,西起黄河吊桥南端,东至建亭村,全长约6km,宽8m;

修建红岘沟大桥,长40m,连接纬一路;

改造加油站至垃圾处理场段长0.55km,宽4m的道路。

⑵传统街区改造工程。

包括对李家巷、高家巷、书院巷、琴街巷、张家巷路网进行本地石材铺装工程,总长度1.85km(含管线铺设、上下水入户、路灯安装费)。

⑶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蓄水池1座,位于崇兰山脚,容积300m3。

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工程平面分布见图2-3。

2.2.2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

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是本次申请世行贷款项目建设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

⑴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包括:

46座民居院落保护修缮,修缮面积7640m2;

城隍庙献殿、雨廊保护修缮,面积208m2;

修建文物管理用房1312m2,包括:

城隍庙管理用房312m2;

青城书院管理用房200m2;

教场遗址管理用房200m2;

修建高家祠堂管理用房200m2;

历史文物馆管理用房400m2。

⑵民间文化艺术展示

民间文化艺术展示(约3000m2)包括:

动态展示,即水烟制作工艺过程、酿醋工艺、青城长面制作工艺、染织工艺、剪纸刺绣、砖雕木刻;

、静态展示:

传统生产农具、生活用具、古家私、黄河奇石、历史人物、书画作品、各种古匾额、瓦对、古条城布局模型;

曲艺表演:

主要用于青城小曲、柴山、棒棒鼓、道台狮子、英雄武鼓、斗羊等民俗表演活动的排练及表演;

碑廊:

对80多块明清时期的记事碑、墓志碑、人物碑进行展示。

建设地点:

青城小学院内

⑶修建城门

修建城门3座,包括东城门、中城门、南城门;

栅门4座,位于古镇区的东、西、南、北四面。

2.2.3环境整治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