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77648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

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和数字等。

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

有意义的记忆研究材料的内容和种类十分广泛,可以是句子、诗歌、散文、词汇到图形、音乐等,很难尽述。

研究者使用有意义材料从事记忆研究时,一点也不比使用无意义材料容易。

将有意义材料分解成容易归类的或便于定量的子单位,这些子单位可以是“意群”、“韵律”、“音节”、“词性”、“长度”等等。

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因素。

前人的经验表明:

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

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

二、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部分报告法

三、部分报告法

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

50年代,斯珀灵(Sperling,1960)成功地研究了瞬时记忆,也是因为他首创了“部分报告”的方法。

方法上的创新既要求创新者具有了解现有方法的基础,还要求对具体条件、设计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统筹考虑。

实验程序:

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他们只需报告4个字母,由声音提示。

高音指示被试报告上面一行的4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试报告下面一行。

3种音频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是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实验结果:

部分报告法的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以3,即10个左右。

例如,对每行有4个字符刺激,被试者平均报告量是3.04个,则准确率为76%,又知刺激项目的总字符是3×

4=12个,以76%计准确率,则被试者的瞬时记忆量为9.12个

证实:

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的消失——在说出四个字母的时间后就消失了。

3、自由回忆法

(1)自由回忆法(freerecallmethod)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

(2)自由回忆法的程序比较简单

3)自由回忆规律

①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②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

 ③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

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近因效应(或时近效应)表示末尾刺激的词记忆最好

二、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

他强调每一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和长时存储三种不同的记忆结构,且它们在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速度等方面是不同的。

周围环境的信息首先以感觉的形式即感觉登记进入这个信息加工系统,如“只将食粥致神仙”进入眼底,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的很快,或者进入了短时存储部分(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有限,只能保存很少的信息,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长时记忆)。

那么“只将食粥致神仙”这句话要么在短时记忆中只保留一分钟左右,要么你就牢牢把这句话保留在长时记忆中。

 

感觉记忆

心理学家假设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一种感觉记忆,每一种感觉记忆都能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

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图象记忆是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

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

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美国心理学家G.斯珀林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

他在做记忆实验时发现,许多被试虽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却声称他们所看到的比所能报告的要多。

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了,他创造了部分报告法。

它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

过去的记忆实验,总是要求被试将他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以此计算回忆的成绩,可称为全部报告法。

斯珀林则让被试只报告所记住的一部分东西。

他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有12个字母的卡片(见图)。

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4个,呈现时间50毫秒。

呈现毕,立即将高、中、低3种声音按随机顺序给被试其中的一种。

要求被试听到高音信号,就立刻报告上面一行字母;

听到中

音或低音,就报告中间或下边一行字母。

结果表明:

若声音恰在刺激卡片刚刚消失时呈现,被试能报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

既然任何一行字母被试都能报告出来,就可以推算出他瞬间保持的应为12×

76%=9.12个字母。

这与前人关于瞬间只能辨认4个物体的结论有很大差异。

斯珀林据此提出,人的记忆系统中还存在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阶段。

1感觉记忆的存储

感觉记忆以其特有的形式保存一段时间并起作用,这些存储形式有:

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

也称为视象和声象。

图像既保留时间为0.23-1秒,

声音记忆保持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超过4秒

2图像记忆(斯波林部分报告法)

1960年斯波林用来证实感觉记忆存在的实验就是图像记忆实验。

以往对记忆保存量的实验研究都是使用全部报告法,即用速示器在短时间内向被试呈现数字或字母卡,刺激终止后,让被试把每次所看到的数字或字母尽可能多地报告出来。

然而被试所能记准并报告出来的数量并不随卡片上呈现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多,当卡片上呈现的只有4~5个数字或字母时,被试能够全部报告出来;

若呈现6个以上,被试也只能从中报告出4~5个,但被试却声称自己看到的要比能报告的多。

用这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证实这一点,于是斯波林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部分报告法。

他改变的实验程序,巧妙地使被试的报告与他们所看到的加以区分,从而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卡片上的字母还是看后又忘了。

他编制了许多不同的字母卡,每张12个字母,分成3行,每行4个字母,见表1。

事先告诉被试,每张字母卡以50毫秒时间呈现,当终止时,给出高、中、低3种音调中的一个,高音出现立即报告第一行字母,中音出现报告第二行,低音出现报告第三行,声音信号的出现是随机的。

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能准确地报告出任何一个指定行字母中的3个。

被试并不知道要求他报告的是哪一行,实际上,他们头脑中必须保持全部3行字母,由此推算,他们脑中保持每张卡片的字母数应有9个之多,说明他们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个以上项目。

这与前人用全部报告法所测的瞬间只能辨认4~5个字母的结论有很大差距。

斯波林认为,以往关于注意或记忆的广度是4~5个项目的说法,并没有反映最初信息储存的容量,而只是在映像消退之前能够提取出来的、转入到下一个记忆系统的项目数。

为了搞清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斯波林进行了另一个实验。

仍采用部分报告法,程序与前一个实验略有不同,每张字母卡以50毫秒呈现后,声音信号并不立即出现,而是延迟在10~1000毫秒不等的时间后出现,要求被试根据信号音的指示报告出某一行的字母。

结果表明,回忆的成绩随信号音延迟出现的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当延迟1秒钟后,回忆成绩与全部报告法所得结果相同。

这一实验证实了视觉刺激消失后,图像信息在头脑中的保持随信号音的延缓出现而衰退,大约保持1秒钟左右。

也说明在记忆系统中不仅有以小时、日、年计的长时记忆,也有以分计的短时记忆,还有以秒计的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有以下性质:

(1)图像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大于被提取利用的信息。

(2)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约0.25~1秒,超过1秒,信息会由强变弱并自动消失。

(3)图像记忆受到干扰或擦试作用后,信息很快丧失而且不可恢复。

图像记忆力大脑从输入的信息中选取必要的信息提供了时间,没有图像记忆就无法进行模式识别,不能认知视觉刺激的意义。

图像记忆常被当作感觉记忆的典型。

3声象记忆 

目前能用实验证实感觉记忆存在的,除图像记忆外,还有声象记忆。

声象记忆又叫听觉登记。

指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

最早进行声象记忆实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莫里等人(Moray,Bates&Barnett,1965),他们模仿斯波林的部分报告法实验,设计了一个“四耳人实验”。

1972年达尔文(Dar-win,Turvey&Crowder)进一步改进了实验方法,使之更简便易行,更接近斯波林的实验。

实验首先让被试带上具有双声道的立体声耳机,然后同时向双耳分别输送由字母和数字组编的声音刺激,例如,给左耳输入的是“B”和“5”,同时给右耳输入的是“M”和“5”,被试主观体验是从左耳听到B,右耳听到M,而数字“5”似乎来自头部正中(其实是从双耳来的)。

这样就出现“三耳人”,很像斯波林的3行字母,实验所用的声音刺激类似下述项目组成的3个短表。

实验也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见表2)。

应用部分报告法时,在被试面前的屏幕上打出一个光条,这光条可在屏幕的左、中、右不同位置出现,被试见到左光条报告左声道的项目;

看到右光条报告右声道项目;

看见中光条报告全声道项目;

呈现声音刺激的时间为1秒,当光条线索延迟4秒出现,被试报告的项目为4.25个,相当于采用全部报告法所测得的记忆广度。

若声音刺激呈现后,延迟2秒给出光条信号,这时部分报告法所回忆的项目优于全部报告法。

可见声象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2秒,比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稍长,但保持的项目仅有5个,比图像记忆的容量小,这可能与声音刺激呈现的方式及相对较慢的速度有关,归根结底,可能与听觉系统的加工方式和特性有关。

声象记忆与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声象记忆,人们就无法辨别各种声音信号,也无法听懂人的话语。

因为人说话总是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如果不能把听到的每一个音暂时登记下来形成声象,也就不能把一串声音连贯起来,也就不能理解它的意义。

上述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的实验均证明感觉记忆的存在,感觉记忆是按感觉信息原有的形式来储存的,它们是外界刺激的真实的模写或复本;

尽管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暂,但它却为进一步加工信息提供了材料和时间。

持续时间仅约1秒钟的记忆。

又称瞬时记忆。

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

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

由于它就像登记一样把输入的信息记录下来,故又称感觉登记。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其特点是:

①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②作用时间短。

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

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

③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

④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美国心理学家G.斯珀林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

听到中音或低音,就报告中间或下边一行字母。

若声音恰在刺激卡片刚刚消失时呈现,被试能报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

76%=9.12个字母。

这与前人关于瞬间只能辨认4、5个物体的结论有很大差异。

  有些实验证明,若把回忆与视觉刺激终止之间的间隔延长,回忆成绩就明显下降。

声音信号延迟0.15秒呈现,回忆成绩就降为立即回忆的60%;

延迟0.3秒,则降为55%;

延迟1秒,就降到4或5个字母了。

斯珀林认为,所谓记忆或知觉范围是4、5个项目的传统说法,反映的并非信息存储系统最初阶段的容量,而是在映象消退之前转入下一个记忆阶段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数量。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心理加工的,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完全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并按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各种感觉的后象就是这种感觉记忆的不同表现。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

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象记忆虽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说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对信息加工来说极为重要。

因为外界信息处于迅速变化状态,感官内登记的信息若不尽快地被选用或抹掉,就会同新输入的信息混杂,从而丧失对最初信息的识别。

可见信息的瞬间登记和急速消失是使感觉记忆保持高度效能的条件。

虽然信息在感觉记忆阶段停留的时间极短,但足以使人的认知系统对它们进行各项操作和加工了。

记忆容量较大

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储存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记忆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一般认为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20个比特(bit)。

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短时记忆:

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一般为1秒),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

短时记忆所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

①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限,大约15~30秒,一般认为在一分钟之内)②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

2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

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

2个组块。

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

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甚至一个短语。

如:

PTK(3个组块)

H0T(1个组块)

DURINGTHENINETEENTHCENTURY

DURING—THE—NINETEENTH—CENTURY

决定短时记忆容量的因素并不是信息的数量而是信息的组块数。

组块的大小有个别差异。

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保持的时间约在1分钟之内;

(2)信息容量为7±

2个组块;

(3)信息大部分为听觉编码,也有视觉编码、语义编码。

听觉编码

在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和储存,即使刺激信息已视觉方式呈现,个体对视觉刺激进行加工处理时也会把他们转换成听觉代码,即记忆中会存在形—音转换的现象,视觉信息会以声音形式进行加工,然后存储。

许多研究表明,短时存储使用声音编码。

Conrad1964年的研究中,以视觉方式给被试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

声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种声音上不混淆的,如XVSL。

他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

如把B写成P,把C写成T,等等。

1966年Baddeley扩展了Conrad的发现,他给被试呈现一连串的5个单词,一类单词有类似的发音(如“man,mad,cap,can,map”);

另一类单词发音差别较大(如“pen,rig,day,bar,sup”);

第三类单词意义相近(如“huge,big,broad,long,tall”);

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如“old,late,thin,wet,hot”)。

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这说明短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

视觉编码

Ponser用Aa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编码过程,然后才向听觉编码过渡。

短时记忆的提取

短时记忆的提取指的是把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回忆出来,或当该刺激再现时能够在认。

Sternberg采用加法反应时,进行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研究

假设短时记忆中被试对记忆项目的检索和提取分为三种方式

(1)平行扫描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3)完全系列扫描

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复述是指通过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

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

实验表明,学习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术干扰复述的进行,短时记忆的遗忘就会迅速发生。

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妇让被试识记三辅音连串后立即对某3位数进行“倒减3”的出声运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钟减出1个数,以干扰被试的复述。

结果发现,间隔6秒,有68%的被试不能回忆,间隔18秒,则有将近90%的被试不能回忆起三辅音连串。

B.B.默多克不仅用三辅音连串,还用三词组合作为实验材料,用上述方法做过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

前者又称简单复述和机械复述。

后者又称整合性复述,它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和组织,使之与个体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中。

表1.不同语言单位的短时记忆容量

语言单位

实验一

系列呈现

高频

实验二

实验三

系列—同时

高中频

实验四

同时

单音词

8.04(8.04)

6.70(6.70)

6.85(6.85)

5.68(5.68)

双音词

7.74(15.48)

5.80(11.6)

5.50(11.0)

3.73(7.46)

四音节词

或成语

5.89(23.56)

4.50(18.0)

3.65(11.6)

2.65(10.6)

七子句子

5.19(36.33)

由上表看出,一般的趋势是单音词的短时记忆容量最大,按照双音词、四音节词、句子的顺序,容量逐渐变小。

即短时记忆中的组块数并不恒定。

感觉记忆的逻辑功能在于,为大脑提供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选取和识别的时间,这种记忆好比是整个记忆系统的“接待室”,从感官输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这里登记并接受处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定义: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存储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为所有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2、长时记忆特点:

长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存储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

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1、长时记忆编码定义:

就是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

2、主要的形式:

①按语义类别编码:

在记忆一系列词语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他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

有助于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②以语言特点为中介的遍码:

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是它成为便于储存的东西。

这种编码方式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经常使用。

可以根据发音的相似性,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③主观组织:

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如果既没有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会倾向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

这种主观组织将分离的项目构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3、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

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研究发现有意编码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

如O,B,P,C,M,O,R,B,要求被试记住其中几个字母O,然后问被试有几个字母O,它们是什么颜色,再问别的字母以及颜色,很明显对字母O的回答最准确。

但是,另一些实验证明,由于有组织活动的参与,自动编码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②加工深度:

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所以记忆效果也是不同的。

如在实验中,要求第一组被试记住“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子;

要求第二组对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另造句子,然后进行回忆。

检查时只给两组被试提示主语,要求他们回忆宾语。

结果显示,第一组回忆率29%,第二组5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因此,深加工对记忆存储的效果比较好。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1、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

记忆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在量的方面,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也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

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2、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

①组织有效的复习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③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四、长时记忆的提取

1、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和回忆

2、再认:

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3、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和开展的两种形式。

4、影响再认的因素:

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③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④个体的期待

5、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