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7618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doc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二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生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分分布较多。

2.光感受器

眼球壁的结构:

①外膜:

角膜、巩膜

②内膜:

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也称视网膜,分布有感光细胞

感光细胞:

①视杆细胞:

感受光亮

②视锥细胞:

感受色彩

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作用)

视觉形成:

光能→经折光系统→感光细胞→产生电信号→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声波感受器

耳的结构:

①外耳:

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

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

耳蜗:

分布有声波感受细胞

前庭器(包括前庭、半规管):

分布有平衡感受细胞

听觉的形成:

声波→经外耳、中耳→耳蜗声波感受器→产生电信号→听神经→脑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4.嗅觉感受器

人:

分布在鼻腔顶端黏膜上皮中的嗅细胞

昆虫:

分布在触角上的感受细胞

5.味感受器

人:

分布在舌上味蕾中的味细胞

昆虫:

分布在足的末端和口器上的感受细胞

(二)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2.脊髓

位置:

脊柱的椎管内

作用:

参与反射,传递神经冲动

结构:

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处),白质(神经纤维密集处)

3.脑

大脑:

灰质(大脑皮层)、白质(传递神经冲动)

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4.神经冲动在细胞上的传导(神经纤维)

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

②受到刺激时:

电位(外负内正)

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

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5.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导(突触)

突触的结构特点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

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6.条件反射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应答。

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类型: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三)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人体内分泌腺

本质

动物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功能

备注

氨基酸的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与新陈代谢,对神经系统发育

具有重要性

合成该激素需碘,幼年缺少会引起呆小症,成年缺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过多会引起甲抗

肾上腺激素

肾上腺

升高血糖,促进

机体产热

多肽类或者蛋白质类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的生长

过多会导致巨人症,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升高血糖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降低血糖

固醇类激素

雌激素

卵巢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发育和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维持正常的性周期

雄激素

睾丸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和精子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2.激素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反

↓馈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反馈调节的概念:

由后一步反应影响和调整前一步或前几步反应速率的调节方式。

其中,促进作用称为正反馈,抑制作用的是负反馈。

(四)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抗原和抗体

抗原:

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

外源性:

生物体自身不存在的异种或异体物质

内源性:

如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突变后的细胞等

3.免疫反应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先天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巩固下来的天然免疫功能。

特点:

生来就有,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没有特殊针对性

特异性免疫:

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是后天获得的,而且这类免疫反应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相接触后才能发生。

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4.免疫反应

①体液免疫

特异性结合

(少数抗原)抗体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

(绝大数抗原)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抗原非首次进入机体内)

备注:

1、抗体的本质是球蛋白

2、抗原,病毒或自身病发、衰老细胞(癌细胞)

②细胞免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病毒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

(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攻击抗原细胞,或间接地释放淋巴因子起作用,所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细胞免疫。

6.B淋巴细胞参与的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比较

潜伏期

产生抗体的量

参与反应的细胞

初次免疫

B淋巴细胞

二次免疫

记忆B淋巴细胞

(五)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①产生: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

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

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特点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

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3.生长素在农业上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子果实的获得)

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

③防止落花落果

备注: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

(例如α-萘乙酸,2、4-D)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一)遗传信息

1.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特性

①能储存巨大数量的遗传信息

②能精准地自我复制

③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

①同位素标记实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双螺旋:

两条单链反向平行,向右螺旋

基本骨架: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按照A—T、C-G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多样性:

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

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4.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

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DNA分子的复制

过程:

①解旋

②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链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有时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

模板(解旋的两条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聚合酶)和能量(ATP)

实质:

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①转录

场所:

细胞核

条件:

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能量(ATP)

碱基配对原则:

A-U、C-G

产物:

mRNA

②翻译

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条件:

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酶和能量(ATP)

产物:

一条多肽链

注:

①一种密码子对应一种反密码子(tRNA上),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被一种或多种密码子所决定,即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②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密码子种类有64种(其中与氨基酸相对应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③数量关系:

DNA上的碱基=2倍mRNA上的碱基=6倍的氨基酸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结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使其表达,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2.基因过程基本过程

①获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③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④筛选含目的基因受体细胞

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

第七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1.无性生殖:

生物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类: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繁殖

2.有性生殖:

通过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备注:

分裂间期占细胞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