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3595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诗韵》教学案张静涵Word格式.docx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

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

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板书课题作者)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和化用的句子设疑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作文开头写作渗透。

二、走进文本:

1、文题解读:

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师说:

洛阳这样一座魅力四射的历史古城,历来受到众多文坛大咖们的青睐。

有关洛阳的名句很多,如: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先”——欧阳修。

诗句总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走进作者:

叶文玲,现代女作家,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3、简介洛阳:

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曾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做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展示有关洛阳的诗句和作家生平,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研习文本:

1、诵读课文: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同学试读),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作一交流。

2、学习生字词:

课件展示: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明白词义)

璀璨笑靥馈赠邙山龛

笃诚贬谪氤氲谙熟棹

才俊辈出姹紫嫣红摄人心魂浅笑盈盈(“读读说说”字词小游戏环节进行测试)

指名诵读,集体诵读。

(熟读文本,便于理解课文)

3、初读文本,初味诗韵。

⑴、参阅“课文导读”,了解文章梗概。

⑵、再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①思考:

本文哪些部分、从哪几个不同的侧面摹写作为文化遗产“特殊况味”的洛阳?

明确:

课文第6—15自然段。

从“古、美、绝、奇”四个侧面集中摹写灿烂悠久文化遗产的洛阳。

关键性语句:

洛阳古,她有…… 

洛阳美,她有…… 

/

洛阳绝,她有…… 

洛阳奇,更因她有……

②、那么第1—5自然段写什么?

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③、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如何?

前后两部分是总分、前果后因的关系。

4、再读文本,再品诗韵。

⑴、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①第一部分作者的感受具体是什么?

十分偏爱与笃诚的崇拜。

②、作者偏爱和崇拜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表层是“机遇和亲缘”,深层是“特殊的况味”。

⑵、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

①、第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和下文的关系如何?

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

即第6自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

②、课文第7—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

并找出每一个层次的中心句。

重章复沓,从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分说),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此环节采取诵读法、鉴赏法和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主研习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四、探究文本:

快速浏览文本,探究下列问题。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

情思悠悠中,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

作者为什么用“最忆”一词?

答:

点出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哪个字最能浓缩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明确:

“醉”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洛阳的浓烈的喜爱之情。

2、分别找出第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说出彼此的不同。

第2自然段“洛阳是璀璨的一颗”,这是暗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

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

第3自然段“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这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

3、问:

如何理解“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4、根据上下文,文中“特殊的况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

5、作者在写“洛阳古”的时候,为什么说“白马寺这个‘第一’叫我感到真切实在”?

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文化使者)

⑵语言品评:

“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

……”

(比喻、拟人,形象地写出了外来文化随着白马由域外“走”进了洛阳,加深了洛阳的文化味)

学法点拨:

抓取关键语句是品读文章的要诀。

(1)任选“美、绝、奇”其中一部分自由朗读,同桌间相互讲述所读这部分特点的具体表现。

(2)在学生个体陈述,集体评论的基础上整理成板书,并辅之以图片直观展示、知识补充;

视课堂实际插入语言揣摩(例“卢舍那塑像”那一处)和爱国主义教育(第13节)

6、“洛阳美”一段中“成了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是指什么?

牡丹花会。

与牡丹相关的哪些“美”事“美”景。

A奉为市花 

B牡丹花会 

C王城公园牡丹园 

D洛水之畔看牡丹

7、“洛阳绝”文段中“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什么?

其中“‘走’向世界各地”和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前文哪些地方相照应?

其中“走”为何加引号?

“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隋代的三彩骆驼;

其中“‘走’向世界各地”和第8自然段中石塑白马从印度“走”进洛阳照应;

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第5自然段的“我”摘录“陆机入洛,噪起才名”古句慰勉兄长相照应。

其中“走”加引号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予了唐三彩生命的活力,意味这一艺术瑰宝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造型优美的马和骆驼”。

描写新近发掘的隋代的三彩骆驼,不仅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突出它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

如果说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雕白马,作为中外文化使者的象征,曾经从域外“走”进洛阳,那么今天洛阳的唐三彩驼、马更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8、文中写“洛阳奇”的时候,先后写了哪些景观?

写洛阳龙门石窟时运用了一组数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部分文章先后写了两山夹伊水、龙门石窟、雄奇的奉先寺、洛阳游之壮美景观。

运用数字是精确地说明龙门石窟“浩大辉煌”“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特点更为具体可感。

揭示题意

洛阳诗韵的内涵: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

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此环节采取诵读法、鉴赏法和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脉络,感知文章结构。

五、总结:

写作特色小结:

1、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中心:

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之情,赞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

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

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

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

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

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记叙中兼有议论。

3、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课文小结

1、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2、因为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显现出诗意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

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是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无限热爱的主题。

3、从谋篇布局上看,文章思路别具匠心。

作者先抒发对这个九朝古都的偏爱,写它特殊的况味,然后分别从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方面抒发情思。

全文思路是由总到分,先写总体的感受,后进行具体的描写。

4、从表达方式上看,文章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式。

结语:

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

(夯实基础)

六、作业安排:

赏析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

以我手写我心,以承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附:

板书设计:

洛阳诗韵

叶文玲

古——白马寺

况味美——牡丹花偏爱

绝——唐三彩崇拜

奇——龙门石窟 

7、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侧重在积极性、能力提升方向)本次课结合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全程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教学资源,灵活运用诵读、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看”、“听”、“读”、“思”、“议”、“练”等学习过程,基本掌握了课文重点字词、把握了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和总分的文章结构,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和情感表达的脉络,基本实现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学生在互动中参与,师生建立了平等愉悦的交流平台,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是尽量力求面面俱到,显得琐碎和啰嗦,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

说的不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板书

《洛阳诗韵》(叶文玲)

第一部分(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果)

第二部分(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绝奇(因)

第6自然段——总起

分写

第7~8自然段:

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

第9自然段:

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第10自然段: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第11~15自然段:

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作业

1.摹写练习

学生分小组课下收集资料、自由讨论,模仿“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的写作手法,发现、提炼和表达家乡武汉的美(教师将在第二课时请每个小组推选代表交流发言)。

2.诵读练习

要求学生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品位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从古、美、绝、奇的不同角度品味洛阳的诗韵(教师将在第二课时通过听写、听读等形式予以抽查)。

小结

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表现积极,师生建立了平等愉悦的交流平台,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下次课将继续品味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韵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

同时将对学生摹写及诵读练习进行抽查。

(删)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8分钟)

1.“猜猜这是哪”小游戏环节(3分钟)

多媒体课件:

展示播放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等中国八大古都的特征性照片(如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

语言导入: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能不能说出都是哪些城市呢?

教师明确:

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阳、郑州,这些城市号称中国的八大古都,它们都有经历过中华民族的朝代更迭、见证过社会历史变迁、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底蕴等共同特点,其中有一个城市更为特别,是九朝古都,它是谁呢?

——将照片定格在洛阳,从而引出洛阳。

看图片、猜地名,自由发言

运用多媒体课件,侧面检测学生课外预习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洛阳古城的兴趣。

2.“说说你所了解的洛阳”环节(3分钟)

洛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下你们所了解的洛阳象吧。

(教师事先为学生布置了课下预习题:

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走进洛阳,了解洛阳。

(学生发言后,教师作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各自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自由发言

通过课前准备和课中参与,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教师简介作家叶文玲(2分钟)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先”——欧

阳修等等(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照片及诗句)

但是,还有一位现代的女作家,对洛阳特别的情有独钟,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这样情真意切的告白。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她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叶文玲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观看图片,体会古代诗词名家诗句中的情感,初步了解作家叶文玲

四、初读文本,疏通词义,整体感知(15分钟)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请学生以默读方式跟读,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音、形、义(9分钟)

聆听朗读视频,以默读方式跟读课文,关注生字词

利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重点关注生字词。

2.“读读说说”字词小游戏环节(6分钟)

教师将上述重点字词设计成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栏,学生选择某种水果蔬菜,教师点击后会出现字词,请学生正确读出字音并释义,若学生读不出或读的不正确,或不理解词义,教师再次点击则会显示正确读音和释义。

在此过程中,字词的正确释义将分门别类地以情境图片或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如:

“棹”的释义以划船时长长的桨的图片呈现,“姹紫嫣红”以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图片呈现,此类字词还有“赭”、“铅釉”、“龛”、“伊阙”、“邙山”、“天竺”、“澄碧”、“浊黄”、“岚其氤氲”、“夹峙”、

参与游戏,争相发言

此环节采取讲测结合的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设计小游戏,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字词,调动学生积极性。

“笑靥”、“璀璨”等;

而“况味”、“馈赠”、“笃诚”、“贬谪”、“粗拙”、“谙熟”、“摄人心魂”、“明媚娇妍”等词的释义则主要以语言表达的形式体现。

(简化:

对号入座—音形义填空)

我们刚才已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那么大家是不是都已经学会并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呢?

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检测一下吧!

七、品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把握结构(13分钟)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请2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分钟)

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课文的第一段“最忆是洛阳”说明了什么?

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重要的地位

②“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对洛阳浓烈的感情

③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第4.5两段文字的中心内容。

我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④作者为什么对洛阳如此偏爱?

表面上是因为作者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

深层次上说是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小结:

1~5段抒写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

关键语句: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使我对洛阳十分偏爱”、“有

带着问题听朗读,思考探究,自由发言

着特殊的况味”、“有着笃诚的崇拜”。

2.安排学生按小组重点朗读课文的6~结尾段(9分钟)

(第一小组集体朗读6~8自然段;

第二小组集体朗读9~10自然段;

第三小组集体朗读11~13自然段;

第四小组集体朗读14~15自然段)

每个小组在朗读时,其他小组听并思考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

(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

2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有这承上启下的作用。

3全篇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正因洛阳的古美和绝奇,才使作者对洛阳充满偏爱和崇拜,全文为“先果后因”的行文思路。

分组朗读的形式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重视文本本身。

四、课堂小结(6分钟)

1.教师课堂小结(2分钟):

同前

本次课通过字词小游戏、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问启发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掌握了课文重点字词句,把握了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和总分的文章结构,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和情感表达的脉络,基本实现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表现积极,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思考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领会作者思路和文章先果后因的行文结构。

2.播放视频《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宣传片》(4分钟)

观看视频,加深印象

加深对洛阳的了解,感受洛阳诗韵。

九、布置作业(3分钟)

1.诵读练习

要求学生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品位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从古、美、绝、奇的不同角度品味洛阳的诗韵。

(教师将在第二课时通过听写、听读等形式予以抽查)

引导学生在复习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语言和感情。

2.摹写练习

从洛阳宣传片切换到另一组图片:

黄鹤楼、东湖、长江大桥、武昌起义纪念馆等。

同学们,再来看看另一组图片,大家猜猜这是哪里呢?

对!

这些都是咱武汉的风景古迹。

武汉虽不及九朝古都的洛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也是一座历史名城。

那么,请大家课后也模仿“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的写作手法,来发现一下咱家乡武汉的美吧!

(将学生按座位分成6个小组,课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在下次课上各推选一名学生作交流发言)

学生分小组搜集资料、自由讨论并形成文字

此环节训练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会学生发现美、提炼美、表达美,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