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089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8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docx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课程

拼音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了解拼音专题相关考情,做到心中有考点。

2.复习拼音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3.学习拼音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复习拼音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复习难点:

学习拼音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知识归类

复习过程:

一、考点解析

语音题重在考查考生拼音能力和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能力。

1.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读音的错误。

2.判断字音字形的正误。

3.辩读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

4.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字音。

5.给句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6.根据句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7.写出词语或句子的汉语拼音。

二、应考链接

(一)形声字。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

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仓”做声旁,可以组成“沧、苍、舱”等读“c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声旁本来是表示字的读音的,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语音,因此造成了很多同学根据声旁的读音而错读汉字的情况。

比如:

“莘莘学子”的“莘”不读“xīn”,而读“shēn”;“吮”不读“yǔn”,而读“shǔn”;“矿”不读“guǎng”,而读“kuàng”。

(二)形近字。

汉语中有不少形体相近的字,因为不认识或没有注意而读成与其形近的字的读音,造成误读。

如“病入膏肓”的“肓(huāng)”易读成“盲(máng)”、“饮鸩止渴”的“鸩(zhèn)”易读成“鸠(jiū)”等。

(三)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那些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读音的字。

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为数不少,这给识记和拼读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古代读音和现代读音不同,如“凹”,古读“wā”,现读“āo”。

2.词义不同,读音不同,如“散”字读“sǎn”时,意义是“没有约束,零散不规则”,所以“松散、散装、散居”应读“sǎn”;读“sàn”时,意义是“由聚而散”,“散场、解散、散伙、烟消云散、散步、散发”等都是先集中后散开的,所以,要读“sàn”。

3.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

“泊”字,有“bó”和“pō”两种读音,我们可以大致把动词类的读成“bó”,譬如“停泊”“漂泊”“泊车”等;可以把名词类的读成“pō”,譬如“湖泊、梁山泊、血泊”等。

4.语体不同,读音不同。

如“露”字,在书面语中读为“lù”,譬如“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等;在口语“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为“lòu”。

(四)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1.标调位置

(l)一般按顺序标在韵母部分的主要元音上,标在开口最大的元音上,次序为:

a o e i u u。

(2)iu ui音节调号标在最后一个元音上,调号如标在i上,i上的圆点省去。

(3)轻声音节不标调。

如“的、地、得、了”等。

2.省略规则

(1)ü、üe、üan、ün跟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去掉,但与n、l相拼时不能去掉。

(2)复合韵母iou、uei、uen前加声母时,省去中间的o、e分别写成iu、ui,un

(3)er作儿化韵尾时省去e。

如花儿(huar)。

3.增加规则

(1)i、in、ing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

(2)u前没有声母时,前面加w。

4.大写规则

(1)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诗歌每行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2)专用名词和专用词组的每个词,开头的字母都大写。

(3)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

(4)i韵母(除i、in、ing)前面没有声母时i大写。

5.变化规则

(1)u单独成音节时,u写成w。

(2)ü、üe、üan、ün单独成音时,分别写成yu、yue、yuan、yun。

[助记] 拼写规则口诀:

b、p、m、f与o亲,一般不与e相拼;i、u后边有元音,i、u改写成y、w;i、u后边无元音,i前加y,u前加w:

j、q、x是三兄弟,和ü相拼把点去。

三、典型例题

例(2010·浙江湖州)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háo(  )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dài(  )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shù(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摘自胡适《我的母亲》)

四、技法点拨

1.细心辨读:

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许多汉字的读音与它声旁的读音不尽相同,对于每个形声字要分清它的读音与声旁是否一致,从而区分对待,加深印象。

如“粗犷”的“犷”是个形声字,其声旁“广”的读音与整个字“犷”的读音相同。

记住了这点就不会再读错“犷”这个字了。

2.勤查字典: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千万不可放过,也不要想当然地去读,一定要及时地查工具书,以便准确地识读和记忆。

如“锲(qiè)而不舍”经常被我们想当然地读成“契(qì))而不舍”,“畸(jī)形”读成“畸(qǐ)形”,“解剖(pōu)”读成“解剖(pāo)”等。

3.掌握技巧:

适当地学会一些解题技巧,可以提高解这类试题的能力。

如组词法(在我们无法判断字的读音时可与其他的字进行重新组词,从而确定它的读音)、口诀法(自编口诀记忆形似字)、替代法(此字易记错,用另外一个同音字来替代),都应该在实际练习中熟练掌握。

4.记少推多:

对于某些多音字,我们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学习方法。

5.纠正习惯:

由于受地方方言和“形声字读半边”的观念影响,我们对很多读音会造成习惯性误读,需要我们在平时加强纠正积累,强化记忆,摒弃不良习惯。

6.考试策略:

考试中,我们对待语音选择题,应以排除为主;遇见熟悉的词语,千万小心,谨防麻痹大意。

解题时要注意“四看”:

一看题中是否形似相近有陷阱;二看题中是否多音异读有陷阱;三看题中是否拼音规则有陷阱;四看题中是否标调规则有陷阱。

完成答题后,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动,因为第一语感往往是正确的,除非你有很大的把握。

五、巩固练习

复习反思

第二、三课时

复习目标:

1.学生进行拼音知识归类练习。

2.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拼音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3.熟练解答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1.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拼音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2.熟练解答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归类练习

一、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二、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

1.纠错改正,识记正确知识。

2.弥补不足,再次巩固知识。

复习重点:

错误知识的改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次出错。

复习课型:

练习订正

一、回顾专题练习情况。

二、进行重点错误题型纠正。

1.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2.集体纠错。

三、知识点再次强调。

汉字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了解汉字专题相关考情,做到心中有考点。

2.复习汉字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3.学习汉字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复习汉字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复习难点:

学习汉字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知识归类

复习过程:

一、考点解析

汉字题主要考查考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和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熟悉常用书法字体并能作欣赏、书写。

1.判断汉字书写的正误。

2.辨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中的形近字。

3.纠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

4.从词语、句子和语段中发现、改正错别字并进行原因分析。

5.从广告词中找出因创意而用错的字并进行分析。

6.对汉字书写的形态及内涵进行分析。

7.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二、应用连接

(一)因同音而造成的错别字。

同音致误是中考汉字考查类题目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汉字填写题上。

1.音同形似:

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竟然”的“竟”与“竞争”的“竞”,读音完全相同,形状也相似,但是意义却完全不同,很容易写错。

还有“干燥”的“燥”和“烦躁”的“躁”,“再接再厉”的“厉”和“鼓励”的“励”也是这种情况。

2.音同形异:

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把“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布置”写成“部置”等。

3.音同义近:

读音相同,意义相近。

这类字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判断时却很容易出现失误。

如“雀”与“鹊”字;“融化”与“溶化”等。

(二)因形近而造成的错别字。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些字极易写错,中考命题者就据此出题考查学生。

如“戍”“戊”“戌”三个字,“斧”与“釜”,“涣”与“焕”字,中考都有考查过。

对形似字有三种情况我们应该掌握。

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

这类字上面已谈过,这里就不再多提。

造成这种误写,主要原因是阅读时粗心大意,或者是本身字词的积累还不够。

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

比如“绽放”的“绽”写成“沉淀”的“淀”,“徒弟”的“徒”写成“迁徙”的“徙”,等等,诸如此类的字词为命题者所钟爱。

3.增减笔画,记成错字。

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多数属于偏旁相似的错字,如“泠”写成“冷”,“壁”写成“璧”等,也应引起注意。

三、典型例题

例(2011·浙江嘉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嘉兴人文底蕴深厚,名人____(bèi)出,辞章诗___(fù)熠熠生辉。

如古代的干宝、朱彝尊、查慎行,现代的王国维、茅盾、徐志摩、丰子恺、穆旦,当代的余华、李森祥、夏辇生等,他们____(ǒu)心沥血写就的作品,经岁月磨______(lì)成为语文教材的上选之作。

四、技法点拨

1.立足课本:

中考对字形考查的重点是常用字和常用词,它们主要来源于中学语文课本,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复习中,重视课文中的字词,加强积累,做一个有心人。

同时要仔细辨析,对自己经常写错的字要加强训练,做成卡片,随时翻翻,巩固记忆,打好基础,过好字词关。

2.据义定“形”: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

因此,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具体词境或者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判断书写的正误。

如“暇”“遐”“瑕”三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

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

“暇”形旁是“日”,表明该字与时间相关,“无暇”“空暇”就当用此字;“遐”的形旁是走之,表明它跟行走有关,本意即为“远”,“遐迩”就用此字;而“瑕”的形旁是“王”,表明该字与“玉”有关,“完美无瑕”就该用这个字。

3.以音定“形”: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通过对词语的正确的朗读,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

“扑朔shuò迷离”中的“朔”,只要我们读准了它字音就不会写成“溯”sù。

4.归类求异:

归类求异法,就是把字形相近、相似的汉字和词语放在一起,找出他们间的差异。

如“辨、辩、瓣、辫”,中间点撇是辨,“言”在中间是辩,“瓜”在中间是瓣,“丝”在中间是辫。

5.结构推“形”:

有些词语结构比较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关系,它们或相反相对,或相互对照,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进而从结构上记准这些词语。

如“柳暗花明”的“暗”易误写成“岸”,但只要分析一下这个词语的结构,就不会写成别字“岸”,因为“明、暗”两字意思相对,而且“柳暗”、“花明”结构一样。

五、巩固练习

复习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学生进行知识归类练习。

2.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汉字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3.熟练解答汉字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1.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2.熟练解答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归类练习

一、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二、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1.纠错改正,识记正确知识。

2.弥补不足,再次巩固知识。

复习重点:

错误知识的改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次出错。

复习课型:

练习订正

一、回顾专题练习情况。

二、进行重点错误题型纠正。

1.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2.集体纠错。

三、知识点再次强调。

汉字书写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了解汉字书写专题相关考情,做到心中有考点。

2.复习汉字书写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3.学习汉字书写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复习汉字书写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复习难点:

学习汉字书写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知识归类

复习过程:

一、考点解读

书写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个考点。

中考语文书写试题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

①综合评价全卷书写;②指定具体的语言材料让考生用正楷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③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体会汉字的优美;④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⑤书法文化常识了解。

二、题型分析

中考试题中的书写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

①综合评价题:

对考生答卷全卷书写综合评分。

②书写题:

要求考生用正楷字在方格或田字格中书写指定的词语、格言或诗句;给出书法作品要求考生书写条幅。

③填空题:

填写书法文化常识。

三、知识链接

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1.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七体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

2.认识书法。

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3.初步了解五种字体

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篆书:

笔画粗细一致,纯中锋用笔

隶书:

略宽扁,横长竖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行书:

楷书的快写

4.欣赏各种书法作品

楷书作品?

楷书代表人物: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隶书作品?

隶书代表人物:

蔡邕(yong)

草书作品草书代表人物:

张旭

行书作品代表人物:

王羲之(书圣),王献之,宋四家

5.历代着名碑文欣赏

①颜真卿《勤礼碑》?

?

特点:

:

笔法浑厚,气势磅礴

②柳公权《玄秘塔碑》?

?

特点:

苍劲有力,铜经铁骨

③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特点:

笔走龙蛇,圆润流畅

四、解题方略

书写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基本的书写能力。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

对于方框或田字格,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五、巩固练习

复习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学生进行知识归类练习。

2.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3.熟练解答汉字书写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1.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2.熟练解答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归类练习

一、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二、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三、进行重点错误题型纠正。

1.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2.集体纠错。

四、知识点再次强调。

词语成语应用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了解词语成语应用专题相关考情,做到心中有考点。

2.复习词语成语应用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3.学习词语成语应用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复习词语成语应用专题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

复习难点:

学习词语成语应用答题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知识归类

复习过程:

一、考点解析

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1.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

2.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3.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

4.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5.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

6.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7.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

8.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9.模仿词典的解词方法解释词语成语。

10.根据成语写出有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11.考查成语接龙的能力。

二、应考链接

(一)正确理解词义。

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

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

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

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

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

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的意义。

(二)深入把握语境。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三)辨析近义词。

近义词的辨析,要善于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1.从色彩入手:

词语的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1)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义的感情色彩分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和中性词(不表示褒贬)三种。

如“抵御”(褒义词)、“抗拒”(贬义词)、“抵抗”(中性词)。

(2)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主要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大类。

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如“妈妈”用于口语,“母亲”用于书面语。

2.从词义入手

(1)词义范围的大小:

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词义轻重的差别: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批判”和“批评”。

前者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作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可见“批判”比“批评”词义重。

(3)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3.从搭配习惯入手:

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发扬”多与“优点、作风、传统”等搭配,而“发挥”多与“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搭配。

还有因为适用的对象不同,搭配也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四)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有两个基本特点: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词组不同,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成语的实际意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凝固结构,一般不能任意移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或“任重又道远”。

(五)填选关联词语。

1.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

“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这样,就成了因果关系。

2.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如:

“只要”与“就”相配;“不管”与“却”就搭配不当了。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4.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如“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5.不要滥用关联词。

如:

“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这个句子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三、典型例题

例(2010·湖南长沙)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

(俨然:

形容庄严)

B.“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总理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

(和煦:

温暖)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创意: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D.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内部改革,增强造血功能。

(造血:

比喻部门、组织、单位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的实力)

例: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______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________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________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阻止 履行 丰厚 B.遏制 奉行 丰富

C.遏制 履行 丰富 D.阻止 奉行 丰厚

四、技法点拨

词语和成语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①凭借语感。

语感是我们多年学习、使用母语所形成的感觉,它基本上是可靠的,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

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②凭借语境。

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仔细理解词语所在句子及整段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③凭借辨析。

在语感、语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词义、用法、色彩诸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以便对正误做出准确评判。

词语选用题错答的原因主要有:

①粗嚼暴咽。

有的句子只读一遍,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句意,如果急于选词,容易答错。

②望文生义。

有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的字面意义是一致的;有的词语的实际意义跟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引申义;有的成语中的字,古今意义不一样。

如果没有完全理解词义就答题,容易答错。

③褒贬不分。

有些褒义的词语在句子中可能是褒词贬用,有的词语在句子可能是贬词褒用。

如果没有注意感情色彩的变化就答题,容易错答。

五、巩固练习

复习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学生进行词语成语应用知识归类练习。

2.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词语成语应用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3.熟练解答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重点:

1.通过练习掌握熟练掌握词语成语应用相关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2.熟练解答相类题型,并能举一反三。

复习课型:

归类练习

一、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二、教师巡视指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1.纠错改正,识记正确知识。

2.弥补不足,再次巩固知识。

复习重点:

错误知识的改正,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次出错。

复习课型:

练习订正

一、回顾专题练习情况。

二、进行重点错误题型纠正。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