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881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docx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

《亚太经济》2008年第3期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

——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

范爱军曹庆林

摘要: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

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然后本文通过计算出口潜力、贸易相似度等指标对这种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中国;东盟;引力模型;出口潜力

作为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在加入WTO的前提下,面对来自欧盟(EuropeanUnion,EU)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AmericaFreeTradeAgreement,NAFTA)的挑战,如何更进一步地与世界其他国家促进贸易交流,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国地处东亚,同时东亚地区又是世界上经济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合作的角度,与东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一直是我国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

在2002年在金边举行的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全面、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协议规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在2003年启动,2004年6月结束,2005年1月正式启动双方的关税减让计划。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经提出,便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过了两年多,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是否得到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的“10+1”形式的合作是否真正有所成效,还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

目前有很多学者的文章都是从贸易效应角度考虑的,直接从贸易流量角度研究这个问题的还比较少。

实际上,贸易效应是通过贸易流量的变化反映出来的,如果能直接考察贸易流量的变化,就能够更直观的观察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贸易改善情况。

本文借助贸易引力模型,通过中国与世界上前5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量的比较,观察中国与东盟地区“10+1”合作形式的效果,期望本文的研究能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引力模型是研究贸易量决定模式的重要工具,该模型起源于牛顿物理学中的“引力法则”,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他们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应用到贸易方面,就是说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引力模型的简化形式为Mij=KYiYj/Dij,其中K为常数,Mij为i国到j国的出口额,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规模,一般用GDP表示,Dij为i国到j国的距离。

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的两位学者是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他们认为一国向另一国的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的GDP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其中,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一国潜在的供给能力,进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一国潜在的需求能力,双方之间的距离(表示运输成本)则构成了两国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

从此,引力模型成为研究国际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有很多学者把该模型应用于移民、国外直接投资(FDI)、旅游等国际流量的研究。

经济学者们为了检验其他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将更多的解释变量纳入到模型当中,比如人口(Linnemann,1966)、人均收入(Leamer,1974)、汇率(Bergstrand,1985)、是否同属于一个经济组织(Bergstrand,1989)、是否拥有共同经济边界(盛斌,2004)、是否存在历史上的殖民关系(盛斌,2004)、是否拥有共同语言或文化(Wei,1996)等众多因素被纳入到模型中来。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谷克鉴(2001)提出了增加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变量,以便于专门应用于中国贸易引力模型当中。

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引力模型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理论界又掀起了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高潮,Anderson(1979),Helpmen和Krugman(1985)、Bergstrand(1985、1989)、Deardorff(1995)、Wei(1996)、Evenett和Keller(1998)、Anderson和Wincoop(2003)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并且随着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的兴起,引力模型的理论根基已经日渐稳固。

二、模型以及数据说明

1.模型说明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基本引力模型的设置形式如下:

根据研究的目的,本文新加入了几个变量,得到本文需要的扩展后的引力模型的方程为:

其中,因变量

表示i国j国的出口额,应用到本文中就是中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万美元),关于解释变量的含义以及对因变量的预期影响和理论说明参见表1。

表1解释变量的含义、预期符号及理论说明

解释变量

含义

预期符号

理论说明

出口国i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十亿美元)

+

反映了出口国的供给能力,GDP总量越大,出口能力越强,双边贸易额越大

进口国j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十亿美元)

+

反映了进口国的需求能力,GDP总量越大,进口能力越强,双边贸易额越大

出口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人)

+

反映了出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供给能力,与双边贸易额成正比

进口国的人均国明生产总值(美元/人)

+

反映了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需求能力,因为需求量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与贸易量成正比

出口国的人口总数(十万人)

+

出口国的人口增加能提高供给能力,与双边贸易额成正比

进口国的人口总数(十万人)

+

进口国的人口增加能增强购买力,提高需求能力,从而扩大进口量,故与双边贸易额成正比

两国之间的距离(千米)

代表运输成本的大小,是阻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故与贸易额成反比

两国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万美元)

+

反映了两国对外交流的程度,本文认为外资的进入能够更好地促进贸易交流,因此对出口有正向的作用

虚拟变量,表示是否是东盟的成员国

+

由于“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优惠贸易安排使得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量增加

虚拟变量,表示是否是欧盟成员国

欧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有替代和转移的贸易效应,从而会减少从我国的进口,预计会对出口额有负向的影响

虚拟变量,表示是否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

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也会有替代和转移的贸易效应,减少从我国的进口,因此会对我国的出口额有负向的影响

以上是本文所要应用的模型变量说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文考察的都是以中国为出口国,因此在变量中的

在同一时间来看都是不变的,如果代入模型估计的话,就会与常数项存在共线性的关系,所以就无法估计结果,因此本文调整后的模型如下:

原来的

都归并到了常数项当中,

表示的是我国接受的来自各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因为本文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后“10+1”合作的效果,因此把出口国(我国)的相关变量加入到常数项中不会影响模型的估计以及本文的考察目的。

2.样本国家范围

本文选取的国家是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的数据选取出的我国2006年同各国(地区)海关货物出口总额的前50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约75%,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出口额的情况。

这些国家中属于欧盟地区的国家有:

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罗马尼亚、芬兰、波兰、爱尔兰、丹麦、匈牙利、瑞典、瑞士、希腊、卢森堡;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有: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属于东盟的国家有: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

由于前50大贸易伙伴国中东盟国家并没有完全的包括进来,为了达到分析的目的,本文又加进了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四个国家,从而扩大了本文样本数据的数量,能够对计算的结果有更好的帮助。

这些国家的数据不仅能够反映我国出口额的绝大部分情况,而且能够包括了世界上目前比较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代表国家,对于本文想要说明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我国出口的估算和分析。

3.数据来源及说明

中国对各样本国家的出口额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的我国同世界各国(地区)海关的货物出口额;2006年各样本国家的GDP和人均GDP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网站中的数据库;两国之间的距离使用的是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大部分数据来自于网站中的“距离计算器”(DistanceCalculator),鉴于部分国家的首都到北京的距离在这个网站上查不到,本文还利用了“黄金易园”中国各县市及世界城市经纬度查询系统(),该距离的长短主要是根据两个城市的经纬度测算出的地球上两点的球面距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运输里程,从而反映两国之间的运输成本;各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按国别(地区)分的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

本文采用Eviews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的是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在进行数据回归之前,为了避免异方差以及数量级大小不一问题的出现,对所有的原始数据都采取了对数变换的处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内生性以及某些变量的显著性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模型回归结果出现偏差。

三、回归结果

首先是基本方程所有变量引力模型的回归,回归结果见表2:

表2引力模型不同变量的回归结果

基本回归方程

调整后的回归方程

(1)

(2)

(3)

(4)

11.467*

(1.80)

12.250***

(6.67)

12.012***

(7.07)

12.347***

(7.37)

0.454

(0.74)

0.532***

(6.31)

0.542***

(6.86)

0.534***

(6.78)

0.104

(0.16)

0.185*

(1.81)

0.179*

(1.79)

0.235***

(2.72)

0.080

(0.13)

\

\

\

-0.250

(-1.25)

-0.253

(-1.28)

-0.234**

(-2.24)

-0.240***

(-3.27)

0.256***

(3.97)

0.255***

(4.02)

0.254***

(4.04)

0.274***

(4.54)

-0.428

(-1.35)

-0.422

(-1.36)

-0.410

(-1.34)

-0.410

(-1.34)

-0.234

(-0.87)

-0.231

(-0.88)

-0.267

(-1.11)

\

0.162

(0.34)

0.71

(0.36)

\

\

AdjustedR2

0.733

0.739

0.744

0.745

F-statistic

18.53

21.66

25.74

30.49

样本数量

54

54

54

54

注:

1、括号内的值为t值。

2、***、**、*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资料来源:

见前面文中说明,表中数据为作者计算所得

表格中的第一列是所有变量回归的结果,从表格中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除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之外,其他的变量几乎都没有显著性,说明回归方程的效果很不理想,需要进行调整。

本文主要调整的依据是根据变量的显著性水平,依次从最不显著的变量开始逐个删除,直到几乎所有的变量都达到显著,并且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不断提高。

首先要去掉回归结果中最不显著的变量,从各个变量的P值来看,人口这一个变量的显著性最小,因此去掉这个变量,得到表格中的第二列回归结果。

从第二列的回归结果来看,新增加了常数项、GDP变量都表现出了显著性,并且方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也有所上升,但是仍然有变量很不显著,因此在第三列中,去掉了NAFTA这一个虚拟变量,在第四列的回归方程中,去掉了EU这一个虚拟变量。

从第四列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方程的可决系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变量都表现出了显著性,因为本文主要考查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流量情况,因此在最后一列中就没有去掉ASEAN这一个变量。

从最后的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对于我国来说,由于相关的因素都整合在了常数项当中,并且具有非常高的显著性,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增加出口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的,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能告诉我们这一点。

另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吸收我国的出口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GDP和人均收入系数的显著性能够说明这一点,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地方,人均收入水平也很高,对于吸收我国的出口有很大的作用。

距离的远近也确实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其系数为负说明虽然目前世界范围的交通运输已经相当发达和完善,距离的远近仍然构成了对外贸易一个相当大的障碍,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区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商直接投资这一变量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显著性水平,从最后的结果中我们也能看到,我国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国家出口量也比较高,说明了外资和外贸较好的互补性。

从回归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关注的中国—东盟“10+1”合作计划,对于我国扩大出口几乎不能造成影响。

从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来看,ASEAN这一变量的系数极为不显著,甚至其回归系数为负值,也就是说,本文原来预期的正向的促进作用不仅没有体现,还有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下面本文就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做出解释。

四、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相关问题分析

从前面的模型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东盟“10+1”的合作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还不够,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1、中国与其他形式的区域组织合作检验

本文考察了东亚地区“10+3”的合作形式,观察加入日本和韩国两个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否会是该区域的贸易促进作用得到体现,回归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区域合作形式回归检验

10+3合作形式的效果

APEC合作形式的效果

12.896***

(7.09)

11.534***

(7.01)

0.554***

(7.45)

0.570***

(7.64)

0.229***

(2.71)

0.183**

(2.21)

-0.319***

(-3.58)

-0.200***

(-3.03)

0.272***

(4.56)

0.239***

(3.82)

虚拟变量

-0.409

(-1.39)

0.121

(0.52)

AdjustedR2

0.744

0.735

F-statistic

30.63

29.24

样本数量

54

54

注:

1、括号内的值为t值。

2、***、**、*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资料来源:

见前面文中说明,表中数据为作者计算所得

从表格中的回归结果来看,虚拟变量的改变仍然是不显著的,也就是说,从中国、韩国、日本、东盟三个地区“10+3”经济合作形式来看,我国仍然不能从中获益,回归结果只能在17%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无法满足至少10%的显著性水平。

表四中的第二列是考虑的是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贸易合作情况,目前来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有21个,在我国的前50大贸易伙伴国当中,囊括了其中的18个,只有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不在其中,因此用这些国家的统计数据能够说明该区域集团的作用。

从表中的回归结果来看,该虚拟变量仍然不显著,对方程的回归结果也没有什么影响,说明我国加入该区域集团也没有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没有扩大我国的出口。

从前面的回归结果来看,不仅是东盟地区与我国的优惠贸易安排不能得到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地区的国家与我国的区域贸易安排也没有明显的效果,说明我国在加入这些区域集团后从中获得的利益十分有限,我国还没有充分利用区域贸易安排来扩大我国的出口,因此搞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将是我国在不久将来努力的方向。

2、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东盟成员国中哪些国家与我国的贸易量存在不足,进一步找出东盟地区不同国家与我国贸易额的差异,本文接下来测算了中国对东盟十国的出口潜力。

对出口潜力的计算是运用估算出来的引力模型估计出我国对不同国家的出口预测值,然后将一国的实际出口水平与预测值进行比较。

如果实际值高于预测值,就称之为“贸易过度”,反之则属于“贸易不足”。

采用表2中的第四列回归方程来预测2006年我国对东盟地区国家的出口潜力,结果见表4:

表4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潜力

(单位:

万美元)

东盟十国

实际值

模拟值

实际值/模拟值

新加坡

2318529

723025

3.207

马来西亚

1353707

710397

1.906

泰国

976406

788651

1.238

印度尼西亚

944971

1008344

0.937

越南

746336

330159

2.261

菲律宾

573813

721660

0.795

老挝

16871

27651

0.610

柬埔寨

69776

62744

1.112

缅甸

120741

147917

0.816

文莱

9962

115252

0.086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7》和作者计算。

总体而言,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潜力情况差异很大,其中属于贸易过度的地区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其中属于贸易不足的地区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文莱。

过度贸易最大的地区新加坡,出口潜力指数达到了3.207,而贸易最不足的地区文莱,出口潜力指数只有0.086。

从这里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东盟地区各个国家与我国贸易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我国与整个东盟地区的“10+1”贸易安排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想要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在现有情况下,首先要保持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地区的贸易发展势头,其次更主要的是积极开拓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缅甸、文莱地区的贸易往来,这些国家的贸易潜力都很巨大,可以更进一步的扩大贸易规模,制订更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尽快排除壁垒,与之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

3、中国与东盟地区出口相似度分析

如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结构相似,那么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会阻碍中国向东盟地区的出口,从而导致我国与东盟地区的区域合作优势无法体现。

拉斯马森(1988)和洛伦芬(1989)在对中国的研究发现,中国具有极大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东盟国家的产品出口构成了威胁。

其他学者如WuFriendrich和KillionM.U.(2005)同样发现了中国和东盟地区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上存在竞争。

为了进一步观察我国与东盟地区的出口结构是否存在竞争,本文按照HS(协调制度)2002标准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出口产品进行排序,选择前十位的产品进行比较,观察占中国和东盟地区出口比重较大的产品是否相同,结果见表5:

表5中国与东盟地区出口前10位的产品(HS2002)

排序

中国

东盟

产品

比例

产品

比例

1

85电子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录音设备;电视设备

0.234135

85电子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录音设备;电视设备

0.275529

2

84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0.192031

84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0.156741

3

61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0.046215

27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

0.142563

4

62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0.045

40橡胶及其制品

0.028233

5

90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0.033565

29有机化学品

0.027896

6

94家具;寝具、褥垫、弹簧床垫、软座垫及类似的填充制品;未列明灯具及照明装置;发光标志、发光名牌及类似品;活动房屋

0.028773

39塑料及其制品

0.027456

7

73钢铁制品

0.027568

87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道车辆除外

0.022706

8

72钢铁

0.025868

90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0.019075

9

95玩具、游戏品、运动产品及其零件、附件

0.0233

15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

0.018666

10

87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但铁道及电道车辆除外

0.023028

98邮寄包裹及邮政交易

0.018152

资料来源:

中国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东盟国家出口数据来自东盟秘书处官方网站

从表5中能够看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出口结构比较接近,占出口最大比重的前两位商品种类完全相同,分别是电子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录音设备;电视设备和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这类产品占出口比例的重要性说明中国与东盟在这两项产品的出口上存在很大的竞争,出口商品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另外,在出口前十位的产品中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这一类产品也都占据了中国和东盟出口前十位的位置,说明在这一项产品上也存在着竞争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出口产品上竞争关系的存在,使得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促进效果不够明显。

虽然表5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与东盟地区的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还不能非常直观地反映出我国与东盟国家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为了进一步考察,本文选取计算出口相似度的指标来进行分析。

出口相似度用于衡量两国或两组国家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其贸易指数由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下属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广泛推荐的,应用于对两国出口表现的比较。

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表示两国的出口相似度,i和j表示所比较的两个国家,X表示出口额,k表示产品种类。

该指数的变动范围在0~1之间,指数为1时,表明两国出口结构完全相同;指数为0时,两国出口结构完全不同。

本文采用HS2002的分类的两位数标准,把东盟地区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所有种类产品(HS01-99)在总出口中的比重,计算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