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523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

精品完整版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十堰国家公路客运枢纽总体规划

研究报告

第一章客运枢纽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1经济社会

1.1经济地理位置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美称。

十堰市还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重点城市,其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8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93平房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图1-1十堰地理位置示意图

1.2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十堰市现辖五县一市两区,即:

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和茅箭区,其中张湾区和茅箭区属市区范围。

图1-2十堰市行政区划示意图

2005年末,十堰全市总人口约343.7万人,人口密度为146人/平方公里。

从人口分布的情况来看,城区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下辖区县。

各区域人口及人口密度见表1-1。

表1-1各区人口及人口密度表

地区项目

人口

(万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城区

59.31

1193

497

郧县

60.21

3863

156

郧西县

49.58

3509

141

竹山县

44.17

3299

134

竹溪县

34.22

3585

95

房县

47.56

5110

93

丹江口市

50.43

3121

162

注:

数据来源于十堰市统计局

1.3旅游资源

十堰市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密集。

全市共有主要景区景点70多处,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有民歌村、故事村,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水库,有打破人类起源非洲一元论的“郧阳人”遗址和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群遗迹。

除了拥有众多的自然旅游景观外,十堰市也是文化大市和革命圣地。

目前,十堰市共有各类文物点2063处,其中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准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居全省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107处。

现在保存较好的主要有郧县南化塘纪念碑、南化玉皇山五师突围主战场、郧县烈士陵园,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地、鄂西北临时特委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贺龙塑像和十八烈士群雕等。

依托优越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十堰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接待游客约600万人。

1.3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十堰市先后经历了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快速跨越式发展时期和以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特征的调整转型期,目前已经进入了以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全面开发高速发展时期。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五”时期,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高达10.4%,2005年达到3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达到9106元,年均增长10.1%。

2005年,完成财政收入达到3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10.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06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38亿元。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也由1990年的25:

58:

17调整到2005年的12:

48:

40。

表1-2和图1-3反映了1990-2005年十堰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的变化情况。

 

表1-2十堰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单位:

亿元

项目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工农业

生产总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合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42.0

10.6

24.2

7.3

93.5

13.5

1995

141.3

29.0

71.9

40.4

298.4

44.1

2000

180.1

25.7

86.9

67.6

320.0

68.5

2001

203.4

27.7

100.0

75.8

386.9

75.3

2002

233.2

28.9

120.0

84.3

490.5

83.2

2003

245.1

30.4

116.9

97.7

455.3

93.2

2004

292.9

34.9

149.5

108.5

558.1

108.7

2005

313.0

35.8

151.0

126.1

527.0

125.1

年均增长率(%)

1991-1995—

12.9

-

-

-

26.1

26.7

1996-2000

3.6

-

-

-

1.4

9.2

2001-2005

10.4

-

-

-

10.5

12.8

注:

1、数据来源于十堰市统计局

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增长率按当年价计算

图1-3十堰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变化情况示意图

(2)人口合理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十堰市不断加强人口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05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420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7.9%;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5.8%。

表1-3反映了1990—2005年十堰市人口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

表1-3十堰市人口及居民生活水平指标统计

项目

年份

人口

(万人)

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1990

326.8

1519

498

1995

337.2

5101

951

2000

339.5

7131

1487

2001

337.3

7901

1592

2002

338.7

8548

1714

2003

340.6

8987

1808

2004

341.8

9520

1916

2005

343.7

10420

1970

年均增长率(%)

1991-1995—

0.6

27.4

13.8

1996-2000

0.1

6.9

9.4

2001-2005

0.2

7.9

5.8

注:

1、数据来源于十堰市统计局

2、居民生活水平指标增长率按当年价计算

(3)主要对外社会经济联系都源于汽车产业

十堰市与外部的产业依赖性较强,其对外经济联系特征十分显著。

作为“汽车城”,十堰在汽车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产品在全国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整个经济体系几乎都与汽车产业有密切的联系。

产业上的特点决定十堰市输出的产品主要以汽车及其配件为主,而输入的产品则以满足汽车工业需要的原材料以及满足居民生活所需的用品为主。

由于产业上的依存度较高,使得十堰市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对外经济联系区域也十分广阔。

由于在汽车产业上的往来,十堰市与武汉、襄樊等湖北省汽车工业走廊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十堰市与东方向区域的对外人员交流也更加密切。

另外,十堰市也是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大市,劳动力主要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

1.4城市发展特征

十堰号称“东方底特律”,城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

十堰也是一座灵山秀水环抱、四季景色诱人的山城、旅游城、生态园林城。

经过多年的努力,十堰已经从一个贫穷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结构日趋完善,科教文化不断繁荣,城市功能逐步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堰城市用地呈倒“T”形分散布局,多分布在市内几条主要河流——犟河、百二河、神定河、马家河、茅塔河两岸较开阔平坦的沟谷地和河流堆积阶地上。

目前,十堰在城市中部已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设施较完善的中心组团,以人民公园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中心区,其中六堰为市级文化娱乐及行政中心,五堰为市级商业中心,张湾为东汽的行政办公、科研中心。

组团北部土门主要分布有东风轮胎厂等三类工业,组团南部是十堰市火车站。

西部红卫为由东汽主业厂为主组成的工业与居住综合区,工业主要分布在沿车城西路的两侧的沟内,沟口为各厂的居住区形成了沟内生产,沟外生活的布局特点,居住用地相对集中。

城市东西两侧用地仍较分散凌乱,依然保持着以厂为依托发展生活区的特点。

城市西部西起柏林东至花果,城市建设用地沿犟河相对集中分布在柏林、杨家沟、花果车站三处,每处用地均为工业与居住的混合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为厂办。

城市东部西起茅箭东至白浪,用地相对集中成两片,分布在马家河、茅塔河两岸,每片用地工业与居住相混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布在老白公路两侧。

2交通运输

2.1交通区位特点

十堰市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交通走廊,具有承东启西、东引西联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结合部的交通网络中心。

福银高速公路、316国道横贯东西,209国道纵通南北,横贯十堰市东西的襄渝铁路是华中进入西南的交通大动脉,以汉江为主干的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长江)达海(上海),邻近的老河口机场和襄樊机场的班机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2.2综合交通发展概况

(1)公路

公路运输是十堰市主要对外交通运输方式,目前十堰市的公路交通已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汉十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道“三纵三横”为骨架,以县、乡道为连接的公路交通网。

汉十高速公路(武汉——十堰)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福银高速公路主线的武汉至十堰段,通过福银高速公路可以缩短十堰与我国东南沿海以及西部的地区的时空距离。

横贯十堰东西的316国道,是我国东西横线公路运输大动脉,纵通十堰的209国道,则是连通我国南北地区的公路交通干道。

截至2005年底,十堰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816.12公里,其中,国道2条432.61公里,省道12条1257.52公里,县道86条1719.2公里,乡道364条4884.17公里,专用道84条522.61公里。

图1-4十堰市公路网现状图

(2)铁路

十堰市境内现有汉丹和襄渝两条铁路,正线延长145.3公里。

其中,襄渝铁路横穿十堰全境,正线137.3公里,汉丹铁路在境内正线8公里。

十堰车务段管辖18个车站,其中十堰站为一等站,是十堰市的主要客运站。

目前,十堰站每天办理旅客列车18.5对(始发2对,通过16.5对),从十堰乘坐火车可以直达全国16个省会级城市,2005年,十堰站年发送旅客达139万人次。

除十堰站而外,城区内主要还设有白浪站和花果站两个火车站,其中,白浪站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00多万吨,花果的作业量相对较小,年旅客发送量仅2万多人,货物吞吐量20万吨。

图1-5十堰对外铁路网示意图

(3)水路

十堰市水路运输主要依托汉江水域,全市常年通航里程600多公里,其中汉江干线200多公里。

全市现有5个港口,分别是丹江口港、十堰港、竹山港、郧县港和郧西港,其中综合通过能力较大的港口是丹江口港和郧县港。

十堰市区的十堰港由两个港区组成,分别是黄龙港区和方滩港区。

黄龙港区位于黄龙大坝上,距城区只有30公里,连接老白公路,交通便利,港区占用岸线233米,拥有2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0吨级,年综合通过能力5万吨、10万人次。

方滩港区位于黄龙大坝下,距城区较远,基础设施不全,自然岸坡结构形式,属客货旅游综合性港区,泊位2个,最大靠泊能力50吨级,吞吐能力5万吨、5万人次。

(4)城市公共交通

目前,十堰市共有27条公交线路,共有营运车辆380余台,线路总长度350多公里。

所有公交线路的全程运输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内,绝大多数公交线路平均发车频率在10分钟以内。

市内公共交通线网布局、运营车辆总体配备等趋于合理,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要求。

2.2旅客运输发展特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堰市的旅客运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公路、铁路、水路客运量分别达到3410万人次、142万人次和71万人次。

与此同时,2005年公路、铁路、水路旅客周转量分别达到178201万人公里、162731万人公里和3073万人公里。

表1-4和图1-6反映了1991—2005年十堰市各种运输方式旅客运输的发展变化情况。

表1-4十堰市旅客运输量及周转量统计

项目

年份

客运量(万人)

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

公路

铁路

水路

公路

铁路

水路

1991

892

-

120

49886

-

4396

1995

2694

-

46

91545

-

1496

2000

3273

120

29

146482

138121

1559

2001

3486

126

34

163212

144658

1686

2002

3062

135

36

145828

155234

1923

2003

3165

127

53

175858

146379

2580

2004

3457

138

71

135857

159076

3243

2005

3410

142

71

178201

162731

3073

年均增长率(%)

1992-1995

31.8

-

-21.3

16.4

-

-23.6

1996-2000

4.0

-

-8.8

9.9

-

0.8

2001-2005

0.8

3.4

19.6

4.0

3.3

3.3

注:

1、公路客运量及周转量数据来源于十堰市道路运输管理处,1996年开始公路客运量的统计口径中新增加了出租车运输量。

2、铁路客运量及周转量数据来源于十堰铁路车务段,取城区三个火车站发送量及周转量之和。

3、水路客运量及周转量数据来源于十堰市统计局。

在旅客运输市场中各种运输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公路旅客运输

1)公路客运量呈现波动性增长,在综合客运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十堰市公路旅客运输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不快,并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十五”期间公路客运量年均增长率仅为0.8%,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4.0%。

在十堰市的综合客运体系中,公路旅客运输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客运量远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占总客运量的比例也一直都在90%以上。

2)公路旅客运输仍以中短途运输为主

公路旅客运输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适合于中短途运输,十堰市公路旅客运输也是以跨地市和市域内中短途旅客运输为主。

根据《十堰市道路运输统计年报(2005)》,2005年十堰市共开辟有公路旅客运输线路1298条,年平均日发班次1267班。

其中跨省班线有124条,占总线路的9.6%,年平均日发跨省班次71班,占总日发班次的5.6%;跨地市线路有190条,占总线路的14.6%,年平均日发班次123班,占总日发班次的9.7%;地市内线路984条,占总线路的75.8%,日发班次1073班,占总日发班次的84.7%。

这种以跨地市和地市内的中短途班线为主的现状也体现了公路旅客运输以中短途运输为优势领域的运输市场竞争格局。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高等级公路里程的增加和高档客车的投入使用,作为铁路运输必要的补充形式,公路中长途旅客运输也有所发展,目前十堰市已开通了十堰至上海、十堰至宁波、十堰至扬州等地的长途客运线路。

(2)铁路旅客运输

“十五”以来,十堰市铁路客运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受非典影响除外),年均增长率达到3.4%。

十堰处于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襄渝线)上,其铁路运输主要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任务。

由于十堰市也是人力资源输出大市,每年去往东南部和西部地区务工的人员众多,为铁路旅客运输提供了大量的客源。

十堰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客运市场丰富。

旅游客流也成为十堰市铁路旅客运输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

(3)水路旅客运输

近十五年来,十堰市水路旅客运输量发展变化以1999年为分界点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随着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时效性差的劣势更加突出,以出行为主要目的的普通旅客运输量迅速下降,受其影响水路客运量迅速降低。

但是,近几年受水上旅游客运快速增长的影响,使得水路旅客运输有所回升,水路客运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十五”时期水路客运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9.6%。

注:

铁路和水路客运量参考次坐标

图1-6十堰市各交通方式历年客运量

2.3公路客运站场现状分析

(1)公路客运站场现状

目前,十堰市域范围内约有10个客运站,其中,全市唯一的一级站位于十堰中心城区,其他6个下辖县市各有1个二级客运站作为该地区的主要公路客运站场。

城区范围内主要有三个客运站,分别是十堰客运中心站、十堰汽车客运南站和十堰市六堰客运站。

表1-5十堰城区主要公路客运站场现状表

序号

站名

站级

位置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候车厅

(平方米)

日均发送量(人次)

1

十堰客运中心站

一级

人民路

24583

800

10000

2

十堰汽车客运南站

二级

车站路

6427

500

6000

3

十堰市六堰客运站

简易站

广东路

5536

-

3500

注:

资料来源于十堰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图1-7十堰城区公路客运站现状布局图

1)十堰客运中心站

十堰客运中心站位于十堰中心城区黄金地段——三堰,占地面积24583平方米,候车厅面积800平方米,隶属于十堰亨运集团客运总公司。

该站目前日均旅客发送量达10000人次,是十堰市旅客发送量最大的客运站,设施相对较好,功能较为完善。

目前,该站开通客运线路达69条,营运线路遍及沪、陕、豫、鲁、粤、浙、湘、苏、皖九省市,形成了东达上海、温州,西指西安,北通山东招远,南抵深圳、珠海的全方位客运经营网络。

其中,跨省线路集中在东、西、北三个方向,西方向的旅客发送量相对较大;跨地市线路绝大部分集中在东方向。

2)十堰汽车客运南站

十堰汽车客运南站位于车城南路与施洋路的交汇路口,占地6427平方米,其中停车场4500平方米,站前广场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34平方米,候车厅面积500平方米。

主要开通发往襄樊、丹江、房县、武当山等地的中短途客运班线,日均旅客发送量约6000人。

该站占地面积较小,并且站场周边为居民居住区,没有扩展用地空间。

此外,该站与十堰火车站的距离较远(步行需要十五至二十分钟)旅客在铁路和公路之间中转换乘不便。

3)十堰市六堰客运站

十堰市六堰客运站位于张湾区广东路,隶属十堰市汽车运输公司,占地5000多平方米,为简易站。

该站是发送十堰至郧县客运班线的专线客运站,日均旅客发送量约3500人。

该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站房设施简陋,站场占地规模较小,停发场地拥挤,站场周边为居民居住区,没有扩展用地的空间。

(2)现状公路客运站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站场设施简陋,规模不足,服务水平偏低

十堰城区三个客运站均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站时间较早,目前设施设备比较陈旧,站内的候车环境、司乘人员的休息环境均较差。

十堰市六堰客运站更为简易站,缺少必要的安全检查设备。

占地规模不足是十堰市现有客运站共存的问题。

按现行《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及建设要求》(JT/T200-2004)所给的标准计算,十堰客运中心站需要的最低占地面积为3.6万平方米,而现状十堰客运中心站占地仅2.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严重不足。

其他两个客运站的占地面积更小,仅有几千平方米。

由于站场占地规模不足,站场内用地非常拥挤,客观上制约了站场服务水平的提升。

2)现有客运站布局不尽合理

从客运站的现状空间布局来看,现有的三个客运站都分布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均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

其一,由于客运站都集中在中心城区,给城市的交通和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其二,覆盖范围有限,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

十堰城区整体呈倒“T”字形布局,人口分布也呈现这种态势。

目前,城区的客运站都位于城区中心,给东西两侧的居民出行造成了不便。

其三,现有客运站空间布局不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

根据《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十堰城区的人口分布将向外扩散,远离城区中心的花果居住区、陈罗居住区等都将成为人口超过5万人的居民聚集区,目前过度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客运站场无法为这些区域的居民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

另外,定位为承担公铁联运职能的十堰汽车客运南站与火车站相距较远,旅客下火车后需要步行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才能到达客运南站,公铁换乘不便,无法切实体现“零换乘”的运输服务理念。

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分析

1经济发展目标

1.1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根据《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未来的五至十五年,是十堰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为十堰市的发展提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贸易和投资依然活跃,有利于十堰市继续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

国际经济合作和分工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十堰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全球竞争的巨大压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十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将加大对实施区域的资金倾斜和扶持力度,有利于全面提升十堰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市城乡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国家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移民安置的投入以及舆论宣传力度,有利于提高十堰作为“调水源头”的知名度和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加快十堰市特色资源开发,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湖北省来看,湖北省将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人口城镇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努力实现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

经济发展模式从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变,更加注重调整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圈两群”,即武汉城市圈、宜昌—荆门—荆州城镇群和襄樊—十堰—随州城镇群,继续构筑武汉—襄樊—十堰汽车工业走廊,这将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并界定各市州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增强市州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十堰建设成为湖北第二大水电基地”已列入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战略重点,汉江——堵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争取国家投资和吸引民营资本,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步伐,使水电产业成为十堰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1.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十堰市将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力争实现人均GDP接近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市州中的排位前移;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区走向宽裕,农村整体接近小康;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构建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自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稳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在“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011——2020年期间,十堰市将力争使经济增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