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8545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科版知识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运

4.匀

5.速

6.速度的定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公式:

v?

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

km/h1m/s=3.6km/h

7.变

8.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9.根v?

s

tstsv可求路程:

s?

vt和时间:

t?

第三章声现象

1.声

2.声速

3.声音速度: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1

2S总?

12vt总

5.乐

(1)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

声音的品质、特色,由材料、结构、做工等决定,辨别不同的声音就是因为音色不同。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

(2)(3)

7.超声:

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声呐、金属探伤仪、B超、蝙蝠海豚能发出、接收超声。

次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地震、海啸、火山等自然灾害,核爆炸、大象等动物。

第四章光学部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现象:

小孔成像;

影子(皮影)的形成;

日、月食,排队对齐;

瞄准(三点一线)。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10m/s(最大)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

⑴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⑵法线有“双重性”:

既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又是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垂线。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三、光的折射

1.折射规律: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的入射角(或折射角)要大;

光速传播快的介质中的入射角(或折射角)要大;

密度小的介质中的入射角(或折射角)要大”

说明:

⑴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⑵光垂直入射时,光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成像(利用光的折射)及应用1/f=1/u+1/v

⑴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有:

照相机

⑵物体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

幻灯机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

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

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反之: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在原来光线的基础上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作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2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⑴.定义: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⑵.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则没有熔点。

⑶.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⑷.特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

2.汽化和液化

体积。

常见的液化现象:

雨、雾、露、“白气”、“冒汗”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液化成小水珠县浮在或附在。

3.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常见的升华现象: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樟脑丸变小;

碘升华;

用久的灯丝变细;

雪人、冰雕变小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

霜、雪、小冰花(粒、晶)的形成、用久的灯光壁变墨等。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1.质量(m)

2.质量国际单位是:

kg3333ug

3.物

4.质量测量工具:

常用的工具还有:

案秤、台秤、杆秤、电子秤、磅秤。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

(2)衡螺母,(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向右调平衡螺母,反之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从大到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

(2)(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ρm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

?

m

V;

密度单位是kg/m3,(还有:

g/cm3),1g/cm3=103kg/m3;

质量m的单位是:

kg;

体积V的单位是m3。

8.密一定;

密度与其质量、体积均无关。

9.水的密度ρ33意义:

1m3的水的质量是1.0×

103kg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mV就可据公式:

V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

(3)求体积:

V?

m?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力”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快慢或方向),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

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图示: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图:

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F弹?

k?

x

2)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g=9.8N/kg,其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2)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F滑=uF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只要物体在运动,滑动摩擦力就不变)

4、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

(1)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滚动摩擦:

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

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磁县浮列车、形成气垫)。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力的合成

1、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如果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

已知分力求合力。

即用等效法求出与几个分力效果相同的那个合力的大小。

3、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同大)

1)同向:

沿司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其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合=F1+F2

2)反向:

沿司一直线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其方向与这两个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F合=F1-F2(假设F1>

F2)

4、注意有时要求作“合力”的图示,大家不把合力图示错画成分力的图示!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几种观点:

亚里士多德观点:

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此观点是错误的)。

伽利略观点:

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原先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先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与其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四、力与运动

1、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F合=0)作用时,都会保持静止状态(原先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先运动)。

2、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F合≠0)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包括快慢或方向的改变)。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直线运动;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时,物体作减速直线运动;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作曲线运动。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支持力都与受力面垂直)

水平面:

F=G斜面:

F<G竖直面:

F与G无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强:

(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

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