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8510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

上课。

二、预习检测

老师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指一名)你读了几遍课文?

(生默然,貌似紧张)师改变尴尬状态,让此生偷偷地告诉自己。

(又指一名)你呢?

读了几遍课文?

生回答三遍。

继续接问:

能做到正确地朗读吗?

生表示能。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齐答5个)

我们来抽查一下朗读情况和认读字词情况。

(出示小组抽查要求:

1.朗读课文,每人一句,直到读完为止。

2.认读词语,每人一个,直到读完为止。

在小组长组织下开始完成检测。

(师巡视指导,各组合作都非常进入状态,组长分配任务快速清楚,朗读时能够互相纠正。

老师也来抽查一下同学们认读词语的情况。

我们开火车来读,按竖排座位顺序开火车读。

(个别学生读错,引导学生帮助纠正字音。

同学们的预习任务完成的真不错。

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冰心。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书上。

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们。

三、感知中心、把握基情

(出示冰心图片)这就是最伟大的作家冰心,我们都习惯地尊称她为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什么呢?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众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冰心奶奶最爱玩什么?

吹肥皂泡。

(自信满满)

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

肥皂泡)。

“最爱”有多爱?

生4:

超爱。

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跟着老师来读“最~爱”。

“最~爱”。

放回句子里面跟老师来读。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众生跟读。

(情绪高涨)

四、精读深悟、体趣得法

你们玩的泡泡是买的还是做的?

(多数孩子回答“买的”)冰心奶奶玩的肥皂泡跟我们玩的不一样。

她是自己做的。

(纷纷回答)

板书“做”。

幻灯出示“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个小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指名读)

“和弄和弄”还可以说成……

生5:

“搅拌搅拌”

这个词语真好,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还可以怎样说?

(生疑惑)老师来说一个(搅和搅和)听过吗?

(部分同学表示听说过)跟着老师来读——“搅和搅和”

“搅和搅和”

肥皂泡就这样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玩吧!

(指名读课文剩下的部分)(2名同学都能做到正确地朗读)

肥皂泡最重要的动作是……(师演示)

“吹”(异口同声)

(板书“吹”)

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慢慢地”

这样就吹成了……(引读)

“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

吹完之后还要怎么做?

(出示句子“再轻轻一提,那轻圆的球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漂游。

”指名读)

还要做什么?

“轻轻一提”

这样一来,(“那轻圆的球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漂游。

)(范读)

强调“软~悠~悠~”,跟着老师来读。

生跟读。

放回句子中,男生读、女生读。

吹肥皂泡有意思吗?

众生兴奋地回答“有”。

难怪冰心奶奶说——

幻灯出示:

齐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由“做”到“吹”再到“提”,(幻灯出示这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是怎么连成一句话的呢?

来看看接头处,标点符号处。

由“做”到“吹”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几名):

“然后”(几名同学反应迅速)

由“吹”到“提”呢?

“再”(快速找到)

这两个词有个名字叫“连接词”。

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的词?

生6:

最后

生7:

生8:

忽然

用连接词可以把句子有顺序地连在一起,我们也来试一试。

(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在学案上完成。

选词填空:

再然后先最后

植树时,我()挖一个坑,()把小树苗放进坑里,()埋上土,()浇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

(师巡视,掌握情况)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9汇报:

植树时,我先挖一个坑,然后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最后埋上土,然后浇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

(众生纷纷表示不赞同)师示意此学生坐下,再想一想,听一听别人的想法。

生10汇报:

分别填的是“先”、“然后”、“再”、“最后”。

跟他想法一样的同学举手示意。

(大约一半的学生)

还有别的想法的吗?

生11汇报:

植树时,我先挖一个坑,再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埋上土,最后浇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

想法一样的同学仍然举手示意。

“最后”为什么一定放到后面?

(帮助错误的孩子解决问题)

生12:

到最后面了。

就是结束了是吗?

填错的同学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

快速改过来。

肥皂泡要想玩得好,还需要、、、、、、

“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指名读)

还需要做什么?

轻轻地扇送

扇肥皂泡很有讲究。

引读“要是扇得好——”(幻灯出示)生接读“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小球,四散纷飞。

老师来读一读这四散纷飞的小泡,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好吗?

(师读)(众生闭眼)

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3:

看到了许多许多泡泡。

生14:

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泡泡。

生15:

看到了许多五彩缤纷的泡泡。

你这个词用的真好。

引读“要是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幻灯出示)生接读“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状,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颤~巍~巍”要读得“颤”一些,跟老师来读——“颤~巍~巍”

“颤~巍~巍”

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就会吹出这样“光影零乱”的泡泡。

(幻灯出示)(众生惊奇状态)

我们一起想象着颤巍巍、光影零乱的大泡再读这句话。

很快就要散裂了。

这时,大家都——

“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屏住呼吸”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

生16:

表演(做出吹气的动作)师疑惑:

你呼吸了吗?

生回答“呼吸了”。

(其余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不赞同)

有同学不同意你的理解。

再找一名同学。

生17:

表演。

(生做出憋住气的动作)(众生赞同)师问“你呼没呼吸?

生回答“没呼吸。

屏住呼吸就是不呼吸。

说一说大家为什么要屏住呼吸?

怕泡泡碎了。

(另有两名同学与其说法一致)

也就是希望泡泡能在空中多停留一会是吗?

(众生赞同)

美丽的肥皂泡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

开心吗?

开心。

快乐吗?

快乐。

所以冰心奶奶说——

齐读。

我们再到文中找一找做肥皂泡的句子。

做肥皂泡只用了两行文字,剩下的都是在写吹肥皂泡和扇肥皂泡。

做肥皂泡内容写得少。

吹、扇肥皂泡写的多一些。

像这样写得内容比较多的叫做重点写。

(板书)

五、课堂检测

接下来我们来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下课堂检测。

答卷(四分钟左右有四名同学快速答完并且完全正确)

对前四名同学提出表扬。

(又快又对)

把学生检测卷收上批阅并表示下节课做总结。

第20课

绿叶的梦

葛翠琳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文章讲了童年的哪些趣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文: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长大的。

高粱秆儿剥(bāo)开来,做成马车、灯笼;

河边抓把泥,捏成碾(niǎn)磨、盆碗;

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piá

o)做船,荷叶当伞……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

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除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

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

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tù

)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zhuó

),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组成我们生活的乐谱。

我们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

我们常常意外地发现鸟蛋,但也少不了刺伤手脚。

毛栗(lì

)子、酸枣棵的尖刺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pá

),奔跑着,欢呼着,搂(lōu)树叶,积成垛(duò

),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鲜红的,金黄的,穿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

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毛的……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痰(qūtá

n)止渴;

垂柳叶子长如丝,解酒毒,治皮癣(xuǎn);

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

薄(bò

)荷叶医感冒头疼……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参考答案:

文章写了我们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展现了作者儿时的快乐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童年的泥巴

1.文章围绕泥巴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2.“风一样的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呢?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

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mú

)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

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

河床大片大片裸(luǒ)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niá

n)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

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yī)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

“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

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

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

“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pá

o),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dǒusǒu)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

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biě)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

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

一会儿,那边几个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qiū)”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

“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niá

n),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shà

n)。

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

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

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

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1.课文围绕着泥巴写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在河滩野餐等活动。

2.“风一样的日子”指童年美好、短暂的日子。

从中能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

世纪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