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7851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概念公式 打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粗略计算时,g取10N/Kg;

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变化,而质量随位置不变。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3、重锤线(又叫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原理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

经验++事实++推理得出的,因此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3.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

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二节二力平衡

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等于0。

归纳为八个字“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改变。

(改变、不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变。

(改变、不变)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物体处于匀速或静止(没推动),则受到的力都是一对对的平衡力,即受到的这对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静摩擦。

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滚动摩擦。

共同点: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都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综上可得: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1)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

(2)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4、磨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5.增大有益摩擦方法:

增加触面粗糙程度和增大压力。

(自行车的刹车)。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使接触面分离。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方向:

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公式:

,式中p的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

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

N;

受力面积S单位是:

m2

3.压强公式

推导;

4.

(1)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增大压力;

(2)F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压强越大越容易切进去,钻进去。

菜刀刀口薄、图钉尖做的很尖等都是为了增大压强。

(2)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压强越小越不容易陷进去,勒进去。

书包带做的宽、挖土机用两条了履带、铁轨垫上枕木等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第二节液体压强

1.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测量仪器: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就越大.

2.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

g=9.8N/kg;

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4.据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固体则先确定压力F=G,其次确定压强P=

特殊情况:

压强:

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6、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三节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吸盘、悬空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流出都证明

了大气压的存在。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测得的大气压值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上提、下压、倾斜(竖直高度)等无关。

实验时若混进了气泡,则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小

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氧气瓶和灭火器上的气压计是无液气压计。

5、1标准大气压:

等于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

105Pa,粗略取1×

105Pa。

6、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反向变);

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7.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

10.34m高。

应用:

喝饮料、吸墨水、针管吸针药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

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

飞机的升力是由于飞机的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差,这就产生了升力。

2、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流速快,压强小;

质量一定时,体积大压强小;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压强减小。

(一个同向,三个反向)

 

第十章浮力

第一节浮力

1、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

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施力物是液体或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4、秤量法测浮力:

F浮=G-F示,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从中可以知:

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

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

F浮=G-F示

(2)平衡法:

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展开ρ液V排g=ρ物V物g

(3)阿基米德原理:

(4)压力差发法:

F浮=F向上—F向下

4、浮力的说法有:

浮力=排开液体的重力=弹簧秤减小的示数=压力差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

1.物体的沉浮条件:

(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下沉;

(2)F浮>

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

(2)

<

上浮(3)

=

悬浮。

(不会漂浮)

2.浮力利用

(1)轮船:

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了浮力,

使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浮在了水面上。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轮船受到浮力的大小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为104吨的船受的浮力为108n,排开水的体积为104m3,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所受的浮力不变,海里上浮一些。

(3)潜水艇:

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向水舱中冲入水,使重力大于浮力,

潜水艇就下沉。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浮力不变,受到谁水的压强变小。

(变大、不变、变小)

(4)气球和飞艇:

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它们的升降是靠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了浮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气球就升空。

(5)、密度计是测液体密度大小的仪器。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漂浮的原理来工作的。

把密度计放入甲液体和乙液体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的,液体的密度越小。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

1)有力而没有距离(劳而无功)2)靠惯性运动没有力3)力和距离垂直。

4.功的计算:

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

距离)

5.功的公式:

W=Fs;

单位:

W→J;

F→N;

S→m。

(1J=1N·

m).

第二节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P)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

P→瓦特(w);

W→ J ;

t→ S 。

(1W=1J/S;

1Kw=1000w)

还可推得功率的公式为p=fv,功率的国际单位为瓦特,符号W。

1kw=1000w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1、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量, 简称 能。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 能量 越大.

2、动能:

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 速度 越大,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4、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高度 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 质量 越大,位置 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 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 弹性形变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动能和机械能。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弹性势能。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重力势能。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重力势能。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动能 和 势能 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焦耳(J)

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 互相转化 的。

方式有:

动能→重力势能;

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 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 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 守恒的;

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 不断减少。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从能量是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具有大量的机械能.

水能的利用有:

水能发电、水能磨粉 等

风能的利用有:

风能发电、风力推动帆船航行 等.

4、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乒乓球下落过程中,势能 减小,动能 增大,势能转化为 动能 ;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

在运行到近地点时卫星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运行到远地点时,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拦河大坝提高水位是为了增大水的重力势能能,水流下来转化为水的动能,冲动水能机,最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化为 电能 .匀速上升的物体动能不变,势能变大。

在平衡力作用下,动能 一定不变,机械能可能变化。

5.皮球下落过程是 重力势能能转化为动能能;

与地碰撞发生形变时动能能转化弹性势能能;

形变消失是弹性势能能转化为动能能;

上升过程是动能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弹枪把物射出时弹性势能能转化为动能;

子弹斜向上射出后又落向地面能的转化为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一节杠杆

1.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

杠杆绕着 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 的力(F2)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

当杠杆在 动力和阻力 作用下 静止 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或写成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 杠杆原理。

5.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

L2,平衡时F1<

F2。

特点是 省力,但费距离。

(如:

铁匠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

L1<

L2,平衡时F1>

特点是 费力,但省距离。

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

第二节滑轮

1.定滑轮特点:

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 等臂 杠杆)

2.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1)滑轮组定义: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特点:

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但不省距离.

3)滑轮组的省力规律: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几段 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 (G包括所提重物的重力与动滑轮重力之和)

4)滑轮组距离公式:

s=nh,(s表自由端拉过的距离,n表段数,h表物体提升的高度)

4.使用轮轴和斜面都是为了省力.

第三节机械效率

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力、距离、功)

2.有用功:

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

用滑轮组提升时:

W有用=Gh;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

W有用=fS

3.额外功:

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记作W额外。

4.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就是总功。

w总=w有+w额,

另一种定义总功: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总功,记作W总;

W总=Fs

5.三者间的关系:

W有用+W额外=W总

6.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7.计算公式: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都小于100%)。

8.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增大有用功功和减小额外功功,即增大物体的重力来增大有用功功和减小摩擦和机械自重来减小额外功。

9、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⑴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F、钩码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⑵测量的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匀速拉动测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