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67744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Word文档格式.docx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学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植树真辛苦啊。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记录。

  乘法交换律

  首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25组,每组有4个人负责抬水、浇树。

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X4○4X25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25X4和4X25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X4=4X25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

86X4=4X86,100X33=33X100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

教师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Xb=bXa

  三、巩固练习

  

(1)26X8=()X()

  

(2)56X()=35X()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

  25X5X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也就是说无论先计算那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X5)X2=25X(5X2)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也就是说把能够让计算变得简便的两个数先结合起来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这样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Xb)Xc=aX(bXc)

  怎样简便怎样算

  17X25X4125X29X8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三课时

  还记得们知道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吗?

谁来说一说。

  乘法交换律:

aXb=bXa

  乘法结合律:

(aXb)Xc=aX(bXc)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乘法的运算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规律。

  还是来解决植树时的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组,每组里4个人挖坑种树,2个人抬水浇水。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教师巡视,然后挑出做法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

全班讨论(4+2)X25和4X25+2X25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2)X25=4X25+2X25

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a+b)Xc=aXc+aXc

  或者:

aX(b+c)=aXb+aXc

  播放课件:

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有分配律,合理应用这些规律会让计算变得简便。

  乘法运算定律探究

  活动

  乘法巧算

  凑整法计算也可以用在乘法计算中,不过首先要牢记一下几个计算结果:

2X5=10、4X25=100、8X125=1000。

巧算中还要常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定律,善于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1.例如:

25X17X4

  因为我们知道25X4=100,因而我们要尽量把25和4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所以我们先算25X4=100,再与17相乘即100X17=1700。

  25X17X4

  =25X4X17

  =100X17

  =1700

  试一试

  

(1)5X25X2X4

  

(2)2X125X8X5

  2.再比如125X32X25

  因为我们知道4X25=100、8X125=1000,而且32=4X8,所以可以将4和8分别于25,125相乘,得到(125X8)X(25X4),这样计算就非常简便了。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7—18。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学习准备

  课件、学习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好多人都旅游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

课件出示:

  生:

骑自行车。

  师:

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周。

  生2:

李叔叔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2.师: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李叔叔今天上午比下午少骑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今天我们选取“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来做我们的学习材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列式?

40+56(板书)

还可以怎样列式?

56+40(板书)

它们之间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等号。

(师板书等号)

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

因为它们的和都是96千米。

因为它们都是求的李叔叔一天行的总路程。

  2.课件出示:

  123+377&

Omicron;

377+123

  1124+76&

76+1124

这两道题,它们的算式之间的能用等号相连吗?

请你算一算!

为什么?

因为它们的和都相等。

  师板书:

  3.师:

观察这三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从刚才的发现中,你们会猜想到什么呢?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呢?

  (板书: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师:

口说无凭,你打算怎样验证咱们的猜想?

我们可以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那请大家拿出本子来,举几个这样例子来验证看看!

  (生独立举例验证)

  5.师:

谁来上台说说你是怎么举例验证的?

(百以内的加法、多位数的加法、小数加法……)

通过刚才这两位同学的举例,都能证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谁有没有发现交换加数位置和不相等的情况吗?

没有。

也就是说,我们举不出反例,那证明我们该刚才的发现是正确。

谁能够再一次总结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

旁边的问号是不是可以擦掉了?

!

这个规律,数学家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

  6.师:

刚才同学们举了那么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举不完。

是啊,像这样的等式我们能写出很多很多来。

  (师边说便在等式的下面板书“……”)

既然像这样的等式写不完,你能否开动你的脑筋,想办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等式吗?

试一试,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写出来。

  (学生尝试)

  7.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一个怎样的算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的?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生3:

a+b=b+a

这三位同学的方法能表示出所有的情况吗?

能。

这三种方法,你更欣赏哪一种?

第三种。

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第三种更方便、更简洁。

其实咱们的数学家想到的式子,跟生3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是a+b=b+a。

  (师板书a+b=b+a)

你觉得a和b可以表示哪些数?

  8.师:

同学们现在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加法交换律”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我们是先观察发现,再举例验证,最后是总结规律。

很简单明了,还有谁来说一说?

我们第一步是观察发现,我观察这三个等式,发现了任意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第二步是举例验证,我们举了好多例子,证明我们是正确的,最后一步是总结规律,总结的规律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说的好不好?

把掌声送给他!

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9.师:

我们刚才是通过观察发现,然后是举例验证,再总结规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刚才大家经历了一次像数学家一样做数学的过程,那你能不能用这种学习方法去探索其他的运算定律呢?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现在请大家自学  生:

  一.观察发现。

  仔细算出每一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二.举例验证。

  你能再举出几组这样的例子吗?

  三.总结规律。

  你能用符号表示这个运算定律吗?

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学锦囊上的提示自学,开始。

  (生独立完成)

完成的同学同桌交流一下。

  3.师:

都完成好了吗?

谁愿意到前面分享一下你的自学收获?

我发现第一组算式都等于288,第二组算式都等于273,第三组算式都等于507,它们都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每一组题的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前一道算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后一道都是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刚才这位同学分享了这么多自学的收获,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还其他的发现吗?

我还发现这三组题,后面的题都改变了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改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

和不变。

还有没有什么不变?

数字的位置没变,只是运算顺序变了。

刚才通过这三组算式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那这个规律对不对还需要我们怎么样?

举例验证。

那谁来说一说你举的例子?

好,你来!

(24+76)+28=24+(76+28)(师板书)

谁再来分享一下你举的例子?

  生2(8+7)+3=8+(7+3)

谁再来举一个?

(325+178)+22=325+(178+22),他们都等于525.

  5.师:

谢谢大家的分享。

刚才,我们大家进行了举例验证,你们验证我们发现的规律对不对?

对!

有没有举出反例的?

那由此可以说明,我们该发的规律是……

正确的!

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发现的规律齐读一边,预备,起!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刚才发现这个重要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这是我们发的第二个运算定律,那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a+b)+c=a+(b+c)。

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观察发现、猜想验证、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发现了两种的加法运算定律,现在你还有什么不懂得、想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内交流研究,开始!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哪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我们小组发现的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加法,和不变;

不同点是加法交换律的加数是两个数,加法结合律的加数是三个数。

加法交换律是数字的位置变了,加法结合律是运算顺序变了。

你们同意吗?

还有和这一组不一样的吗?

好的,看来其他组的同学的发现同他们是一样的,我们班的同学观察力和思考力非常强,那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学会的本领来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下列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你能()中填上适当的数吗?

  3.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逛超市,看到体育用品柜台有下列物品:

  4.小明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

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五.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4篇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138X100100-6464X18X9X125(4+40)X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X43=300X+2X

  2003=2000+(2000+3)X14=2000X+X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X()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计算102X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X43

(2)102X(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X84=X84+X8492X203=92X(200+)

  =92X200+92X

  

(2)计算102X24

9X37+9X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X37+9X63

  =333+567

  =900

  

(2)9X37+9X63

  =9X(37+63)

  =9X1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

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X、+、X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80+8)X2532X(200+3)35X37+65X3738X29+38

  讨论:

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

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X12+23X88(35+45)X12(11X25)X425X(4+40)

2、3题为什么不相等?

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

P38/6—8

  板书设计:

  计算102X439X37+9X639X37+9X6338X29+38

  102X43=333+567=9X(37+63)=38X(29+1)

  =(100+2)X43=900=9X100=38X40

  =100X43+2X43=900=1520

  =4300+86

  =4386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