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课文讲解.docx
《《北京的春节》课文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课文讲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的春节》课文讲解
学科:
语文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1年2月6日8:
00----10:
00
姓名
年级
六
性别
男
课题:
《北京的春节》课文讲解
总课时___第__课
教学
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综合提高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
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检测
作业完成情况:
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2、走进“北京的春节”
3、整体感知
4、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二、走进《北京的春节》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三、整体感知
(一)词语解释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俗称“过年”。
腊月:
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
腊八即腊月初八。
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
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
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
农历中的节日。
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
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
熟练。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
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
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其他地区称“汤圆”。
截然不同:
截然:
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二)走进课文
阅读课文,正音正字。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思考1:
课文的内容?
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作者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美好与热闹场景。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
文章是按()顺序安排内容的,可分()个时间段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段):
描述在腊八到过小年的情况。
第二部分(7段):
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8-10段):
描写正月初一情况。
第四部分(11-12段):
描写元宵节盛况。
第五部分(13段)描写春节结束的情景。
思考2:
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买杂拌儿
过小年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正月十九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详写的部分是哪些?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思考3:
再默读课文,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对北京的春节的印象?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思考4:
过年了,我来到大街上,到处是
一片()、()的景象。
v喜气洋洋
v热闹非凡
v喜庆祥和
v繁忙热闹
v……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了北京()的民风民俗。
全文按照()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北京的春节从()开始,直到()才结束。
其中详写了()、()、()、()这四天的情景。
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
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三)重点句子理解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
“守岁”有两重意义:
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残灯:
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
庙会的最后一天。
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每部分都以表示( 时间 )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这种结构安排的好处是( 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
(四)北京的春节——独特的传统习俗与文化
(五)课文表达特色
1.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2.以时间为顺序;
3.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四、同步练习
【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jiǎo bàn fēnɡ zhenɡ
( ) ( ) ( )
biān pào xiǎo mài sì yuàn
( ) ( ) ( )
2、形近字组词。
拌( ) 旬( ) 醋( ) 饺( )
伴( ) 甸( ) 醒( ) 皎( )
3、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间断(jiān jiàn) 万象更新(ɡēnɡ ɡènɡ)
差不多(chā chà) 正月(zhēnɡ zhènɡ)
4、我能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北京的春节( )排场,( )分外热闹。
( )孩子们要放鞭炮,( )要过春节了。
(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北京( )城市,(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5、我能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
春节食品:
( )( )( )( )( )
春节玩具:
( )( )( )( )( )
元宵彩灯:
( )( )( )( )( )
6、衔接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音序是();“悬”的意思有:
①挂②公开揭示③抬④无着落;无结果⑤距离大;差别大。
文中的“悬”取第()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种解释。
(2)、找出一个夸张句画上“————”,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
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
(4)、用“________”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句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
1、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封神演义》B、《水浒传》
C、《三国演义》D、《西游记》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A、春天景色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D、冬天景色
3、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4、“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D、唐宋时期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A、汉朝名将霍去病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D、三国名将赵云
6、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陆游
7、我国现任国务院总理名叫()
A、朱镕基B、温家宝C、胡锦涛D、江泽民
8、下面各组词中,没有错字的是()组。
A.莫名其妙胆大妄为意然决然B.无忧无虑络绎不决无可奈何
C.迫在眉睫仪态端庄头晕目眩D.郑重其是生气勃勃全神贯注
9、“盛”(shèng)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
①兴旺;②丰富,华美;③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
“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10、下面各组词语中,表示人物神态的是()组。
A.全神贯注垂头丧气满不在乎忍饥挨饿
B.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胆大妄为安然无恙
C.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垂头丧气面如土色
D.全神贯注迫在眉睫提心吊胆依依不舍
11、“好高鹜远”中的“好”字的意思是()。
A.优点多B.友爱C.很D.爱、喜欢
12、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
A.篱落/疏疏/一径/深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D.飞入/菜花/无/处寻
13、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①陈述句②疑问句③反问句,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1).这么远,箭哪能射到呢?
(2).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
(3).陈赓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③②D.①②③
九、照样子,成语接龙例:
洗心革面—→面目全非 —→ 非同小可—→ ……
①握手言欢—→()—→()—→()
②成千盈百—→()—→()—→()
(二)连线题
花语,是一种用特定的话来表示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情感和愿望,请把下列的花木与其象征意义用直线联系起来:
松柏夫妻恩爱
翠竹坚强不屈
兰花清白
万年青气节和虚心
并蒂莲高尚而谦虚
荷花友谊长存
(三)成语填空:
(1) 最短的季节 ( ) (6) 最反常的天气 ( )
(2) 最有学问的人( ) (7) 最难做饭 ( )
(3) 最长的腿 ( ) (8) 最荒凉的地方 ( )
(4) 最快的速度 ( ) (9) 最昂贵的稿费 ( )
(5) 最遥远的地方( ) (10) 最宽阔的胸怀 ( )
课后
作业
课后作业:
课后
评价
一、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二、教师评定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课后
巩固
巩固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教导处签字:
家长签字:
日期:
年月日日期:
年月日
老师
留言
家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