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69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文地理学提纲题目 浙江农林Word文件下载.docx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西北欧、日本、中国、印度等

地理环境、经济、适度人口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

测度、特征、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

概念、空间规律、机制

人种:

划分、地理环境、种族主义和种族冲突

民族:

形成与特征、分布、迁移与集聚、变化与整合

民俗与流行文化:

空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民俗与环境:

民居、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流行文化:

体育、服饰、快餐、流行音乐等

第五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农业起源:

理论:

最佳觅食理论

起源地点:

索尔推论、考古学、动植物驯化

农业发展与类型:

发展阶段:

原始、传统、现代农业

自然社会影响:

自然、社会、文明等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景观与农业区位:

农业景观:

环境因子、观光价值

农业区位:

杜能圈

第六章工业出线与工业区位

出现与发展:

出现与初期发展:

工业革命产生于过程

工业生产扩散与继续发展:

扩散、技术革命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第一产业中的工业:

伐木、捕捞、采矿

第二产业:

主要工业等

其他产业:

三产、四产等

因素及其新变化:

因素:

自然、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环境、协作

工业区位论:

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新变化:

钢铁、纺织、汽车、电子信息等

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起源与发展:

城市与乡村:

城市、集镇、乡村类型

起源与发展:

西方、中国、村落发展

城镇标准: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基本概念:

城市化进程:

内部、外围、郊区、逆城市化

城市化机制:

原动力、直接动力、后续动力、决定力量、人口政策等

城市化特征:

国内、国外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区位与环境关系:

防御、交通、

城市与自然环境:

地质、地形、气候、水资源、生物

地域结构动力与模式:

集聚、离散和摩擦、相互作用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第八章语言类型和景观

语言起源和发展:

语言产生:

本质属性与社会功能:

语言发展:

英语和汉语

分类与分布:

语言谱系

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10个语系

语言传播与影响:

传播特性:

5个

传播与环境:

自然、人文等

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取代、接受、消失、维持、融洽、多语言

语言景观:

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地名景观:

作用、我国地名景观、西方国家地名景观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产生与主要宗教:

定义及其作用

起源于原始宗教

分类与民族宗教:

三大宗教

传播与分布:

因素与形式:

移民、传抪、领土竞争、互相影响

宗教组织

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风俗禁忌

宗教文化

仪式节日

宗教圣地

宗教景观:

宗教塑造与文化景观

宗教对地理环境的间接影响

景观地域差异

第十章旅游地理

兴起与发展:

兴起与发展

大众旅游

客源地与目的地:

旅游者

客源地与目的地

二者关系

旅游地文化特征:

旅游文化

文化要素

文化特征:

地域、大众、综合、直观、季节性

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旅游开发影响:

经济影响

环境影响

社会影响

区域文化影响

第十一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正式与政治地理:

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地理单元

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地理过程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基本特征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国家中心区域

边界与边疆

国家权力:

要素:

领土、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士气、政府

国家实力分析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形成

基本特征:

实力是格局的根本动因、国际关系的核心行为

主要学说

第七章第1、2节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社会分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力量。

3、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的分类B

A.工业城市B.防御城市

C.交通城市D.县城

4、——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B

A.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

C.第三产业D.经济发展

5、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多选)ABD

A.土地利用集约化B.产业结构高级化

C.交通便捷化D.城市网络化

6、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小城镇向中心城市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一体化。

×

7、城市化概念涉及的四个方面的含义。

(1)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2)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3)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

(4)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8、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1)有计划逐步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形成

(4)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

9、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技术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

(1)技术进步既发展了生产力,又解放了劳动力,区域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剩余粮食生产能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一前提;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形成生存的第二必要前提。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技术进步对工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近代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

农业生产中技术进步机器的使用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使得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分工在空间上的反映。

现代化工业向城市集聚的倾向仍在延续。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城市中第三产业的发达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现代化密切相关。

制造业国际扩散的是服务业的国际扩散,全球金融网络的出现,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特点限制其转移。

(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人口、经济向城市集中。

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第3、4节

1、右图中III代表的是什么带(C)

A.通勤带B.过渡带

C.工人家庭带D.中产阶级住宅带

2、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有哪些(多选)(ACD)

A.利用河流B.利用山脉C.利用海洋D.制高点和隘口

3、一般来说,影响城市区位条件的是____防卫__与__交通____。

4、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有_同心圆模型_,_扇形模型_与多核模型。

5、在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

6、日本的东京湾是利用河流方面来确定区位的。

X

(利用海洋方面)

7、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印象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

8、简述首位城市的概念

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9、论述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及三种力间的相互作用

(1)集聚力:

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提供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首先是交通方便、其次是城市中心是商业最好的区位。

二是市中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优势。

主要是知名度对人们的心理的引导作用。

(2)离散力:

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经济条件方面,原城市中心商业区因富有阶级转移,经济效益下降。

原集聚力形成繁荣的中心带来的高成本负担等等导致城市分散化过程。

二是社会条件方面。

郊区声望提高,吸引力增强加速城市分散化过程。

(3)摩擦力:

阻碍产业、家庭生产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

(4)三种力的循环相互作用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力的作用此消彼长,占优势的力量决定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第八章第1、2节

1、在什么时候英语才成为英国的全民语言?

1382年用英语书写的圣经出现,才结束了拉丁语的宗教语言地位。

这是英语才成为英国的全民语言。

2、我国加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1)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人都使用英语。

世界上越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者第二语言使用。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是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2)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早就一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以加速我国“四化”进程,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因此,学好英语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B方言区面积占汉语方言区的3/4,使用人口占说汉语人口的70%以上,即总人数达8亿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种作为主题语言使用的人。

A.北方方言B.吴方言C.粤方言D.客家方言

4、吴语的分布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浙江的大部分,北面以长江南岸的丹阳和北岸的靖江为界,南面以温州、金华、衢州三区为界。

上海话可以说是吴方言的代表。

X(苏州话是吴方言的代表)

5、汉语发展的南北差异是什么?

(1)北方方言相对较为统一,南方方言相对分散。

(2)南方方言虽然由于地理或政治原因相对隔离、变异,但却与北方在政治上是统一的国家,经济、文化上紧密相连,所以语言上没有分化为独立语种;

而北方尽管受到少数民族入侵,但由于汉族人数众多,文化基础深厚,并未在语言上发生根本变化,并且随着民族的杂居、混合而不断扩大分布区,提高在各民族中及汉语各方言中的共同语地位。

6、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C)?

①俄语②法语③印度语④英语⑤西班牙语⑥汉语⑦阿拉伯语⑧日语⑨葡萄牙语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⑨

7、世界语言系谱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

 

分类依据:

语言在发生学上的关系(即哪些语言最初是从一个单一的语言分化出来的)。

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以内再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以下再分为若干语支。

8、请说出印欧语系中最重要的四个语族?

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

9、结合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语言

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许多国家

1、下列不属于社会人文因素对语言传播与扩散影响的是(C)

A.行政区划B.经济条件

C.自然环境D.人口迁移

2、地名景观的特点是(ABD)多选

A.特殊性B.符号性

C.多样性D.变异性

判断题:

3、文化现象在一地开始出现后,在其扩散过程中,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而增强。

4、图画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和最古老的文字类型。

填空题:

5、从空间上来看,语言的传播是由____迁移扩散______和___扩展扩散__造成的。

6、文字的本质特征是使语言反应的文化得以__保存__、__传播_和发展____。

7、我国地名景观从意义上讲,可分为__历史地名_、变迁地名和意愿地名等不同类别。

8、简述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如美洲

(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3)新来移民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

(6)多语言国家出现。

9、地名景观的作用:

(1)地名景观的时代性、空间性决定了他们可以反映出其所分布地区的文化空间过程,可以推断文化食物或现象的扩散过程。

(2)许多学者利用地名景观分析文化空间扩散过程,如壮族、华北城镇。

(3)地名景观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地名符号的表示者间是任意的,被公认后不能随便改。

10、试分析地理环境对语言的扩散和分布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口的迁移流动来对语言扩散施加影响。

表现为在自然条件良好、通达性强的地理区域扩散传播状况好,而在自然条件差、通达性弱的地理区域语言扩散传播差。

(1)环境障碍影响语言的分布和发展:

如阿尔卑斯山的一般地区、山脊南北分别为意大利语和德语。

(2)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有利于语言的传播扩散:

平原及港口地区、交通要道、铁路、公路及河流附近等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同外界交往频繁,有利于语言的传播扩散。

世界上一些大的地形单元的语言分布,往往具有一致性,如欧洲平原为欧亚语系。

(3)环境可以影响词汇:

如再寒冷环境中,受斯基摩人的生活与冰雪和海豹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在其语言中有许多“雪”字,以表示不同类型的雪。

第九章

1.请列举出三种民族宗教。

犹太教、神道教、道教、印度教等

2.佛教在我国什么朝代繁盛达到顶峰,什么时候开始由盛到衰?

唐朝达到顶峰,宋朝由盛到衰

3.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传播形式:

(4种)

移民、传抪、领土竞争、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

4.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

(3种)

和平共处、竞争、排斥。

5.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神权政治、政府与宗教、民族与宗教。

6.宗教组织的重要性?

宗教组织是宗教存在的必要前提,宗教组织不但执行对地方宗教事物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系、宗教仪式的参与,而且往往成为传教、布道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宗教组织本身虽然并不能造成宗教景观,但是却是宗教地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媒介。

第十章第1、2节

1、简述私人消费的增长对旅游业增长的影响

私人消费增长率为1%时,旅游增长率为0%;

担当私人消费增长率为2.5%;

旅游增长达到4%;

消费增长为5%时,旅游增长长达10%。

总体上呈加速递增。

2、简述国内旅游的意义

国内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空间,拉动内需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作用。

此外,国内旅游的发展,还起到了对国民进行户外教育,特别是培养加强爱国主义、提高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3、判断以下情况属于国际游客吗?

(1)移民X

(2)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X

(3)避难者流浪者X

(4)从游轮上岸游览异国风光几个小时的人√

(5)到国外就医半个月的病人√

(6)宗教朝觐者√

(7)到另外一个国家的探亲者√

(8)奥林匹克的参与者√

(9)边境往来工人X

(10)国际会议的参加者√

4、旅游地文化的定义

旅游地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

5、旅游地文化包括哪三个不同的层面?

旅游地文化分成三个不同层面一是旅游地文化的物质要素,物质要素主要指的是一个旅游地的的旅游资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设施。

二是旅游地的文化行为要素指的是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生活制度,行为规范,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指的是旅游地居民的名族性格、宗教情绪也包括旅游相关从业人员,与旅游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情操,还包括旅游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6、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地域性、大众性、综合性、直观性、季节性

7、哈尔滨的冰雕旅游、吉林市的雾凇旅游典型地表现了旅游地文化的哪个基本特征。

地域性

第10章旅游地理4、5节

1、亚洲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是(B)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2、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居世界前列地区的是(A)

A北美B东亚C拉美D北非

3、旅游业的经济特性有哪三点?

(1)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4、旅游业对经济影响有哪些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

(2)实现收支平衡

(3)增加就业

(4)增加税收

(5)优化经济结构

5、旅游业收入属于贸易外汇?

错误

6、什么是旅游的“示范效应”?

?

7、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成功与否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第11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填空题

1、国家的基本特征:

拥有确定领土,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拥有主权

2、政治地理过程分为:

政治扩散、政治整合、政治分离、主权的变化

名词解释:

1、起源核心区:

指一个国家最初发展的起源地,后来国家的版图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展而来的。

2、国际海洋公约:

领海指基线以外12海里之水域,沿岸国可制订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基线起算,不应超过200海里〔370.4公里〕的海域。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

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说说环境知觉和环境感觉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由于地理环境作用于人们的分析器官所起的认识过程。

不同点:

环境知觉:

反映地理环境的总体属性以及个别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

环境感觉:

只反映地理环境的个别属性。

2、地理物象是如何具体行成的?

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3、地理物象有哪些特点并具体解释。

距离衰减的规律性:

距离观察者越近,观察者对其了解得越详细

动态性特征:

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同人们所处的时代直接有关。

4、行为空间包括哪两种?

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5、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有哪几种类型?

(3种)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6、影响购物活动行为空间的因素有哪些?

(4种)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

7、迁移空间行为的规律性是什么?

(2种)迁移的距离偏移、迁移的方向偏移

8、行为地理学中研究消费行为空间引力问题是从那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商店区位、商店分布模式、零售区位变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

9、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跟经济条件有关,还有跟什么因素有关?

列举几个因素即可

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友谊状况、区位距离、广告因素等等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1、以下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

A.公平性B.协调性C.主权性D.保护性

2、在20世纪末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苏联和前南斯拉夫)。

3、什么是“一超多强”?

“一超”就是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而俄罗斯、西欧、中国、日本则属于多强之列。

4、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关系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单一民族国家中优势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优势民族独立倾向与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的分与合以及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的矛盾。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5、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第一,全球文化的逐步形成:

客观现实

第二,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

主观战略

第三,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

实际进程

6、简述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原因

资本扩张:

原动力

后现代文化:

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

可能性与现实性

7、消费文化全球盛行与之相关的两个特征分别是哪两个?

文化的商品化和大众文化的勃兴

8、本土文化是一个静止的存在、凝固的存在。

(x)

9、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同样是多元共存,并行不悖的。

(√)

10、民族本土文化的主体既是(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建设者)、(创造者),又是(培育者)和(呵护者和捍卫者)。

11、如何辩证地看待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全球化是本土化产生的前提,本土化则是全球化的反映,全球化产生于本土化的局限中,本土化产生于全球化的进程中。

从根本上说,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文化全球化并不排斥各民族文化的兴盛,而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推进文化的全球化。

因此,两者并不存在根本矛盾,撇开本土来强调全球或撇开全球来强调本土,都忽视了它们所包含的辩证关系。

12、文化创新要注意的问题。

1.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改造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挥而就,需要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三个层面上批次之间相互作用的长期改造过程,要注意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

2.文化积淀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应与不适应时代经济发展之需。

文化创新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可以利用的部分并发扬光大,从传统文化合理地引导到满足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文化上面,而不要不顾传统文化基础,一味地照搬照抄,造成传统文化的巨大抵抗力。

3.文化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一个民族或国家要保持强盛,文化创新就没有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