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思考练习Word格式.docx
《发展心理学思考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思考练习Word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问题上,各学派之间历来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
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
4怎样理解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儿童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的。
(1分)
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可以引起儿童年龄特征的变化,但不是立刻就反映出来,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2)可变性也指个别差异,共性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即在特定条件下不同个体在年龄特征上可能有所差异,如他们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加快或延缓,有时会边小出某些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
5怎样理解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答;
年龄特征的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就形成稳定性来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社会教育条件虽然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稳定性;
②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顺序性,在一般条件下,大多数儿童所需的时间相差不多;
③生物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生物成熟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具有一种共同的规律。
6我国心理学家从哪几个层次讨论了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方向和尝试?
我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以下几个层次讨论了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方向和尝试:
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对比国内外人类心理发展的异同点,揭示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状况等,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特点、速度也各不一样。
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即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的心理发展特点。
修改心理学的旧概念与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与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7简述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三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然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著作《儿童心理学》。
该书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学正式发俄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开始于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的出版,普莱尔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式、演变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之前)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准备期;
第二阶段(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一战至二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二战以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时期。
8动物的原始性心理发展进化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刺激反应阶段;
(2)感觉阶段;
(3)知觉阶段
(4)思维的萌芽阶段
9简述发展心理学近年来的进展和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实际的要求,发展心理学开始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是完全没有能力的。
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可以用“去习惯法”、“习惯法”、“视觉偏爱”等方法来研究新生儿和婴儿,结果发现他们非但不无能,相反,他们的能力比人们原来所想的还要大得多,这使得人们对新生儿和婴儿改变了态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心理学工作者对年幼儿童心理的研究。
(2)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兴起以后,心理学工作者就用信息加工的理论观点来解释儿童认知及其发展,并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分析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突破,它为进一步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3)近三十年来,毕生发展的观点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总体来说,儿童期是生长占优势,然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暂时的相对平衡,到了老年期,就逐渐转变为衰退占优势。
(4)儿童的社会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前心理学者们以开始把研究焦点投注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化教育上。
10什么是比较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研究的是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心理的发展过程。
科学已经证实,最高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从最简单的、最低级的动物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动物的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
恩格斯把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称为“人类精神的史前时代”。
11什么是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是出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的心理规律,通过它可以了解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轮廓。
人类的心理就是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一代一代快速演进,逐渐使得人类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跨越的质的鸿沟。
12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的全身细胞按功能可分为哪几类?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水螅生活在水中,它全身的细胞按功能可分为三类:
①感觉细胞,其主要的功能是接受外界刺激;
②神经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兴奋,因为它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有丝状突起,联合成网,组成网状神经系统;
③运动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执行运动反应。
这三类细胞的功能分化使水螅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13简述动物原始性心理发展进化过程中的知觉阶段?
答:
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多细胞的环节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从环节动物开始才出现了心理的最初反应形式——感觉。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属于感觉阶段。
动物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后,其神经系统就有了很大发展。
其具体标志是它有了脊髓和脑泡。
脑泡包括五部分;
前脑、间脑、中脑、后脑和末脑。
脑泡的这些部分逐渐演化成高等脊椎动物的前脑、问脑、中脑、后脑和末脑。
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它的神经系统已分化出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但鱼类的前脑还不发达,大脑两半球还处在形成之中。
动物进化到两栖类(如青蛙)时,动物的前脑已发展成大脑两半球,而且各种感觉能力和行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动物进化到爬行动物(如蛇)后,则出现了大脑皮质。
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的里程碑”,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
随着大脑的进化,动物的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也相应完善起来,它们日趋专门化,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获得了新的反应能力,即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的知觉能力。
从此,动物可以依赖知觉的过程,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整体的反应。
也就是说,这阶段动物的心理才真正登上了知觉阶段的台阶。
14简述动物原始性心理发展进化过程中的思维萌芽阶段?
从低等的脊椎动物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这期间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目等动物。
哺乳类动物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它们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出现了沟回,从而扩大了皮层的表面积。
这为大脑皮层承担更重要的调控机能准备了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脑的各部分的机能也日益分化,使其心理和行为也得到了更大改善与提高。
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了灵长动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类人猿。
它的神经系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
其大脑在外形、结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增强了,而且使其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更加清晰、更加准确了。
这表明类人猿的心理已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已经自豪地迈进了人类思维的‘‘准宫殿”,即思维的萌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类人猿能够利用简单、粗笨的工具解决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能够模仿人的动作,具有手势语言等。
这种初级的动物思维为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奠定了生物基础,更为人类心理的产生做好“准备”。
15根据我国人类学家的观点: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的人类学家认为,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第一是早期猿人。
它们大约生活在300--100万年以前,能制造粗糙的工具,靠集体的力量来捕食度日。
第二是晚期猿人。
它们大约生活在150--50万年前,能制造各种石器,并懂得利用天然火。
第三是早期智能人,即古人。
它们大约生活在20--4万年前,对石器的改进更大、利用更广,还学会了人工取火。
第四是晚期智能人,即新人。
它们大约生活在4--1万年前,能制造复杂的工具,会人工取火,会猎取野兽,会采集植物果实,但还不会用金属制造工具,不会烧制陶器,不会驯养家畜,不会耕种植物。
16人类要实现进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人类要实现这种进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直立行走,手的发展。
这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直立行走既使双手从行走机能中解放出来,成为劳动的器官,为劳动准备了条件,也使其身体姿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头部可以抬起,视野得以扩大,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增多,摄人脑的映象增多。
这些都发展了大脑的机能。
双手的发展使其成为劳动的器官。
在抓握和操纵物体时,双手由于与物体的接触而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变成了认识物体的器官,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
使用和制造工具标志着劳动的开始。
恩格斯曾指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劳动是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人类在长期的劳动中,通过“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积累经验,认识“工具”的种种客观属性、“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关系即工具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一切使得人类慢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念。
第三在劳动实践中逐渐产生语言。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的。
恩格斯曾说过“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可见,语言和劳动一样,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语言本身具有交际的功能,而且它能使人类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语词思维或抽象思维阶段,所以人们把语言视为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17简述心理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心理现象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动物以后才产生的。
心理现象虽然主要为人类所特有,但它是在动物长期进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这为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动物进化的标志之一是其身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神经系统的出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在此基础上才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心理现象。
这个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刺激反应阶段;
(2)感觉阶段;
(3)知觉阶段;
(4)思维的萌芽阶段。
18简述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产生、发展的历史。
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学习在特定的生活中进行正常活动所需的品质、价值观、信念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等。
具体而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个体如何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社会规范、建立一定的生活目标、形成适宜的社会职能、扮演好社会角色等的过程。
其中有些方面贯穿个体的一生,如扮演好社会角色,有些方面在青少年阶段就能完成,如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掌握社会规范等。
个体心理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
心理学家们根据不同的阶段,对个体的心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以及纵横交错的研究,其中婴幼儿期、儿童时期(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被研究的最多,这部分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9简述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H.Z.Hollingwerth)最先提出人毕生心理发展的概念。
他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弗(Florencel.Goodenough)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并于1935年出版了一本《发展心理学》。
1945年此书再版。
此书在当时欧美的影响极广泛,在科学性和系统性方面均超过了何林渥斯的《发展心理学概论》。
古德伊洛弗认为,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
研究心理既要重视个体表现外在的行为,也要重视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
既要注意正常人的心理发展变化,也要注意非正常人(包括低能人或罪犯或病态人格的人)的心理发展变化;
既要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也不能忽略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理。
他还认为,对人的心理研究,不仅应从人的一生出发,还要考虑下一代。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这以后的几十年,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关于成人心理发展的研究和理论建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成人记忆的研究。
对成人记忆的研究,特别对中老年人记忆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课题。
(2)对成人思维发展的研究。
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很多,如成人思维发展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瑞吉尔(K.F.Riegel,1973)在《人类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辩证运算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就探讨了成人思维的发展特点。
(3)对成人智力发展趋势的研究。
这方面研究也是成人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如卡特尔(Catted和霍恩(Horn)根据个体智力毕生发展的观点,把人的智力区分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两个方面,认为液态智力在中年期以后明显衰退,而晶态智力则并不衰退,甚至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再如西彻等(Schaie&Hertzog)所做的西亚图追踪研究提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关于成人的智力发展阶段的模式。
(4)对成人道德发展的研究。
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如埃若蒙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被试年龄阶段为5-72岁,分别研究了他们的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5)对成人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等。
心理学工作者通过研究认为,成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努力去整合、弄懂经验并不是自我的某种功能,而是自我本身。
发展心理学正是在近二三十年的广泛研究中发展起来的。
20为何说是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
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此书的问世,就意味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
从此开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就从普莱尔的婴幼儿阶段扩展到青年期。
普莱尔虽然是儿童心理学的鼻祖,但他主要是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对少年、青年等的心理研究几乎是空白。
而霍尔却不同,他既研究年幼儿童的心理发展,也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青春期。
霍尔也是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
人的后半生》一书,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明确提出毕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
1发展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①可观性原则
②教育性原则
③矛盾性原则
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2什么是自然观察法,根据研究目的它可分为哪几种具体的方法?
答自然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个观察个体的行为。
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
样本描述法:
指在预先选择好的情境中对特定的对象,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连续的观察并记录一切发生的行为。
时间样本法:
指在固定时间间隔内观察预先选定的行为,在观察开始之前,要先研究观察时长、间隔及次数。
事件样本法:
以莫一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为观察对象,要求观察者深入到儿童生活或游戏场所中等待事件的发生并对事件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加以记录。
3什么是临床法?
它是一种与访谈法极为相似的方法,是研究者通过研究被试对一个问题、一件工作或一个刺激的反应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
当被试有所反应时,研究者会续问一些问题或要求他们再做一些工作,以进一步澄清研究对象的本意。
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一样的,但后续的问题则依研究对象的答案而定。
因为研究对象的答案经常不同,因此,很少有两个研究对象会面对相同的测试情境。
4什么是问卷法?
问卷法与访谈法相似,只不过是将要研究的问题印在纸上,并要求参与者以答卷的方式作答。
通常研究者使用的问卷有两种形式:
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之提出问题,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看法做答,不做限制。
封闭式问题根据研究需要,把所有问题及可供选择的答案全部印在问卷上,被试不可随意回答,必须按照研究者的设计,在给定的答案中做出选择。
5什么是个案研究法,它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个别儿童,做深入的研究,通常是先仔细地描述一个或多个个案,并试图根据对这些个案的描述形成结论。
它的主要缺点是①研究结论的效度取决于所获得的个案资料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不正确的机率颇高,特别是年纪大的个案,要将幼年时所发生的时件的前因后果正确无误地回想起来是不容易的。
②在使用个案研究法时,研究者并非使用标准化的问题来询问不同的个案,因此个案之间的资料是难以比较的。
③依据某个特殊个案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它的人,即结论难以推广。
6在测验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使用测验过程中,研究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主试进行训练,使其熟悉测验手册的内容,对指导语和施测程序有详细的了解。
准备好所有测验用的材料,选择适当的环境,严格地按照测验手册的规定包括指导语、时间限制等进行施测。
测验的形式应符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如对年幼儿童采用个别施测较为恰当。
第四:
为保证测验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得随意泄露测验内容。
7为确保访谈的成功,访问者要做哪些准备?
为确保访谈的成功,要做一下的准备:
首先:
访问者要对研究计划有详细的了解,熟悉访谈内容,了解访谈对象的一些背景材料。
带齐访谈工具,包括索要访问的基本问题的文字说明,记录用的纸笔、录音机、照相机和摄影机等。
访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受访者的态度,因此访问者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取得被访者的信任,使其乐于回答提问。
访问者要善于把握方向与主题,使谈话者是指能够围绕访问目的进行,避免脱离主题的漫谈。
此外,还要针对被访者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巧妙提问,以获取他们的真实态度和想法。
最后:
访谈记录也很重要,这是分析和得出结论的直接依据。
记录方式有当场记录和事后记录两种。
8什么是横断研究及其优缺点?
(1)横断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来探索其发展状况的研究设计形式。
(2)优点:
横断研究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收集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
而且它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3)缺点:
①由于横断研究的被试来自于不同的族群可能会将时代变迁的结果与年龄变化的结果混同起来,而无法确定真正的原因。
②在某一具体历史时间所作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地推论到其它时期,尤其是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大的心理现象。
③横断研究不能解答起因、顺序和一致性问题。
9什么是纵向研究及其优缺点?
(1)纵向研究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的一种设计形式。
它的优点在于经过重复地测试相同的研究对象,可获取样本中每个人各种特性或发展改变模式的稳定性资料,可以回答发展顺序及一致性或不一致的问题。
(3)缺点:
缺点是费时,昂贵,样本小,且容易流失。
10什么是聚合交叉研究及其优缺点?
也称连续设计或纵向序列设计,是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综合运用,兼具两者的优点。
这种设计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个体心理特点的总体状态,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点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其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优点:
①通过对比不同年份出生的同岁儿童来找出同质效应是否存在;
(0.5分)②可与横向和纵向研究结论相对照,如果结果相似,那么对自己的结论充满信心;
(0.5分)③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长年龄范围的资料,具有高效性。
缺点①存在结论是否推广到其他群体的问题。
11为何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年龄跨度很广,从出生至死亡,包括了整个生命全程。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就需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或者在运用同样的方法时也要针对个体的年龄做一些适当调整。
发展心理学探讨各种心理现象与年龄的关系,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它不可操纵,不能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年龄组,而且也很难把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差异完全归于年龄。
12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及青少年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性的资料的一种方法。
根据对访谈内容和过程的控制程度的可将访谈法分为结构性访谈法和非结构性访谈法。
结构性访谈法要求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必须依照一定的次序来回答相同的问题,这种标准化或结构性格式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接受相同的情境,这样对于他们的不同反应才能加以比较。
非结构性访谈法指事先不制定标准程序或问题,有访问者与研究对象就某些问题进行自由交谈,被访者可随便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种方法可能获得一些研究者未曾料到的信息,但不适于对理论或假设的检验。
13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
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是每个研究者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职业伦理,也是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的前提。
在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对收集来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份资料都必须如实记录,客观分析,研究者绝不能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数据随意取舍,更不允许更改数据。
按照客观性原则所做的研究,应能加以重复验证,即他人可按照同样的方法、程序和步骤进行重复性研究,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14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中的教育性原则?
发展心理学研究,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都必尤其是以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