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2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3第1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苏教版

专题3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考纲定位

考情播报

1.了解金属钠、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4.了解海水中提取Mg的方法。

2016·全国甲卷T12、T13(D)/全国丙卷T7(A)

2015·全国卷ⅠT8(C)/全国卷ⅡT10(B、C)、T13(A)

2014·全国卷ⅠT8(A)/全国卷ⅡT7(B)、T9(B)、T10(B)

2013·全国卷ⅡT10(B)(C)

2012·全国卷T28

(1)

考点1|钠及其氧化物

[基础知识自查]

1.钠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ρ=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质软,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

(2)化学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与非金属反应

②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③与乙醇反应:

2Na+2C2H5OH―→2C2H5ONa+H2↑。

④与酸(HCl)反应:

2Na+2HCl===2NaCl+H2↑。

⑤与盐(CuSO4)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

(3)钠的保存与用途

①保存:

少量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②用途:

制Na2O2,NaK合金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制高压钠灯,冶炼某些金属如4Na+TiCl4

4NaCl+Ti(g)。

(4)实验探究:

Na与H2O(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2.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2)实验探究:

Na2O2与H2O的实验探究

①将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现象是有气体生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现象是溶液变红,后又褪色。

②检验生成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有O2。

[应用体验]

1.将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①水 ②NaOH溶液 ③0.1mol·L-1盐酸 ④0.1mol·L-1硫酸铜 ⑤乙醇

[提示] ③④①②⑤

2.Na2O、Na2O2与水反应均生成NaOH,与CO2反应均生成Na2CO3,故Na2O、Na2O2均是碱性氧化物,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与H2O或CO2反应除生成NaOH或Na2CO3外还有O2生成。

[考点多维探究]

角度1 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应用

1.(2017·石家庄模拟)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3g钠与97.7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

B.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

C.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的产物都一样

C [A项,w=

≠4%;

B项,不能析出Cu,而是Na先与H2O反应;

C项,Na+H2O→NaOH,NaOH+Cl2→NaCl+NaClO;

D项,Na缓慢氧化为Na2O,Na在空气中点燃生成Na2O2。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导学号:

37742043】

①Na2O2与Na2O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

②(2014·江苏高考)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③(2013·江苏高考)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O===2Na++2OH-+O2↑

④(2012·北京高考)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其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

⑤潜水艇中可以用Na2O2作供氧剂

⑥Na2O2粉末投入含酚酞的水中,水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Na2O2具有漂白性

[解析] ②中生成0.1molO2,转移电子0.2mol;③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④Na2O2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固体,NaOH固体吸水形成白色黏稠物,再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答案] ①⑤⑥

1.Na与酸液、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2.Na2O2的主要性质

(1)Na2O2与H2O、CO2的反应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H2O、CO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2)强氧化性

①Na2O2与SO2的反应:

Na2O2+SO2===Na2SO4。

②Na2O2与FeCl2溶液的反应:

能将Fe2+氧化成Fe3+,得到Fe(OH)3沉淀。

③Na2O2与氢硫酸的反应:

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

④Na2O2与Na2SO3溶液的反应:

能将SO

氧化成SO

⑤Na2O2与品红溶液的反应: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角度2 Na2O2与CO2、H2O的有关计算

3.取ag某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的量大于ag,下列物质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HCOOH

C.C6H12O6D.C12H22O11

D [2CO+O2

2CO2①

2Na2O2+2CO2===2Na2CO3+O2②

①+②得:

Na2O2+CO===Na2CO3(虚拟的反应)

即可看作CO能被Na2O2完全吸收;

同理,2H2+O2

2H2O③

2Na2O2+2H2O===4NaOH+O2↑④

③+④得:

Na2O2+H2===2NaOH(虚拟的反应)

即可看作H2能被Na2O2完全吸收,故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 (m=0,1,2,……,n=0,1,2,……),a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水蒸气)通入过量Na2O2固体中,固体增重ag。

若组成符合Cx(CO)m(H2)n,固体增重大于ag;若组成符合(CO)m(H2)nOx,固体增重小于ag。

]

4.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导学号:

37742044】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

A [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发生分解反应:

2NaHCO3

Na2CO3+CO2↑+H2O,生成的CO2和H2O均能与Na2O2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根据计量关系可知,2mo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CO2和H2O(g)各1mol,Na2O2只有1mol,故其恰好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要注意Na2O2与CO2、H2O(g)的反应先后顺序],排出气体物质后,只剩余Na2CO3。

]

Na2O2与CO2、H2O反应的计算规律

(1)物质的量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与足量的Na2O2反应时,消耗CO2或H2O(g)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即气体减小的体积等于生成的O2的体积。

(2)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g)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

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

(3)电子转移关系

不论是与CO2还是与H2O(g)反应,CO2与H2O(g)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的实质都是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有1mo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2mol。

(4)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角度3 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探究

5.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该反应的演示方法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甲           乙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恢复到室温时,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

d.恢复到室温时,溶液中Na+数目减少

(2)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

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两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

①用铝箔包住钠 ②用铜箔包住钠

a.二者收集气体一样多

b.①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c.②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解析] 

(1)金属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Na与H2O反应,生成气体和NaOH,H2O减少,NaOH晶体析出,但温度不变,饱和NaOH浓度不变。

(2)铝箔成分为Al,Al与NaOH溶液反应也生成H2。

[答案] 

(1)abd 

(2)b

6.如图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导学号:

37742045】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mLCO2,U形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gNa2O2粉末。

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活塞,缓缓将CO2压至U形管中,注射器2活塞缓缓向外移动。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不考虑注射器内壁的摩擦阻力)

(1)U形管内的玻璃珠并不参与反应,其所起的作用除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走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mL,其原因除可能仍还含CO2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剩余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反应完,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证明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最为方便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结束后固体产物板结,难以从U型管中取出,为了要证明固体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实验时还需要从下图示仪器和试剂中选择________(填字母)。

当装置和药品都安装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玻璃珠还可起到增大Na2O2与CO2接触面积,使之反应完全的作用。

(2)U形管中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故U形管内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

(3)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