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8930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洞单向分离式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湖北Word格式.docx

隧道进口由于路基高程远高于洪水位,受地表水影响较小,而隧道出口均位于沟谷之中且接近沟底,因此必须考虑洪水期间沟谷水对隧道的影响。

地下水:

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两种类型。

其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裂隙中,由于砾岩裂隙不发育且产状平缓,渗透性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会出现滴水现象。

而隧道出口段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围岩裂隙和次级断裂发育,岩体渗透性相对较强,可能出现涌水现象,但隧道出口段并无充足地表水体作补给源,且隧道设计高程略高于地下水位,因此渗水和涌水规模不会很大。

经水质分析,隧道区地表水、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

3.不良地质现象

构造破碎是本隧道区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出口段不良地质主要是断层及岩性破碎带,其中断层主要发育于白垩系砾岩和二叠系灰岩之间的天阳坪主断裂,该断裂基本上与隧道大角度相交,且其破碎带宽度不大,对隧道的影响不会很严重,但有可能使地下水汇集而造成涌水。

岩性破碎带主要控制了隧道左幅出口段,大约从ZK14+085起至洞口,在该地段内可能出现掉块、坍塌、涌水等现象,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4.主要技术标准

本隧洞为双洞单向行车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尽宽2×

9.75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5m,计算行车速度80km/h。

7.1.3工程地质条件分段及围岩类别划分

本合同段隧道穿越的围岩类别为Ⅱ、Ⅲ、Ⅳ类,具体分段情况及围岩性质见表7-1:

隧道围岩类别分段表

表7-1

幅别

里程桩号

围岩类别

长度(m)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

右幅

YK13+340~YK14+020

680

弱-微风化砾岩、巨厚层状,裂隙基本不发育,纵波速度较高

基本不渗水

YK14+020~YK14+030

10

天阳坪主断裂带,纵波速度低,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渗水或小规模涌水

YK14+030~YK14+124

94

构造影响带,裂隙较发育

轻度渗水或滴水

左幅

ZK13+356~ZK13+730

374

ZK13+730~ZK13+760

30

构造影响带,波速较低,裂隙较发育

ZK13+760~ZK13+995

235

ZK13+995~ZK14+005

ZK14+005~ZK14+085

80

ZK14+085~ZK14+134

49

构造影响带,纵波速度低,裂隙很发育

7.1.4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隧道主要工程数量为:

洞口及明洞开挖2350m3,砌体1267m3,混凝土189.6m3,钢筋9281.5kg,喷射混凝土82.2m3,锚杆1231m,挂钢筋网562.9kg;

洞身开挖123770m3,超前支护:

锚杆1474m,钢筋19543kg,型钢88214kg,钢板734.3kg;

喷锚支护:

喷射混凝土5071m3,锚杆71296m,挂钢筋网74218kg;

洞身衬砌:

混凝土13414m3,钢筋137981kg;

仰拱混凝土853m3,隧底填充混凝土1746m3;

洞内路面:

4505m3,钢筋14625kg;

边沟及电缆沟混凝土1672kg,钢筋140624kg;

防水及排水:

止水带及止水条4427m,软式透水管3780m,喷涂防火涂料34777m2。

7.2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

7.2.1施工程序

根据隧洞工程地质情况及工程进度安排,隧洞分段开挖,Ⅱ、Ⅲ类围岩开挖采用分台阶钻爆,Ⅳ类围岩采用全断面钻爆。

仰拱施工采用滑模逐段跟进,拱墙二次衬砌采用全液压钢模衬砌台车连续进行。

路面混凝土在隧洞贯通后分幅施工。

7.2.2施工工期

本合同段计划总工期为24个月,工程自2003年2月28日开工,至2005年2月底全部竣工移交。

隧道施工工期控制在16个月内(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至2004年8月初完工)。

7.2.3施工进度

施工准备:

在投标的同时作好人员、机械的准备和维修工作。

接到中标通知后,我们立即派先遣人员进场,开始测量定线和临时设施施工。

同时,大型机械开始陆续进场。

计划2003年4月1日正式开工。

左线洞口开挖及仰坡加固处理2个月完成,2003年6月初隧洞开始暗挖进洞,至2004年6月,历时12个月,月平均开挖、衬砌进尺65m。

右线洞口及明洞开挖衬砌、回填需3个月,2003年7月初隧洞开始暗挖进洞,至2004年6月,历时11个月,月平均开挖、衬砌进尺71m。

洞内路面施工及整修工程2个月。

隧洞于2004年8月初全部完工,总历时16个月。

比业主要求的整体工期提前7个月。

7.3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

7.3.1场地平面布置

办公及生活住房布置详见: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本合同段隧洞出口山坡地势较陡,地形狭窄,施工布置应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合理布置。

ZK14+134~ZK14+360段路基挖填量较小,施工队伍进场后,集中力量对该段路基进行施工。

该段路基施工控制在2003年4月10日前完成。

ZK14+134~ZK14+360段路基成型后,在该段路基上进行混凝土拌和站布置。

施工附属企业在ZK14+550左红线外租地平场解决。

7.3.2施工道路

本合同段施工交通运输较为方便,隧道出口紧靠318国道,业主已新修便道一条由318国道接至洞口处。

7.3.3施工给排水

隧洞出口为一深切“V”型山谷,该谷谷底宽2-3m(最窄处小于1m),常年流水,但水量较小。

根据地质资料及现场条件,本合同段施工用水可就近打井取水。

并于隧道左线洞口左侧修建一座蓄水量为150m3的高位蓄水池。

采用高扬程深井潜水泵至水井取水,铺设管径150mm水管输入高位蓄水池,再以管径100mm钢管接入洞内供施工之用。

确保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

隧洞出口为下坡,洞内施工排水分别在隧洞两侧边角设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布设集水坑,利用开挖形成的坡度自然集水,水泵抽排。

洞外施工排水利用永久排、截水沟,导引雨水、施工弃水等,以避免对边坡、仰坡冲刷破坏。

7.3.4施工用电

隧道施工用电以地方供电为主,备用发电机为辅。

即洞口端至10kV高压引入,并于洞口安设1×

630KVA变压器(含相关配电设施)一台,施工前期配120kW发电机过渡,同时作为备用电源。

施工开挖未衬砌地段采用36V低压照明系统,已衬砌地段照明采用220V,悬挂高度大于2.5m。

7.3.5隧道施工用风

在隧道洞口建高压风站一座,安装20m3/min空压机4台,以供隧道施工用风。

供风管采用D200钢管。

7.3.6隧道通风散烟、防尘

本隧道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施工,除施工人员、稀释炮烟供风量外,以稀释内燃机废气为控制指标。

隧道施工要求达到开挖面风流中氧气含量不低于20%,气温不高于30℃。

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5%,一氧化碳含量不大于30mg/m3,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m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4mg/m3,风速不小于0.15m/s,但不大于6m/s。

风量按每人3m3/min计算,内燃机械1KW供风量不小于3m3/min。

本合同段隧洞通风采用PF-100SW37轴流式风机(供风量1000m3/min,风管直径1000mm)进行压入式通风。

7.4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

在隧道出口路基上设混凝土拌和站一座,安装JDY-500拌和机3台并配有自动计量装置,集中搅拌洞内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入洞,泵送入模浇筑。

喷混凝土采用TK-961混凝土湿喷机(自带计量拌和),喷混凝土骨料置于洞口骨料场。

7.5材料采购、运输、供应、管理

隧道分经理部统一采购、管理隧道材料工作,组织大宗材料(水泥、钢材、木材、砂、骨料、石料)进场。

隧道处负责现场收料、发放、管理、使用。

爆破用品按计划申报当地公安局,指定渠道购买。

工地按标准设置临时库房,专人看守、保管爆破用品。

材料在业主指定的厂家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合格厂家购买,材料运输用自备汽车或供料单位的汽车运输入场。

7.6隧道主要施工方法

7.6.1洞口施工及明洞施工

1.洞口施工

洞口土石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和自卸汽车配合进行,开挖应从上而下。

根据设计图纸断面开挖至暗洞起点,然后依围岩情况对仰坡、边坡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并做好仰坡、边坡施工排水。

根据开挖后的实际地质情况,若为不良地质,在征得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考虑增加开挖长度。

2.明洞施工

明洞土石方开挖:

根据本合同段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及仰坡的稳定程度和图纸要求,明洞的开挖采用全部明挖法进行。

施工时先进行土石方开挖,开挖前应作好洞顶的防护、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

开挖时根据边坡稳定情况,采用喷射混凝土临时稳定。

边墙基础:

明洞边墙基础必须设置在图纸要求且稳定的地基上。

施工前作承载力试验经监理签认,必要时注浆加固地基,防止洞口环节发生意外。

衬砌:

混凝土浇筑采用先墙后拱法施工,先浇筑两侧混凝土墙身。

然后采用组合弧形钢模板上铺订白铁皮进行拱圈混凝土施工。

为加强拱架的刚度和稳定,内外拱架采用螺栓对拉(洞内拱架采用钢管支架)。

混凝土采用洞口拌和站集中供料,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料,泵送入模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浇筑时应从两侧面对称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拆除外模。

防水:

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施作明洞防水层。

防水层施工前,采用1:

3.5水泥砂浆将衬砌外表涂抹平顺。

防水层要与边坡、仰坡及排水设施接触良好,封闭严密。

回填及拱架拆除:

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进行拱墙背回填。

拱墙背回填应对称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洞顶回填的面层应根据图纸要求,设0.5m防渗胶泥层以利隔水。

拱墙背回填压实采用蛙式打夯机或夯击式打夯机夯实,其压实度不得低于90%,拱顶中心回填高度达到0.7m以上方可拆除拱架。

拱背排水设施与回填同时进行,并达到渗水顺畅排水。

明洞回填后进入正洞开挖,但在回填前明洞与暗洞不能衔接封闭,将可能影响部分回填。

因此,必须在开挖仰坡完成后,施作明洞同时,同时开挖衬砌正洞最少一个环节(6~8m)以利回填。

7.6.2隧洞洞身施工

7.6.2.1施工方案及施工程序

1.施工方案确定

洞身开挖在洞门及明洞施工(包括混凝土衬砌、土石方回填)完毕后进行。

对于Ⅱ类围岩地段采用超短台阶式开挖,Ⅲ类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式开挖,施工时采用预裂爆破,上下台阶分开,采用短进尺,弱爆破。

对于Ⅳ类围岩洞身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时采用光面爆破,循环进尺3.0m。

具体洞身各段开挖方案见表7-2、7-3。

左线隧洞开挖方案表

表7-2

桩号

开挖方案

全断面

短台阶法

超短台阶法

循环进尺

3m

2.5m

0.5~1.5m

右线隧洞开挖方案表

表7-3

注:

开挖方案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洞挖施工程序

隧洞开挖严格按照新奥法施工,在充分考虑围岩自稳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支护、衬砌。

开挖施工程序为:

测量放线、布孔→钻孔台车就位、钻孔→装药连线→爆破、散烟→危岩清理→出碴→初期支护(含超前支护)→下一开挖循环。

3.作业循环时间

隧洞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见下表:

隧洞开挖作业循环时间作业表

序号

项目

作业时间(min)

1

测量放线

2

钻孔

150

120

90

3

装药连线

50

4

人员退场

5

爆破通风散烟

6

清理围岩

7

出碴

240

180

8

临时支护

300

9

其它

循环时间

670

760

790

11

循环进尺(m)

1.5~2.5

12

月进尺(m)

60

7.6.2.2Ⅱ、Ⅲ类围岩施工

本合同段Ⅱ类围岩全长69m,占本合同段隧道开挖长度的4.42%,为天阳坪主断裂带,此类围岩较破碎,裂隙较发育施工期间早期压力大、围岩变形快,自稳时间短。

本合同段Ⅲ类围岩全长204m,占本合同段隧道开挖长度的13.06%。

此类围岩为构造影响带,裂隙较发育。

隧道的施工组织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Ⅱ、Ⅲ类围岩地段采用预裂爆破。

Ⅱ类围岩开挖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辅以超前小导管加格榀钢架支撑施工。

Ⅲ类围岩浅埋段及围岩破碎地段开挖采用短台阶法开挖,辅以超前锚杆加格榀钢架支撑施工。

开挖完成及时支护,加强量测。

1.超前小导管

在开挖面沿拱墙按纵向间距3m,环向间距0.4m,孔深4.5m,外插角15°

钻孔。

采用φ42mm(壁厚3.5mm)无缝花管,前端呈锥形,尾部焊加劲箍,打入钻孔。

连接单液压注浆泵,采用30号水泥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

浆液配制应先经试验室测定凝胶时间。

钻孔直径应较钢管直径大20mm,用胶泥将导管周围封堵。

压浆孔口的压力应严格控制在允许限制内,分段予注浆应有不小于1m的达接长度,注浆至开挖前的时间间隔4~8h,开挖循环必须留下一定长度的止浆墙,防止下一次注浆时孔口跑浆。

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查注浆效果。

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完成后,开挖初期支护随开挖工作面采用喷混凝土。

2.超前锚杆

超前锚杆采用φ22的钢筋制作,锚杆长为3.5m,锚杆环向间距40cm,沿纵向每2m打设一环,外倾角5°

~10°

,施工时根据岩体节理面产状确定锚杆的最佳方向。

超前锚杆尾端焊接在钢支衬腹部。

锚杆采用H318锚杆台车施工,锚杆的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要求。

3.格栅钢架

格栅钢架在现场制作,其尺寸应考虑予留变形量及施工误差和保护层。

Ⅱ类围岩钢支撑采用18工字钢组成,各单元由工字钢、连接板焊接成型,单元间由螺栓连接。

Ⅲ类围岩段局部设置钢支撑,钢支撑采用φ22格栅钢架,钢支撑间距为1m。

钢拱架安设应垂直于隧道中线,上下左右偏差应不小于±

5cm,其倾斜角度小于±

拱架与围岩之间采用钢板调整。

钢拱架的安设应在开挖后2h内完成,安装之前应先喷4cm混凝土,架设完毕后需再喷射混凝土。

钢支撑每榀钢架之间纵向间距应不大于图纸要求,每榀钢架之间采用纵向连接筋连接,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应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

4.分台阶开挖

Ⅱ类围岩开挖:

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辅以超前小导管加格榀钢架支撑施工。

先打入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形成一封闭面,在超前小导管的支护下,先开挖上部,利用中间土体安设钢格栅,及时封闭和支护上部,缩短围岩的暴露时间,护顶后按顺序分部开挖、支护,各部分形成台阶,便于出碴。

其各部分台阶开挖长度控制在2.5m内,便于运输。

台阶总长控制在10m以内。

开挖主要采用多臂钻车钻孔,局部采用手风钻钻孔,周边预裂爆破,严格控制分段装药量。

爆破参数经试验确定。

每循环进尺1m,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联合装碴,自卸汽车运碴。

Ⅲ类围岩浅埋段及围岩破碎地段开挖:

采用短台阶法开挖,辅以超前锚杆加格榀钢架支撑施工。

先打入超前锚杆并注浆,形成一封闭面,在超前锚杆的支护下,先开挖上部,利用中间土体安设钢格栅,及时封闭和支护上部,缩短围岩的暴露时间,护顶后按顺序分部开挖、支护,各部分形成台阶,便于出碴。

其各部分台阶开挖长度控制在3~4m以内,便于运输。

台阶总长控制在15m以内。

每循环进尺1.5~2.5m,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联合装碴,自卸汽车运碴。

5.初期支护

Ⅱ类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喷C25混凝土(厚26cm),径向Φ25系统锚杆,L=3.5m,环向间距0.8m,纵向间距0.8m,呈梅花型布置。

钢筋网采用环向φ8,纵向φ8,网格20cm×

20cm双层钢筋网;

Ⅲ类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喷C25混凝土(厚22cm和15cm),径向Φ22系统锚杆,L=3.0m,环向间距1.0m,纵向间距1.0m,呈梅花型布置。

20cm,拱墙设置。

锚杆制作:

锚杆制作在现场进行,锚杆制作所用材料、内型、规格、质量以及性能均应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

锚杆施工采用H318锚杆台车进行。

锚杆的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要求。

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定出孔位,作出标记。

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孔钻好后用高压水将孔眼冲洗干净,钻孔应圆而直。

锚杆孔应大于锚杆直径15mm。

架设钢格栅支撑,格栅应与临近锚杆焊接,喷混凝土应与格栅齐平,以利布设防水设施,若渗漏水严重,应采取探孔测水,注浆封闭或小导管注浆固结止水措施。

6.仰拱

根据地质情况及时施做,结合拱圈及边墙施工抓紧进行,使结构尽快封闭,以利衬砌整体受力。

仰拱开挖不允许欠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将仰拱座凿毛、湿润,并清除基底虚碴积水,混凝土浇筑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

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清除尘土积水,方可浇筑隧底填充,并安设计要求作好横坡。

仰拱铺筑和填充拟在混凝土中采用早强措施,施工时6m3搅拌车运输,采用HB30混凝土泵泵送入仓,软轴振捣器振捣密实。

注意加强养护。

7.混凝土衬砌

在铺设防水层后均采用穿行式钢模台车整体浇筑。

按规范要求进行模板测量定位,并安装封头模板,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

混凝土运输采用6m3搅拌车运输,HB30混凝土泵泵送入仓,软轴振捣器振捣密实。

灌注混凝土前应将拱脚支承面找平,灌注由两侧拱脚向拱顶进行。

衬砌完成10~20h以后进行7~14d洒水养护。

7.6.2.3Ⅳ类围岩施工

本合同段Ⅳ类围岩全长1289m,占本合同段隧道开挖长度的82.52%。

此类围岩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岩层产状稳定,岩体完整。

1.开挖

采用全断面开挖,多臂钻车钻孔,毫秒雷管分段起爆,光面爆破,循环进尺3m。

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联合装碴,自卸汽车运碴。

2.初期支护

Ⅳ类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喷C25混凝土(厚12cm),径向Φ22系统锚杆,L=2.5m,环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2m,呈梅花型布置。

钢筋网采用环向φ6,纵向φ6,网格20cm×

3.混凝土衬砌

Ⅳ类围岩无仰拱衬砌,在铺设防水层后均采用穿行式钢模台车整体浇筑。

7.6.2.4紧急停车带、车行横洞、人行横洞施工

紧急停车带的开挖与衬砌与洞身相接处,应有专门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并报监理工程师,衬砌与洞身衬砌连接平整圆顺。

车行横洞、人行横洞按设计位置在正洞掘进到其位置时进行开挖和衬砌,在与正洞交叉处宜采取弱爆破施工。

车、人行横洞洞边墙采用普通散装钢模,顶拱采用在边墙内预埋支撑架,立定型钢模板的方法进行浇筑。

紧急停车带衬砌采用φ48钢管搭满堂架支撑定型组合钢木模板。

衬砌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钢筋相互连接,绑扎牢固,使之成为一整体。

7.6.3不良地质地段施工

隧道出口段不良地质主要是断层及岩性破碎带,其中断层主要为天阳坪主断裂,该断裂基本上与隧道大角度相交,且其破碎带宽度不大,对隧道的影响不会很严重,但有可能使地下水汇集而造成涌水。

1.断层破碎带的初期支护

隧道Ⅱ类围岩较破碎,裂隙较发育施工期间早期压力大、围岩变形快,自稳时间短,初期支护的早期强度不能满足围岩自稳要求,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快速止水加固。

采用φ42mm(壁厚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