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5240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厨师反驳道:

“岂有此理!

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

⑴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

⑵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第二部分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

“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父亲那番谈话,就(1a)回答说:

“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着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

(2)也不知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已经熬白,两眼呆直,(1b)说:

“啊!

啊!

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3a)。

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

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1c)说:

“是他,真是他!

”然后他就问:

“咱们怎么办?

”母亲马上回答说:

“应该把孩子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3b),(1d)说:

“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3c)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反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人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靠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

“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递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3d)起来,就问:

“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他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1.结合语境,给文中(1a)(1b)(1c)(1d)四处分别选填一个能恰当反映人物说话时情态的动词。

依次是。

A、厉声地  B、高傲地  C、偷偷地  D、冷冷地  E、不知所措地

F、语无伦次地  G、结结巴巴地  H、若无其事地  I、蛮横无理地

12.文中

(2)处应填什么标点?

13.文中(3a)(3b)(3c)(3d)四处选填一组能恰当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  )

A、惊慌 紧张 愤怒 惊奇   B、惶恐 慌张 暴跳 怀疑

C、紧张 惊恐 吼叫 惊诧   D、张惶 狼狈 暴怒 诧异

14.文中加点的“他们”“咱们”“我们”分别指代哪些人?

他们:

咱们:

我们:

15.文中加浪线的句子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选出正确的项(  )(多项选择)

A、表现母亲对好逸恶劳、偷摸扒窃者的憎恨。

B、表现母亲对强盗、流氓的鄙弃,不愿同流合污。

C、母亲看不起不有出息、不会营生的人,表现了母亲的高雅。

D、母亲不认沦为水手的弟弟,怕挨近他,指出母亲爱面子、图虚荣的心理。

E、在母亲心目中,有钱就亲,没钱就疏,完全取决于有没有金钱。

F、在母亲看来,只要没钱,亲人也是贼,表现出母亲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G、母亲只认金钱不认人,表现母亲爱财如命,唯利是图。

16.联系全文,回答问题:

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⑵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7.选文最后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第三部分

假币

①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

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那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②终于熬到下课,辰遥盯住围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待女娃们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地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③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万一老教授发现呢?

为了进京到家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

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

他已没有更多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

同学们个个是贵胄公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落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④辰决定次日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⑤辰拿定主意次日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路上,见到他说:

“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

“别提你那钱!

⑥辰魂飞魄散!

却听老教授说:

“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⑦啊呀谢天谢地!

辰一边陪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

辰想。

⑧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

毕竟老教授损失了恁多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

想到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

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幸的老人。

⑨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

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

等着,老师。

⑩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脱掉农田鞋,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这当然要得力于《人民文学》。

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

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令许多杂志派编辑上门来泡他的议价稿,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⑾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

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⑿老教授高兴:

“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

”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

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

“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3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

老教授哈哈大笑:

“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

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

”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⒀“老师,那您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⒁“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

⒂“为什么?

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⒃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

“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这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⒄“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

“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18、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你能说说本文的特点吗?

(可以从语言、结构等方面谈)

19、概述第③段大意,如果去掉此段文字行不行,为什么?

20、文章写辰的前后变化主要运用了描写,写老教授的高尚品格主要运用了描写。

21、文末,辰跪在地上还要向老师学几年,他要向老师学习什么?

22、读完全文后,你认为应学辰的什么,不应学辰的什么?

23、第①段第一句的“良机”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的叔叔于勒》答案

1.莫泊桑;

法;

举出两例即可。

 2.略 3.⑴挥霍⑵地步⑶讨价还价 4.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幻想发财的心理。

(意近即可) 5.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意近即可) 6.交待盼于勒回家的原因。

 7.C 8.略 9.参考答案如下:

⑴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

⑵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疾;

⑶金钱至上。

 10.⑴对文学作品的批评。

⑵我有权批评你的书。

 11.略 12.破折号 13.D 14.两个女儿和女婿;

菲利普夫妇;

菲利普夫妇及孩子们 15.DEFG 16.⑴于勒是否有钱。

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意近即可) 17.反衬人物绝望的心情。

(意近即可) 18.小小说。

本文具有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单一,但跌宕起伏的特点,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19.第③段交代三张假币的来历和辰交三张假币的无奈。

此段不能去掉,因为它交代了情节的来龙去脉,又为后文辰的坦白作了铺垫,如果去掉,易使读者产生慕名其妙的感觉,也不会引起和得到人们对辰的同情与谅解。

 20.心理、语言、行动 21.学习老师崇高的品德或高风亮节。

(意近即可) 22.应学习辰做错事后深深的良心谴责,并发奋努力立志成才,以实际行动赎罪,不应学习他欺骗老师的行为。

(合理即可) 23.早上乘乱交钱。

2019-2020年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敬业与乐业》练习题1

基本常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心无旁骛()________

(2)痀偻丈人承蜩()________

(3)强聒不舍()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

旁骛()佝偻()解剖()扯直()

3.根据注音写字。

亵dú

()piá

n进()教huì

()jiǎn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敬业乐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章取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理至易明: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强聒不舍: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一句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4.《敬业与乐业》文中作者说“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

为什么?

能力提高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

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

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4.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开放探究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用一段话阐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业与乐业•同步训练

1.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

“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

“百行业为先,___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

“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

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3.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4.什么是“敬”?

5.为什么该敬业?

6.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7.怎样理解画线句子?

请结合实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

并加以短评。

(二)课外阅读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

可见讲真话之难。

如果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

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