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500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浅论Word格式.docx

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

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城市文化特色就是城市的个性,是城市的文化品格,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是城市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形象的客观展示与城市的魅力所在。

不同的城市文化特色所具有的城市辐射力、知名度与吸引力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品牌,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产生不同的品牌效应。

  1.追求特色是城市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就越高,对城市个性化的认知程度和精神需求就越高。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现代城市物质生活不是城市现代化的全部内涵,它应涵盖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布局和载体、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土壤和精神环境。

  2.城市文化特色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核心竞争力是泛指集聚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主要动量(硬、软兼蓄)并在竞争力中起主导作用,且体现软竞争力各项特征的定性概念。

它主要反映如下四层含义:

第一,特色与个性;

第二,不可替代或模仿;

第三,有竞争优势,入围的成本较高;

第四,与周边城市的共生性与协作性,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即处理好分工与协作,错位经营与发展,消除或避免恶性竞争。

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特色和个性。

城市文化就是一种最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特色、个性。

  3.城市文化特色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塑造城市文化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城市文化特色本身就是一种投资环境。

良好的城市文化与人才、资金的引进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良性循环过程。

城市文化特色有利于开展对外交流。

良好的城市文化特色有助于城市建设与国际接轨,还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立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所以,在城市旅游的发展中,城市文化特色将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

  总之,城市文化的存在昭示着这个城市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城市文化特色将使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功能。

城市文化特色越强,越鲜明,城市本体集聚、辐射功能就会越大,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由此越来越快。

  二、湖北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喜忧参半

  我们选取湖北省13个市州和三个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的行政首府作为典型样本,来分析湖北的城市文化,13个市州的首府是大中城市的代表,三个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的首府是中小城市的代表。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湖北省不同的城市在自觉不自觉地走着不同的特色之路,大致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

一是占主要成分的历史、政治、经济综合型,如武汉、宜昌、荆州、襄樊等;

二是有因行政设置需要而形成的荆门市东宝、随州市曾都、神农架松柏等。

  湖北人杰地灵,文华昌盛,文化资源丰富。

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昇、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

在优秀、先进的地域文化的滋润下,湖北城市文化也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

  湖北省会武汉市九省通衢,得中独厚,南腔与北调并存,时尚与传统同行,是中国最市民化的城市,市井气息浓郁,市民生活极具特色。

此外,武汉两江三镇,湖在城中,城在林中,滨江园林特色明显。

武汉还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

因此,武汉市的城市文化定位应该是首义文化、知音文化、码头文化和山水园林文化。

宜昌市集历史文化与现代工程、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中国着名的水电之都、旅游之城。

襄樊市人杰地灵,《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樊。

襄樊还是早期楚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因此,襄樊市城市文化特色应该是三国文化与楚文化。

荆州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区,荆州市百里洪湖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红色文化。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境内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世界文化遗产,十堰市的城市文化当以名山、名水为特色。

黄冈市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安被誉为“将军县”;

这里诞生了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医圣李时珍,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共和国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等着名人物,蕲春被誉为“教授县”;

这里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黄冈还是中国着名的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农民绘画之乡。

因此,黄冈市的城市文化应该定位于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宗教文化。

黄石矿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大兴炉冶,留下了闻名中外的铜绿山矿冶遗址,使黄石成为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黄石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

咸宁市生态文化特色明显,咸宁桂花甲冠全国,楠竹闻名神州,苎麻饮誉荆楚,茶叶畅销欧美,享有“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等美誉。

恩施民族民间文化富集,巴文化独具特色,巴、渝文化、巴、楚文化交融混杂,土家、苗、侗等各族文化各放异彩,摆手舞、《龙船调》、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土家吊脚楼享誉中外。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三个就流传于湖北省孝感市,它们分别是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席和孟宗哭竹,孝感市孝文化特色浓郁,影响久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

天门是着名的侨乡,现有8万余人旅居海外,是全国内地华侨人数最多的县市之一。

“茶圣”陆羽也诞生在天门。

仙桃是着名的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湖北省第二大侨乡,也是全国唯一的体操之乡,从仙桃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4位世界冠军,夺取了4块奥运金牌。

曹禺、花鼓戏和章华台遗址,是潜江文化的三块金字招牌,潜江还有以江汉油田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

神农架是原始古朴,野趣横生,是原始生态文化富集之地,旅游休闲度假圣地。

  尽管湖北省的城市文化积淀深厚,异彩纷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首先,湖北城市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当前,湖北省各地的城市化进程,正由单一的经济目标指向,走向生态化、非物质化、知识化、服务化的阶段,走上一条科学、协调、和谐的发展道路。

湖北省城市“文化定位”正在成为许多城市关注的课题,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同选择。

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现代化不应该只体现在建筑的叠加与罗列,道路的延伸与交叉,而应该体现出城市的经济建设、自然环境、建筑艺术、市民素质等诸多要素的和谐统一,应该体现出城市的传统风情、现实生活和文化创造的和谐共生。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湖北省城市文化的发展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城市文化的发掘、保护与发展,并且取得了成效。

例如,武汉市着力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底蕴,整体规划和保护开发中共五大会址、盘龙城遗址、首义文化区、昙华林街区等历史文化遗址,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是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现代滨水生态城市,为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荆州市的发展战略是“三个走向”:

靠“工业荆州”走向中部,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要地;

靠“粮食荆州”走向全国,争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支持;

靠“文化荆州”走向世界,努力扩大国际影响。

为提高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荆州还进一步明确了“四个荆州”的城市建设目标,提出用五到十年时间,把荆州建成一个以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城市“新荆州”,以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教育为支撑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荆州”,以优良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支撑的水乡园林城市“美荆州”,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基础为支撑的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大荆州”。

“清水之都、文化之都”成为古城的战略定位。

宜昌市着眼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突出滨江和山水园林特色,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山、水、城、坝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潜江市响亮提出张扬文化优势,创建“文化名市”,举办“曹禺文化周”,并以此为契机,为打造“文化名市”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湖北城市文化特色危机渐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等方面的矛盾,城市文化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

目前,湖北省城市文化特色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编制思路陈旧僵化。

湖北省一些城市的总体规划仍然沿用单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和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导致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分聚集,“城市病”日益显现,文化特色及其环境保护状况日益恶化。

第二,“千城一面”导致城市特色危机重重。

目前,湖北省一些城市规划设计求新、求洋,照抄省外、国外一些城市的规划思路,导致城市面貌大城市与小城市一个样、国外城市与国内城市一个样,内地城市与沿海城市一个样,高度趋同,特色危机凸显致。

第三,“旧城改造”引发“建设性破坏”。

旧城区往往集聚城市文化最具特色的信息,但同时又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地段。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惜拆毁大片历史街区与建筑,这就是所谓“建设性破坏”。

第四,城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内涵脱节。

湖北省一些城市建筑设计过分追求外在美感和内在功能的完备,绝少考虑该建筑属地、建筑用途以及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导致该建筑文化内涵与创作意境缺省,特色乏善可陈。

第五,错位开发、过度商业运作严重伤害城市文化特色。

一些城市在文化特色运作中,将理应大力保护的文化遗产“商业化”和“城镇化”,严重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

一些城市在城市文化特色运作中,将居民正常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商业演出,居民变身为演员,政府和商业的过度介入使民俗变了味,成了“伪民俗”。

有的城市对真正的古迹不珍惜,却热衷于建造假古迹,搞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同样伤及宝贵的城市文化特色。

  总之,在当前城市化、全球化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对城市文化特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三、传承是最有效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

  针对湖北省城市文化特色塑造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危机,我们认为要准确把握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达到湖北省城市文化特色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结果。

  1.传承是最有效的保护。

文化的传承性赋予城市以义不容辞的历史保护责任。

文化的传承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手段。

人类文化是通过由前人的创造、积累,后人继承、发展的过程,把从生产、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成果能动地代代相传,并不断完善,加以新的成份,使文化总量不断增加。

城市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这就要求城市必须继承留存下来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延续并发展城市文化。

湖北省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传统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城市有形表象下隐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城市中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已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必须予以保护,需要讨论研究的是如何保护更为妥当,更能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2.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

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城市文化特色运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

所以,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累,还需要振兴,需要创新。

  城市文化特色既是昨天的辉煌、又是今天的财富,还是明天的希望。

只有发展与保护两者并重,城市社会经济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城市文化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四、多策并举,多方发力,大力保护、发展湖北城市文化特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如今在中国,无论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中,可以说已经进入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湖北省,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发展湖北城市文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个塑造湖北城市文化特色与湖北城市快速发展并举的难得机遇。

  荆楚大地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湖北省光辉灿烂的城市文化,除了个别新建城市外,湖北省绝大多数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为城市形象增添了不少文化蕴涵。

保护和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发力,建立完善管理、引导、创新、开放四大机制,使全社会价值取向不断升华,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操整体飞跃。

  1.提高认识,积极引导。

在城市运营中,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

我们应该站在战略的角度看待文化资源保护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避免把文化资源视为“包袱”的短视行为。

要实施“文化先发”战略。

经济发展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反过来,文化发展可以引领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湖北城市文化特色”研究,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从丰富的湖北文化资源中,筛选提炼出独具湖北特色的先进的人文思想,以规范湖北人的思想行为。

湖北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善于从古代杰出人物中、彪炳千秋的事例中吸取营养,做到古为今用。

如屈原的爱国思想、楚庄王的“一鸣惊人”精神、毕昇的科学发明创造等等,既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易于接受,又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要进一步弘扬光大。

要充分发挥湖北人文包容开放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文化开放力度,积极顺应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趋势和潮流,加强对外对内文化交流与合作,把虚心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和努力弘扬本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使湖北文化成为顺应时代潮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

解决城市文化特色危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特色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省市两级都应编制本地区文化特色保护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适应于湖北省文化资源特点的文化特色概念和文化遗产分类系统;

建立适应于湖北省发展需求的文化资源价值观;

建立适应于湖北省文化特点和当代发展需求的文化特色保护理论体系,包括新的保护观念、新的保护思路。

根据我国文化资源特点和保护需求,全面而科学地测算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投入需求及政府文化发展预算等。

建议借鉴京剧走进校园的做法,将楚文化、土家文化、三国文化等作为中小学的备选教程。

  2.精神先导,特色升华。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民族和区域文脉传承蕴含的优秀素质和先进理念,是城市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城市文化的灵魂。

城市精神真实地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某种导向、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十分重视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塑造,如深圳提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青岛提出“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等。

当前,湖北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并把凝练、培育城市精神的过程,变成树立敢创敢干、勇创新路新思想的过程,如武汉市提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宜昌市提出“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城市精神,荆州市提出“筚路蓝缕、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提炼与弘扬的过程,就是城市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城市文化培育与弘扬的过程。

  3.打造品牌,彰显特色。

城市文化特色不外乎民族特色、历史特色和风情特色等几个方面。

因此,在城市文化培育、弘扬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要突出建筑特色。

从规划开始,就走差异化道路,突出湖北本地特色,使城市在空间布局、道路设计、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强化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记忆。

二要突出自然特色。

湖北许多城市自然特色鲜明,有山有水,有河有湖,山水园林特色突出。

要因地制宜,做足山、河、湖、水、桥的文章。

三是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湖北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这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宝贵资源。

要继承城市历史文脉,围绕人文资源定位城市建设风格,设计城市建筑景观。

要注意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对历史原貌加以保护。

四是突出艺术特色。

要加强城市道路、广场、特色建筑物的艺术设计,加强城市雕塑、城市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的建设、加强对演出团体的支持,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对市民艺术素质的培育,使城市形成浓厚而独特的艺术氛围。

  4.和而不同,彰显个性。

湖北文化南北兼有、东西共存、多彩多姿,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从艺术角度讲,文化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当然很好。

但是,从思想角度讲,各演各的戏,各唱各的调,达不到统一,形成不了合力,又是一件坏事。

湖北城市文化需要有特色,有个性,但也不能杂乱无章,要统一在荆楚文化的旗帜下。

兼收并蓄、多元共存;

崇尚创新、敢为人先;

爱国忧民、忠贞报国;

笃信儒学、崇文重教这是荆楚文化的主旋律,是湖北先民留给我们后世的珍宝,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力量源泉,各个城市都要加以弘扬。

武汉市作为省会城市、华中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要根据“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和“湖北文化中心示范区”的目标,在都市文化发展上科学规划。

适度超前、提高品位、形成特色,努力成为全省文化集聚、辐射的中心。

其他城市又要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各地实际,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人才、文化街区等方面注重地方特色,体现人文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

和谐就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统一。

  5.人本理念,公众参与。

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园,城市建设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市民的关注与关心。

无论是文化硬件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不断挖掘、发现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并努力为市民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同时,要大力强化市民对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要强化市民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城市文化特色是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的大事。

从根本意义上说,市民既是珍贵文化特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特色的传承者。

优秀的城市文化可以促进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够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城市主人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

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着力塑造具有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包容心的文明市民,不断增强城市居民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6.挖掘内涵,打造品牌。

名牌城市崛起之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寻找自己的主题文化。

一个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永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方向,而反观那些在历史中形成了主题文化的城市,却在风浪中走到今天,而且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第一,要创造有国际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体系。

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的确立,必须借助于如电视、报纸等有一定覆盖面的颇具影响的新闻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

外省有很多城市在中央电视台做城市文化的公益广告,而湖北省一家也没有,这一缺环应尽早补上。

第二,经常性地举办一些高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让

  [1][美]朱克英.城市文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与特色城市构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杨宏烈.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丁力.试论西安城市文化特点及其建设[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蔡云辉.论城市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4).

  朱雪梅,王国光.立足城市文化,建设特色广州[J].城市开发,2003,(10).

  [10]展宝贞,战秉聚.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3,(5).

  [11]李传义.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华中建筑,2003,(5).

  [12]孙世强,孙路.浪漫三峡风流宜昌——论城市文化品牌[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