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品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品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项目单位简介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江西鹰潭10万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必要性分析、外部建设条件评述、项目工艺分析、进度计划安排、总投资估算、风险分析、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保节能篇章,以及初步工程招标方案等。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公告[2006]第40号
2、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有色冶金行业发展报告》
3、《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4、《鹰潭市铜产业发展规划》
5、《鹰潭市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6、《10万吨水平连铸铜棒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7、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五节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的建设对缓解我国铜工业资源短缺的突出矛盾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铜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还具有耐蚀性、易成型性、对环境友善等优点,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通讯、汽车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铜加工材的消费量平均以每年19.7%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了53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铜矿矿区数有近1000个,储量1800万吨,基础储量约3000万吨。
但在20年间国内铜矿储量几乎没有增长,铜矿山产量增长也很缓慢,15年来只从30万吨/年增长到60万吨/年,而精铜产量从55.8万吨/年增长到215万吨/年。
10年内矿产自给率从53.7%下降到28.8%,对铜原材料的进口也大幅增长。
铜冶炼原料来源构成,已形成国内38%(铜精矿、废杂铜)、进口62%(铜精矿、粗铜、废铜)的格局。
今年我国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雅鲁藏布江和西南三江两个主要成矿带,包括西藏驱龙、云南普朗和云南羊拉三大铜矿,新增铜资源量2678万吨,有望缓解中国铜资源过度依赖进口的紧张局面。
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铜矿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地仍然上马了很多扩建、新建铜冶炼工业项目,预计2010年,我国精铜消费将达450万吨,铜资源仍然严峻,同时,从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高度考虑,保护我国铜资源十分必要,保有铜资源对我国长久的经济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本项目建成后将每年生产10万吨铜加工材,对缓解我国原材料紧缺的现状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本项目所用原料主要为直接利用废杂铜,对铜资源占用比例不大。
废杂铜主要依靠金田集团遍布全球的采购网络进行收集,目前金田集团每年的采购能力已经达到了60万吨以上(国内外各占一半),为本项目提供原料不成问题,对支持国家资源安全也有一定贡献。
二、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的需要
进入“十一五”以来,鹰潭市铜加工企业集聚势头更加迅猛,目前已达65家,生产能力近90万吨。
2006年实际生产铜加工材44.1万吨,铜加工业销售收入约260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60%。
预计2007年将形成100万吨加工能力。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由铜管、铜线、铜杆、铜棒、铜板、铜带、异型材、铜配件、工艺品等主要产品构成的传统铜产品产业链。
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的目标为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
到2020年,实现年产阴极铜150万吨、铜加工材180万吨、商品粗铜50万吨、商品阳极铜60万吨,形成年180万吨“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拆解量及废旧铜交易中心。
铜产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300亿元。
鹰潭市建设世界铜都发展规划中将江西金田铜业有限公司作为第一阶段的重点项目,该项目是建设世界铜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绿色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
最近几年,在国内铜矿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地扩建、新建铜冶炼工业的势头迅猛,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年内国家有可能出台政策调控铜冶炼和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铜冶炼企业应该保持适度发展的原则,及时调整进口结构,改变过去单一依靠进口铜精矿的局面,转而采用废杂铜代替部分铜精矿的办法。
废旧金属资源在国外被称为“城市矿山”,95%以上的都可以再回收利用,称得上“有限资源,无限再生”。
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可知,若直接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铜制品,与从铜矿石中提炼原生金属相比,能源消耗大约减少90%以上,制造成本可降低70%,而且固体废弃物大量减少,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彻底消除。
因此大力发展金属再生行业,已经成为缓解当前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
如前所述,本项目所用原料主要为直接利用废杂铜,正是适应铜加工材发展的形势,是促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起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们认为,该项目建设可行,建设方案策应了鹰潭市铜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第六节项目选址
近年来,鹰潭市大力发展以铜冶炼、铜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
2006年鹰潭市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73.5亿元,占全省铜产品销售收入的81.6%,占全省有色金属行业的51.3%,在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鹰潭已拥有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60多家铜工业企业,形成采、选、冶炼、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铜产业体系。
无论是在冶炼加工产业规模,还是涉铜企业集聚程度以及所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等方面都位居国内前列,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铜冶炼和铜材加工基地,铜产业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初现。
鹰潭市属铜产业已初步形成“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现状基础,以鹰潭工业园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为世界铜都建设主战场,余江工业园区作为铜管材及其产业链的重点发展地区,贵溪工业园区作为板带材和线材及其产业链、铜拆解加工区和交易市场的重点发展地区,而鹰潭工业园区作为大型铜加工企业的引进地区。
本项目选址于鹰潭工业园区,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与7号路、320国道、42号路相邻。
在“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中为“江西鹰潭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地合理利用“功能空间”产生的效应,形成各园区、各企业之间有机结合的机制,推动各园区产业、市场、技术、产品、信息、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孵化、技术转化、生产等不同功能迅速发展。
项目选址非常适合作为本项目铜加工材企业建设用地。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城市规划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城市概况
鹰潭市位于赣东北中部,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雨量1827毫米,无霜期268天。
现辖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龙虎山风景区的管委会、工业园区。
全市土地面积3554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8万人(包括户籍常住人口105.08万人、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约5万人)。
其中主城区(月湖)市区人口21.06万人(包括户籍常住人口18.26万人、暂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约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共12.27万人。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浙赣、鹰厦、皖赣铁路在此交汇,320、206国道呈十字交叉穿越市区,梨温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部。
是连接上海经济区和通往沿海经济特区的重要桥梁和中心地带。
水路有信江,向上通贵溪、上饶等地,向下可经余干进入鄱阳湖与长江沟通入海。
其境内旅游、矿藏资源丰富。
二、经济发展概况
2006年中共鹰潭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95亿元上升到142.03亿元,占年计划的101.7%,同比增长13.1%,其中一产增长4.6%,二产增长18.9%,三产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达16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9.64亿元,占年计划的118%,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8.54亿元,占年计划的112.5%增长27.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工业增加值71.23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比重的5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呈现出工业化程度提高的阶段性特征。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全市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创汇720万元,分别增长31.4%和24.1%。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鹰潭段)顺利完工,景鹰高速公路鹰潭连接线全面开工。
四海路综合改造、月芽路改造、江南水厂扩建等工程顺利竣工,42号路、46号路建成通车,鹰潭公园改造、东湖公园二期、垃圾填埋场、胜利休闲广场、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重点工程正在抓紧施工。
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新建了一批高品位的住宅小区,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第二节鹰潭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鹰潭城市的性质为:
新型的工业城,中国的铜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赣东北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二、人口及用地规模
鹰潭城市范围内总人口规划至2020年将达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将达87.1万人;
规划总用地约1146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9l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国标第三、四级90m2~110m2左右。
各城市组团规模如下:
主城区:
城市建设用地48.46km2,城镇人口45万人;
贵溪城区:
城市建设用地约30km2,城镇人口约30万人;
龙虎山区:
城市建设用地约2.5km2,城镇人口约2.1万人;
余江卫星城:
城市建设用地约lOkm2,城镇人口约10万人。
三、城市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利用东西向梨温高速公路、浙赣铁路、320国道、信江航道,南北向的206国道、正在建设的南北向东营—深圳高速公路和龙虎山大道这一便捷的交通轴带,整合贵溪、月湖、余江、龙虎山四个区域,新增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的城际快速干道,以快速联系四区成为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城镇发展密集带。
鹰潭城市的总体布局为:
“一心三区轴向发展的生态组团式”布局结构。
即以月湖区为核心区,贵溪、龙虎山、余江为功能区,绿色生态过渡的生态旅游城市。
各功能区的职能定位为:
1、主城区:
赣北东经济圈中重要的交通、工业、商贸物流城区,鹰潭市的行政、商业、居住、文化中心。
2、贵溪城区:
以铜冶炼及相关产业园为依托,发展铜冶炼及其相关产业,建成鹰潭市东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配套服务次中心,浙赣线、320国道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
3、龙虎山组团:
利用其龙虎山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特色,发展为国内外著名的集商贸、游览、度假、道教养生、考古研究为一体的休闲养生风景旅游地。
4、余江卫星城:
以医药、工艺雕刻、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鹰西卫星城及休闲度假基地,并作为联系南昌经济区的桥头堡。
利用现状道路与交通设施,借助铁路、信江航道、高速公路及省道等公路与大区域联结成网,主动接纳浙、闽、粤及南昌经济圈的辐射,吸收赣东北区域及市域城镇。
规划形成“四横七纵”的大交通格局:
“四横”梨温高速公路、320国道(红线60m)、南侧城际快速干道(雄鹰大道,红线60m)、北侧城际快速干道(红线40m)。
“七纵”:
从西向东依次为:
余江高速连接线(红线40m)、余鹰中路(红线32m)、山东—香港高速公路(红线织布机)、206国道(红线60m)、鹰西连接线(红线40m)、鹰贵中路(红线32m)、贵溪连接线(红线40m)。
利用贵溪、鹰潭、余江、龙虎山之间城际快速通道构建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以缩短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
各城区、各功能组团根据具体的要求,规划与其相适应的道路网系统及客运交通系统,并与“四横七纵”的交通格局进行协调。
第三节主城区发展规划
一、主城区职能定位与规模
1、鹰潭主城区职能定位:
赣东北经济圈中重要的交通、工业、商贸物流城区,鹰潭市的行政、商业、居住、文化中心。
主城区规划范围内总人口规划至2020年将达1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将达87.1万人;
2、主城区城市布局与用地规划
(1)、规划布局结构:
结合主要交通轴向与自然地理分隔,延续已初步形成的城市发展态势,本次规划形成“生态开放组团式”的城市结构。
(2)、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以公路为依托,以地方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补充,形成三个工业区:
老城区工业、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
(3)、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集中布置在信江两岸及岱宝山西北麓的地形条件较好地区。
(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按使用性质和规模,分为市级、组团级和居住区级三级结构。
第四节市场预测
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2006年我国电解铜的产量突破300万吨,年增长率17.2%。
进入2007年后,我国铜产量持续增加。
从前4个月的市场供需情况来看,国内市场在铜原料的供应能力不断增加,除铜原料产量稳定成长外,内需市场在2月份农历春节过后对于铜加工材产能迅速扩张,铜耗用量急增,因此进口量大幅度成长,尤其来自最大进口国智利的进口幅度较去年同期增长1.6倍。
2006年全球电解铜产量达到1733万吨,其中超过100万吨的重要产国包括中国(305万吨)、智利(281万吨)、日本(153万吨)、美国(125万吨)。
2006年起中国产量规模已经突破300万吨,在名次上亦取代智利成为全球最大电解铜生产国。
事实上,我国铜矿资源贫乏,电解铜原料的自给率不到一半,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铜矿。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废旧铜的利用率一直较低,而由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铜的需求量逐年攀升,2006年中国铜消费量占全球20%。
由于以上原因,使我国对铜的耗用量在过去10年间增长近3倍。
除了中国外,许多新兴国家也对铜的需求量增加,包括印度、巴西、俄罗斯等。
过去10年其电解铜耗用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7.1%、3.6%、及13.9%。
显示这些新兴市场虽然个体所占比重不高,但对于全球用铜量的需求增长却有显著的影响。
2006年全球市场对电解铜总需求量达1699万吨,前三大电解铜消费市场为中国、美国、德国,其消费量分别为363万吨、213万吨、140万吨。
与全球主要电解铜耗用地区相比,中国自2002年起成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家,2003年起年消费规模均超过300万吨。
从全球总消费市场来看,在1999年之前中国的铜耗用量约占全球市场10%;
2000年开始快速增长,到目前已经超过20%,其规模相当于欧盟15国整体的耗用量,显示我国对全球铜消费市场的影响力日趋重要。
从供给面来看,我国境内冶炼产能的扩张速度较快,预估整体电解铜的产量仍会超过300万吨,加上2007年上半年对于电解铜及废铜进口量均有暴增现象(今年一至九月我国电解铜累计总进口量已经是2006年全年总进口量的8成)。
根据国家发改委研究预估,我国2007年上半年GDP增长达11.5%、全年将达到10.8%。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13.0%。
在国内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未来对于铜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
从消费动向来看,我国2007年对铜材料的需求来自以下3大产业的驱动,包括城市快速扩张对电力建设的需求持续增加,铁路电气化规模扩大对电力网需求持续升级,国内汽车市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空调装置需求增加。
此外,到2010年以前,我国的铜消费增长率预期将继续维持5%~10%,并且未来的2015~2020年对铜的需求将达到最高峰。
江西是铜产量大省,其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鹰潭地区。
贵溪冶炼厂经过四期改造后,其电解铜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70.0万吨。
但由于鹰潭市近年实施的打造世界铜都,大力发展铜产业的战略,其境内的铜材加工企业的铜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吨,预计到2010年,鹰潭地区的铜材加工能力将达到120万吨,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第五节鹰潭市铜产业发展规划简述
一、总体目标
实现产能国内最大、世界前列。
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
形成项目集聚、门类齐全的产业集群。
围绕冶炼原料、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气、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用铜等六个方面,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以江铜为龙头的“大树撑天,小树成林”的产业格局。
优化产品结构,工艺装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到2020年,铜加工中、高端产品比重超过60%,铜加工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实现生产连续化、自动化、高效、节能,创一批一流品牌。
产业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铜加工企业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处理达标率力争达100%;
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佳、综合实力全国第一。
“十一五”期末江铜集团进入世界铜行业前三强。
2020年,全市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300亿元,涉铜企业就业人数6.5万人。
“十一五”期末,初步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实现铜冶炼100万吨以上,铜材加工超过120万吨,形成年100万吨“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拆解量及废旧铜交易中心,实现年产商品粗铜50万吨,商品阳极铜30万吨,铜产品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150亿元。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实现铜冶炼120万吨以上;
铜材加工超过150万吨,其中中高端铜材产品比重超过40%;
形成年150万吨“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电机”拆解量。
铜产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50亿元。
到2020年,实现规划总体目标。
二、产业布局
根据鹰潭市属铜产业已初步形成“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现状基础,以鹰潭工业园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为世界铜都建设主战场,按照“一个龙头、三个园区”进行产业布局。
突出“功能空间”的概念,合理规划,体现各园区产业、市场、技术、产品、信息、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孵化、技术转化、生产等不同功能,构建各园区间有机结合的机制。
坚持“大分散、小集中”,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关联的原则,拟将余江工业园区作为铜管材及其产业链的重点发展地区,贵溪工业园区作为板带材和线材及其产业链、铜拆解加工区和交易市场的重点发展地区,而鹰潭工业园区拟作为大型铜加工企业的引进地区。
着力推动地方企业与江铜合作,鹰潭和江铜按照“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圈区管理”的原则,规划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其中铜精深加工区3平方公里(含铜科技孵化器)、铜拆解加工区和交易市场区2平方公里。
1、围绕电子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
包括电子引线框架用铜材、印刷电路用铜材、电子器件(接线器、继电器等)用铜系弹性材料及铜系复合材料等,如电解铜箔、集成电路框架用铜合金带、接插件用铜合金带等产品。
2、围绕家用电器用铜延伸铜产业链。
包括空调用铜材、冰箱用铜材等,如高效传热内螺纹铜管、外翅片复合铜管、高清洁度制冷无氧铜管、超薄壁光面铜管等各种高耐蚀、高散热、高清洁度、高效、薄壁、细径的精密铜管产品,家电微特电机用漆包线、冰箱空调用耐冷媒线、平板电视用耐高压利磁线等各种特种漆包线产品。
3、围绕电力电气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
包括电机与变压器用铜材、电缆与电线用铜材等,如变压器用高精度铜带、发电机用铜合金冷凝管、电缆铜带,以及各种线圈用自粘性漆包线、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线等特种漆包线产品。
4、围绕交通运输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
包括轨道交通行业用铜材、汽车产业用铜材等,如轨道接触线、异型铜排、汽车水箱用铜带、船舶用铜合金冷凝管等产品。
5、围绕建筑行业用铜延伸铜产业链。
主要包括铜水管、铜制散热器、铜连接件、装饰装潢用铜板、动力电线等产品。
6、建立完善铜产业发展壮大相关配套体系。
大力勘查接续铜矿资源,集散国内外铜精矿、废杂铜,争取在鹰潭建立全国重要的铜原料加工集散中心、废杂铜拆解交易市场及期铜交割仓库,发展完善铜产业物流体系。
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基础上发展铜冶炼、加工设备制造业。
第三章建设条件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鹰潭市区及城市规划区的地形,以低缓丘陵及河谷小块平原为主。
信江由东北方向流入本市。
经过雄石镇、月湖区,往西北方向流去。
建设场地原始地貌属风化剥蚀丘岗地貌单元,地形南北两侧偏高,中间部位偏低,形成近东西走向丘岗间小盆地,地形相对高差7.5米。
二、气象
鹰潭市地处赣东北部,红砂岩丘陵地带,夏季气候炎热,为江西省的高温地区。
鹰潭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
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
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
盛夏酷热;
秋季天高气爽;
往往有伏、秋旱发生;
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
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
最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
年极端最高温度41.O℃(1991年7月23日出现在鹰潭),年极端最低温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余江),≥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
>
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
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
无霜期平均达264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
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
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
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
三、水系、水文
1、信江
信江为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浙赣边界的三清山和怀玉山一带,由东向西流经鹰潭市汇入鄱阳湖,全长306公里。
汇水总面积为16890平方公里。
本区上游流域面积12211平方公里,枯水流量9.12米3/秒,水量充沛。
根据鹰潭市总体规划,信江河流概况及不同频率水文特征为:
河床宽度:
250-600米;
洪水期水深:
11-15米;
枯水期水深:
2-5米;
河床构造:
砂、卵石等;
洪水位:
33.1米(1979年);
常水位:
19.98米;
枯水位:
16.17米;
最大流量:
1.22万米3/秒:
最小流量:
9.12米3/秒(1971年),保证率为91%: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