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74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试题419420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4.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屯田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因为()

A、它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B、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

C、它使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D、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兵役

6.“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A.传统婚礼仍占主流B.嫁妆品种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

7.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积极培育国内市场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8.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

“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

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D.中共十四大之后

9.《全球通史》的作者曾写道:

“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①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②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④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10.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

材料表明()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

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11.“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2.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

A.民间私营手工业B.外国贡品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14.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A.井田制B.分封制C.租庸调制D.初税亩

15.《汉书·

元帝纪》载: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耕经济的发展C.儒家思想的影响D.巩固统治的需要

16.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C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CDP427美元。

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

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17.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衰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的诗赞扬了()

A.大邑的青瓷B.大邑的白瓷C.大邑的彩瓷D.大邑的黑瓷

19.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

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

20.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od)、荣誉(Glory)、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天主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

《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滞后B.新的思想因素C.专制统治干涉D.商品经济推动

22.近代中国,“洋”族词便成了当时汉语词词汇中的一个大家族,如:

“洋伞”“洋油”“洋火”“洋布”“洋钉”“洋房”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

“洋”族词的产生以及使用常常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出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后来这些“洋”族词在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面前国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B.新中国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C.国民政府规定不准使用“洋”族词语D.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3.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大清康熙年制”六字。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

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

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

24.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5.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起来B.成为诸侯国的都城

C.人口聚集了很多D.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

26.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的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B.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唐朝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27.唐初规定:

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28.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会馆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会馆出现于明朝

②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③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④会馆的出现不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

”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30.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

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

“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

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31.《荀子·

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32.受西方的影响,中国近代传统的礼仪和婚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相见礼革新之始是从()

A.鞠躬B.握手C.拥抱D.拱手

33.我国有如下谚语:

“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34.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摘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

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35.《汉书》记载:

“过(赵过)能代田。

其法为:

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

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

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

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增加了种植面积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革新了耕作工具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36.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