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人际关系教案Word格式.docx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人际关系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人际关系教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入
通过引言“戴尔?
卡耐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
他的为人处世能力。
”导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了解自我)
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自己的优缺好坏。
观察别人的言行,可以从中观照、了解自己。
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了解他人)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协作和共赢的社会,早已没有达芬奇(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式的大家,靠个人力量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
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实现价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了解自己的生活和需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中直接的心理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程度。
是人们在交往中关系的深度、密切度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的反映。
组成结构:
认知、情感、行为。
二、人际交往又称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接触,从而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互相影响的过程。
通常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
1、传送者和接受者双方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适当的传播通道或传播网络。
4、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愿望。
5、对对方时刻保持尊重。
三、衡量人际关系的指标:
人际距离人际距离是指交往过程中个体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与他人在地理空间上保持的距离。
游戏互动演示:
1、教师在讲课时,信步走入学生中间,在靠近某位学生时,学生会有觉醒反应(表情紧张、不自然等)和阻挡反应(身体的躲、让)。
通过演示,导入人际距离的概念。
或:
2、点两个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刚上台时学生的距离,在教师反复发出“走近一些”的指令后,学生的反应。
解释:
人类学家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
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
(interpersonaldistance)。
显然,人际距离的变化,是由双方当事人沟通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
种情感性的表示;
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
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
人际距离实际上是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的“缓冲地带”,一旦受侵犯,就会产生两种本能反应:
觉醒反应:
(arousalreaction)又称唤起反应,从平静状态中进入警觉状态。
阻挡反应:
用言语或非言语(身体语言)姿态,阻挡、阻止或躲避。
人际距离的判断: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的近程为0—15CM亲密无间;
远程为15—45CM表现为亲密关系。
个人距离:
有一定的分寸感,便于亲切友好地交谈,近程为45—75CM岀现于朋友间的交往或情侣
在公开场合的交往;
远程为75—120CM,岀现于熟人间的交往。
社交距离:
社交性或礼节性的较正式的交往。
近程为—,如在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上;
远程为—,如上下级交往或商务谈判等场合。
公众距离:
在公共场合的人际距离,近程为—,如演讲或讲课等;
远程为以外,是几乎容纳一切人的空间,如集会。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个人与学校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1、学业型:
大学生在学业方面人际关系又有三种基本类型:
同班级的学业型人际关系;
同学科
的学业型人际关系;
相关专业的学业型人际关系。
其中第一种是大学中最常见的、持续时间最长、最
牢靠的人际关系;
第二种是由于专业的原因,很容易形成共同的话语,并时常打破年龄和年级界限进
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术交往,从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比较松散的人际关系;
第三种是由于学业关系,也不时聚在一起进行学术的交往,并形成一种沙龙式的人际关系。
2、同乡型:
地域方面的人际关系,也称老乡关系。
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延续,大学生参与了多种业
余活动后,纯粹老乡之间的交往便逐渐减少而被其它人际交往所取代。
3、兴趣型:
由于情趣相同,在课余生活和社团活动中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
4、同室型:
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班级集中的人际关系的表露更自然,更具体、更直接。
这种关系一
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友好关系型、淡漠关系型和对立关系型。
影响宿舍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主要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以及自私、固执、任性、不守信用等不良个性品质,而纯粹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
5、情缘型:
大学生异性之间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异性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网友型:
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简称网际关系,就是以网络和数字符合信息为中介,实现的人
——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具有虚拟化和不确定的特点。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文化因素:
举例:
东西方打招呼的文化差异,东方人(作揖、鞠躬等避免身体接触的方式)人(握手、拥抱、亲吻等身体接触的方式)
2、情境因素:
原本的陌生人在特殊情况下互相救助,如512汶川地震、723温州地铁事故、地铁事故
《上海地铁追尾之危情与温情黑暗中相互搀扶》
9月27日下午,上海轨交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后,在救援人员到达前,乘客们相互间展开自救,避免了慌乱的发生。
(专业)
和西方
927上海
记者在瑞金医院遇到了伤者施先生,他事发时在前辆列车的第三节车厢。
他说,事发前列车广播通知有“信号故障”,便在豫园至老西门的区段内停了半个多小时,谁料之后突然一声巨响,“我们以为是爆炸。
”乘客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从后方而来的冲击力,车厢内随即发出尖叫声,有乘客开始往前跑,车厢内乱作一团。
“我和其他乘客叫大家不要跑,镇定些。
”施先生称,不少尚能行动的老人被搀扶到座位上,此外地上还躺着部分乘客,不少人身上都有渗血。
在等待了约15分钟后,有消防人员首先进入车厢,并带领大家往车前走。
一路上,施先生看到多名躺在座位上的伤者,由于无法行动,只得在原地等候。
而一些年长者则被年轻乘客搀扶着往前走,“基本都是乘客自己互相帮助,搀扶着走的”。
在瑞金医院急诊大厅,记者发现收治的50多名伤者中,部分人的家属已经到达,其他一些则在医生和护士的陪伴下就诊。
原不互相认识的乘客,则在相互慰问伤情,借用手机给家里报平安。
3、社会地位: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社会中结成多种社会关系,都可能获得多种社会地位。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们的社会地位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如阶级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职业地位、权力声望地位等,这些社会地位之间互相交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先赋地位与自获地位两类。
前者指先天固定的地位,如世袭贵族、世袭奴隶、父与子等。
后者指靠后天努力获取的地位,如教授、工程师、厂长等。
4、个体因素:
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早期依恋类型、主观心理因素、人际交往技巧等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极端的首因效应:
一见钟情。
晕轮效应(英文TheHalo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例:
唐骏学历门事件。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广东人、教师、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举例,可随
投射效应:
所谓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
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故事:
宋代着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
“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
”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
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
“哥哥你错了。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我们推断的他人想法,往往其实是自己的想法。
角色固着:
沉溺于某个角色之中,不能及时转化到其他的角色中去。
要克服角色固着的心理障碍,就得学会调节角色行为,即根据身份和场景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人人大脑里都有一套警戒调节系统,会根据情况随时调节人的行为。
点击音乐,播放,可放片头一小段,让学生猜一下是什么歌曲。
SHE《我不想长大》
歌词:
为什么就是找不到不谢的玫瑰花
为什么遇见的王子都不够王子啊
我并不期盼他会有玻璃鞋和白马
我惊讶的是情话竟然会变成谎话
为什么幸福的青鸟要飞得那么高
为什么苹果和拥抱都可能是毒药
我从没想过有了他还孤单的可怕
我突然想起从前陪我那个洋娃娃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深爱的他深爱我的他怎么会爱上别个她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已经变得不像他
为什么水晶球里面看不出他在变
为什么结局没欢笑而是泪流满面我愿意在他回来前继续安静沉睡
但他已去到别座城堡吻另一双嘴
为什么对流星许愿却从来没实现
为什么英勇的骑士会比龙还危险我当然知道这世界不会完美无暇
我只求爱情能够不要那么样复杂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1、定向关系: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度的选择性。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注意也是选择,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
比如在我们选择恋人时,某些与我们观念中理想的情人形象相接近的那些异性,尤其会吸引我们的注意。
与注意不同,抉择是理性的决策。
而注意的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
我们究竟决定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要经过自觉的选择过程。
只有那些在我们的价值观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我们才会选作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对象。
初步沟通是我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的实际行动。
目的是对别人获得一个最初步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知道是否可以与对方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从而使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明确的定向。
由于初步沟通实际上是试图建立更深刻关系的尝试,因此,尽管我们所暴露的有关自我的信息是最表面的,但我们都希望在初步沟通过程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使以后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积极的定向。
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随不同的情况而不同。
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完成。
而对于可能有经常的接触机会而彼此又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沟通才能完成。
2、情感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
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
但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话题仍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
尽管在这一阶段人们在双方关系上已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双方的交往模式仍与定向阶段相类似,具有很大的正式交往特征,彼此还都仍然注意自己表现的规范性。
3、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
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一阶段,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趋于消失。
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深刻。
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
许多人同别人的关系并没有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是仅仅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因素相近因素:
相近指人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距离上的邻近性。
(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桌关系、室友关系)相似因素:
人际关系的双方在某些方面或多方面的相似性。
(志同道合:
共同语言、相似的成长背景、相似的经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偶像等)
互补因素:
在物质或精神上需求的互补性。
(补偿性: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报考某所学校或获得某个学位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
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
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厌学,毕业后“啃老”、不工作都与此有关。
)
三、人际发展技巧:
1、人际吸引:
(InterpersonalAttraction)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
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善意行为:
人们喜欢赞同他们的人,而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
人们喜欢喜欢他们的人,而不喜欢不喜欢他们的人;
人们首先关心的常常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人们的本性是自利的,但也有利他的一面;
人们能容忍别人自利,但不能容忍别人自私,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理解认可那些利己但不损害别人的人,但不会喜欢那些损人利己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
主动的善意行为,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与好感。
能力吸引:
才能一般会增加个体的吸引力。
但如果这种才能对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那么才能不会对吸引力有帮助。
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外貌吸引: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
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性格吸引:
是一个人的内在美,主要指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模式,比如是直率或拘谨,是坦诚或虚伪,是勇敢或怯懦,是智勇双全或轻举妄动等等。
熟识吸引: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
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
态度吸引: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态度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态度有助于人们表达自我概念中的核心价值,比如一个人青年人对志愿者的工作持有积极的态度,那是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他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表达、这种态度能使他获得内在的满足。
2、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所透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
自我暴露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密切关系;
通过自我暴露还可以进行心理调试;
通过自我暴露可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增进自信心等。
对自我暴露的消极认识,学生们认为自我表露会暴露自身弱点,别人可能会利用表露者的弱点伤害他;
过多表露自身评价会降低,遭到孤立等。
权衡自我暴露的益处与危险,多数学生认为还是积极作用多于消极作用。
自我暴露是自愿的;
自我暴露是有意的;
自我暴露是真实的。
自我暴露分两种:
一是低危险性暴露(姓名、籍贯等);
另一种是高危险性的(个人情感经历等)
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可在讲授前加入互动:
教师:
上课到现在大家都比较累,我们现在活动一下,放松一下。
伸个懒腰,做个深呼吸。
好,所有的同学向左转,伸岀你们的手,放在左边同学的肩上,给他们捏一捏,锤一锤……学生互动(会岀现很多情况,如有同学恶作剧等)
好,差不多了,现在大家集体向后转,给右边的同学捏一捏,锤一锤……
导入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相互性。
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
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
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平等原则:
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
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气凌人,不能太嚣张。
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两个方面:
自尊和尊重他人。
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不要自暴自弃。
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价值。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诚信原则:
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先犯我,礼让三分。
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小知识:
受人喜爱的性格因素
对待现实的态度与处理社会关系方面:
热情、友善、同情、助人、交往,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有进取精神,勤奋认真。
在理智特征上:
观察力强、善于记住所接触的人和事,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较强的逻辑性,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
在情绪特征上:
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乐观开朗,豁达大度,情绪稳定平衡,有幽默感。
在意志特征上:
有自制力,沉着稳重,坚韧不拔,积极主动,耐心细致。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访谈:
宿舍你我他》
讨论:
你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吗?
你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困扰?
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扰?
二、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材P130-132)
1、培养健全人格
2、克服交往中的偏见
3、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4、学会道歉
5、学会赞美
6、学会批评
7、学会自我监控
8、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交往能力
图:
《避免言语的伤害》
课后作业:
利用教材P136《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根据量表结果及解释,思考:
如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教案【末页】
本单元知识占八、、归纳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人际距离。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过程。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投射效应;
角色固着;
人际发展的技巧;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思考题或作业题
P136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
思考:
如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本单元教学情况小结
审阅
丿意、
见
审阅人:
注:
教案首页和末页中间为授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