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02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

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

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

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来自资料搜索网(******),海量资料下载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

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

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

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

(1)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随着嘉兴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嘉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嘉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与“潮、湖、河、海、水乡古镇”结缘,有着钱江潮、南湖红船、桐乡乌镇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嘉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台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目前嘉兴市已经建成海宁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秀洲田园乡村俱乐部等80多个休闲观光农庄,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利税3000多万元。

嘉兴将在接轨上海中迎来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三)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江南水乡,为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涉外能力,掌握导游技能及古镇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于2002年,经过六年来的建设,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示范专业的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02-04级均实施了毕业前顶岗实习,05级利用第5、6两学期安排了为期一年的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06、07级实行“2+1”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外实习)。

08级实行“3+1+1+1”培养模式。

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也为今后探索更好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均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教师3人。

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5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高,培养了具有较高层次的旅游方面的人才。

(三)建立了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室专业目前拥有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旅游信息化机房、形体训练房、情景模拟实训室,有仪器设备60多万元。

模拟导游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和配套的语音系统;餐饮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设备齐全,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建立了相对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专业与嘉兴各大旅行社、嘉兴沙龙国际宾馆、嘉兴南湖大饭店、嘉兴阳光大酒店、苏州新城大酒店、绍兴咸亨大酒店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

从05年起专业每年招生计划100人,平均报到率达到96%以上。

2005-2007共毕业旅游专业学生181人,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经过毕业一年后的跟踪调查,单位满意率为91%。

近三年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41个/人。

06、07年学生“国导”考证通过率分为45%和74.5%,分别高出全省10和40个百分点。

“国导”考证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嘉职院已经成为嘉兴导游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与江南水乡文化高度融合,与农村休闲观光充分结合,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构建“3111”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为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整个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

1。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副教授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0%。

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院二期教学用房建设和嘉兴市公共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建设,加大专业投入,建成旅游虚拟仿真系统。

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

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学院的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嘉兴旅游调研和规划,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嘉兴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模块化”为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3学期校内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1学期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1学期校内管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1学期企业管理能力训练)。

经过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

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古镇、休闲农庄、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企业合作,组建特色班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目标岗位群

学生

旅游企业熟练服务工作人员

旅游企业基层管理者

目标岗位

学生,准员工

导游

旅行社计调外联

高星级酒店

熟练服务员

旅行社、景区

基层管理人员

酒店

基层管理人员

专业课程

旅游学概论

旅游公共关系

旅游政策与法规

普通话

旅游英语

经济管理学原理

形体训练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业务

模拟导游

计调业务

前厅管理

客房服务管理

餐饮管理

酒水服务管理

旅游信息系统管理

旅行社管理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景区管理

市场营销与策划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酒店管理实务

酒店督导工作技巧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与策划

形象与策划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职业基础选修课

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紧急救助、定单课程

公共课

大学英语、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两课、体育与健康、应用文写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古镇旅游文化概论》、《导游业务》、《旅游企业公共关系-酒店形象设计》5门课程建成“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突出“红、古、绿、蓝、银”的江南水乡“五色”文化特色。

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1。

表2-1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课程名称

旅游英语

酒店管理

导游业务

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江南水乡文化概论

建设目标

校精品课

校精品课

校精品课

省精品课

校精品课

完成时间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2011年

2011年

配套教材出

版时间

2009年

2009年

2009年

2010年

2010年

3.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5本教材。

其中争取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其它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2本。

(三)以“四个一”工程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全面提升专职教师整体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四个一”工程,每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通过每年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短期培训等措施,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课题);每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每一名专业教师每年结合课程教学项目,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二是根据学院总体部署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即“攀登工程”,计划有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能入选学院的“攀登工程”;三是实施青年教师的“培育工程”,通过三年建设,使2名青年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