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0192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丰富地图形世界集体备课文档格式.docx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

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

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观察图片,听录音。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1.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

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

数与式:

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

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

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

25=625,则24×

26=(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

a=m,则(a+1)(a-1)=。

(老师点评、表扬)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等;

(2)习题1.1第2、4题。

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言。

2.回忆、交流。

3.观察、计算、思考、探索。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解决。

学生1

学生2

学生拼图(略)

七、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答案:

A与B;

C与D

八、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例1、例2

(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1、引入:

(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

(3)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

(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

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a、按底面

b、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

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体类似?

 (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

为什么?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

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P4习题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二)观察发现例3、例4

第四课时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

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和讨论了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今天再一起来寻找构成图形更基本的元素面、线、点。

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实物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

2.你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例子吗?

(二)、新授

1.由观察总结出: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投影展示体和圆柱体

议一议:

1)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

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体有几个顶点?

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到:

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

3.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

与学生共同填写:

点动成 ,线动成 , 动成体。

4.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5.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长方形(矩形),想一想将长方形绕其中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

教师用投影动态演示旋转情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化解难度。

(三)、小结

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P7习题1.2.

自己动手用一白纸经过裁剪围一个三棱柱(不必粘贴),再围一个四棱柱及一个五棱柱。

(注意:

可先找一些实物研究)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

(二)观察发现例5、例6

第五课时

1.2展开和折叠

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1.我们已经知道,数学伴随我们的一生,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数学。

板书课题:

人类离不开数学。

2.大数学家克莱因说过: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1.学生举出周围的实例,说明人类离不开数学。

二、导学

1.自然界中的数学——数学的存在

1.天工造物,每每使人惊叹不已;

生物进化提示的规律,有时几个世纪也难以洞悉其中的奥秘。

蜂房的构造,大概最令人折服的实例之一。

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实测了蜂房底部菱形,得出令人惊异而有趣得结论:

拼成蜂房底部的每个菱形的蜡板,钝角都是109°

28ˊ,锐角都是70°

32ˊ。

瑞士数学家克尼格经过精心计算,结果更令人震惊:

建造同样体积且用料最省的蜂房,菱形的两角应是109°

26ˊ与

70°

34ˊ,与实测仅差2分。

人们对蜜蜂出类拔萃的“建筑术”赞叹万分之余,无人去理会这不起眼的“2分”。

不料蜜蜂却不买克尼格的账,冷酷的科学事实后来去判断错方是克尼格。

公元1743年,大数学家马克劳林改用数学用表重新计算,得出的结论与马拉尔琪的实测不差分毫。

简直不可思议。

1.阅读课本第3页:

蜜蜂营造的蜂房——体会自然界中存在着数学。

2.思考并回答:

太阳能的蓄水桶为什么做成圆柱体而不做成长方体?

(答案:

同样面积的材料做成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的容积大;

或者同样容积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用料省。

2.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

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

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晶体(如冰糖)的表面对称极为精巧,并由此含着深刻的物理性质。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等无不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以至亡国之君煜在身受软禁之际,还深情怀恋昔日的“雕阑玉砌应犹在”。

投影:

课本第4页至第5页道路铺设平面图,可适当增加。

练习:

第5页第2题。

(建议:

在课前或课堂上让学生做几个正六边形,可让学生直接在图形上临摹后剪下,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

2.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行,任何时候都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到处都体现着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

在天体运动着的星球遵循四种轨道,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依据运动速度的不同(即7.9千米/秒、11.2千米/秒、16.7千米/秒三种宇宙速度)顺从地运行在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的轨道中。

人造地球卫星要想发射成功,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股份、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频繁使用,买卖与批发、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等,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而这些经济活动无一能离开数学。

(教师向学生投影展示报纸上的上证或深证走势图。

1.观看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哪些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2)你认为哪一种铺设方法最常见、最美观。

2.当堂完成作业第8页第3题。

(1)、

(2)两问可让学生直接回答;

第(3)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由回答问题的机会,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群芳斗妍曲径幽——数学的美(本节属增加容,可根据时间自行调节)

1.数学势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产品之一。

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公式C=2πR就是其中一例。

司空见惯的图形——圆,含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她们紧紧相连。

天地间有无数个圆,惟有C=2πR这个纯粹的圆最精致、最完美。

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理美,因而人们常用“圆满”比喻十全十美。

比例的数量关系,以其天造地设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把长为c的线段分为a(较长)、b(较短)两段,使之符合a︰c≈0.618。

这0.618是最美、最巧妙的比例,人们称之为“黄金分割”。

法国的圣母巴黎院、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的构图都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

2.小结:

本节课从同学们自己身边的实例入手,从三个方面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

3.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幅道路铺设平面图。

(教师课后可将学生设计的平面图展示交流。

1、今有一块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

2、下面有一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至D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

A→B1→C2→D

1.2展开和折叠

第六课时

1.3截一个几何体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通过讲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

1.仿课本制作华罗庚的画面,并配音: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科书第7页的例题:

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电脑显示:

仿课本制作的华罗庚画面,并配音: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很好!

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

(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3.大家讲得都很好,哪位同学能讲一讲华罗庚是如何刻苦学习数学的呢?

1.他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生1:

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省金坛县。

生2:

我还知道华罗庚只是中学毕业。

生3:

华罗庚1985年在日本讲学,由于心脏病突发而不幸逝世。

生:

(上台演讲后,同学们主动报以热烈掌声。

(二)、提供交流、讨论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现在分小组交流通过查阅书籍、搜索、观看录象、调查访问,搜集的一些有关数学家及身边人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然后进行小组比赛。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法,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同时每一个同学都有交流讨论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这时,每小组推荐的代表有讲景润、少年高斯、祖冲之、欧拉、牛顿等数学家故事的,也有讲自己同学、哥哥、姐姐如何刻苦学习数学的,老师均给予充分肯定。

2.同学们,通过这些故事,你体会到了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

这时,学生纷纷发言:

如要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精神,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独立思考等。

1.学生先在小组讲,然后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讲。

2.学生在小组讨论。

(三)、探索数学初步应用,进一步激发兴趣

1.学好数学还要善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地毯多少米?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2.这两种方法都很好,看还有其他方法没有?

(学生沉默一会,有人打破了僵局)

3.这个同学解法非常巧妙!

1.学生在小组讨论。

用直尺逐一量台阶。

量一个台阶长与高,然后再分别乘以长与高个数即可。

2.生3:

把楼梯台阶转化为一个矩形,矩形长、宽之和即为台阶总长,2.8+1=3.8(米)。

(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体会?

(激发学习积极性,丰富“主角”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练习:

第8页习题1.1第3题。

1.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2.学生把课本翻到第4页,观察图形,思考、回答问题。

1、从A地到B地有两条路,第一条从A地直接到B地,第二条从A地经过C,D到B地,两条路相比()

B

A

C

D

A.第一条比第二条短

B.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C.同样长

能力提高训练

1、

(1)在太照射下,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哪些可以作为体的影子?

(2)请你尝试一下,如果用手电筒照射体,可以得到哪些形状的影子?

请把各种影子的形状画出来,并比较两种情形的异同?

简要说明理由.

(1)①②③;

(2)可以得到长方形、形、正六边形、梯形形状的影子;

在太照射与手电筒照射下,都能得到长方形、形、正六边形,但在太照射下,得不到梯形,而在手电筒照射下,可得到梯形.

理由:

太是平行光线;

手电筒的光是点光源.

1.3截一个几何体

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空间观念.

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

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具准备:

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若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体.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

答:

这首诗说的是:

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阔又高大的山岭;

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峰;

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