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708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docx

路基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起点位于一市镇越沙线接本项目一期工程终点,与一期形成“十”字交叉方式接越沙线,桩号K12+512.116,终点桩号为新山村附近K16+380,路线全长3.847公里,其中断链一处,具体桩号为为K14+500=K14+520.712。

二、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一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基准期为:

桥梁结构100年;沥青混凝土结构15年。

设计速度:

80km/h;整体式24.5m;中分带2m。

设计荷载:

桥涵:

公路—I级;路面:

BZZ—100。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小桥、涵洞、路基:

1/100。

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Ⅳ度。

三、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K12+512.116~K16+380

路线长度

km

3.847

路基土石方

挖方

万m3

19.332

填方

万m3

22.921

软土地基处理(抛石挤淤)

万m3

9.401

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一、总体施工计划

本工程合同工期为34个月,施工进度的安排按照如下基本思想进行考虑:

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底完成软基处理;2012年1月底完成堆载预压地段路基填筑。

堆载预压时间控制为本合同工期控制关键点。

各分项工程之间采用流水作业,合理组织,密切配合,同时考虑不利气候的影响,如雨、雪等。

力争缩短工期。

因我标段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比较长,所以路基土石方填筑在编排计划时,从2011年4月5日开始,如果遇到政策处理及重大变更等问题,计划顺延。

施工准备:

从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3月10日完成,计48日;期间因春节因数影响。

抛石挤淤:

从2011年4月10日至2011年8月10日完成,计4个月。

路基土石方工程:

从2011年4月5日至2013年3月5日完成,包括堆载预压路段10个月预压期,计23个月。

二、保证工程进度的措施

为保证工程如期完工,我们已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施工与组织协调进行统一的管理,安排技术过硬、装备精良的施工队伍进行现场施工,以质量保证进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1、以总体进度计划控制年度计划,以年度控制月计划,以月计划落实生产任务,在计划落实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合理的进行计划调整。

2、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一次工地生产协调会议,监督和协调当月生产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进度符合计划要求。

3、分析工程项目困难条件和难点部份,做出克服困难的详尽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利用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提前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工序间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优化资源组合,精心安排、组织好劳力、机械设备、材料、资金等施工资源,使施工能“连续、均衡、有序、经济”地进行。

4、抓紧关键工序、关键线路施工计划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对整个工程进度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工程,采取有针对性的保证措施,派专人负责其实施,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对策,制定预备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严格监理程序,尊重监理。

5、合理统筹安排施工力量,以总工期为目标,掌握轻重缓急,保持合理的施工节奏。

针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施工中充分利用有利施工季节,合理组织现场的作业施工,分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不断地优化劳动力配置及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时限,降低工程成本。

6、进一步加强项目内部管理,使各作业班组劳动定额与工期效益挂钩,充分调动每个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合理统筹安排施工力量,以总工期为目标,掌握轻重缓急,保持稳健的施工节奏。

积极推广作业班组承包责任制,开展劳动竞赛,掀起劳动热潮,并且组织立功奖励活动,营造“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生产劳动的内在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

每星期定时召开一次质量、进度、安全会议,总结上一周施工情况,布署下一周生产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工期按既定计划进行。

7、做好施工过程的现场调配工作,即人、财、物在时间、空间的调度分布,掌握计划的实施情况,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增进同监理、业主、设计部门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采取措施,排除各方阻力,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创建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

8、充分估计恶劣的气候、暴雨、严寒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的安排,减少意外误工造成的损失。

9、加强对施工队的管理。

施工队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施工计划,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安全培训。

如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施工队应及时上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协调解决。

10、做好材料供应工作,材料员按施工组织计划提出的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保障内、外部的供应。

11、保证工程所需资金的正常使用。

加强合同管理,及时进行计量核算,确保工程款及时足额到位。

在公司的支持下,及时调动单位的流动资金以满足本工程的需要,为工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12、积极与业主、监理办、当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联系,排除影响进度的各种不利因素,为施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工期调整及追赶措施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安排,均衡组织生产,但若因重大设计变更、自然灾害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影响了计划施工工期,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和追赶工期,确保总工期最终实现。

1、挖掘潜力,优化施工方案。

通过科学分析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挖掘潜力,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工序,使施工作业更科学、更合理,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2、增加人力、物力、机械和资金的投入

适当增加劳动力,积极做好职工工作,搞好材料、物资储备,减少节假日对施工的影响;拟增加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机具的投入,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效率;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资金更好的用于施工生产,保障施工生产顺序进行。

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

一、路基工程技术控制标准:

(1)、填方边坡:

填方边坡高度≤8m时,边坡坡率为1:

1.5;边坡高度≥8m时,上部8m边坡坡度率1:

1.5,下部边坡每10m坡率做一调整,坡率分别为1;1.75;1:

2。

路堤坡脚与排水沟之间设置宽1m,向外倾斜4%的护坡道。

(2)、挖方边坡:

挖方边坡根据开挖路段地质状况确定适宜的边坡坡率,同时结合绿化环保要求,边坡坡率采用1:

0.75~1:

1.0,边坡分级高度一般为8m,边坡之间设2.0m宽的平台,平台向外倾斜4%,碎落台宽度2.0m,当最上级边坡不足2.0m时,不设置平台,一坡到顶。

汇水面积较大路段在坡顶5m设截水沟,用地界为截水沟外1m。

(3)、路基:

①路基回弹模量E0控制:

填方及土质挖方路基E0≥35Mpa,石质挖方路基E0≥80Mpa,当低填方路段及土质挖方路段E0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作换填处理。

②路基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控制:

优先采用高强度、粒径小、透水性好的材料,要求液限小于50,塑性指数小于26。

特别对于挖方填料、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用于填筑路基。

③填方段清表按20cm考虑,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只用于绿化。

④当路基零填及挖方路基的路床为土质时,对上路床采用透水性材料(清宕渣)进行超挖换填,下路床采用宕渣超挖换填。

路基压实度及顶层弯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以确保路基强度。

⑤软土路基稳定和沉降标准:

路基稳定安全系数>1.20。

工后沉降要求:

根据浙江省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要点,路基与桥头衔接差异沉降S≤15cm,涵洞部位S≤20cm,一般路基S≤40cm,纵向沉降坡率≤4‰。

⑥路基压实度控制标准:

对于填料粒径大于4cm的石料含量占填料30%以下的,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最大干密度时的压实度作为控制指标;对于填料粒径大于4cm的石料含量占30%以上的,采用固体体积率作为压实度控制指标。

路基填筑材料及压实度要求表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cm)

填料最大粒径(cm)

填料最小粒径(cm)

重型压实度

(%)

固体体积率

(%)

填方路基

0~30(上路床)

10

8

≥96

≥87

30~80(下路床)

10

5

≥96

≥87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上路床)

10

8

≥96

≥87

30~80(下路床)

10

5

≥96

≥87

上路堤

80~150

15

4

≥94

≥84

下路堤

150以下

15

3

≥93

≥82

⑦路基填筑材料厚度控制标准:

填土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桥涵台后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涵顶填土50CM内采用静压,超过50CM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二、路基施工工艺:

路基正式开工前,对填料进行土质试验,利用方土石混合料进行长度200m的试验路段进行填筑试验,试验进行到能达到该种填料达到的规定压实度为止,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摊铺厚度等施工参数,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指导路基施工依据。

施工顺序:

施工测量→场地清理→排水系统→路基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整修。

1、施工测量:

开工前进行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具体内容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闭合,纵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

对所有的工程测量进行记录并整理,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工程师或技术员和主管技术人员共同签字后报监量工程师核查签认。

监理工程师核准测量成果后,按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边沟、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2、路基清理及排水:

本路段按设计要求在填筑宕渣前,须作好施工场地清理和平整。

首先根据放出的路基边线,及时挖通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疏干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和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雨水等。

临时排水沟做成不小于0.1%的排水纵坡,排水沟的出口通至就近沟河处。

对路基低洼地段可横向开小沟渠排水,以保证畅通,并由专管路基施工的技术员负责检查,使路基表现凉干、无积水,并对底面进行碾压,其压实度要求大于85%。

对全段的路基清理采用机械作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推装,人工修整的施工方法。

清理表土深度根据种植土厚充度和设计要求决定,清理出的草皮、废土等全部堆放在指定的堆场内。

3、软基处理

软基施工前,将施工方法及使用的材料样品、试验报告及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软基处理完成开始路基填筑时,做好沉降观测,按设计文件严格控制施工填料的层厚和加载速度。

在软基处理时积极与其它标段联系并参考其实验结果,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结合本标段现场具体情况及工程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确保软基处理的工程质量。

施工工艺按以下程序进行。

(1)、预压及超载预压法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施工经验,在路堤工后满足容许沉降及稳定的前提下,均采用等载预压的处理方法。

预压及补方的材料采用符合路面(底)基层施工规范的碎石,预压期为6个月,根据设计文件估计预沉30cm考虑,预压填方及预压期内沉降补方填筑要求等同一般路基。

预压期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

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不超过5mm方可卸载。

桥头软土路基的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施工观测是控制路堤稳定的有效方法,同时观测的沉降量也是计量支付的依据,施工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两种。

每座桥两侧分别设两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布置3个沉降观测仪标和4个边桩。

(2)、预压期和沉降观测

①、沉降板的埋设

本次设计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沉降板按照设计图纸规定要求进行制作,在埋设点地面挖500×500×200MM左右土坑,坑内铺30~50MM黄沙垫平压实,然后放置沉降板,护套管埋设于离底板30CM处。

②、水准点设置

水准点设在不受垂直和水平向变形影响的坚固地基上或永久建筑上,其位置应尽量满足观测时不转点的要求。

每三个月用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