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663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石狮岭小里程隧道贯通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

姜振福

项目总工程师

4

栾天彦

办公室主任

5

黄毅

工程部部长

陈杰

安质部部长

7

肖田

计划合同部部长

8

薛志远

试验室主任

9

黄兴江

测量队长

10

黄武江

测量员

11

朱保全

技术员

12

张跃

试验员

13

侯德礼

物资部部长

14

白朗

隧道工程师

15

王跃

出纳

16

王彬州

2、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表2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

开挖

风动凿岩机

YT-28

25

风镐

G10

10

挖掘机

SK200-8

装载机

ZL-50

2

自卸汽车

8T

通风机

55×

2KW

初期支护

空压机

20m3/135KW

自动计量砼搅拌机

JS500L

注浆机

BM-250型

湿喷机

成都岩峰TK600

管棚钻机

XY-28-3000

型钢冷弯机

自制

钻孔台车

二次衬砌

衬砌台车

全断面液压式

砼拌合站

JS750L

砼输送泵

HBT60

砼输送车

6m3

变压器

S9-630

发电机

200kw

钢筋切割机

防水板焊机

电焊机

BX1-400

钢筋调直机

GJ4-10A

围岩收敛量测设备

JSS30-10/15A

3、主要测量、试验、质检、监测仪器设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测量、试验仪器配备表表3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 量

备注

一、测绘仪器

全站仪

LeicaTC1201+

数字水平仪

瑞士LEICA

光学水平仪

瑞士LEICA

三棱镜

GPS接收机

瑞得R90

LEICA1230

二、建筑材料类

水泥沸煮箱

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

FSY-150

水泥稠度仪

数控水泥标准养护箱

HBY-40B

石子标准筛

φ300

砂子标准筛

φ300

震击式标准震筛仪

ZBSX-92

砂浆试验模

70.7×

70.7

10

混凝土试验模

150×

150×

150

锚杆拉力计

ML20

11

喷大板试模

15

电子秤

ACS-15

13

电子天平

JY50001

台秤

TGT-100

三、环境检测仪器

温、湿度测定仪

水质分析仪

气温计

四、隧道贯通方案

DK174+182~DK174+212段Ⅴ级偏压复合式衬砌贯通前的施工技术措施

1、前山隧道开挖到DK174+182隧道剩余30m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整修好开挖面,并做好临时支撑。

网喷封闭掌子面,挂设20×

20cmφ8钢筋网,喷射C25混凝土10cm。

2、在出口DK174+212拱部140°

范围内施作Φ108mm大管棚超前支护(30m),环向间距为3根/m。

待管棚施工完成后从进口向出口按原设计的双侧壁法施工。

3、双侧壁施工工法及工艺

前山隧道DK174+182—DK174+212Ⅴ级偏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法。

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

详见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施工工序见双侧壁导坑方法图1、2、3。

(1)、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超前支护。

⑵机械开挖1部左(右)侧导坑上部土方。

⑶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⑷施作Ⅱ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及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管)。

⑸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⑴在滞后于1部一段距离后,开挖2部左(右)侧导坑下部土方。

⑵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⑶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⑷架设钢架及临时钢架⑸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⑴开挖3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㈠。

(4)、开挖4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㈡。

(5)、⑴开挖5部土方。

(6)、待初支封闭变形稳定后,逐段拆除临时支护6

(7)、灌注Ⅶ部仰拱及隧底填充Ⅵ(仰拱与隧底填充应分次施做)。

(8)、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利用衬砌模板台车尽早一次性灌筑Ⅶ部衬砌(拱墙衬砌同时施作)

4、前山隧道DK174+182—DK174+212段Ⅴ级偏压复合式衬砌原设计情况

(1)、初支:

超前小导管拱部140°

范围内设置Φ42小导管,L=3.5m,环向间距3根/m,每1.2m施作一环;

每延米开挖方量为110.42m³

,拱墙、仰拱为C25喷射混凝土厚25cm,临时钢支撑喷射C25混凝土厚20cm;

钢筋网采用Φ8xΦ8(环向 x纵向),钢筋网设置部位为拱墙、仰拱,钢筋网间距为20cmx20cm(环向x纵向);

锚杆拱部为Φ25中空注浆锚杆单根长3.5m,边墙为Φ22砂浆锚杆单根长3.5m,间距为0.75mx 0.75m(环向x 纵向);

型钢钢架为I20a工字钢,设置部位为全环,临时钢架采用I16工字钢,型钢钢架间距为0.6m/榀。

(2)、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拱墙、仰拱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厚度为50cm;

二次衬砌钢筋环向钢筋为Φ22间距为20cm设置部位为全环,纵向钢筋为Φ14间距为25cm设置部位为全环,勾筋采用Φ8间距为25cmx 20cm(环向x纵向)。

(3)、锁脚锚管采用t—5mm,Φ42小导管L=4m/根,单处锁脚由2根增加至4根。

施工中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20m以内,二衬距仰拱距离控制在15m以内。

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台阶不超过5m。

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中、下侧壁台阶停止掘进,小导管每1.2m(隔2榀)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上侧壁台阶贯通。

上侧壁台阶贯通后,中、下侧壁台阶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错开2~3榀开挖,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五、监控量测

为了真实反映监测结果,从而合理指导施工,确保安全,施工中派专人进行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结合黄土、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黄土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向有关人员提供相关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

(1)基本要求

观测人员之间密切配合工作,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情况,并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

观测数据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合后方可上报,如发现观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观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以便采取措施。

(2)监控量测的项目

本贯通段的监测项目列表如下。

隧道贯通段观测项目汇总表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

测试精度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法,水准仪、水准尺

1mm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法,水准仪、水准尺、钢尺

1mm

二次衬砌前净空变化

收敛计

0.01mm

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

1mm

仰拱沉降

水准测量法,水准仪、水准尺

(3)观测点布置

隧道工程的观测点主要有:

地表下沉、拱项下沉、仰拱沉降及净空收敛。

这些测点必须设在同一断面上,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本隧道贯通段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如下表。

隧道贯通段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表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拱项下沉

黄土

2条基线

3点

1点

(4)观测方法及频率

①沉降监测

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条码尺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在未施工前应进行水准网布设,埋设水准点时,应埋在不受地面变形影响,和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

首次观测时,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初始读数。

②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监测

拱顶下沉量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量测各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应高程差,本次所测高差与上次所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

本次所测高差与初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累计沉降值。

净空收敛是采用收敛计量测测点的距离。

③观测频率

本贯通断观测频率见下表。

隧道贯通段观测频率表

监测频率(距开挖或模筑后的时间)

1~15天

16~30天

30~90天

洞内外观察

开挖及支护后立即进行

1~2次/1天

1次/2天

2次/7天

1~2次/1天

2次/7天

1~2次/1天

1~2次/1天

1次/2天

2次/7天

6

1~2次/1天

1次/2天

(5)观测项目控制标准

在信息化施工中,观测后应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黄土的稳定性,本贯通断按如下标准控制。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mm/天,拱部下沉速度大于5mm/天,黄土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采取措施,强初期支护系统。

水平收敛速度小于是0.2mm/天,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黄土基本稳定。

六、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隧道洞身开挖方式和开挖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覆盖层厚度、结构断面、隧道长度及工期要求等,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洞身开挖进度应与支护、衬砌等后续工序协调。

2 、隧道开挖轮廓线应以衬砌设计轮廓线为基准,考虑围岩变形量、施工误差和测量贯通误差等因素适当加大。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超挖。

3、洞身开挖轮廓线预留围岩变形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宽度、隧道埋深、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4、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状况的观察、描述,判断围岩稳定性;

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做好施工方法的调整以指导施工。

5、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爆破前应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尺寸、开挖方法、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炸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施工中应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6、在浅埋条件下有邻近建筑物、既有线隧道等特殊情况地段爆破时,应采用仪器检测围岩爆破扰动范围和振速,并采取措施控制爆破对围岩和临近建筑物的扰动程度。

7 、边墙、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底开挖前应进行施工工艺设计。

8、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及以上时进行下一部分的开挖。

隧道通过膨胀性围岩时,支护应紧跟开挖,尽快对围岩施加约束。

分部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临时支护的保护。

9、洞内开挖土石方的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有关规定,不得影响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并应采取挡护措施防止弃碴流失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所采取的挡护措施和坡面绿化措施等应报地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0、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岩性和不同地下水环境单元取水化验,并将化验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

11、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开挖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方法。

七、安全与环保措施

(一)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一般规定

(1)隧道内一切作业人员都必须经过安全操作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对施工现场的道路、出碴、进料及材料的堆放场地,成品加工制作场地,应详细作出布置和安排。

对风、水、电、路等设施作出统一安排,布局合理,并在进洞前基本完成,达到标准。

(3)进洞前应做好洞口工程,稳定好边坡、仰坡,天沟、边沟排水流畅,确保隧道施工不受地表水的浸害。

(4)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都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防护用品,遵守纪律,听众指挥。

机械、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注意掉石及行车伤人。

(5)遇有不良地质和涌水地段,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

必要时应进行超前钻孔,探明地质情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6)隧道施工必须全天侯对工作面进行安全监护或观察,施工班组必须建产监察制度。

同时必须设置观察仪器,工程技术人员应建立观察记录制度。

(7)隧道施工各班组,应建立交接班制度,将施工、安全、质量等情况详细记录于交接本内,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情况。

2、开挖凿孔

(1)开挖人员达到工作面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是否牢固,拱顶和两侧边墙部位是否稳定,如有松动或不安全情况应先进行支护,并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2)人工开挖土质比较松弱岩石隧道时,应先检查镐、铣等工具是否完好,各部连接是否牢固,操作时相互配合,保持必须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得双重作业,以免碰撞和打击伤人。

(3)机械凿岩时,应先检查机身、风水管接头是否正常,严禁打干钻。

(4)站在碴堆上作业,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5)风钻钻孔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等部位是否完好。

风、水管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漏水,钻杆不直及带伤现象,不合格都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6)使用带支架的风钻钻孔时,必须将支架安置稳妥。

风钻卡钻时应用板钳松动拔出钻杆,不可敲打,未关风前不得拆除钻杆。

(7)风钻钻孔时撑钻人与扶钎人不可站在同一方向,扶钻杆人不得站在与钻杆垂直位置,开口钻杆不宜过长。

开口时先以弱风开钻,待钻杆钻孔稳定后,再加大风量钻孔。

(8)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9)不得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风钻。

3、装药爆破 

(1)洞内爆破必须统一指挥,并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证的专业爆破工进行作业。

(2)装药与钻孔不宜平行作业。

(3)爆破器材加工房应设在洞口50米经外的安全地点。

严禁在工作地点加工爆破器材。

(4)爆破作业和爆破器材加工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5)装药前应检查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护是否牢固,炮眼内的泥浆、流砂是否吹干净,刚打好的炮眼热度过高,不得立即装药。

发现流砂,流泥或大量涌水时,严禁装药爆破。

(6)装药前应按设计规定装药,不得任意加大装药量,毫秒雷管应按爆破设计和起爆顺序对号入座,用炮泥堵塞炮孔,严禁用碎石堵塞,堵塞时不得损坏起爆线路。

(7)装药时,严禁一切火种,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使用铁器或易产生火花的材料装药;

与装药无关人员,应撤离现场。

(8)装药后,由现场施工员检查,确认炮孔无漏装,起爆网络连接良好,人员、设备撤离安全地点,警戒人员到位和警戒范围符合规定后,方可向爆破工发出点炮指令。

(9)洞口段爆破必须按规定布置防护区,统一指挥,并设置明显的爆破警戒标志。

(10)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现场,其安全距离为200米以外,采用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爆破(孔深3-5米)时其安全距离不得少于300米。

(11)采用非电雷管起爆时,总起爆网络火雷管的导火索长度不少于1.5米,网络连结完成后,应详细检查有无漏接和连结不良现象。

(12)爆破后,必须进行通风排烟,15分钟以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有无盲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和雷管,支护有无损坏及变形,拱顶及两侧岩面有无松动及活石,在检查和处理确认无误后方可准许其它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面施工。

(13)爆破作业,两工作面相近距离在20米以内时,一侧装药放炮,另一侧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两侧同时爆破时,必须由施工员统一联系指挥。

(14)爆破后当发现有盲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及时处理。

如暂不能处理的,应设置明显标志或警戒,并报告工地负责人。

(15)爆破器材的领取,必须设专人持值班施工人员签发的爆破器材领用单领取,并按施工处规定办理领料签认手续。

(16)领取爆破器材后,必须及时运送到爆破或加工地点,中途或人员集中处不得停留,不得搭乘任何机动车辆,人工搬运一人一次不得超过原包装一箱。

雷管炸药禁止由一人同时运送。

(17)装药结束后,及时清点剩余爆破器材,按规格、型号、数量填写在爆破器材领用登记证退库栏,由专人送回仓库保管,并办理退库手续。

4、压浆、喷锚

(1)压浆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并试运转,风水管路联接牢固,压力要正常。

(2)操作喷、压浆嘴人员必须配戴防护眼镜及手套,掌握好喷嘴,以防脱落伤人。

(3)喷射面5米范围内不允许站人,严禁将喷头对人放置,以防伤人。

(4)喷射作业过程中,如突然断水或断料时,喷头应立即移开喷射面,严禁用高压风、水冲击尚未终凝的砼面。

(5)高处作业时,脚手架必须搭设牢固可靠,操作人员系好安全带。

(6)在安装钢拱架时,必须有专人指挥,施工人员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保证安全。

5、装渣运输

(1)放炮后应进行喷雾洒水,出渣前应用水淋湿渣堆,减少粉尘。

(2)洞内运输的车辆行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

(3)洞内车辆行驶严禁超车,倒车或转向时必须开灯鸣号或专人指挥。

(4)洞内车辆行驶在有人员作业区或有限制的施工设施地段(如脚手架、模板台车等)或行驶洞口转弯处和交叉道口时必须减速鸣号。

(5)机动车辆在洞内装渣运材料时,其宽度不得超过车体宽度,出碴时不得装碴过高,以防撞坏其它设施和落石伤人。

(6)洞内车辆相遇或有行人时,应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或小光灯,严禁使用高音喇叭。

(7)洞内机械作业(如汔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领市级以上劳动部门发给的操作证,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8)洞内作业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机械作业区内,严禁任何人停留,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操作室及与司机交谈。

(9)洞内运输禁止用汔油车。

运输车辆、装载车等任何人不得随便搭乘。

(10)装载机装车时,应待车辆停稳后再卸料,以免撞坏车辆或伤人。

(11)洞内施工机械工作结束后,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或安全地点,摆放整齐,装载机铲落地放平,并清洗干净,关好门窗及工具箱,司机方可离开。

(12)严禁在陡坡或施工交通道停放机械、车辆及堆放杂物。

(二)环保及水土保持措施

1、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在生活营地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并配备临时的生活污水汇集设施,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塘和排灌系统。

(2)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施工现场设置油料库,库房地、墙面做防渗漏处理,指派专人负责油料的管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4)将工地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工程废料及废油分类堆放,及时集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不准倒入河流、水塘等水域内,避免污染水体、淤积河流、水道和排灌系统。

(5)施工中,将有害物质和施工废水进行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河流或其它水体。

(6)材料堆放地尽量设置在远离居民区、河流的地方。

必要时遮盖,防止污染空气和水体。

(7)设备选型优先考虑低噪声产品,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

(8)在离施工场地200米内有环境敏感点时,作业中辐射强噪音和强振动的施工机械在夜间停止施工作业。

2、水土保持措施

(1)尽可能减少取弃土占地及污染周边环境。

(2)尽可能以挡护工程收坡,避免破坏天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排水设施设置于地质稳定、地形平缓地段,并以最短路径排至天然沟槽,避免造成人为冲刷而破坏天然平衡。

(4)弃土不占压天然沟槽,避免引起不良冲刷和水土流失。

(5)合理确定弃土堆位置与高度,尽量考虑移挖作填,防止水土流失、淤塞排灌沟渠。

(6)弃碴场设置挡墙、护坡等适宜的防护工程,防止雨水冲刷,给当地环境造成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