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资料Word格式.docx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资料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能熟练使用筷子。
(13)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
(14)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1)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
(2)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主动保护眼睛。
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
(6)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
(7)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
(8)会自己系鞋带。
(9)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10)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1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12)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1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二)语言领域:
1.倾听与表达。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4)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5)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6)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7)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8)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9)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
(10)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11)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
如在别人难过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2.阅读与书写准备。
(1)专注地阅读图书。
(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4)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5)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6)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7)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8)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9)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10)写画时姿势正确。
(三)社会领域:
1.人际交往。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4)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5)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6)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7)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8)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9)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10)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
(1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12)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13)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14)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5)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6)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17)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2.社会适应。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3)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4)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
(5)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
(6)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7)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8)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9)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10)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11)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四)科学领域:
1.科学探究。
(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4)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5)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6)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7)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8)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9)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10)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1)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12)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13)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2.数学认知。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4)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5)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6)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7)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8)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9)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五)艺术领域:
1.感受与欣赏。
(1)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3)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4)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2.表现与创造。
(1)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4)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5)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6)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7)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二、幼儿园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
有哪些具体措施?
幼儿园时期是人生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期,也是孩子从懵懂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
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无可选择地走向一个新的天地——小学。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
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强调系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间活动;
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因为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幼儿园老师应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
例如:
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
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
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
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
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
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
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
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
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
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对大班家长有哪些具体要求?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
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
《纲要》中明确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一)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
“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
“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
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
”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8:
00—8:
30之间;
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作业。
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
00准时来园。
同时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
利用减下来的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安静的游戏活动,如:
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三)“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1、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下:
幼儿心理学表明5—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在家中,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布置适当的一些小任务让其独立完成,如帮助收拾碗筷,倒垃圾,整理被褥等。
鲜艳的花朵甜甜的笑容高高的灯笼8、生字“小魔术”(P111):
加一笔:
日——(白)(田)(目)(电)(旧)(由)(旦)(四)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又说又笑又高又大又香又甜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
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
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正()呢!
一本书一顿饭一片田一块田一口牙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
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
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1)、()替/给/帮/为()。
和、合和河心新和辛4、偏旁加部件组成新字或连线。
(五)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一(座)房一(个)苹果一(片)树叶一(群)鸭子
门字框:
问、间、闭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
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
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
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四、大班家长需进行哪些方面的配合
亮晶晶的眼睛绿油油的荷叶多彩的季节金黄的稻子大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长乐只空5、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不报读学前辅导班。
不要受“不要输在起跑线”的错误影响,不需要为子女报校外的学前语数英的辅导班。
可以报一些子女喜欢的兴趣班,但不要加重子女学习负担,完全霸占他们节假日的空闲时间。
家长要放心让子女在园里跟老师学习画画、跳舞,讲故事,做游戏,做运动,不要向子女强加识字、算术等小学的知识,让他们快乐度过幼儿园的每一天。
遵循孩子成长的“时间表”,保护他们的身心发展。
菜园里有白菜,有南瓜,还有茄子。
口字旁:
叶、呢、吧、呀、吓、叫、吹、吃、听、唱2.不要过分溺爱子女。
现在较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和长辈对小孩犹如“掌上明珠”,导致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
当孩子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评,就往往将问题归结于老师或家长身上,没有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家长应该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批评。
(19)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表示要(下雨)了。
3.培养子女的劳动习惯。
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开门窗、扫地、抹桌椅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也会对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的值日工作,例如扫地、抹黑板、倒垃圾等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清洁工作。
4.培养子女的作息习惯。
家长在家应该培养子女晚上按时上床休息,每天准时起床,家长也准时带子女回园。
小学要求学生要准时到校,良好的作息习惯要从幼儿园期间就要培养了。
高兴=开心=快活=快乐时刻=时时=时常
圆圆的足球圆圆的荷叶圆圆的脸蛋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房子满意的笑容雪白的肚皮5.培养子女的礼仪教育。
要教育子女在家尊重长辈、父母,在园要尊重老师、小伙伴,养成打招呼和问好的习惯。
6.培养子女合群的性格。
小伙伴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家长要及时与幼儿园的老师联系,并做好子女的说理工作,让子女还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要谅解别人和认识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小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和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培养外向的合群性格。
进入小学一年级,孩子将要融入一个新的班集体,合群的性格更有利于子女适应新的班集体和认识新的小伙伴。
鲜艳的花朵甜甜的笑容高高的灯笼7.培养子女社会公德。
不破坏公共财物,保护一草一木,不践踏草坪,不摘路边花草,不随地吐痰和扔垃圾等,保护环境。
圆圆的足球圆圆的荷叶圆圆的脸蛋8.培养子女排队的习惯。
家长可以在平时排队购物、排队上公交车等事情去培养子女排队的习惯。
当中,家长一定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小学里,到升旗台前升旗,到操场做操,路队放学时都要求学生排队,培养子女排队的习惯,能够让子女更好适应小学的基本要求。
你去北京吗?
你是小学生吗?
(1)字的结构:
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独体字。
一条鱼一座桥一头牛一片叶一阵风1、音节补充声母、韵母、声调。
9.培养子女专注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陪同子女一起阅读书籍,一起观看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一起玩游戏,培养子女做事专注的习惯。
小学的课堂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开小差,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孩子原来已经有做事专注的习惯,能够让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好。
例一、寸过(过去);
巴口吧(来吧)。
只有家长正确掌握幼小衔接期间的子女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子女顺利地从幼儿园的阶段跨步到小学的阶段。
因此,为了使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家长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放开幼儿的手脚,不要再包办代替,将包办的“爱”变为理智的“爱”,冷静的“爱”,无私的“爱”,真正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