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0848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然而,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对自然灾害的控制,土壤的改良,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优良品种的配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以及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等等,使得我们的地球为几十亿人提供了食物;

各种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各种制造加工业的发展等,创造了人类各种具有物质、精神文明的环境。

但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并不是无度的,人类对环境的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也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使得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改变,通过食物链(网)或其他途径,造成人

体与环境物质组成所具有的平衡关系破坏,产生了人体对生存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出现了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只是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才造成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

那么对于食品来讲,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分配和制作食品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食品污染的因素,因而引起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但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

通常天然的动植物食品原材料很少含有有害物质,但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之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就环境而言,环境污染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也并不只是污染的环境对食品安全性有影响,未受污染的环境(原生环境)也存在食品安全性问题。

(一)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未受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

一般来说,这种环境存在着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由此种环境中正常化学物质组成的空气、水体和土壤,以及太阳辐射、微小气候和自然的生态系统,人类可获得清洁的空气、水和食品。

然而产生于这种环境中的食品也并不都是安全的。

有些原生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

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成为生物地球化学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故又称地方病。

最典型的元素过少而引起的地方病为?

碘缺乏病。

它在世界各国(除冰岛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的流行范围也较广。

在远离海洋和有高山阻隔的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主要土壤成分的地带,由于土壤含碘少或易流失,常常为缺碘土壤,土壤缺碘会导致水和食物中含碘少,使人体摄碘量不足;

同时不合理的膳食(营养缺乏)也会影响人对碘的吸收,而形成人体碘缺乏,由此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疾病为甲状腺肿和克汀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

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广泛流行的地区,常常是?

缺硒地区;

硒与癌的关系非常引人注目,对硒的抗癌作用已有不少报道。

地球结构原因的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地方病,主要为元素的慢性中毒,如地方性氟病,

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它们同环境污染而引起环境元素过多的情形一样,尽管元素的产生方式或来源不同,但主要经食物和水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二)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这种变化对人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然而随着人类的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增大,使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环境受“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日渐明显。

矿藏的开采,金属的冶炼、加工,合成材料生产的多样化,能源的大量消耗,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在为人类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大量生产性有害物质和生活废弃物进入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在这种环境中种植和加工的各种食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从而导致食物的多种不安全因素的形成。

次生环境对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按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物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如核爆炸、核泄漏及辐射等,是食品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化学因素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仅美国登记的化学物质已达到700万种。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水、食物进入人体,其中许多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损害,有些环境污染物不仅具有急性、慢性作用,而且还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等远期效应,危及当代及后代健康;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可见,环境污染是环境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主要原因,而次生环境恶化引起的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是研究环境与食品安全性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

人类自从用煤作燃料以后,大气污染的现象就存在了。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其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为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

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种类也很多,如SO、NO、2XCl、HCl、氧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

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2

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可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

人类食物来自动植物,因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一、氟化物

氟化物污染以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许多工厂排出的氟化物主要为SiF和HF,它们4易溶于水,具有剧毒性。

大气中氟化物对食品的污染主要分为二类:

(一)生活燃煤污染型

这种类型的污染表现为对食品的直接污染。

比如在一些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潮湿,烤火期长,粮食含水量高,需煤火烘烤,故居民终年煤火不息。

这些地区煤贮量丰富,而煤质低劣,高氟、高硫,氟含量高达几百至几千mg,kg。

加之当地落后的燃煤方式,

3使用简陋的燃烧炉灶,甚至直接在室内燃烧,空气含氟高达0.039,0.5mg,m。

在室内贮存、烧制的粮菜被严重污染,烧烤的玉米含氟量达26.3,84.2mg,kg,辣椒含氟高达310.5,565.0mg,kg。

居民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二)工业生产污染型

氟化物来自以含氟物作原料的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的烟囱,化合物有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在大型铝厂周围300~4000m处测得大气含氟量为

33586,319µ

g,m;

在某钢铁厂周围的大气中含氟量达1940µ

g,m。

氟的大气污染还能引起工厂周围的土壤污染。

如我国某钢铁厂附近污染土壤含氟在3000mg,kg以上,最高这9000mg,kg,而对照区为300mg,kg。

另外,火山活动也是大气中氟的来源之一。

氟具有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特点,植物体内的含氟比空气中含氟的浓度高百万倍之多,农作物可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化物,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入体内,也有从叶缘水孔进入,受污染的工厂四周土壤、地面水、牧草、农作物的含氟量都较高。

氟化物在植物中蓄积程度因环境(大气、水、土壤)中含量、植物品种、植物年龄和叶龄不同而不同。

山茶科植物能蓄积大量的氟,枯叶干物质中可达6400mg,kg;

茶叶幼叶40~150mg,kg,老叶400~820mg,kg。

氟在蔬菜中的含量一般在0.5~100mg,kg,在果实中含量为0.5,5.0mg,kg,而在根中的含量较低。

受氟污染的农作物除会使污染区域的粮菜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外,氟化物还会通过禽畜食用牧草后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

研究表明,饲料含氟超过30~40mg,kg,牛吃了后会得氟中毒症。

氟被吸收后,95,以上沉积在骨骼里。

由氟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最典型的疾病为氟斑牙和氟骨症,表现为齿斑、骨增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速率加快等。

我国现行饮水、食品中含氟化物卫生标准为:

饮水1.0mg,L;

大米、面粉、豆类、蔬菜、蛋类为1.0mg,kg;

水果为0.5mg,kg;

肉类为2.0mg,kg。

二、煤烟粉尘和金属飘尘

烟尘由碳黑颗粒、煤粒和飞灰组成,粒径一般在0.05~10µ

m之间。

燃烧条件不同,产生的烟尘量不同,一般每吨煤大约产生4~28kg的烟尘。

烟尘产生于冶炼厂、钢铁厂、焦化厂和供热锅炉等烟囱附近,常以污染源为中心扩大到周围几百亩地区或下风向发展到几公里的区域。

煤烟粉尘危害作物,使果蔬品质下降。

金属飘尘的粒径小于10µ

m,能长时间漂浮空中。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入大气的许多金属微粒如铅、镉、铬、锌、镍、砷和汞等金属飘尘的毒性较大,这些微粒可沉积或随雨雪下降到地面。

有些低沸点重金属,冶炼中很容易挥发进入大气,如镉,炼锌厂的废气中含有镉。

有过这样的报道,在炼锌厂周围的农田里表土本底含镉为0.7mg,kg,经厂废气6个月的污染后,土壤中镉含量达6.2mg,kg,而镉能在粮、菜作物中积累。

三、沥青烟雾

沥青烟雾为一种红黄色的烟尘,产生于大规模的筑路及利用沥青作原料或燃料的工厂。

其化学成分复杂,除含炭粒外,还含有许多的有机化合物,如苯酚、萘和多环芳烃类的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受沥青烟雾污染的作物,常常会沾染一层发黑的、发粘的物质,给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受沥青烟雾污染过的作物,一般不能直接食用;

同时也不应在沥青制品如油毡上铺晒食晶,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四、酸雨

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雾。

酸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

大气中的SO和NOx是酸雨物质的主要来源。

一般来说,SO对酸雨的形成更为22

主要。

但交通运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NOx以及公共事业和工业排放的NOx量在不断增加,NOx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另外酸雨的形成还与土壤的性质有关。

(一)酸雨的现状

酸雨起始于19世纪中叶,相继出现在英国、美国、瑞典、挪威等一些工业化国家,最近十多年来危害日趋严重,不仅范围在继续扩大,而且酸度在不断增加,丹麦、波兰、德国、加拿大等国酸雨pH多为4(0,4(5,美国有15个州的酸雨pH值在4(8以下。

我国的酸雨区域已由80年代初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至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

左右。

酸雨和二氧化部分地区,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40%

硫污染危害居民健康,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每年多达200多亿元,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近,英国评价报导,英国每年有多达24,000人由于大气污染而早死,有大约相当于此数的人由于短期大气污染事故而住院。

(二)酸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使淡水湖泊和河流酸化,影响鱼类的繁殖;

另外,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结果揭示,?

酸雨地区内鱼的含汞量很大,鱼和淡水湖泊中含汞量的增加,会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也带来潜在的危害,土壤酸化,土壤中的锰、铜、铅、汞、镉、锌等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使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增高,通过淋溶转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引起水体重金属元素浓度增高,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以及粮食、蔬菜中积累,给食品安全性带来影响。

第三节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理化性质或生物群落发生变化,造成水体污染。

水体的污染对渔业和农业带来严重的威胁,它不仅使渔

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同时也给食品的安全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污染水体的污染源复杂,污染物的种类繁多。

各地区的具体条件不同,其水体污染物的类型和危害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

对食品安全性有影响的水污染物有三类:

无机有毒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和氰化物、氟化物等;

有机有毒物,主要为苯酚、多环芳烃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多氯联苯和有机农药等;

病原体,主要指生活污水、禽畜饲养场、医院等排放废水中的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等。

水体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是通过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动、植物中累积而造成的。

污染物质随污水进入水体以后,?

能够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向地上部分以及果实中转移~使有害物质在作物中累积,?

也能进入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体内~并蓄积。

有些污染物(如汞、镉)当其含量远低于引起农作物或水体动物生长发育危害的量时,就已在体内累积,使其可食用部分的有害物质的累积量超过食用标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日本富山县的镉污染事件就是一例~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受矿山含镉废水污染~污水灌溉农

另一种情况是,污水中田后~使镉在稻米中积累。

当地人由于长期食用含镉稻米而产生镉中毒。

的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达到对人、畜产生危害时,而对作物本身的产量和外观性状仍无明显影响,但对品质有影响,从而往往被人忽视。

如含酚污水灌溉农作物~在含酚浓度为50mg,L时~对作物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当污水含酚浓度为5mg,L时~就可使酚在黄瓜中积累~

使黄瓜带有异味。

水体污染能直接引起污染水体中水生生物中有害物质的积累,而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通过污灌的方式进入。

污灌会引起农作物有害物质含量增加,许多国家禁止在干旱地区污灌生吃作物,烧煮后食用的作物,在收获前20,45d停止污水灌溉等,要求污水灌溉既不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不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不恶化土壤,不妨碍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

从我国水污染的现状看,水污染较为严重,绝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用于农田灌溉,灌溉水质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污水中污染物超标,已达到影响食品的品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以我国污灌区沈阳张士灌区、兰州白银地区和桂林阳朔兴萍乡等地镉污染为例,抽样调查表明:

张士灌区52人尿镉含量为<

0.05,3.83µ

g,kg,平均0.42µ

g,kg,而对照区47人尿镉含量<

0.05µ

g,kg,最高值为0.34µ

g,kg,污灌区人群中镉已在体内积累;

白银镉污染区土壤镉含量达23mg,kg,居民尿镉含量为3.28,3.76µ

g,kg,明显高于对照区的1.33µ

g,kg;

阳朔镉污染区农民中已有类似痛痛病早期和中期的症状和体征的病例,污染区居民日摄镉量达0.422mg,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日摄镉量的6倍。

污灌区居民普遍反映,稻米的粘度降低~粮菜味道不好~蔬菜易腐烂不耐贮藏~土豆畸形、黑心等~沈抚灌区高浓度石油废水灌溉水稻后~引起芳香烃在稻米中积累~米饭有异味。

少数城市混合污水灌区和大部分工矿灌区,已引起饮用水源(地下水和部分地表水)

---中重金属超标,少数地下水还有CN、NO、NO污染,影响饮用水安全。

32

一、酚类污染物

酚的种类很多,在化学上凡是芳烃和羟基直接连接的化合物都叫酚。

酚类污染物来源广,焦化厂、城市煤气厂、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且浓度高。

水中含酚0.022mg,L可闻到讨厌的臭味,灌溉水和土壤里过量的酚,会在粮、菜中蓄积,使粮、菜带有酚臭味。

1、酚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

低浓度酚促进庄稼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

各种作物的对酚忍耐能力不同,小麦、玉米不敏感,在200mg,L仍正常生长,黄瓜的生长宜在25mg,L以下。

低浓度酚对作物无害,高浓度则产生蓄积。

1mg,L的含酚污水浇灌土壤和粮、菜,检不出酚残留,50mg,L酚污水浇灌土壤和粮、菜时,蓄积明显,一般比正常水浇灌高出7,8倍。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污水灌溉水稻和黄瓜,其对酚的积累量随污水中酚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酚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一般茎叶较高,种子较低;

不同植物对酚的积累能力也有差别。

研究表明,蔬菜中以叶菜类较高,其排列顺次是:

叶菜类>

茄果类>

豆类>

瓜类>

根菜类。

植物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酚类化合物~同时从含酚水和土壤中吸收外源酚~酚进入植物体后~植物具有多种能分解酚的酶类~有分解酚的能力~能将进入的酚进行合成或代谢为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在积累酚的同时~也能代谢酚。

试验表明~莴笋叶、莴笋根中的酚在24h后~呈直线下降~至16h时~下降到最低点。

由于酚在作物体内的这种显著的代谢过程~酚在作物体内残留累积处于较低水平~一般较少形成问题。

酚在作物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品质。

含酚的污水浇灌的黄瓜~具有苦涩味~且其含糖量比清灌的黄瓜低10.4,。

用含酚污水浇灌的糙米~蒸出的米饭具有酚味。

2、污水中的酚对鱼类的影响是,低浓度时能影响鱼类的回游繁殖,高浓度能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水体中酚的浓度达0.1,0.2mg,L时,鱼肉会有酚味。

污水灌溉,含酚浓度在1mg,L以下,对作物、人畜安全,收获前,尽可能停灌污水。

二、氰化物

氰及其化合物来自电镀、焦化、煤气、冶金、化肥和石油化工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具有强挥发性,易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剧毒,0.1g即可使人致死。

研究表明,氰化物低浓度时,可刺激植物生长(30mg,L以下),高浓度则抑制生长(50mg,L以上)。

氰化物是植物本身固有的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自然氰化物种类有几百种,因品种而异。

污水中的氰化物被作物吸收后,其中一部分经过自身解毒作用形成氰醣苷,贮藏在细胞里,一部分在体内分解成无毒物质,其吸收量随污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一般累积量不很高。

在含氰30mg,L的污水灌溉水稻、油菜时~产品的氰残留很少~50mg,L的污水灌溉时~米、菜中氰化物的含量比清水增加1,2倍~当浓度为100mg,L时~作物出现死亡现象或氰的含量迅速增加。

含氰污水灌溉时,蔬菜中的氰残留量随灌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其残留率一般不足万分之一,而且,氰在蔬菜体内消失明显,一般在24h至48h后,其含氰量即可降到清灌时的含氰水平。

根据我国规定,灌溉水中,含氰0.5mg,L以下,对作物、人畜安全。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鱼的中毒限量为游离氰0.03mg,L。

三、石油

1、石油的工业废水来自炼油厂,石油废水不仅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危害,还会影响食品的品质。

比如高浓度石油废水灌溉土地~生产的稻米~煮成的米饭有汽油味~花生榨出的油也有油臭味~生长的蔬菜(如萝卜)也有浓厚的油味~这种受到石油废水污染而生产的食品~人食用后~会感到恶心。

-苯并芘,这种物质能在灌溉的农田土壤中积累,并石油废水中还含有致癌物3,4

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进入植物,引起植物积累。

研究表明,用未处理的含石油5mg,L的炼油废水灌溉农田,土壤中3,4-苯并芘比一般农田土壤高出5倍,最高可达20倍。

2、石油废水能对水生生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

高浓度时,能引起鱼虾死亡,特别是幼鱼、幼虾。

当废水中石油浓度较低时,石油中的油臭成分能从鱼、贝的腮粘膜侵入,通过血液和体液迅速扩散到全身,使鱼虾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海产品的食用价值。

从我国石油污灌地区的调查结果看,废水中含石油10mg,L以下,基本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粮食、蔬菜中3,4—苯并芘的含量与清水灌溉时含量接近,无油味,不会引起3,4—苯并芘中毒。

四、苯及其同系物

苯及其同系物在化学上叫芳香烃,是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其用途很广。

工业上在制造和使用苯的过程中,如化工、合成纤维、塑料、橡胶、制药、电子和印刷等行业,会产生含苯的废水和废气,特别是炼焦和石油废水中,苯的同系物含量很高。

苯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剧烈中毒能麻醉人体,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轻则引起头晕、无力和呕吐等症状。

含苯废水浇灌作物~对食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在于:

它能使粮食、蔬菜的品质下降,且在粮食蔬菜中残留,不过其残留量较小。

以黄瓜为例~用含苯浓度不同的水灌溉后~黄瓜中可残留苯。

试验测定~用含苯25rag,L的污水灌溉庄稼~小麦的残留在0.10,0.11mg,kg~扁豆、白菜、西红柿、萝卜等蔬菜在0.05mg,kg左右。

尽管蔬菜中苯的残留率较低~但蔬菜的品味下降~如用含苯25mg,L的污水灌溉的黄瓜淡而无味~涩味增加~含糖量下降8,~并随着废水的浓度增加~其涩味加重。

试验表明,污水含苯量在5mg,L以下,浇灌作物和清水浇灌无差异,不引起粮食、蔬菜污染。

我国规定,灌溉水中,苯的含量不得超过2.5mg,L。

五、污灌中的重金属

污水灌溉是指经过一定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或生活和工业混合污水灌溉农田、牧场等。

灌溉在缓解水资源紧张,甚至作物增产和污水污染消除上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

污灌自50年代以来一直呈发展势态,近几年来有迅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也带来了污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问题。

污灌中重金属污染是引起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

矿山、冶炼、电镀、化工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重金属物质,如汞、镉、铜、铅、砷等。

1、未经过处理的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灌入农田,会造成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镉中毒就是明显的例证。

部分污灌区也出现了汞、镉、砷等重金属的累积问题。

随污水进入农田的有害物质,能被农作物吸收和累积,以致使其含量过高(甚至超过人、畜食物标准,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累积不同。

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小麦和玉米,水果类最低。

2、水体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不仅表现为重金属的本身,而且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

另外,生物还可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生物体内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