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9080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可耗竭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以煤炭为例文档格式.docx

说到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不得不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最广泛采纳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寻求一条资源永续利用并发挥最优效率的发展路子。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不仅涉及到所谓的代际公平的原则,还关系到同代之间的最优配置问题。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自然界越来越强烈的报复我们过去不适当的开发行为,在改革开放30年与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而把节能减排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必须实现的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十一五”计划就开始进入到了环境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经济政策规划的提出立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

同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转变。

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投入量,同时增加产出。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代背景下,研究资源环境效率问题不仅是对于当代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途径,也是作为当代人对未来人发展负责的体现。

资源环境的有效率利用与可持续利用越来越成为社会一个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虽然环境问题对是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但是我的论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我国现行资源现状,具体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可耗竭资源进行研究,主要运用霍特林法则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态开采效率与产业组织静态效率进行研究,并讨论其可持续性,检验现行资源利用状况的利弊得,针对当代中国的形势对未来资源环境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提供经验。

2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2.1考察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研究与检验方法

动态效率的理论研究方法是霍特林(1931)《可耗竭资源经济学》(H·

Hotelling"

TheEconomicofExhaustibleResources"

),这是研究可耗竭资源经济即不可再生资源问题的奠基之作,是研究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文献。

其中霍特林法则是关于不可再生资源净价格在最优化开采计划条件下变化规律的描述。

霍特林法则认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时间序列上有效率地开采,资源净价格增长率是一个恒量,等于社会消费贴现率。

即不可再生资源有效率地开采利用,应在时间序列上满足其价格按一定比例持续上升。

罗格·

珀曼(1999)《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Roger·

perman"

NaturalResourceandEnvironmentalEconomic"

),其中探讨了在完全竞争行业的条件下,资源会满足动态效率。

说明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如何实现高效率,怎样配置能达到最优,讨论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并试图说明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资源环境才能够可持续。

书中论证了大量的学者提出的理论,以及他们曾经试图分析检验的结果。

在Barnett&

morse(1994)"

ScarcityandGrowth:

TheEconomicsofNaturalResourceAvailability"

中,他们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检验霍特林法则,搜集各种资源价格的时序数据并观察价格的均衡增长率是否等于一个恒定值,并发现铁、铜、银与木材等资源的价格是随时间下降的。

产业结构的研究有贝恩(1959)用四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和用回报率来测量绩效,得出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并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进一步论证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的现象。

2.2国内可耗竭资源的研究

张麟(2000)在《非再生矿产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提出非再生矿产资潭在地壳中的总量是个定值,但经济可采储量奔是动态变化的,指出了霍特林法则在分析非再生矿产资源时的局限性,由此提出了有限矿田和区域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丰富和发展了霍特林法则这一经典理论。

刘家顺、李敏强、于江(2003)共同研究的《关于霍特林法则失效的讨论》,就霍特林法则的经济学涵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讨论。

葛世龙、周德群、李军山(2007)《基于竞争市场可耗竭资源价格策略》,根据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假定成本与开采量及剩余储量有关,然后分别构建了资源开采的最优控制模型,根据优化的一阶必要条件讨论了资源的价格策略,并给出结论。

葛世龙、周德群(2007)《可耗竭资源市场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综述》,文献从资源市场的供给、需求与价格三方面探讨了不确定性问题的来源;

从开采和勘探两方面分析了供给不确定中的存量不确定。

从需求量变化和支撑技术不确定分析了需求不确定,从价格内生性与外生性分析了价格不确定。

王菊、孙全林、邢攸强、王蓓(2002)《改善我国煤炭产业组织制度方略》对我国煤炭产业组织制度演化过程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我国煤炭产业制度变迁发展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来进行。

3我国可耗竭资源利用效率检验

3.1我国可耗竭资源的资源禀赋结构与利用现状概述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比世界其他国家作为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沉重的人口负担,人均资源不足,环境状况恶化,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宏观决策,也影响着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各种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整体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扭转。

资源短缺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导致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有限,加上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即经济增长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使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也被大量的消耗掉。

下面,先对我国资源现状做出简单描述。

土地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60%以上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水资源缺乏或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地区,中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40%,每年流失的土壤在50亿吨以上,中国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27.9%。

每年要荒漠1万平方公里

森林资源:

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森林面积1.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3.92%,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人均森林占有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0.1公顷,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1.07公顷的十分之一,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重,年均采伐消耗量为3.65亿立方米,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资源继续减少,林地资源被改变用途或征用数量没有得到有效制止,有害生物蔓延和火灾不断发生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水资源: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排在世界第88位,仅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10个省(区、市)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

缺水城市达400个,日缺水400万吨,农业缺水每年达300亿立方米,2300万人饮水困难。

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

缺水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湖泊消失、黄河断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矿产资源(即可耗竭资源):

因为本文主要研究不可再生资源的效率问题,所以下面主要是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的阐述。

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的资源大国之一,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

稀土、钨、锡等金属矿产和许多非金属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煤炭、石油、钢铁的产量也都有快速的增长。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

通过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为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资源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和恶化。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其中35种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0%,我国44种最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年耗竭的资源有14种。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意味着资源消耗量的增长,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40%的原油依靠进口,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

下表列出我国与世界几个主要国家人均资源拥有量的比较。

表3.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主要国家的比较

项目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世界平均

中国占世界比例/%

土地面积(hm2)

0.91

3.92

39.31

48.99

2.77

32.9

耕地面积(hm2)

0.10

0.8

1.84

3.10

0.31

32.3

森林面积(hm2)

0.13

1.11

12.85

6.76

0.84

15.5

森林储蓄量(m3)

8.51

109.1

1061.5

79.03

69.65

12.2

水资源量(万m3)

0.25

1.24

12.3

2.22

0.97

25.7

矿产储量总值(万美元)

1.04

5.67

17.57

1.77

58.5

数据来源:

2003中国资源报告

根据表3.1的数据,制作出一个柱状图,可以非常直观的反应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如图3.1显示,深灰色的表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因为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各国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一些数值仅为零点几,所以从图上可以看到,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量几乎在图上难以看到。

图3.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的柱状图

现在正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黄金时期,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生产建设一刻也离不开资源,而我国的资源形势如此严峻,很有可能成为我国高速飞跃道路上最为强劲的障碍,中国想要在当前这个发展态势下取得更多的经济成果,使得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一个稳步向前的势头,提高我国在国际的竞争力,促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我国有限的资源量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何能够不断的发挥资源的功效,为我国的发展开辟道路。

因此,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在资源的配置上进行同代间的优化与代际间的协调,根据某些准则来决定资源分配。

唯一有效可行的解决的办法是实行可持续性标准: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在这个标准下进行空间上的静态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潜力来。

实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

由于论文的研究室要针对可耗竭资源自然资源效率进行研究,所以下面先对文章研究的可耗竭资源进行简单的描述。

通常理论上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种,可再生资源指能够利用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者曾加流量的自然资源。

如太阳能、大气、水、鱼、森林等资源。

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空气、雨水、风能、水能等;

另一类主要指生物资源,此类资源的再生能力一类于其他资源,循环也比较缓慢,特别受到人类利用的影响。

大多数的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性与规模完全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方式,只要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这类资源可以不断再生。

不可再生资源又称为可耗竭资源,是指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其存量和流量的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的禀赋是固定的,因此在某一时点上的任何使用都会减少后续时点的资源可使用数量。

不可再生资源又分为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

前者指金属等矿产资源,后者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虽然不可回收的可再生资源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回收,但是可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或者科技的进步而增大,比方说回收率的提高或是从前不可回收的资源变为可回收的资源等等。

但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一旦被使用,就永远的被消耗掉了。

只要现在使用就会导致不能在将来使用。

所以,对于自然资源中的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就存在一个如何在代际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在所有资源种类中是最为迫切的。

所以论文就针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挑选一个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研究。

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7.2%,而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

我国探明可利用煤炭总储量接近1900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7.36吨。

专家认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煤炭年产量达到20亿吨是一个极限。

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4%,天然气占2%,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难以改变。

据专家分析,煤炭供需缺口到2010年是1.1亿吨,到2020年将是5.9亿吨。

煤炭需求的增长与生产的增长形成巨大反差,我国煤炭有效供给已不能在正常情况下支撑发展需要,支撑超常发展更是勉为其难。

下图3.2为我国能源矿产结构与世界水平的比较。

图3.2我国能源矿产结构与世界能源矿产结构图

数据来源:

《中国能源年鉴》

我国作为一个煤炭大国,虽然煤炭储量丰富,但是由于现在我国对煤炭的大量开采与使用,如果不对煤炭的开采、配置与使用效率进行优化,那么总有一天,我国煤炭资源将耗尽。

所以对于煤炭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基于我国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现状与我国发展情况,本文选择煤作为我国可耗竭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对象,来研究我国资源效率现状,根据结果做出分析说明。

下面我们首先对我国煤炭行业结构进行考察。

也就是煤炭资源效率的静态研究。

3.2煤炭行业结构考察

所谓行业研究,简单的说就是对煤炭产业组织进行分析研究,来判断近年来,我国在煤炭产业各方面效率状况是如何的,也就是煤炭利用静态效率问题。

产业组织主要研究的就是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垄断还是寡头。

论文主要看看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可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现状和未来走势,使我煤炭行业运行进入有效竞争状态,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煤炭产业是指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加工、煤炭销售与煤炭铲平的企业集群。

煤炭产业是固定成本极高的行业,我国煤炭产业经历了四个阶段:

1949-1957年是煤炭产业恢复期,1958-1979是煤炭产业调整期,1980-1997是煤炭产业告诉发展时期,最后就是1998至今我国煤炭产业开始进入成熟期。

要看我国煤炭产业结构如何,包括大概四个方面:

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企业规模和产业壁垒。

首先我们来研究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

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偏低。

对于市场集中度的描述我们一般都采用国际通用的市场集中度指标CR4、CR8来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CR4是指产业中最大的四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CR8是指产业中最大的8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下面的表3.2就是我国近十年中煤炭产业CR4、CR8数值汇总。

表3.21997-2008我国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CR4

CR8

7.1

7.27

9.59

12.02

13.67

14

14.7

13.85

16.05

18.2

20.39

22.43

12.06

12.45

15.92

19.19

21.3

19.9

21.8

21.67

23.37

25.3

27.06

28.25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资料整理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产业市场集中度CR4小于30%或者CR8小于40%的产业,都是竞争型产业,从表2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煤炭产业从96年到08年市场集中度都在上升,但是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我国煤炭产业现在仍旧是属于竞争型的产业。

接下来在来看看我国煤炭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各煤炭生产厂商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别性(或称产品异质)。

产品差别是指产品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使用价值(功能或用途),但不同企业的产品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我国煤炭产品除了由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所造成的质量不同而导致的地区性差异,还有就是由于煤炭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与交通运输上所占有的优势以及煤炭产品使用性限制上的不同,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然后是对于我国煤炭产业壁垒的分析。

产业壁垒分为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两部分。

行业的进入壁垒高,进入越困难,进入的厂商也就越少,从而也就越容易产生垄断。

而进入壁垒低就会降低产业集中度。

当前我国中小型煤炭企业进入壁垒非常低。

因为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矿的开采所需技术与成本都不高,所以会有大量的中小型私人煤炭企业进入。

这也是导致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长时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的原因。

再来讨论煤炭产业的规模。

我国煤炭除了国有的几家大型煤炭企业规模较大,其他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煤炭企业大多数是私人企业,规模都很小。

我国虽然是煤炭大国,但是煤炭产业规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我国煤炭产业中的主要煤炭企业还是以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主,但是由于国家对于煤炭企业的管理现在仍然不够完善,加上我国煤炭行业进入壁垒非常低,煤炭分布也不均衡,导致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私人煤炭企业。

这些中小型私人煤炭企业虽然不能主导煤炭产业命脉,但是仍然是我们煤炭产业企业性质中的一个部分。

讨论完了煤炭产业结构问题,发现我国煤炭产业是竞争型的行业,正是在满足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动态效率模型才能成立,才能够进一步来讨论动态效率问题。

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我国煤炭开采中的时期动态效率问题。

3.3煤炭开发与利用的动态效率检验

这一部分主要运用霍特林法则来检验我国煤炭资源在某段时期是否是效率的,即动态是否效率,是否能达到资源开采效率,也就是说在我国煤炭产业现有状况下煤炭的开采是能否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效率就是指根据霍特林(1931)在其著名的对不可再生资源效率理论的著作《可耗竭资源经济学》中的霍特林法则从理论上根据时序上自然资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增长率,基本上应该等于社会消费贴现率。

该法则从理论上解决了如何确定不可更新资源的最优开发速度的问题。

法则认为应把自然资源看成一种资本品,视为“自然资本”;

赋予自然资源以市场价值并保证增值,增长率应相当于社会消费贴现率。

就是说对于稀缺资源中的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地球上的存量在地球诞生那一刻起就是固定的了。

可以把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比喻成为一个初始量既定,只能流出不能流进的水缸,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放水才能总使得效益在一个最大的水平上。

霍特林法则的内涵在于如果某种稀缺资源是存量固定的,那么对这种资源的最大效率开采量应该是处于这样一个水平,就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