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349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licowa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Word文件下载.docx

1、预研究阶段阶段…………………………………………………4

2、计划分工阶段……………………………………………………5

3、研究、实践阶段…………………………………………………5

4、总结推广阶段……………………………………………………5

四、主要成果……………………………………………………………6

1、行业调研和比较研究的成果……………………………………6

2、明确了高职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制定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

3、整合、重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10

4、建设了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0

5、编写出一批高质量的专业教材…………………………………11

6、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2

7、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2

8、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12

五、项目研究与实践的自我评价………………………………………13

1、项目成果的自我评价……………………………………………13

2、项目成果特色……………………………………………………13

3、项目改革与实践的体会…………………………………………13

六、推广价值及进一步研究思路………………………………………13

1、项目推广价值……………………………………………………13

2、进一步研究的思路………………………………………………14

七、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14

1、存在问题…………………………………………………………14

2、改革设想…………………………………………………………15

一、立项背景

任何教育的最终效果都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系统性偏差,导致这一偏差的重要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或定位不准确,以及课程模式的陈旧。

因此,人才培养规格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及所在行业情况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及其开发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教育部大力推动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高教改革的浪潮推动了各高等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食品专业便是其中一员:

该专业1999年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特色专业,2001年承担的教研课题“食品工程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粮高专的食品专业在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尤其是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食品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食品工艺与设备”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

食品工业是我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其行业涉及面广、分工复杂、体系庞大,企业规模不一、发展迅速而不均衡,这使得该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具有独特性。

按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所培养出的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当前食品行业对高职高专层次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一些偏差。

此时,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高职高专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整体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

从2000年起,教育部决定组织实施《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

于是,我们基于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和食品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现状提出就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申请课题立项,2002年4月该课题被教育部列入《新世纪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项目名称为:

“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并下达了项目任务书。

二、研究思路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

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建立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信任为根本出发点,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及特征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控制、改进、实施等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展本项目研究。

2.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研究和探讨在新时期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目标、思路和途径。

对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和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3.实施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树立满足社会“急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的新型人才观,坚持“行业性”与“应用性”的办学定位;

(2)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前提;

把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作为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主线;

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依据;

(3)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职业能力分析模式,建立适应岗位群能力结构要求的,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以“以综合岗位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的特色质量观构建食品特色专业与课程体系。

4.研究路线

总结三院校的教学现状、明晰本次教改的实践基础→开展社会调研、比较研究和理论学习→提出人才培养规格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案→以教材编写为切入点具体进行课程的整合、重组→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总结教改的成果并查找不足,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三、项目研究工作

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任务书》下达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在各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研究的实施方案。

1.预研究阶段:

对项目成员单位前期的教研成果及教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综合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本次教改项目进行的教学基础并总结成功经验,汲取教训,为本项目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根据项目成员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工。

2.计划分工阶段:

通过理论学习与研究,将项目细化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内容1:

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现状调查与国内、外比较研究

内容2:

吉林省食品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3:

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内容4:

重组并优化课程结构、修订课程大纲;

内容5:

编写新的教材;

内容6:

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多媒体课件在教材建设中作用

内容7:

食品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整体教学解决方案

内容8:

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食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地研究与实践

内容9: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3.研究、实践阶段:

(1)理论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学习,对高职高专教育本质与特点、高职高

专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质量评价及课程改革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改革与实践

构建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增加实训教学时数与力度,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努力建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平台,强化关键技术训练,以“准职工”身份,较长时间的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使毕业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上手快,适应性强。

项目组选择“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的途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及时应用于专业教学改革中。

制定并完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版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系列教材,制作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4.总结推广阶段:

依据项目主要内容要求,广泛进行调查、研究,项目组各成员校通过走访、座谈、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等形式,对3个省级主管部门、4个行业协会和近200多个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询问,对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调研,达成如下认识: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科学技术的全球化,给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就业为目标;

人才需求趋势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强化动手能力。

积极与食品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及毕业生交流,共同讨论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改革过程中建设性意见,为进一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收集信息,确定出更加适合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从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去跃登新的台阶,是需要作出重要抉择的大课题。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今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大现代服务业建设力度;

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组三所学校30多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经过预研、计划落实、研究实践、总结推广四个阶段,项目已按任务预定要求完成工作。

本项目共撰写综合性报告2篇,专题报告8篇,发表论文20余篇。

三所学校改革试点专业直接受益学生705人。

本项目成果已在相关食品专业院校推行。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三系合一,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系领导班子人员变动,黑龙江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构调整。

在学校体制变化、人员变动的情况下,三校项目组成员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使本项目得以顺利结题。

四、主要成果

1.行业调研和比较研究的成果

(1)行业调研

项目组各成员校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3个省级食品企、事业部门、单位进行了调查,并查阅国内、外文献数百篇。

通过对行业现状的调查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充分依据,并获得了有益收获。

收获一:

通过对食品行业调研发现,目前吉林省食品行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

行业调查中发现,新形式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

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工程技术人员、食品检验工、食品制作工和食品包装工4个职位。

其中,制作工、检验工又占了绝大部分,占到食品行业需求总数的86%。

这四类职位中,除食品工程技术人员供大于求外,其余均供不应求。

收获二:

食品企业需要的是能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能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性人才。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对一百多家用人单位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

68.6%的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缩短培训期;

54.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适应期应在三个月以内。

收获三:

食品行业生产实践技能特点差异大,通过调查获得了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群划分情况。

收获四:

校企合作缺少稳定长效的机制

吉林省70%食品企业有与学校合作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意向,并希望学校能以技术入股和成果转让的方式与其合作。

但综观食品工程专业,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也在努力,但由于缺少校企合作的稳定长效机制,真正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落实的少。

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的少,使用企业工艺规范、操作维护技术标准的少,和企业合作编教材,使用企业资料的少;

聘请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讲课的少;

根据教学要求到企业实习实训落实带教任务的少;

接企业人才订单开展教学培养培训活动的少。

这些都严重损害和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食品专门人才的培养。

收获五:

应加大高职高专食品专业资格认证力度

调查中发现,在应聘食品检验工的人员中,部分应聘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持有食品检验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却不到总数的10%,说明有食品专业资格证书的检验人员市场资源严重不足。

(2)比较研究:

对国内外的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使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启示:

①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

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

②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同时,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

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课程的比例,改革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实行弹性学制等等,探索不同专业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③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办学路子

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

渠道。

产学双方要努力加强对话:

学校应主动采取行动,积极满足产业界的需要;

企业应当完善与产学合作有关的各项制度,建立完备的交流基础。

只有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尽快地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④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为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应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

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格证书体系,来保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

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完善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之间的转换;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

⑤积极发展我国教育的“拳头项目”

德国要求其职业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我国在职业教

育的某些领域,发展自己的“拳头项目”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我国若能在有些领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训练基地,将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能更好地指导、激励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2.明确了高职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制定了新的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行业和企业对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出发点和基础,坚持以职业岗位分析开发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建立课程体系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制定了新的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的特点体现在:

(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方面

1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和岗位的针对性。

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

了行业面向,并根据行业调查的结果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指明了目标。

②体现了“知、能”并重的思想。

用“掌握食品专业的基本知识”将学生

应掌握的知识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求“高、深”、只求“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

重点强调了基本技能和较强实践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应具有的岗位能力和在岗位锻炼后的个人发展方向作出了描述。

体现了食品行业对高职高专层次人才“学科理论要求程度偏浅,广度偏宽,实践性更强“的要求。

③在培养规格中突出了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并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进行

了具体要求,体现出高职高专教育鲜明的职业特色及“成人”和“成才”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④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加以细化,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项职业能

力两个层次,使其成为贯穿全学程始终的能力培养目标,并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加以指导。

同时将取得职业技术鉴定证书写入培养规格,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工作提供了方便。

(2)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方面

本着食品专业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整合设计的原则,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考虑教学活动与行业活动规律的结合,以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规范的管理和质量标准为内容,以校内、外规模企业为主要教学场地,优化组合、调整结构、突出重点,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初步建立起了由“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式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专项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两条主线,并与职业认证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见下图。

理论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专业模块

方向Ⅰ

专业模块方向Ⅱ

方向Ⅲ

顶岗实训

专业技术平台课程

工程机械基础、化学分析基础、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电工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基础、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课程设计、课内实验、

专业实习、综合实训等

公共课程

英语、计算机

听力、上机训练

基础科学

实验

人文科学、军事、体育

社会调查、体育、军事训练等

食品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图解

制定出基础课程相对稳定、专业课程能够适应变化的新的理论教学体系。

该理论教学体系根据食品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突破学科间束缚,对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删减、增设,构建了对食品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均适用的专业技术平台课程。

通过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既可为后期学习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打下基础,获得较为宽泛的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又可在进入某一特定职业后仍具有灵活的转岗能力。

这不仅满足科技发展和职业领域变化的需要,还可满足个人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的需要。

同时,对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加以调整,设计出若干专业方向教学模块课程,以适应食品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对毕业生专业方向需求的变化。

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专业方向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增设,使其具有灵活性

3.整合、重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我们重新评定了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进而调整课程内容,使之符合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及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同时制定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

在改革中,我们通过对13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认真分析,最后整合为8门课程作为食品专业技术平台课程;

并将原来同时开设的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按人才培养目标和改革的要求,增减了课程内容,形成若干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每组课程构成一个专业方向。

4.建设了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

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

据此,各成员院校均加强了实践进行基地的建设。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系在校内组建模拟焙烤实训实验室、各类饮料、冰淇淋及方便食品实验室及分析检测中心;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系与三色鸽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焙烤实训车间”;

黑龙江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投资组建小型啤酒模拟生产车间等等。

同时,项目组各成员校在积极努力地与相关企业在签定实习协议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正努力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实施计划。

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

(1)培养了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2)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校企合作,使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加强,使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相同了。

企业通过与学校接触,认识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两者的利益是共同的,他们愿意并主动帮助我们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通过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加强,许多企业把学生实践教学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3)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社会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践教育是最直接的检验手段。

近年来我们通过实践教育信息的反馈,不断发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不足与缺点,不断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修订并完善了教学计划,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改革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4)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目前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学院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大大拓宽,而且增强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5)建立了技能培训基地

加强食品企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实施继续教育,开展职中、职后培训,是提高食品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3年来,项目组各成员校普遍根据岗位技能等级认证的需求,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共培训校内食品检测、西式面点师共计800余人;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执业技能培训中心”、“烹饪技术培训中心”共培训校内、外学员2千余人。

5.编写出一批高质量的专业教材

我们的改革实践是以专业教材建设为为切入点的。

在教材建设中,项目主持人反复、多次征求项目组各成员校意见,并积极与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分社沟通,向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交第一批拟编教材大纲12份。

经各校讨论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意,确定第一批计划出版5本。

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

教材名称         出版单位     主编   出版时间

食品生物化学(配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丽娅   2005.6

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应用(配盘)高等教育出版社   翁连海   2005.6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配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 珠   2004.12

食品工程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文通   2005.6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配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晓杰   2004.12

已经出版的专业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教材。

该批教材的内容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